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用上“智慧云”
本报记者 季英德 通讯员 高洪贵
池里睡莲盛开,水质清澈见底,一个蓝白相间的污水处理设施正在运行,处理后的尾水进入水池后再流入旁边河道,河里清波荡漾,两岸绿意盎然,这是记者在山东省日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山镇费家官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现场看到的情景。
像这样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河山镇共安装了24套,建设收集池40处,全镇43个村庄全部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受益村民达9200余户。
为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河山镇还配套建设了智慧云平台物联网系统,24个安装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水站都建立了云端数据库,实现了设备监控、数据监控、报警监控、实时进水量等污水站日常运行信息数据实时传递,节省了运维成本。同时,对没有安装污水处理设备的收集池,增设液位仪,通过液位仪与智慧云平台相连,实现智慧监管,确保污水能够及时处理。
因地制宜,确定三种污水治理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垃圾治理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难点,直观反映着农村人居环境的成色。与城镇污水治理相比,农村人口多、居住分散,污水量小、难以收集,因此对污水治理技术、工艺和运营模式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为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日照高新区相关部门与河山镇组织人员对全镇48个自然村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生活污水排放量进行摸底排查,结合各个村落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可行性方案,最终确定三种污水治理模式:对具备纳入城镇污水管网条件的村庄,纳入市政管网;对居住集中且排放要求较高的大中型单村或联村,建设污水处理站;对居住分散、人数较少的村庄,通过收集池抽拉转运至污水处理站的方式进行处理。
日照高新区高起点谋划,利用国有企业平台引进欧仁(日照)环保装备有限公司,采用专业污水处理团队+国企联合模式,建立统一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四位一体的建管机制,施工建设迅速推开。
在工程前端,结合农村改厕和雨污分流工程,系统统筹,从户到巷到主街道,全部下管铺设,建立全链条收集体系,实现雨污分流和污水的有效收集;后端污水站、景观池,一体建设。经过近一年时间施工,河山镇安装污水处理设施24套,建设收集池40处,在全市超前完成农村污水治理。
欧仁(日照)环保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军对记者说:“我们生产的污水处理设施采用立体结构生物转盘为工艺主体的污水处理技术,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处置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 3693)一级标准。”
四方合力,创建管理运维新模式
三分建,七分管,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必须管好用好。
日照高新区创新建立了村监督、镇督导、区县相关部门巡查、专业运维单位专管的管理运维体制,从区到镇到村到企业,监管整治更加精准。
据了解,村监督就是成立以村书记为组长、村委成员为组员的监督小组,加强对村污水站运维的监督,形成与污水处理运维团队有效联动的反馈机制,大大提高运维效率;镇督导就是镇级相关负责人对村督导小组和污水处理运维团队运维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积极协调相关问题;区县职能部门定期、不定期巡查,加强对镇、村以及污水处理运维团队工作的监管。第三方运维公司全面负责实施,通过专业污水处理团队运维,可保证污水站工艺设备正常运行、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等。
走进位于河山镇的高新区污水处理运营中心,全镇24个安装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水站,在欧仁智慧云平台上一目了然。
“设备可由手机或电脑控制,开关设备只要在手机上点一下就可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设备监控、数据监控、报警监控、实时进水量等污水站日常运行信息数据实时传递,一人就可管理20余台设备,大大节省后期运维成本。
日照高新区创建的村监督、镇督导、区县相关部门巡查、专业运维单位专管的管理运维新模式,确保了污水处理站的正常运行,进一步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如今的河山镇,河水更清了,村庄更美了。
|
欧仁(日照)环保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2月7日,由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发起设立。坐落于日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山海六路,占地30亩。目前公司的生产重心转移到日照公司,包括财务中心、研发中心、实验中心、销售中心、运维中心等。欧仁(日照)环保装备有限公司独立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