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海上机场,开建!
来源 :航空之翼 摘要 •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大连金州湾机场开工,投资509亿,将成全球最大海上机场,分两期建设,承载大连航空起飞梦想,助力东北经济振兴。大连新机场将成新型大型机场,集旅游观光加出行为一体。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2024年10月12日上午,全球最大的海上机场大连金州湾机场航站楼及楼前高架桥桩基础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大连新机场航站楼工程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建设,标志着东北经济振兴的新起点。 项目总投资509.31亿元,按运行等级4F标准设计,规划建设跑道4条,航站楼90万平方米。 项目分两期建设: 一期以2035年为建设目标年,建设两条远距平行跑道,50万平方米的T1航站楼。 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300万人次,货邮55万吨,航班起降33万架次。 二期再扩建2条跑道,4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 满足年旅客吞吐量达到8000万人次,航班起降54万架次。 一、谁是全球最大的海上机场? 从全球来看,日本大阪的关西机场是最早进行填海造陆的机场。 日本大阪关西机场于1987年动工兴建,于1994年9月22日正式投入使用。经过5年的填海工程,用了1.8亿立方米的土方,在原先水深达17至18米的大海里填出了5.11平方千米的机场用地。 日本大阪关西机场成为最大的海上机场,直到香港机场的出现。 我国香港国际机场于1993年开建,1998年7月6日正式建成通航。 由于香港机场位于赤鱲角,有时也称之为香港赤鱲角机场,其处于香港西部海域位置,起初该岛屿面积十分狭小,后来经过人工填海之后,才达到12.48平方公里的面积,目前已填海造陆6.5平方公里。 由此香港新机场成为新的全球最大的海上机场。 不过,这些填海面积在基建狂魔看来都不算回事。 未来,厦门、大连、三亚这三个海边城市建设新机场,都涉及到填海造地,其中: 厦门翔安新机场总填海造地面积约15.6平方公里。 大连新机场填海面积20.87平方公里。 三亚新机场也将大量填海,可能面积更大,但具体方案还未对外公布。 其实,大连、三亚这两座城市的新机场工程,地方早就有意向,但因为环评的问题,一直迟迟没有获得通过,甚至还被有关部门处罚过。 尤其是大连新机场,经历反反复复波折,到正式开工建设,花费了20多年的功夫。 大连新机场项目于2002年启动,已完成选址、概念规划、预可行性研究等阶段的工作,并于2022年10月取得立项批复,到今年正式开工,大连方面花费的功夫不小。 项目选址金州湾东部海域,是国内首个采用离岸式“人工岛”建设的机场,“人工岛”长6.2公里、宽3.5公里,离岸最近距离3公里。 据了解,大连新机场采用水上回填形成人工岛作为机场用地,填海面积20.87平方公里,形成陆域面积20.29平方公里。 大连新机场建成后,将是全球最大填海机场。 届时,集旅游观光加出行一体的一个新型大型机场将横空出世。 二、大连新机场的使命 大连新机场承载着大连人的梦想,也承载发挥大连航空,实现大连航空起飞的梦想。 曾几何时,大连才是东北第一航空枢纽。 当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世纪初2000年,那时候的东北三强的民航旅客吞吐量是这样的: 大连275万人次,全国排名12位。 沈阳242万人次,全国排名16位。 哈尔滨157万人次,全国排名23位。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这样的排名: 第一大连,第二沈阳,第三哈尔滨。 不过由于东北经济的没落,东北民航在全国的排名日渐下滑。 东北三大机场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 到了2014年,东北三强的民航旅客吞吐量是这样的: 大连1355万人次,全国排名20位。 沈阳1280万人次,全国排名21位。 哈尔滨1224万人次,全国排名23位。 到了2019年,东北三强的民航旅客吞吐量均超过2千万人次,是这样的: 哈尔滨2078万人次,全国排名21位。 沈阳2054万人次,全国排名22位。 大连2008万人次,全国排名24位。 不过,三家排名完全掉了个个: 大连从第一掉到了第三。 在经历了疫情的冲击之后,到了2023年,东北三强的民航旅客吞吐量是这样的: 哈尔滨2081万人次,全国排名22位。 沈阳2056万人次,全国排名23位。 大连1613万人次,全国排名27位。 