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规标准生态环境部发布《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连续自动监测技术规范》等8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2024-07-01料、油墨及胶粘剂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7824-2019)等标准实施及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 《水质 全氟辛基磺酸和全氟辛酸及其盐类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HJ 1333-2023)、《土壤和沉积物 全氟辛基磺酸和全氟辛酸及其盐类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HJ 1334-2023)等2项标准均为首次发布,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海水,土壤和沉积物中全氟辛基磺酸与全氟辛酸及其盐类的测定,填补了水、土壤和沉积物中相关分析方法标准空白。2项标准具有检出限低、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支撑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及《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履约监测。 上述8项标准的发布实施,丰富了监测标准供给,对于进一步完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体系,规范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保证
-
法规标准生态环境部发布《土壤和沉积物 19种金属元素总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9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2024-06-01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等标准实施。 《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 195-2023)、《水质 总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 199-2023)、《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 200-2023)等3项标准均为第一次修订,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海水中氨氮、总氮和硫化物的测定。与原标准相比,3项标准增加了试样制备、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条款,完善了干扰和消除、标准曲线建立等内容,可支撑《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等标准实施。 《固定污染源废气 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HJ 1316-2023)为首次发布,适用于固
-
要闻动态安徽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不断探索生态强省美丽安徽建设新实践
2024-02-22个方面任务。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建设生态强省打造美丽安徽的实施意见,明确建设思路、标志性政策措施和阶段性目标要求,因地制宜、分层次推进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的地方实践。二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重污染天气应对和皖北地区空气质量提升攻坚,开展不达标断面攻坚和城市水质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三年行动,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是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展皖北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化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扩大生态环境领域有效投资,促进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四是深入开展排查,狠抓问题整改,提升整改质量,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五是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拓宽生
-
信息公开关于公布第二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
2024-02-22水生态环境管理 环办水体函〔2024〕69号 000014672/2024-0009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委、管委)、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利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决策部署,根据《关于印发〈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环办水体〔2021〕28号,以下简称《通知》)有关要求,综合考虑工作基础、实施意愿和推广示范效果等,确定了第二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名单(见附件),现予以公布。 请有关省级生态环境部门会同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水利等部门,指导试点地区按照《通知》和试点方案要求,推进试点各项目标任务,加强资金政策保障,深化部门协作联动,总结提炼试点经验,及早发挥试点效益
-
要闻动态重点实施十大工程 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奋发有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河南
2024-02-21会议指出,过去一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整体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回稳向好,全省PM10浓度同比下降6.6%,PM2.5浓度同比下降5.0%,优良天数同比增加5.9天,改善幅度均居全国前列;全省160个国考断面Ⅰ—Ⅲ类水质占比83%,优于国家目标8个百分点,黄河干流水质保持Ⅱ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取水口及总干渠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居中西部省份前列;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超额完成国家目标。 会议认为,要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美丽中国建设河南实践为统领,以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为核心,更加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抓先行、树标杆,强生态、提质量,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奋发有为建设人与自
-
政策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
2024-02-20垃圾分类网点与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两网融合”。因地制宜健全农村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修订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完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鼓励公共机构在废旧物资分类回收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支持“互联网+回收”模式发展。推动有条件的生产、销售企业开展废旧产品逆向物流回收。深入实施家电、电子产品等领域生产者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垃圾回收利用。加快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三、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利用水平 (四)强化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进一步拓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渠道,在符合环境质量标准和要求前提下,加强综合利用产品在建筑领域推广应用,畅通井下充填、生态修复、路基材料等利用消纳渠道,促进尾矿、冶炼渣中有价组分高效提取和清洁利用。加大复杂难用工业固体废弃物规模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力度。持续推进
-
要闻动态确保四大标志性战役向纵深推进 宁夏重点实施生态环境保护“12465”工程
2024-02-20会议宣读了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徐耀对全区生态环境工作的批示。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平学智作工作报告。 2023年,宁夏PM2.5年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较上年降低1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例同比降幅达70%。黄河干流宁夏段连续7年保持Ⅱ类优水质,20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比例达到8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5.65%。深层次治理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成功创建九大类100个“无废细胞”,在全国率先发布省级优先评估化学物质清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年度任务整改完成率达到93%以上,1240件信访转办件办结1239件。 2024年,宁夏将重点实施“12465”工程,即坚持方向不偏,确保“一张蓝图”添姿出彩;坚持目标不变,确保两项核心
-
业务工作生态环境部关于鄯善县泰鑫坤德煤业有限公司七克台矿区一号整合井田(1.5Mt/a)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2024-02-08适生植物种子等措施,加强公益林修复,维护区域生态功能。加强岩移变形跟踪观测和生态影响长期跟踪监测,根据监测结果不断优化和完善生态修复措施。开展生态修复专题研究,评估生态修复效果。(2)水环境:井田范围内无水源井等,无地表水体,无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采煤将破坏侏罗系西山窑组含煤岩系承压裂隙水弱富水性含水层,以矿井水形式排至矿井水处理站。矿井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主要保护措施:采取分区防渗等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制定地下水水质跟踪监测计划。新建1920立方米/天矿井水处理站、480立方米/天生活污水处理站,矿井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3)其它:项目实施还将产生扬尘、固废、噪声等,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主要保护措施:矸石全部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由市政环
-
要闻动态生态环境部关于2024年2月5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核与辐射)
2024-02-06有限公司 福建漳州核电厂3、4号机组拟建设2台单机容量1212MW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环保设施总投资为11.7亿元,占2.9%。 (1)本工程施工期间,将采取及时洒水抑尘、改善路面、减少土方堆置时间等措施降低扬尘污染;通过使用低噪声施工机械、控制夜间施工等措施控制噪声及振动影响的范围;通过将生产用水主要用于消耗和重复利用、生产废水部分澄清后用于混凝土养护、生活污水收集后外运处理或尽可能回用等措施,避免污废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取定点堆放、及时清运、回收再利用、定期处理处置等措施,减少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采取严禁施工船舶排放含油废水、减少悬浮泥沙入海量、优化水下施工方法等措施,且在特别保护期内不从事爆破作业以及其他可能造成损害的活动。 (2)本工程设置了完整的“三废”处理系统,包括液体放射性废物系统、气
-
要闻动态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牵引创建美丽中国先行区 今年重点抓好八项工作
2024-02-06良比例首次达到“十四五”攻坚目标,“无废城市”建设向全省域推进。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3个河湖成功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新增创建5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立重大项目环评管理“绿色通道”,推行连片聚集项目“打捆”环评模式,有力支撑了重大项目落地建设。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绩,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国家监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超额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53.4%提升至64.7%,拓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投融资渠道,全力以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会议提到,广东生态环境系统要更加清醒认识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坚持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从数量式增长向内涵式提升转变,使优质生态环境成为现代化广东样板的鲜明特质;坚持推动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