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关于《苍南县中心城区排水防涝规划(2021-2035)》的公示 《苍南县中心城区排水防涝规划(2021-2035)》已委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划审批程序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17  来源:关于《苍南县中心城区排水防涝规划(2021-2035)》的公  浏览次数:188
核心提示:关于《苍南县中心城区排水防涝规划(2021-2035)》的公示 《苍南县中心城区排水防涝规划(2021-2035)》已委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划审批程序要求,现将该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向社会公示。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关于《苍南县中心城区排水防涝规划(2021-2035)》的公示

  •  
  • 来源:苍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关于《苍南县中心城区排水防涝规划(2021-2035)》的公示

《苍南县中心城区排水防涝规划(2021-2035)》已委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划审批程序要求,现将该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向社会公示。

请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并提出建设性建议,以进一步修改完善,关心城乡规划建设的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请在公示期内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以下单位,将根据公示反馈意见整理后,提供给设计单位作进一步完善。

公示时间:2022317日——2022428日(共30个工作日)

联系地址:

苍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苍南县灵溪镇人民大道777号)

苍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苍南县灵溪镇江滨路188

联系电话: 0577-59896029  0577-64759238

公示内容如下:

一、规划目的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结合新形势下内涝治理的要求,解决自身城市内涝的突出问题,编制《苍南县中心城区排水防涝规划(2021-2035)》,为下一步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和管理,系统提升排水防涝能力发挥规划指导和引领作用。

二、规划范围及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其中:近期2021-2025年,远期2026-2035年。本规划范围为苍南县中心城区。

三、规划目标

2025年,苍南县中心城区排水防涝能力显著提升,内涝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内的降雨,建成区防洪排涝能力大幅提升,历史上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的易涝积水点全面消除;在超出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条件下,城市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功能不丧失,基本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实现“管标降雨排水畅、涝标降雨不成涝、超标降雨可应对”为目标。

四、规划标准

1、防洪标准

结合《防洪标准》(GB 50201-2014)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要求,规划苍南县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为50年。

2、内涝防治设计标准

根据浙江省《城镇内涝防治技术标准》(DB 33/T 1109-2020),规划苍南县中心城区内涝防治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

3、内涝控制要求

根据浙江省《城镇内涝防治技术标准》(DB 33/T 1109-2020),规划苍南县中心城区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下内涝控制要求为积水深度≤15cm,积水时间≤1.0h

4、雨水管渠设计标准

根据浙江省《城镇内涝防治技术标准》(DB 33/T 1109-2020),规划苍南县中心城区雨水管渠设计标准取2~3年,新建雨水管渠设计标准建议不低于3年一遇。

5、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根据《苍南县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要求,规划苍南县中心城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5%

五、内涝防治系统布局

1)流域层面

苍南县中心城区河道洪水位由流域上下游水利条件确定,洪水位高导致“洪转涝”问题,限制了排水防治标准的提升。加快实施鳌江南港流域江西垟平原排涝工程,通过降低洪水位,整体提升城市的排水防涝能力。

2)城市层面

外江洪水不进入城市,解决“洪转涝”问题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开展城市内涝治理。城市内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正确处理水环境治理和内涝治理的关系,雨、污分流区域应取消封堵雨水管道排放口;尚有雨污合流区域,研究制定暴雨期打开雨水排放口的机制,排口开闭实现可控。注重平面与竖向控制,结合竖向和城市本底,蓄排并举;随城市开发建设和道路网完善,高标准建设雨水管渠等排水设施,高水高排、低水低排,重力自流为主,必要时设置强排设施;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推进源头减排;针对超标降雨,城市中强化超标应急设施和管理。

3)片区层面

城市内有已建区、新建区。已建区坚持问题导向,建成区可通过抬高竖向、新(改)建排水防涝设施、规划行泄通道等措施,着力解决历史上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的易涝积水点。新建区坚持目标导向,建设之初注重平面和竖向控制,城市建设区域的优化选择,高标准建设排水防洪设施,避免产生新的易涝点。

4)风险点

对于现状积水点,进行易涝点整治;对于风险隐患点,注重风险排查和管控。

六、规划方案

(一)整体提升城市防洪水平

加快推进鳌江南港流域江西垟平原排涝工程。综合治理骨干河道24.19 公里,新建上横河泵站、萧江泵站、夏桥泵站、溪心泵站、南山泵站,实施萧江塘河控制闸改建工程。对现状闸站开展检查和维护,修复存在问题的水闸和泵站,保证洪水期间防止外水进入城区的水闸能够严密关闭,排涝泵站能够正常运行。

(二)增强河道行洪排涝能力

加大城市河道整治和管理力度,提高城区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加强河道、排洪沟(渠)和排水管网在水位标高、排水能力的衔接,打通断头河,贯通骨干河道,促进城市河网水系有效连通。对过流能力不足的河道(沟道)进行整治、疏浚扩挖或扩建,整体提升排水能力;对河道沿岸雨水排放口进行全面疏通,确保排水通畅。加大对侵占河湖水系的违法建设拆除力度,逐步恢复河道自然形态。

(三)全面整治城市易涝点

新建区持目标导向,高标准建设雨水管道等排水设施,优化竖向设计,避免形成新的易涝点。

已建区针对城市易涝区域周边低洼地段及人口密集区域、城区重要基础设施等重点部位,开展专项整治,老城区注重系统治理,近、远结合分期实施,在外排河道洪水位高的区域需增设雨水泵站。新区、工业园区进一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释放封闭排放口,加大排水管网等设施新建、改建力度,改造和修复问题管段。

(四)雨水管网、泵站新(改)建工程

老城区结合内涝整治,在整治过程中按照远期需求,结合排水管网整治(一期)工程,加快雨污分流改造,首先建设区域雨水干管,雨水支管可考虑充分利用现有管网设施。新区、工业园区结合道路整治计划和污水零直排工作进一步完善排水管网,改造和修复雨水管道,通过取消封堵或加装可控阀门打开雨水排放口,提升排水能力。河道洪水位高,地势低洼的建成区无法重力自排,规划新建雨水泵站强排。

七、附图

1、城市区位图

2、用地现状图

3、防洪工程现状图

4、雨水管渠系统现状图

5、现状内涝风险区划图

6、江西垟平原排涝工程总体规划图

7、雨水管网系统规划图

8、近期建设规划图

(注:如对公示内容有不明之处,可咨询县住建局或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附图11.pdf









近期发表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