总体看来,20多年来,哈尔滨的地位基本稳固,而大连的排名则是每况愈下。 而这20多年来正是处于大连争取建设新机场的拉锯战当中。 或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一座新机场,使得大连错失了机遇。 当然,大连机场的滑落还有其他诸多方面的原因。 2024年8月底,民航局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 意见进一步明确了“3+7+N”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建设,对国际航空枢纽的功能定位进行了细化和深化。 北京、上海、广州3城为国际航空枢纽全方位门户型机场 成都、深圳、重庆、昆明、西安、乌鲁木齐、哈尔滨等7城市为国际航空枢纽门户复合型机场 大连、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厦门、济南、青岛、武汉、长沙、南宁、海口等若干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性机场 有意思的是,东北三强中,哈尔滨、大连都出现在了枢纽城市的名单,沈阳并没有出现。 不过,翼哥认为沈阳应该属于若干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性机场中的一个。 从官方定位来看,哈尔滨至少要高出大连一个等级。 不过,定位是官方给的,至于发展成什么样,还要靠自己努力。 至少大连方面肯定是在暗自努力,只要等到新机场建成的那一天。 到底谁是东北第一航空枢纽还很难说!
来源 :航空之翼 摘要 •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大连金州湾机场开工,投资509亿,将成全球最大海上机场,分两期建设,承载大连航空起飞梦想,助力东北经济振兴。大连新机场将成新型大型机场,集旅游观光加出行为一体。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2024年10月12日上午,全球最大的海上机场大连金州湾机场航站楼及楼前高架桥桩基础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大连新机场航站楼工程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建设,标志着东北经济振兴的新起点。 项目总投资509.31亿元,按运行等级4F标准设计,规划建设跑道4条,航站楼90万平方米。 项目分两期建设: 一期以2035年为建设目标年,建设两条远距平行跑道,50万平方米的T1航站楼。 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300万人次,货邮55万吨,航班起降33万架次。 二期再扩建2条跑道,4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 满足年旅客吞吐量达到8000万人次,航班起降54万架次。 一、谁是全球最大的海上机场? 从全球来看,日本大阪的关西机场是最早进行填海造陆的机场。 日本大阪关西机场于1987年动工兴建,于1994年9月22日正式投入使用。经过5年的填海工程,用了1.8亿立方米的土方,在原先水深达17至18米的大海里填出了5.11平方千米的机场用地。 日本大阪关西机场成为最大的海上机场,直到香港机场的出现。 我国香港国际机场于1993年开建,1998年7月6日正式建成通航。 由于香港机场位于赤鱲角,有时也称之为香港赤鱲角机场,其处于香港西部海域位置,起初该岛屿面积十分狭小,后来经过人工填海之后,才达到12.48平方公里的面积,目前已填海造陆6.5平方公里。 由此香港新机场成为新的全球最大的海上机场。 不过,这些填海面积在基建狂魔看来都不算回事。 未来,厦门、大连、三亚这三个海边城市建设新机场,都涉及到填海造地,其中: 厦门翔安新机场总填海造地面积约15.6平方公里。 大连新机场填海面积20.87平方公里。 三亚新机场也将大量填海,可能面积更大,但具体方案还未对外公布。 其实,大连、三亚这两座城市的新机场工程,地方早就有意向,但因为环评的问题,一直迟迟没有获得通过,甚至还被有关部门处罚过。 尤其是大连新机场,经历反反复复波折,到正式开工建设,花费了20多年的功夫。 大连新机场项目于2002年启动,已完成选址、概念规划、预可行性研究等阶段的工作,并于2022年10月取得立项批复,到今年正式开工,大连方面花费的功夫不小。 项目选址金州湾东部海域,是国内首个采用离岸式“人工岛”建设的机场,“人工岛”长6.2公里、宽3.5公里,离岸最近距离3公里。 据了解,大连新机场采用水上回填形成人工岛作为机场用地,填海面积20.87平方公里,形成陆域面积20.29平方公里。 大连新机场建成后,将是全球最大填海机场。 