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五届)邀请函 (同期召开固废渗滤液大会、工业污泥大会、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大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王焰新 ,水文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校长。王焰新主要从事水文地球化学、水污染控制、地下水污染及防治等领域的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6-28  来源:王焰新主要从事水文地球化学、水污染控制、地下水污染及防治等领  浏览次数:290
核心提示:王焰新主要从事水文地球化学、水污染控制、地下水污染及防治等领域的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五届)邀请函 (同期召开固废渗滤液大会、工业污泥大会、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大会)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五届)邀请函 (同期召开固废渗滤液大会、工业污泥大会、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大会)
 






















王焰新,1963年11月出生于湖北宜昌,籍贯山西原平,水文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校长。 [1]  [7] 
王焰新于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学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1987年获得武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水文地质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水文地质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晋升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2000年1月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2010年12月起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院院士。 [1-2]   [8]  [12] 
王焰新主要从事水文地球化学、水污染控制、地下水污染及防治等领域的研究。 [1] 
 
 

相关星图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共2955个词条 194.4万阅读
 
马一德
北京市
 
马旭
北京市
 
王合生
北京市
 
王争
北京市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历任校长
共8个词条 1.4万阅读
 
王焰新
任期:2011年-至今
 
张锦高
任期:2003年-2010年
 
赵鹏大
任期:1997年-2003年,1988年-1996年,1994年-2005年,1983年-1988年
 
殷鸿福
任期:1996年-1997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
共138个词条 4.5万阅读
 
安芷生
安芷生,1941年出生于湖南芷江,环境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2年安芷生毕业于南京大学;1966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198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实验室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199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200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8年获得陈嘉庚科学奖;2006年授聘为复旦大学双聘院士;2011年获得美国沙漠研究所杰出国际科学家奖;201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安芷生长期从事黄土、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研究,包括黄土与环境、地层学、古土壤与古气候学、磁性地层学和微形态学、季风变迁与过去全球气候变化、黄土高原环境保护与治理。
 
常印佛
常印佛,1931年7月6日出生于江苏泰兴,矿床地质学家,矿产地质勘查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省地质局总工程师、高级监察员。常印佛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同年,被分配到铜陵321地质队;1960年任铜陵321地质队总工程师;1978年任安徽省地质局副总工程师;1980年任安徽省地质局副局长;1982年任安徽省地质局总工程师;1988年任安徽省地矿局高级监察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院长。常印佛长期致力于矿产地质勘查的教学和研究等。
 
巢纪平
巢纪平,男,1932年10月19日出生于江苏无锡,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名誉主任。1954年巢纪平从南京大学气象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4年应邀到国家海洋局,担任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任;1991年获得国家科技攻关荣誉证书;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巢纪平前期主要从事积云动力学、中小尺度系统动力学和长期数值天气预报等方向的研究,后期主要从事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
 
陈大可
陈大可,1957年9月2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任。1982年陈大可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1985年获得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硕士学位;1989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博士毕业后在美国罗德岛大学海洋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1992年作为访问科学家,前往美国航空航天局GSFC中心工作;1995年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DEO研究所工作;2006年担任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7年担任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12月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担任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任;2021年担任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陈大可长期从事物理海洋学基础研究,推动了ENSO研究的发展进程,创建了一个有效的垂向混合模型阐释了海洋混合的物理机制。
2019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当选院士
共11个词条 1万阅读
 
成秋明
专业:数学地质、矿产普查与勘探
 
戴永久
专业:大气科学
 
李献华
专业: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彭建兵
专业:工程地质与灾害地质
中文名
王焰新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湖北宜昌
出生日期
1963年11月
毕业院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
职    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籍    贯
山西原平
 

目录

  1. 1 人物经历
  2. 2 主要成就
  3.  科研成就
  1.  人才培养
  2.  荣誉表彰
  3. 3 社会任职
  1. 4 人物评价
 

人物经历

编辑 播报
王焰新近照王焰新近照
1963年11月,王焰新出生于湖北宜昌。
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学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7] 
1987年, 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水文地质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199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水文地质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92年,晋升为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
1994年,晋升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1998年—1999年,任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从事环境水文地质研究工作。
王焰新在会议中发言王焰新在会议中发言
2000年1月,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
200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0年12月起,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
2012年5月,赴俄罗斯进行学术访问。 [9] 
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院院士。 [1]  [8]  [12] 
 

