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金东寒,1961年1月11日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原籍浙江省新昌县,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28] 天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3-16  来源:金东寒,1961年1月11日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原籍浙江省  浏览次数:243
核心提示:金东寒,1961年1月11日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原籍浙江省新昌县,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28] 天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海河之畔,渤海之滨,诞生了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这是一所有使命的大学。诞生于甲午战败、国运衰微的晚清时期,她高擎的“兴学强国”大旗,是中国大学精神的元始。“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学校以兴学强国为办学宗旨,穷究学理,作育人才,传承文明,振兴中华,塑造未来,始终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世界文明进步做出重要贡献。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高等教育需求,是当今中国大学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天津大学始终将一流人才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从探索工程教育改革到引领“新工科”建设,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

这是一所有作为的大学。从为培养国家急需人才而进行的学门设置,到20世纪早期作为“科学建国的堡垒”开展科学研究,再到历次爱国革命运动中师生的奋勇向前,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发挥“孵化器”作用,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孜孜探索,乃至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竭忠尽智、建言献策,提出引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先进思想……在各个历史阶段,天津大学总能站在时代前沿,用行动诠释爱国的承诺。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提出“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扎根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科技工作方针。坚持汇聚校内外各种创新要素,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支撑行业和产业的发展。

这是一所有理想的大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锚定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社会主义大学,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改革创新,树立自信、保持特色,为服务国家战略培养所需的各类人才,并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交流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任重道远,面向未来,我们要培育卓越人才,用精神、文化和优秀传统去引领学生,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形成高尚的人格和远大的理想。我们要聚天下英才,让他们在自由、包容、信任的文化氛围中各展所长。我们要鼓励前沿探索,让师生参与解决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治理方面的重大现实问题。我们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体系,让所有的规则都在对人的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认识中产生,让所有的制度都服务于人的成长和发展。

这是一所有精神的大学。120余年的淡定笃行,凝聚塑造了天大品格,兴学强国的使命、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爱国奉献的精神、矢志创新的追求已经深深融入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中,成为感召师生校友的强大精神力量和行为准则。这种精神力量,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引领社会文化繁荣发展、推动民族文化创新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

砥砺奋进正当时,现在天津大学校长的接力棒传到了我的手中,我愿意和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齐心协力,让学校能发展得更好,让师生们都能学习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让校友们为天津大学倍感自豪。让我们携起手来,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自强不息、锐意改革、脚踏实地,再创新的辉煌!




金东寒,1961年1月11日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原籍浙江省新昌县,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28]  天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1]  [6] 
1978年3月-1984年9月,金东寒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舶内燃机和动力装置专业学习,分别获得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后留校在热工教研室任助教;1989年,毕业于中国舰船研究院并获博士学位;2001年,任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总工程师,后任所长。2009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  2019年5月,任天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3]  [23] 
金东寒长期从事新型发动机及其动力系统研究与应用开发。 [1] 
 
 

相关星图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丁向群
丁向群,女,汉族,1965年6月生,江苏淮安人,1987年8月参加工作,199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大学货币银行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于立军
于立军,男,汉族,1967年8月出生,辽宁建平人,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研究员。现任四川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校(院)长,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于吉红
于吉红,女,1967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籍贯山东肥城,无机化学家,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高等研究院资深院士,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于吉红于1985年考入吉林大学化学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5年博士毕业后留校,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0年获得首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4年受邀为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客座教授;2011年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7年获得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2021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于吉红长期从事无机多孔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
 
于会文
于会文,男,满族,1968年10月生,辽宁绥中人,199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7月参加工作,辽宁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毕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
天津大学历任校长
 
金东寒
任期:2019年-今
 
钟登华
任期:2016年-2019年
 
李家俊
任期:2011年-2016年
 
龚克
任期:2006年-2011年
上海大学历任校长
 
刘昌胜
任期:2019年-今
 
金东寒
任期:2015年-2019年
 
罗宏杰
任期:2012年-2015年
 
钱伟长
任期:1994年-2010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曹喜滨
曹喜滨,1963年2月25日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1985年7月,曹喜滨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压力加工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压力加工专业获硕士学位;1991年9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压力加工专业获博士学位;1997年7月,历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工程与力学系副主任、主任;2002年10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副院长;2009年6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2015年1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委员、校长助理、航天学院院长;2019年2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曹喜滨长期致力于小卫星基础理论、创新技术与工程应用研究。
 
陈学东
 陈学东,1964年8月13日出生于安徽省铜陵市,特种设备设计制造与运行维护工程科技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院长,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陈学东于1986年从浙江大学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毕业,之后进入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工作;1994年至1996年担任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研究室(部)主任;1995年获得浙江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硕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担任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研究部主任;1997年至1999年担任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所长助理,兼研究部主任;1999年至2008年担任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院)副所(院)长;2003年担任国家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获得浙江大学化工工程机械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担任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院长;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担任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陈学东长期从事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邓宗全
 邓宗全,男,汉族,1956年10月2日出生,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人,宇航空间机构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邓宗全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2004年—2016年,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2007年,担任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邓宗全长期从事宇航空间机构与特种机器人的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
 