届时,集旅游观光加出行一体的一个新型大型机场将横空出世。 二、大连新机场的使命 大连新机场承载着大连人的梦想,也承载发挥大连航空,实现大连航空起飞的梦想。 曾几何时,大连才是东北第一航空枢纽。 当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世纪初2000年,那时候的东北三强的民航旅客吞吐量是这样的: 大连275万人次,全国排名12位。 沈阳242万人次,全国排名16位。 哈尔滨157万人次,全国排名23位。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这样的排名: 第一大连,第二沈阳,第三哈尔滨。 不过由于东北经济的没落,东北民航在全国的排名日渐下滑。 东北三大机场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 到了2014年,东北三强的民航旅客吞吐量是这样的: 大连1355万人次,全国排名20位。 沈阳1280万人次,全国排名21位。 哈尔滨1224万人次,全国排名23位。 到了2019年,东北三强的民航旅客吞吐量均超过2千万人次,是这样的: 哈尔滨2078万人次,全国排名21位。 沈阳2054万人次,全国排名22位。 大连2008万人次,全国排名24位。 不过,三家排名完全掉了个个: 大连从第一掉到了第三。 在经历了疫情的冲击之后,到了2023年,东北三强的民航旅客吞吐量是这样的: 哈尔滨2081万人次,全国排名22位。 沈阳2056万人次,全国排名23位。 大连1613万人次,全国排名27位。 总体看来,20多年来,哈尔滨的地位基本稳固,而大连的排名则是每况愈下。 而这20多年来正是处于大连争取建设新机场的拉锯战当中。 或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一座新机场,使得大连错失了机遇。 当然,大连机场的滑落还有其他诸多方面的原因。 2024年8月底,民航局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 意见进一步明确了“3+7+N”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建设,对国际航空枢纽的功能定位进行了细化和深化。 北京、上海、广州3城为国际航空枢纽全方位门户型机场 成都、深圳、重庆、昆明、西安、乌鲁木齐、哈尔滨等7城市为国际航空枢纽门户复合型机场 大连、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厦门、济南、青岛、武汉、长沙、南宁、海口等若干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性机场 有意思的是,东北三强中,哈尔滨、大连都出现在了枢纽城市的名单,沈阳并没有出现。 不过,翼哥认为沈阳应该属于若干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性机场中的一个。 从官方定位来看,哈尔滨至少要高出大连一个等级。 不过,定位是官方给的,至于发展成什么样,还要靠自己努力。 至少大连方面肯定是在暗自努力,只要等到新机场建成的那一天。 到底谁是东北第一航空枢纽还很难说!
全球最大海上机场,开建! 来源 :航空之翼 摘要 •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大连金州湾机场开工,投资509亿,将成全球最大海上机场,分两期建设,承载大连航空起飞梦想,助力东北经济振兴。大连新机场将成新型大型机场,集旅游观光加出行为一体。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2024年10月12日上午,全球最大的海上机场大连金州湾机场航站楼及楼前高架桥桩基础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大连新机场航站楼工程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建设,标志着东北经济振兴的新起点。 项目总投资509.31亿元,按运行等级4F标准设计,规划建设跑道4条,航站楼90万平方米。 项目分两期建设: 一期以2035年为建设目标年,建设两条远距平行跑道,50万平方米的T1航站楼。 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300万人次,货邮55万吨,航班起降33万架次。 二期再扩建2条跑道,4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 满足年旅客吞吐量达到8000万人次,航班起降54万架次。 一、谁是全球最大的海上机场? 从全球来看,日本大阪的关西机场是最早进行填海造陆的机场。 日本大阪关西机场于1987年动工兴建,于1994年9月22日正式投入使用。