主要成就

编辑 播报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2022年,三峡集团王焰新院士工作站揭牌,右一为王焰新2022年,三峡集团王焰新院士工作站揭牌,右一为王焰新
王焰新及其团队聚焦地下水水质研究前沿,创新发展了水文地质学理论与方法;选取长江、黄河和海河流域开展了劣质地下水成因的长期系统研究,揭示了有害物质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赋存规律、释放机理和活化机制;提出利用矿物材料和“逆向调控有害物质迁移过程”的劣质地下水质改良新方法,并通过室内外实验和模拟验证其可行性,得到中国国内外同行认可与应用;基于地下水系统分析、水化学—同位素组成信息提取和溶质运移模拟,建立了地下水示踪新方法和适合中国水文地质条件的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新模型。 [11] 
  •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11月,王焰新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7篇,论文被SCI他引5280次。 [11] 
  •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2019年9月
第46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 [14] 
西班牙
2020年12月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人工湿地研讨会 [17] 
武汉
2021年7月
第22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 [15] 
青海
2021年12月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人工湿地研讨会 [16] 
武汉
2022年7月
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24] 
哈尔滨
2022年9月
第49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 [10] 
武汉
  • 承担项目
截至2017年4月,王焰新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科技部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2项、863计划项目2项等国家级课题项目。 [12]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2022年3月
劣质地下水改良的原位调控理论与技术研究 [2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专项
  • 发明专利
时间(公开日)
专利名称
专利类型
专利公开号
2017年6月8日
一种基于调节CO [26] 
实用新型专利
CN107235565A
2017年12月8日
一种单井除砷和含水层固砷结合的地下水原位除砷的方法 [28] 
发明专利
CN107445283A
2018年1月30日
一种模拟高砷地下水灌溉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实验装置 [27] 
发明专利
CN107643376A
  • 科研奖励
截至2019年11月,王焰新已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中国国内外学术奖励10余项。 [11]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2022年
协同碳中和与生态安全的湖北省城乡高质量发展示范政策研究 [21] 
湖北省发展研究奖一等奖
 

人才培养

  • 寄语学生
2022年,王焰新与武钢三中高中生对话“地下水与环境”2022年,王焰新与武钢三中高中生对话“地下水与环境”
2022年9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2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王焰新寄语新生:“在求学问道之路上,珍惜青春时光,多读书、读好书,专注学业、精深知识,运用正确的方法,勤学好问、独立思考,全力完成每一次奔跑,争做敏而好学的‘求知达人’、领异标新的‘创新能人’、知行合一的‘行动巨人’,无惧风雨、在锤炼中奋进,不畏将来、在挑战中跨越,交出青春无悔的答卷。” [6] 
  • 编著教材
王焰新编写了中国统编研究生教学用教材《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18] 
  • 讲授课程
王焰新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任教期间,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化学》《专业英语》《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科学方法论》《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等课程。 [12] 
  • 教学奖励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2013年
地下水染与防治 [12-13]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培养成果
王焰新培养的学生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副教授毛绪美 [19]  、颜诚 [23]  、陈洁渝等。 [25]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9年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2] 
国务院
2016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12]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19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1] 
国务院
2019年
John Hem科学与工程杰出贡献奖 [14] 
美国地下水协会
2019年
应用水文地质奖 [14] 
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
 

社会任职

编辑 播报
时间
担任职务
2018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30-31]  
2021年11月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4] 
2022年5月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3] 
2022年8月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 [2]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 [5]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7] 
 
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 [7] 
 
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 [7] 
 
国际地球化学协会水岩相互作用工作组成员 [12] 
 
湖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 [12]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编委 [22]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32-33]  
2023年5月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首届会士 [34] 
 

人物评价

编辑 播报
王焰新在毕业典礼上寄语学生王焰新在毕业典礼上寄语学生
“王焰新在地下水知识领域做出了科学与工程的重大贡献。”(美国地下水协会评) [14] 
“王焰新是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方向‘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生物-环境地质过程’学术带头人,他为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 [29]











 

强基与致远

 

 

——校长王焰新院士

 

 

在2023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023年6月25日8:30

 

 

南望山校区西区运动场

 

 

亲爱的 2023 届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花开有期,离别有时,青春不朽,梦想无限!今天,我们再次集会在南望山下和未来城中,就是以最隆重、最地大的方式为全体2023届毕业生的成长加冕,未来启航!我提议,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奋斗以成的自己!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感谢我们的家人、师长、同学和伙伴们!