丁荣军
丁荣军,1961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宜兴,电力电子及控制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院长,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1984年丁荣军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后进入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设计师、交流传动室主任、应用技术研究部主任;1998年从长沙铁道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2000年在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科研副所长、科研副总经理、总经理;2008年获得中南大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6年担任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2017年受聘为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院长。2022年受聘为西南交通大学-中车时代微电子学院首任院长。丁荣军长期从事铁路机车车辆交流传动与网络控制技术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工作。
中文名
金东寒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黑龙江省绥化市
出生日期
1961年1月11日
毕业院校
中国舰船研究院
职    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1.  
  1. ▪ 
  1.  
 

人物经历

 播报



1978年3月-1984年9月,金东寒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船舶内燃机和动力装置专业学习,分别获得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后留校在热工教研室任助教。
1985年3月,考取中国舰船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并于1989年4月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而后,一直就职于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1999年起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1989年4月-1995年10月,在第二研究室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室副主任。
1996年6月,任热气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并入选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2] 
1998年5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2000年2月,任所长助理,并被任命为某重点型号分系统主任设计师。
2001年2月,任七一一研究所总工程师兼热气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2004年2月起,一直任所长兼总工程师(其间:2004年9月13日-11月30日,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参加“科研院所长现代管理MPA高级研修班”的脱产学习)
2009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7] 
2015年7月-2019年6月,任上海大学校长。 [5] 
2017年9月-2019年5月,任上海大学党委书记。 [2] 
2019年5月-,任天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3]  [23] 
 

担任职务

 播报
中共第十八届、十九届、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28]  中共二十大代表 [27]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1]  [26] 
金东寒
 

主要成就

 播报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金东寒先后主持上海市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重点预研、先期技术演示验证和重大型号研制等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20多项,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21世纪初,主持研制成功的特种发动机动力系统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并在重大工程中批量应用,是中国该领域的开拓者。 [1] 
  •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2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金东寒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1] 
  • 科研成果
根据2021年2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金东寒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其它奖4项。(部分获奖项目为专用项目) [1] 
时间
奖项
授予单位
2006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1] 
2014年4月1日
2013年度上海科技功臣奖
上海市人民政府 [8]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
授予单位
1998年
第6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协
2001年
第5届中国青年科技创新奖
团中央、科技部、全国青联
2003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中华全国总工会
2009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 [1] 
 

社会任职

 播报
时间
职务
2006年11月—2011年11月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16] 
2008年3月—201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2] 
2012年11月—2017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0] 
2013年2月—2018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3] 
2017年9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1] 
2017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9] 
2011年11月——2018年9月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 [14] 
2018年9月—2019年10月16日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 [15] 
2018年11月—
国际内燃机学会主席 [18] 
2021年1月—
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4] 
2021年10月—
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4] 
 
中国内燃机学会执行理事长
 
国防科技奖船舶专业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央军事委员会装备发展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兼职委员 [17] 
 

个人生活

 播报
金东寒15岁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校办工厂当钳工。他的师傅是一位已过了退休年龄的八级车工,但钳工的技艺非常高。他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像师傅那样有本事,以后能当个八级钳工。1977年,金东寒参加全国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内燃机专业,成了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生。 [19] 
 

人物评价

 播报
  • 金东寒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观念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工程院院士,他科研能力强、专业技术领域贡献突出,是专家型的领导干部,他作风正派、严谨求实、为人真诚、处事公正、敢于担责,自我要求严格。 [20]  (时任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皓评)
  • 金东寒同志政治站位高,对党忠诚,思维开阔,具有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工作抓落实有力度,开拓进取意识强。 [25]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评)
  • 金东寒同志政治站位高、战略视野广、学术造诣深。 [25]  (天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喻云林评)
  • 金东寒同志既有研究所的科研管理经历,又有丰富的高等教育管理经验,在干部群众中拥有较高威信。 [25]  (时任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评)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概述图册
概述图册(1)
 
金东寒
金东寒(7)
 
