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朱美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1  来源:朱美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浏览次数:96
核心提示:朱美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收藏
20
13
朱美芳,女,1965年8月出生于江苏如皋,纤维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
1982年朱美芳考入中国纺织大学化纤系,先后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学位;1989年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担任中国纺织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助教、讲师、副教授、副系主任;1995年至1999年由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与东华大学联合培养,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5年先后担任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2004年至2006年兼任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至2009年担任东华大学副校长;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2017年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3];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4];2024年当选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Fellow [25]
2021年11月3日,朱美芳主持的项目“有机无机原位杂化构筑高感性多功能纤维的关键技术”获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3]
朱美芳长期从事纤维材料的功能化、舒适化和智能化研究,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性成果 [1]

相关星图

查看更多
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科学部
共154个词条 33.6万阅读
蔡其巩
蔡其巩,1932年8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泗水,金属物理与断裂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1956年蔡其巩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毕业后留校任教;20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在钢铁研究总院工作;1978年在国际焊接年会上宣读的《高应变区裂纹张开位移分析》论文;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8年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蔡其巩主要从事金属材料、金属物理及断裂力学,以及金属结构和力学性能关系的研究。
常青
常青,男,1957年8月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建筑学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城乡历史环境再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1982年,常青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系并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及自然科学史所并科学史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并获工学博士学位;1991年-1994年,先后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先从事博士后工作、任副教授;1994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2003年,任同济大学建筑系副系主任;2003年-2014年,任同济大学建筑系系主任;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主要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及历史环境再生设计研究。
陈光
陈光,1962年4月出生于河北昌黎,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先进金属与金属间化合物材料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材料评价与设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金属纳米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陈光于1982年从河北机电学院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获得华中理工大学铸造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被评为河北省“双十双百双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999年作为学科带头人引进到南京理工大学工作,并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之后历任无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江苏省高性能合金材料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南京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才队伍建设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分委会主任、金属与陶瓷学位评定分委会主席;2007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1年半;2013年入选江苏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019年入选江苏省知识产权领军人才;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光主要从事金属材料与加工科学技术研究。
陈维江
陈维江,1958年12月出生于山东淄博市,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电网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顾问,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部副主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陈维江于1982年从合肥工业大学电机系毕业;1985年获得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先后担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所所长、副院长,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院长,国家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维江长期从事电力系统电磁瞬态分析方法与防护技术研究。
第五届“上海市教育功臣”名单
共10个词条 2673阅读
冯志刚
冯志刚,男,汉族,1968年10月生,湖南南县人,1990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7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职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正高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民进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会委员、徐汇区委主委,上海中学校长,徐汇区政协副主席、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常务副主任。
朱乃楣
朱乃楣,上海市教育功臣称号获得者。
朱美芳
朱美芳,女,1965年8月出生于江苏如皋,纤维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朱美芳考入中国纺织大学化纤系,先后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学位;1989年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担任中国纺织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助教、讲师、副教授、副系主任;1995年至1999年由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与东华大学联合培养,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5年先后担任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2004年至2006年兼任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至2009年担任东华大学副校长;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7年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4年当选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Fellow。2021年11月3日,朱美芳主持的项目“有机无机原位杂化构筑高感性多功能纤维的关键技术”获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朱美芳长期从事纤维材料的功能化、舒适化和智能化研究,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性成果。
李百艳
李百艳,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主要荣誉包括“上海市教育功臣”称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等等。
2020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当选的中国籍院士
共7个词条 5736阅读
朱永官
生态环境专家
陈军
无机化学家
郭烈锦
工程热物理专家
朱美芳
纤维材料专家
2019年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当选院士
共15个词条 2.3万阅读
段进
专业:城乡规划学
贾振元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李东旭
专业: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毛明
专业:坦克装甲车辆总体技术
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得主
共10个词条 3886阅读
曹晓风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王洁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
王红艳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姬秋梅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文名
朱美芳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如皋
出生日期
1965年08月
毕业院校
东华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职    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纳米复合纤维材料》
主要成就
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目录

  1. 1人物经历
  2. 2主要成就
  3. 科研成就
  1. 人才培养
  2. 荣誉表彰
  3. 3出版图书
  1. 4社会任职
  2. 5人物评价
 

人物经历

 
播报
编辑
朱美芳(6张)
 
1965年08月,朱美芳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市 [5]
1982年09月—1986年07月,就读于中国纺织大学化纤系,并获得工学学士(化学纤维)学位 [6]
1986年09月—1988年12月,就读于中国纺织大学化纤系,并获得工学硕士(化学纤维)学位。
1989年01月—1998年09月,在中国纺织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副系主任。
1995年03月—1999年09月,由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与东华大学联合培养,并获得工学博士(材料学)学位。
1998年10月—2001年03月,在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先后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分子材料系系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
2001年03月—2005年09月,担任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2002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
2004年,入选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2004年—2006年,兼任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5年09月—2009年12月,担任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华大学副校长。
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
2010年03月—2014年09月,担任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兼任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14年09月,担任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兼任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4]
2024年5月,当选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Fellow”。 [25]

