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6月6日,上海科技大学召开干部会议。经上海市、中国科学院批准和同意:江绵恒同志任上海科技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封东来同志任上海科技大学校长。上海科技大学迎来了新校长封东来院士。

上海科技大学是中国高校界的新星,成立至今刚满11周年,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学术成果喜人,各项综合实力突飞猛进,我们不妨先往下看看上海科技大学是个怎样的新星高校?
上海科技大学的孕育和成长始终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上海张江的创新发展同向同行,创办上海科技大学的战略构想始于2003年。2013年9月30日,教育部正式批准上海科技大学成立。上海科技大学(中文简称:上科大)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负责日常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自建立以来,学校努力建设和发展成为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上海科技大学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是建设中的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张江实验室、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大科学设施融为一体。学校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基础研究前沿领域,推动学科交叉和科教融合,在光子科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能源科学等重大创新领域积极布局,取得了多项重大原创性成果。学校始终坚持创新报国的责任,积极投身、深度融入上海科创中心和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承担多项国家大科学装置项目,打造国之重器。“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面向全球用户开放。国家目前投资金额最大的大科学装置项目“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建设进展顺利。

上海科技大学校长封东来,上海科大建校以来“首位院士”校长,其个人简介如下: 封东来,男,1972年10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市,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上海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

一、封东来早年学习成绩优异保持名列班级前茅
封东来1984年从盐城市东方红小学(现盐城市建军路小学)毕业后,考入盐城中学学习。中学时,一方面他成绩很好,基本保持班级前茅;另一方面,他并不依赖教育教学体系,有自己个人的见解和想法。从他交上来的语文作业来看,问题答得很好,字却写得很急,感觉要匆匆忙忙做另一件事情。他虽然有自己的想法,却从不做出格的事情。

二、封东来获得奖章荣誉称号
2005年,荣获贾乌德·侯赛因青年科学家奖;
2006年,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2010年,荣获亚洲成就奖、中国真空科技青年创新奖、杨振宁奖;
2011年,荣获叶企孙物理奖、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
2013年,荣获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2013年,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5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8年,入选上海市科技精英;
2022年,荣获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物理学奖;
2023年,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三、封东来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1990年—1994年,封东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就读,获学士学位;
1994年—199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就读,获硕士学位;
1、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博士
1996年—2001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就读,获博士学位;
2001年—2004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
2002年,进入复旦大学物理系任教,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期间:2002年,获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04年,入选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计划);
2、出任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0年,任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3、担任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
2019年,任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
4、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
2020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微尺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
5、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6、时隔三年2024年履新升任上海科技大学校长
2024年6月,任上海科技大学校长。

四、封东来科研学术成就贡献
封东来是中国在超导和电子结构研究领域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者,他研究兴趣很广,解决问题一直是他的强项。
封东来主要利用角分辨光电子谱和其他以同步辐射为基础的实验手段研究高温超导体和其他强关联材料的电子结构和有序现象。同时,他对同步辐射实验技术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并在世界多个同步辐射工作过。他同时负责复旦大学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上海光源——上的负担光束线的建设工作,这是中国国内大学在大科学装置上建设的第一条光束线。
在封东来心目中,科研工作非常神圣,需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开阔的视野、勇敢创新和钻研深入的精神,而最重要的品质是严谨求真。抱着这样的信念,多年来他埋头辛勤耕耘,取得一项又一项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