 

 

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阳光!未曾想,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闯入我们的学习、生活,但是我们守望相助打赢武汉保卫战,精准防控打胜校园阻击战,师生为本打好健康守护战。在地大,不管是90后,还是00后,没有“垮掉的一代”,只有在磨难中成长的“抗疫一代”“奋进一代”:你们当中有热爱地质学专业,用原创歌曲谱写地质人故事的博士马晓晨同学;有服务“乡村振兴”,斩获“互联网+”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全国金奖的张越鹏同学;有第六代李四光先生的扮演者,传承地质科学家精神,即将奔赴云南楚雄支教的吴恺文同学;有奋斗力行、科研报国,致力于地质钻进过程安全监测与故障预警研究的大学生自强之星博士黎育朋同学;有让科普之花绽放在边远乡村的全国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示范团队——“绿芽公益”。你们之间本还有一位优秀毕业生,却因病离我们而去,他就是自愿捐献器官帮助他人重获新生和重见光明,把大爱留在人间的隆星宇同学。还有我没提及到的诸多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的CUGers,你们在这里踏正道、修德行、求真知、长才干,让我们有了百年图强、争创一流的自信与底气!

 

 

这几年,你们见证了学校制定并实施以“美丽中国·宜居地球”为主题的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建设战略规划,启用未来城校区,再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成为“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获评“全国文明校园”。这几年,你们受益于“三融合”“三融三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浸润在“严在地大”的校风学风之中;你们熏陶在“大地之光”“编钟艺术”的舞台和现场,锻炼在运动场、游泳馆、攀岩壁,尝试在食堂帮厨、校园除草;你们打卡在未来图书馆、攀登雕塑、“四方印”校史馆;有时候你们还会逗一逗北区慵懒的猫、拍一拍东区自在的天鹅、喂一喂镜湖悠闲的锦鲤……今天以后,这些有的已经潜移默化让你终身受用,有的也许成为你带不走却永驻心间的记忆;有的诸如你们吐槽的、不满的、羡慕的、期待的,已经或将要成为我和我的同事们继续努力、持续改进的清单。

 

 

“红心向党,学以报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是新一代地大人在共襄70周年校庆盛典时许下的铮铮誓言。这几年里,我们共同亲历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共同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磅礴伟力,共同赞叹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脱贫的奇迹,共同感受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变化,共同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5000多年中华文明一脉相传、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是“两个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新时代青年才能沿着康庄大道,勇挑重担、接续奋斗。鲜活的历史、生动的实践启示我们:无论是国家发展、学校事业,还是个人成长,唯有强基固本,方能行稳致远。

 

 

强基是“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致远是“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是“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是“慎思笃行、臻于至善”。大至全球、各国,小至组织、个体,可持续发展无不以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为前提。年轻的你们要始终保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警醒,开好头、起好步、蓄足力,才能因势而谋、识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实现远大理想、追求卓越境界。

 

 

人生酸楚莫过离别。此时此刻,老师有太多的话想对你们说。我思来想去,就结合近来对“强基与致远”的感悟体会,再叮嘱同学们几句:

 

 