主要成就

 
播报
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朱美芳提出并建立了热塑性聚合物纤维功能化设计思路和全流程功能化技术体系,解决了合成纤维兼具功能性和舒适性的难题,创建了介观诱导制备智能纤维的新方法,推动了中国纤维质量“由低到高”、产业“由大到强”的进步。成果在全国多家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 [7]
  •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11月,朱美芳发表SCI论文300多篇,出版《纳米复合纤维材料》等著作10部(章) [7]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18.01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材料 高性能纤维》
韩雅芳,朱美芳,周哲编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7.12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材料 纤维复合材料》
朱美芳,朱波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7.11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材料 高性能纤维》
朱美芳,周哲编著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4.03
《纳米复合纤维材料》
朱美芳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09
《绿色纤维和生态纺织新技术》
朱美芳,许文菊编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学术交流
截至2019年11月,朱美芳组织国际会议20余次,应邀作国际会议特邀报告60余次 [7]
  • 承担项目
截至2019年11月,朱美芳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任务30余项 [2]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2002年—2005年
高聚物基纳米特种功能纤维及制品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2004年—2006年
定向排列纳米孔的智能凝胶合成结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4年—2005年
环保型染色技术及纳米复合可染功能纤维的开发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2005年—2006年
生物医用纳米纤维的研究
上海纳米科技专项
2005年—2007年
神经内窥镜用复合纤维凝胶阻隔材料研究
教育部重大项目培育基金
  • 研究成果奖励
截至2019年11月,朱美芳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1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60余件、PCT6件 [7]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2020年度
有机无机原位杂化构筑高感性多功能纤维的关键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 [23]
2018年度
有机-无机杂化策略构建多功能生物医用材料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 [8]
2015年度
健康防护功能杂化材料及其高值化聚酯纤维设计开发关键技术
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9]
2004年
 
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1年
 
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人才培养

  • 教育方式
朱美芳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研实践能让学生了解社会,提升能力,科研最终要为培养人服务”,这是课题组培养学生的一贯原则。朱美芳所领导的功能杂化材料项目团队里,师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组员们每天都会碰面,每个星期还会组织一起交流。朱美芳总会抽时间去听小组交流,而她自己则尽量少说话,多倾听。在这样一种完全让学生自己做主的培养模式下,学生们的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不仅研究生,就连本科生也开始主动要求上台作陈述报告了 [10]
  • 所授课程
朱美芳在东华大学讲授《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纳米材料》《科技前沿》《博士生Seminar》等 [1]
  • 团队建设
2018年1月,朱美芳所领导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11]
  • 教育成果奖励
截至2019年11月,朱美芳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 [7] [12]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8年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8年
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00年
桑麻纺织杰出青年学者奖
香港桑麻基金会
2005年
曙光优秀学者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
2006年
上海市“巾帼创新奖”
 
2006年
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
上海市妇联、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
2011年1月
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以及欧莱雅(中国) [13]
2013年5月
第十二届上海市科技精英 [14]
 
2017年5月
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3]
 
2019年7月
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 [15]
 
2019年11月22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 [7]
中国科学院
2020年12月
上海市先进工作者 [16]
 
2023年9月
“上海市教育功臣”称号 [24]
 

出版图书

 
播报
编辑
  • 纳米复合纤维材料
    作者名称 朱美芳
    作品时间2014-3
    《纳米科学与技术:纳米复合纤维材料》是2014年3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美芳。
 

社会任职

 
播报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2006年—2010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8年—2022年
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副主任 [17]
2018年—2022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8]
2019年—2021年
美国纤维学会管理委员会委员(The Fiber SocietyGoverning Council Members)
 
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九届委员会常委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青年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19]
 
上海市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25届理事会化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
 
国家“863”计划“十五”新材料技术领域“纳米材料”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友会会长 [20]
 
《大辞海》分科主编
 
《高分子学报》《合成纤维》《功能高分子学报》编委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朱美芳始终将育人报国的初心深藏于教学科研的沃土,深植于坚持不懈的奋斗。熟悉她的人都知道,那条色彩多变的长丝巾是她最喜爱的配饰。其实真正走近她,就会发现,奋斗才是她最美的姿态 [21](《中国科学报》评)
朱美芳建立并发展了一系列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纤维成形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对推动中国纤维材料学科的发展和产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22](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评)
她(朱美芳)以“仁爱之心”扎根教学一线30年,始终把教书育人和为师授业放在第一位,长期担任本科生“博导班主任”,秉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传统,细致入微关心学生成长,引领学生扣好学业和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用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的心灵,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12](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评)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