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
央视《新闻联播》
聚焦苏州海绵城市建设
昆山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获得央视点赞
近日
在2023年江苏省海绵城市
联盟年会暨海绵城市高质量发展论坛上
昆山14个项目
获评2023年度江苏省海绵城市优秀工程案例
数量位列全省同类城市第一
其中
3个项目获得一等奖
6个项目获得二等奖
5个项目获得三等奖
2023年度江苏省海绵城市
优秀工程案例获奖项目名单
(昆山市)
一等奖
一等奖
●赵厍地区安置房S02地块(金熹园)项目景观绿化工程
●昆山市公共卫生中心配套景观绿化工程
●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南校区建设工程
二等奖
●小横塘教堂周边海绵优化工程
●花桥312国道南侧、外青松公路西侧地块绿化景观提升工程
●昆山高新区茗景苑A、B、C区组团沿河西侧景观提升工程
●昆山巴城祖冲之路东临湖路南侧地块项目大区
●巴城镇湖滨路东侧S1地块商业用房、S2地块住宅用房项目
●昆山高新区博士路(古城路—博雅路)道路改造工程
三等奖
●庙泾河中央水廊(一期)一标
●2020年绿地系统海绵优化工程
●江南安康里
●昆山市花桥老镇区门球场公园建设工程项目
●昆山鸡鸣塘市民休闲广场一期(西区)项目工程
2009年起,我市引进国外先进的治水理念,2016年成为江苏省首批海绵试点城市,2022年5月,通过竞争性选拔,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实现由“试点”向“示范”的全新跨越。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海绵项目超600个,涵盖道路交通、公共建筑、住宅小区、公园绿地等多个类型。

快来认识下
这14个项目吧
↓↓↓
01
赵厍地区安置房S02地块(金熹园)项目
景观绿化工程

项目位于高新区,占地面积7.2公顷,其中地下车库面积占比超过80%。因地制宜运用了生物滞留池、植草沟、雨水蓄水池等海绵设施,创新性地将地库顶板虹吸式排水系统与雨水滞留池排水层相结合,解决了地库覆土深度不足难以设置渗透型海绵设施的问题,为同类型项目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思路。


02
昆山市公共卫生中心配套景观绿化工程

项目位于巴城镇,规划用地面积约2公顷。东侧区域雨水经过建筑及场地雨水管网进行收集,最终排入东侧停车位下蓄水模块内,经设备处理后用于绿化浇灌及场地冲洗。西侧雨水根据场地竖向就近汇入场地内人工湿地、滞留池、下凹式绿地等海绵设施,经过绿色海绵设施处理后,排入西侧河道。


03
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南校区建设工程

项目位于高新区,占地面积3.72公顷。项目在建设初期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建筑及景观设计中,采用下凹式绿地、垂直绿化、透水铺装和雨水花箱,实现雨水的源头控制;采用景观湿塘和蓄水模块,实现雨水的末端调控。构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美观与功能相协调、绿色与灰色设施联动的校园海绵体系。


04
小横塘教堂周边海绵优化工程

项目位于开发区,总占地面积9.05公顷。以全径流地表控制为目标,通过对地表径流的分析,设置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湿式草沟等生态海绵基础设施,用于雨水的滞蓄与净化。在地表径流不大的绿化区域,增设渗沟,增加绿地中雨水下渗的能力,同时达到净化目的,净化后的雨水排入中央水体进行调蓄。


05
花桥312国道南侧、外青松公路西侧
地块绿化景观提升工程

项目位于花桥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约5.54公顷。在强调社区服务功能和运动特色的前提下,按照绿色、循环、低碳以及低影响开发的理念来处理地形,在场地原先存留的池塘基础上,优化岸线与土壤,打造一处生态湿塘,不仅形成了形态优美的景观并且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06
昆山高新区茗景苑A、B、C区
组团沿河西侧景观提升工程

项目位于高新区,东临锦淞路,南临美丰路。通过沿河绿地海绵化改造重构雨水系统,既彻底解决了老旧小区雨污分流系统质量不高的问题,削减入河污染,又解决了老旧小区雨水管设计标准低、强降雨时易积水的问题,创新性地改善了老旧小区人居环境及河道水体环境,取得了较好的运行效果。


07
昆山巴城祖冲之路东临湖路南侧地块项目大区

项目位于巴城镇,占地面积约8.34公顷。项目将雨水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相结合,充分利用绿地滞留净化雨水,优先采用源头控制措施,通过分散化、小型化、低成本的生物滞留设施,尽量在源头净化、收集和利用雨水。并在终端设置雨水回用系统,雨水经处理后用于绿地喷灌、道路浇洒和车库冲洗等。


08
巴城镇湖滨路东侧S1地块商业用房
S2地块住宅用房项目

项目位于巴城镇,占地面积约12.82公顷。项目融合低投入、低维护、低影响开发理念,用景观赋予海绵设施艺术美。优先采用分散化、小型化的海绵设施从源头净化雨水,同时在末端设置雨水回用池,雨水经处理后用于绿地喷灌和道路浇洒,实现场地雨水的净化、收集、滞蓄和再利用。


09
昆山高新区博士路(古城路—博雅路)
道路改造工程

项目位于高新区,占地面积约7.9公顷。项目采用全过程径流控制策略,在昆山率先采用中分带下凹空间,实现对雨水的源头控制。结合雨水管网末端,改造建设雨水湿地,在增加水面面积的同时,丰富景观效果,提升庙泾河水生态环境质量,打造了一个可持续自然积存、渗透、净化的健康生态系统。


10
庙泾河中央水廊(一期)一标

项目位于高新区、巴城镇,海绵设计总面积为19.08公顷,是昆山“七横四纵”生态廊道中东西向重要的生态廊道。项目以整合活动配套、可及性连接、生态提升为主要建设策略,着重于森林结构重建,提高自然廊道整体生态品质。项目立足于重塑庙泾河周边稳定的生物结构层,丰富物种多样性,改善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11
2020年绿地系统海绵优化工程

项目主要包括吴淞江&金沙江路入口景观提升工程以及乌江路小游园景观绿化工程海绵城市设计子项工程。项目以生态建设为目标准则,采用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雨水湿塘等分散式海绵设施,实现地表径流总量控制、减少雨水外排、径流污染物控制以及水体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


12
江南安康里

项目位于高新区,总占地面积为9.86公顷。运用雨水滞留池、下凹绿地、雨水蓄水池等源头海绵技术,将海绵设施与小区景观环境完美融合,将地库顶板虹吸式排水系统与雨水滞留池、下凹绿地等下渗型海绵设施相结合,对解决大面积地库设置渗透型海绵设施困难的问题,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13
昆山市花桥老镇区门球场公园
建设工程项目

项目位于花桥经济开发区,总占地面积2.64公顷。以“花望里,幸福田”为主题,同时将“渗、滞、蓄、净、用、排”的建设理念融入其中,着力打造一座“会呼吸”的综合性公园。园内设置门球场和综合服务建筑,进一步完善老镇区户外健身的配套功能,同步建设的地下车库又可缓解老镇区停车位紧张的问题。


14
昆山鸡鸣塘市民休闲广场一期
(西区)项目工程

项目位于花桥经济开发区,总占地面积2.24公顷。在保障周边社区居民活动需求的基础上,将治水新理念与城市开发建设相融合,实现雨水资源化和生态化管理。设置了调蓄池、下凹式绿地、生态湿地等生态处理设施,不仅改善了城市水生态环境,还带来了综合生态环境效益,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山水入城、人文荟萃
回归自然,贴近生态
让昆山这座“海绵城市”变得更智慧
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我们
更舒适、更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