经过5年的填海工程,用了1.8亿立方米的土方,在原先水深达17至18米的大海里填出了5.11平方千米的机场用地。 日本大阪关西机场成为最大的海上机场,直到香港机场的出现。 我国香港国际机场于1993年开建,1998年7月6日正式建成通航。 由于香港机场位于赤鱲角,有时也称之为香港赤鱲角机场,其处于香港西部海域位置,起初该岛屿面积十分狭小,后来经过人工填海之后,才达到12.48平方公里的面积,目前已填海造陆6.5平方公里。 由此香港新机场成为新的全球最大的海上机场。 不过,这些填海面积在基建狂魔看来都不算回事。 未来,厦门、大连、三亚这三个海边城市建设新机场,都涉及到填海造地,其中: 厦门翔安新机场总填海造地面积约15.6平方公里。 大连新机场填海面积20.87平方公里。 三亚新机场也将大量填海,可能面积更大,但具体方案还未对外公布。 其实,大连、三亚这两座城市的新机场工程,地方早就有意向,但因为环评的问题,一直迟迟没有获得通过,甚至还被有关部门处罚过。 尤其是大连新机场,经历反反复复波折,到正式开工建设,花费了20多年的功夫。 大连新机场项目于2002年启动,已完成选址、概念规划、预可行性研究等阶段的工作,并于2022年10月取得立项批复,到今年正式开工,大连方面花费的功夫不小。 项目选址金州湾东部海域,是国内首个采用离岸式“人工岛”建设的机场,“人工岛”长6.2公里、宽3.5公里,离岸最近距离3公里。 据了解,大连新机场采用水上回填形成人工岛作为机场用地,填海面积20.87平方公里,形成陆域面积20.29平方公里。 大连新机场建成后,将是全球最大填海机场。 届时,集旅游观光加出行一体的一个新型大型机场将横空出世。 二、大连新机场的使命 大连新机场承载着大连人的梦想,也承载发挥大连航空,实现大连航空起飞的梦想。 曾几何时,大连才是东北第一航空枢纽。 当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世纪初2000年,那时候的东北三强的民航旅客吞吐量是这样的: 大连275万人次,全国排名12位。 沈阳242万人次,全国排名16位。 哈尔滨157万人次,全国排名23位。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这样的排名: 第一大连,第二沈阳,第三哈尔滨。 不过由于东北经济的没落,东北民航在全国的排名日渐下滑。 东北三大机场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 到了2014年,东北三强的民航旅客吞吐量是这样的: 大连1355万人次,全国排名20位。 沈阳1280万人次,全国排名21位。 哈尔滨1224万人次,全国排名23位。 到了2019年,东北三强的民航旅客吞吐量均超过2千万人次,是这样的: 哈尔滨2078万人次,全国排名21位。 沈阳2054万人次,全国排名22位。 大连2008万人次,全国排名24位。 不过,三家排名完全掉了个个: 大连从第一掉到了第三。 在经历了疫情的冲击之后,到了2023年,东北三强的民航旅客吞吐量是这样的: 哈尔滨2081万人次,全国排名22位。 沈阳2056万人次,全国排名23位。 大连1613万人次,全国排名27位。 总体看来,20多年来,哈尔滨的地位基本稳固,而大连的排名则是每况愈下。 而这20多年来正是处于大连争取建设新机场的拉锯战当中。 或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一座新机场,使得大连错失了机遇。 当然,大连机场的滑落还有其他诸多方面的原因。 2024年8月底,民航局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 意见进一步明确了“3+7+N”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建设,对国际航空枢纽的功能定位进行了细化和深化。 北京、上海、广州3城为国际航空枢纽全方位门户型机场 成都、深圳、重庆、昆明、西安、乌鲁木齐、哈尔滨等7城市为国际航空枢纽门户复合型机场 大连、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厦门、济南、青岛、武汉、长沙、南宁、海口等若干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性机场 有意思的是,东北三强中,哈尔滨、大连都出现在了枢纽城市的名单,沈阳并没有出现。 不过,翼哥认为沈阳应该属于若干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性机场中的一个。 从官方定位来看,哈尔滨至少要高出大连一个等级。 不过,定位是官方给的,至于发展成什么样,还要靠自己努力。 至少大连方面肯定是在暗自努力,只要等到新机场建成的那一天。 到底谁是东北第一航空枢纽还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