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62%的生活污水得到处理
污水管网覆盖率47%
以上种种问题,说明我们的污水管网出了问题,我们的污水处理效益是有问题的。
如果想要消除“雨天黑臭”的现象,其难度要比消除“晴天黑臭”大得多得多。也就是说,我国黑臭水体治理已经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定量分析污水处理系统的效益和问题至关重要,需要建立两个指标体系:一是“城市污水治理效益评估指标体系”,二是“城市污水治理系统问题评估指标体系”。
首先是第一个指标体系——城市污水治理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它包含四个指标,分别是污水管网系统度、污水管网健康度、污水处理效能度、污水处理效益度(见下图)。

先看国家层面的污水治理效益的定量计算与评估分析,污水管网系统度为0.47、污水管网健康度是0.66、污水处理效能度0.46、污水处理效益度则是0.62(见下图)。

这意味着,从全国平均水平看,污水管网的覆盖率只有47%,在晴天不下雨的时候(指污水管道中已没有雨水影响)管网输送的污水占进厂水量的66%,污水处理总容量中有46%是用来处理污水的,只有62%的生活污水得到了处理。
再看30个省区市层面的污水治理效益定量计算结果,污水管网系统度约为0.26-0.79,污水管网健康度在0.52-0.86之间,污水处理效能度为0.34-0.64,而污水处理的效益度则为0.49-0.81(见下图)。

也就是说,从省级层面来看,建成区范围内污水管网的覆盖率为26-79%,污水处理厂进厂的污水量占按进厂总水量的比例是52-86%,污水处理厂设计容量用来处理污水的比例是34-64%,整个建成区生活污水的收集率则为49-81%。
最后再看219个地级城市层面的。如果把污水管网系统度分为四个等级,可以看到污水管网长度占供水管网长度比例大于90%的城市只有五个,也就是说,只有5个城市的污水管网系统度比较好。污水管网长度占供水管网长度小于60%的城市有143个,也就是说,在219个城市中,有143个城市的污水管网系统度还是比较差的,占比高达65%(见下图左半部分)。

还有污水管网的健康度,同样分为四个等级。管网健康度大于0.85(基本把污水送到污水处理厂)的城市只有22个,而整个污水管网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外水的城市还有19个(见上图右半部分)。
污水处理效能度,如果设计的污水处理厂容量有80%都用来处理污水,我们认为效能是高的,这样的城市只有3个。如果设计的容量用来处理污水的比例不到40%,我们认为这个效能是比较低的,而这样的城市还有37个(见下图左半部分)。

还有污水处理效益度,也就是污水是不是收进了污水处理厂。收集率大于90%的城市只有一个,收集率不到50%的城市则有37个(见上图右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