世尘滚滚,强信仰之基,方致人生眼界之远。循大道,至万里。进入人类世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消除贫富差距、应对气候变化、改善公共卫生、确保粮食-水-能源系统安全,是全人类都必须面对的共答题。而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最重要的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年轻的你们既面临着“千载难逢我已逢”的人生际遇,更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初入社会,你们难免会有思想困惑与选择困境。几年前的初次见面,我便嘱托你们:“步入大学也是‘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所以选择很重要,选择跟谁走,和谁在一起,怎么走至关重要。”虽然你们近年来已经历过一些选择,但未来还不得不独立做出更多的选择。无论身处哪个阶段,什么时候,你们要学会用坚定的信仰指方向,用长远的眼光和批判性思维找答案,用笃定的毅力和创新的思路干事业,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我”之中,方能担当时代重任、不断健康成长,努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长路漫漫,强品德之基,方致人生修行之远。人无德不立,品德乃为人之本,精神强大,方能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需要我们不止步于一时一事一隅,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过去你们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校园里,这几年更多的是在线上、云端,一定时间的网友奔现还不足以让大家从容应对既精彩也复杂的外面世界。离开学校,你们将生活在地球、国家、社会、组织、家庭等多场域交织的环境之中,面临着复杂关系,扮演着诸多角色,承担着各种责任,但请你们始终坚信: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走出校门,我们更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于大德而言,我们要珍爱地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立己达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勇担使命,矢志民族复兴。于公德而言,我们要爱岗敬业、尊老爱幼、与人为善,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和人类的福祉作贡献。于私德而言,我们要自尊自爱、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博爱大度,做谦谦君子。只有打牢道德根基,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道路才会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关山重重,强本领之基,方致人生精进之远。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有无数新的难解之题等待着被发现和解答。因此,坚持刻苦钻研、博览群书,是我们在工作中保持竞争力的基础,是我们在生活中充满活力的前提。“年近五十(岁),步行三千(里)”,历经沙漠迷路之艰险,承受风沙雨雪之苦,饱尝土匪骚扰之患,甚至缺水断粮、食不果腹,扎根大西北进行艰苦卓绝的开拓、耕耘,这是我校创校元勋、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和考古事业的先驱者之一袁复礼先生探索求知、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扎根油气勘探开发一线,行走在鄂尔多斯的黄土高原、塔里木的大漠戈壁、南方的崇山峻岭,不断升华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规律认识,参与、领导发现了一大批油气田,这是1984届校友马永生院士以扎实学识、过硬本领服务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实践过程。大家已经在学校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获取了基础知识、掌握了专业技能,但千万莫要想着出名趁早、“一步登天”,千万莫要内卷于虚妄,焦虑于无常。人世间最快的脚步就是坚持!你们要学会气定神闲、久久为功,不断锤炼明辨、笃实、求真、力行的本领,向书本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用专业的深度和知识的广度,拓展认知边界,提升视野与洞察力。只要前行,便有风浪。未来的路上大家会收获幸福和喜悦,但大多数时间不会是一帆风顺,常常会有危岩、寒风,更有险滩、湍流。好在地大人是从不惧怕困难的,总是吃得万般苦,求索世间真的。同学们,哪有那么多的岁月静好,一个“苦”字才是人生常态,一个“真”字才是成长答案。前行路上,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之精神,涵养“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之风骨,定会壮你志气、强你本领。

 

 

旅途迢迢,强健康之基,方致人生航程之远。“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面对疫情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有风险时我们坚决有力防范,哪怕只是有可能,我们也不惜代价精准封控、隔离治疗。生命必须被尊重,健康应该被守护。经历这场疫情,我们更加懂得,身心健康是最长久的奋斗和最长情的陪伴。上世纪50年代末,地大人喊出“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上世纪80年代,地大人立志“为祖国地质事业练就一双铁脚板”;近年来,学校聚焦美丽中国、宜居地球建设,致力于探究能源安全、生态安全、人居安全之策,致力于谋求地球健康、人类健康之道。70年来,一代代地大人从北戴河、周口店、秭归走向祖国的壮丽山河,在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中,用攀登诠释“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意义,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这几年,我进教室、进宿舍、进食堂,看到一些同学“吃着炸鸡唱着歌”,喝着“肥宅快乐水”,养成报复性熬夜、排遣式进食的习惯,久而久之就是初老症、一望无际,我内心十分为这些同学担忧。即将走出校门的你们,可能还会遇到996的考验、白加黑的无奈、咖啡外卖的依赖,越是如此越应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阳光的心理状态,周末休息时重启早操锻炼、状态欠佳时再启荧光夜跑、体重超标时重温体测标准、发际线危机前尽量避免熬夜。惟愿你们永葆健康心态和体型,越过万水千山,归来仍是少年!

 

 

同学们,树高千尺唯根深,人生路正长、强基方致远!几年前,你们策马扬鞭追梦起,我们倾力为你们领航、护航、助航;现如今,你们纵马踏花向自由,我们始终牵挂、默默关注、真情守候!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哪怕没有什么理由就是想回来看看,去吹吹北戴河的海风、赏赏周口店的月色、看看秭归的云雾,母校随时欢迎你们,母校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

 

 

总有人间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奔赴山海,笃志前行,虽远必达!

 

 

亲爱的同学们,再见!

 

 

图 | 王俊芳 图片直播团队

 

 

微信编辑 | 樊丛蓉

 

 

审核 | 魏海勇 王俊芳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