参考资料
  • 1  金东寒   .中国工程院[引用日期2019-09-11]
  • 2  上海市委决定:金东寒同志出任上海大学党委书记   .澎湃新闻[引用日期2017-09-18]
  • 3  金东寒任天津大学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2019-05-15]
  • 4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十一号)   .天津人大[引用日期2021-02-03]
  • 5  历任领导   .上海大学[引用日期2021-02-07]
  • 6  金东寒   .天津大学[引用日期2021-02-07]
  • 7  两院院士   .天津大学[引用日期2021-02-07]
  • 8  201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 金东寒何积丰获科技功臣奖   .央广网[引用日期2021-02-07]
  • 9  十九大受权发布: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新华网[引用日期2021-02-07]
  • 10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2021-02-07]
展开全部 
学术论文
内容来自 
  •  金东寒.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1研究所所长金东寒院士:排放成为船用发动机技术提升的驱动力.  CNKI;WanFang   2011
  •  
  •  None.    在CIMAC"要排放,数字化,系统集成"三大愿景下,我国的内燃机发展之路——金东寒院士专访.  柴油机   2019
  •  
  •  陈颖婷,陈高勇.    金东寒:"较真"船舶污染的院士代表.  中国人大   2017
  •  
  •  程子彦.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高校应转变重政府项目轻企业项目观念.  cnki   2016
  •  
  •  杨培举.    中国需要创新土壤——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金东寒.  中国船检   2013




历届掌校人
  • 钟登华

    简介:

    生于1963年11月,江西赣州市人,1997年入党,工学博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88年于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科研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校长助理。2004年5月至2012年11月任天津大学副校长。2012年至2016年任天津大学常务副校长。

    2016年至2019年任天津大学校长。

    2019年起任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 李家俊

    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

    生于1955年,浙江绍兴人。1982年天津大学机械系本科毕业,1988年获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硕士,1995年获英国威尔士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博士。曾任天津大学材料系教师、金相教研室副主任;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天津工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共天津市委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书记,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兼)。

    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任天津大学校长。

    2016年9月至2021年8月任天津大学党委书记。

  • 龚克

    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

    生于1955年,湖南省湘潭县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1986年获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通讯与电波传播专业博士学位。回国后,在清华大学电子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先后担任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任,清华大学电子系副主任、主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培养处处长,清华大学科技处处长,清华信息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等职。

    2006年至2011年任天津大学校长。

  • 刘建平

    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生于1953年,山西省五台县人。1976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机械系,1983年获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硕士学位。曾任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辅导员、教研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机械系副主任,北京市崇文区副区长兼科委主任、科协主席,北京科技大学校产董事会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中共天津市第八届、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2002年4月至2016年9月任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

  • 单平

    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

    生于1946年,辽宁省鞍山市人。196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机械系焊接专业,1984年获天津大学机械系焊接专业硕士学位,1987年获博士学位,是天津大学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博士生。曾任天津大学机械系副主任、天津大学教务长、天津大学副校长兼国家教委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党委常委,中国机械学会执委会主任、中国焊接学会理事,第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天津市委委员,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

    1997年至2006年任天津大学校长。

  • 李光泉(1936-2004)

    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川省江安县人。195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曾任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系统工程学会理事、天津市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天津市科协副主席。 长期从事过程控制、系统工程等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编写全国统编教材《自动控制理论》。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贡献”荣誉证书。

    1993年至1997年任天津大学校长。

  • 杨渝钦

    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

    生于1938年,江苏省常州市人。1959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电力系,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电机教研室教师、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天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曾任中共天津市委第六届委员、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1991年至1992年任天津大学党委代理书记;

    1992年至2002年任天津大学党委书记。

  • 吴咏诗

    简介:

    微波技术专家、高等教育家。生于1927年,安徽省安庆市人。195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电机系。天津大学教授。曾任天津市科协主席、名誉主席,教育部高校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教学会常务理事、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高级会员、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

    多年从事电子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1993年荣获国家教委与国家人事部授予的“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及“人民教师”奖章。第七、八届全国代表。

    1986年至1993年任天津大学校长。

  • 杨辉

    简介:

    生于1929年,山东省诸城县人。1946年毕业于哈尔滨医学专科学校。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学校教育处副处长、处长,黑龙江省文教办副主任兼省招生委员会副会长、黑龙江省高教学会会长、中共天津市委教委工委书记、天津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1984年至1991年任天津大学党委书记。

  • 史绍熙(1916-2000)

    简介:

    中国内燃机领域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内燃机学科与工程热物理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首批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宜兴县人。1939年毕业于北洋大学机械工程系,1947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内燃机博士学位,英国威尔士大学斯王西学院研究员,天津大学教授、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发明了复合式燃烧系统,推动出粒子在气缸内涡流中的运动轨迹方程,提出了周边混合气流形成的原理。发明柴油机的热混合理论。建立了周期性脉动式流动的能用速度分布方程,并求得了其频率影响的无因次式,从而解决了层流流量计多年来未解决的理论问题和设计问题。研究开发成功我国第一台转速为3000转/分以上的高速柴油机和第一台两级自由活塞式发动机压气机。

    1982年至1986年任天津大学校长。

首页上页1234下页尾页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