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聚焦聚力水质持续好转,加快建立一库碧水永续北送体系化、系统化的“四梁八柱”。十堰正以节水护水爱水为抓手,实现全域保水质、全力防风险、全面建机制、全民抓共治,确保全域水质稳定达标、逐年向优向好。

位于十堰经开区方块村的东部新区综合污水处理厂,主要收集处理龙门工业园、温州工业园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为1500吨,处理后排放的水可达地表IV类水标准。

该厂负责人饶镇介绍,污水处理厂周围均为绿色植物和潺潺的流水,厂内无异臭味,厂界无噪声,实现了水污染消除目的。

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纯调水区。为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守住环境安全为底线,我市筹集300多亿元开展五河治理,系统治水管水,建成11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45座垃圾处理场、1967套微动力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配套污水管网2570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0万吨,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6%,污染防治和风险防控能力持续提升。

保护好生态环境,既是国之大者,也是责之重者。多年来,十堰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在丹江口库区,今年7月成立的“小水滴”守水志愿服务队,通过三级组织架构领导,按照“分段驻守、包干河段”原则,常态化开展护水志愿服务活动,全力守护一库碧水。
丹江口市凤凰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献锋介绍,凤凰山村把15.3公里的库岸线细化为网格,每公里岸线一段,每段由2人负责,并设立1名岸线长,随时发现垃圾,随时清理。

生态环境是根“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担着金山银山。作为国家战略性水源地、重要生态功能区,十堰基础扎实、优势独特、势能续集。近年来,十堰把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全市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或优于Ⅱ类标准,27个国省控考核断面全部达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2.6%;完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600万亩,治理石漠化410万亩,修复裸露山体5.6万亩,林地面积全省第一,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全省第二;十堰先后荣获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蓝劲松表示,市生态环境局将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破旧和立新、当前和谋远、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五大关系;系统治水、精准治气、科学治土,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加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着力建设生态环保典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