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王志章 ,博士,中国油藏地质学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科学技术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25  来源:王志章 ,博士,中国油藏地质学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  浏览次数:98
核心提示:王志章,男,1962年9月生于山东省寿光市,汉族,博士,中国油藏地质学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科学技术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1-2] 王志章1985年本科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石油地质专业;1987年硕士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生班;1987年起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任教;1991年晋升为讲师;1992年在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工作半年;1994年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同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博士毕业于石油大学煤田、石油地质与勘探专业;1999在加拿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王志章,男,1962年9月生于山东省寿光市,汉族,博士,中国油藏地质学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科学技术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1-2]
王志章1985年本科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石油地质专业;1987年硕士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生班;1987年起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任教;1991年晋升为讲师;1992年在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工作半年;1994年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同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博士毕业于石油大学煤田、石油地质与勘探专业;1999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访问、学习两个月;2005年晋升为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2021年入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和国际科学技术院院士。 [1]
王志章主要研究方向为油气藏(含非常规)描述、油气开发地质、地震地质及测井地质、录井地质、宝玉石鉴定等。 [1]
 
出生地山东省寿光市
出生日期1962年9月
毕业院校成都理工大学
职    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2021年)
国际科学技术院院士(2021年)
学位/学历博士
性    别男
教学职称教授
 
 
1962年9月,王志章生于山东省寿光市。
1985年,本科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石油地质专业。
1987年,硕士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生班。
1987年起,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任教。
1991年,晋升为讲师。
1992年,在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工作半年。
1994年,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同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1998年,博士毕业于石油大学煤田、石油地质与勘探专业。
1999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访问、学习两个月。
2000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后证书。
2005年,晋升为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 [1]
2021年,入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和国际科学技术院院士。 [2]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志章主要从事海洋油气藏智能表征及预测、油藏描述、油气地质评价与开发,以及碳中和与新能源技术及产业化、国际能源项目咨询与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
其代表性成果如下:
1.形成了不同勘探开发阶段油气藏精细描述新理论与新技术
国家“七五”、“八五”期间,创新性地研制了基于“立体时空”思想的油层相控-等时对比方法、储层井间模拟方法及测井资料时空校正方法与程序。研制了“视标准层构成”及测井资料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分层分块分相带分单元建立陆相储层测井解释模型的方法与程序。发展并完善了储层岩石物理相及油气渗流地质学的理论技术与方法,首创碳酸盐岩油气藏“视储集空间构成及预测”理论与技术,储层岩石流体相互作用理论、层规模储层油水运动及油藏规模流场控制油气富集新理论,攻克了制约牛庄万全油田井井见油井井不流的理论问题,实现了开发零的突破。
2.创造性地形成了不同类型油气藏表征理论与技术、研发了复杂油气藏深井测试技术、波谱录井新技术
国家“九五”、“十五”期间,针对不同类型油气藏,强调油气藏核心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形成了不同类型油气藏“格架”、“储层”、“流体”、“油气藏类型与模型”、“生产动态”、“剩余油气”六个方面的一体化系统描述理论与技术,进行了开发过程中油气藏渗流屏障、渗流差异、渗流敏感性、油藏参数“动态”变化机理与规律研究;研发了“剩余油”形成机理、分布模式、分布规律研究方法与程序。并紧紧围绕影响深井录井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研制了深层油气藏波谱录井新技术,研制了包括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建模、数据预处理、随钻工程分析、随钻井间对比、单井解释、多井评价、开放用户窗口等功能的大型综合录井地质分析软件平台。
3.开创性地形成了致密油气藏定量表征及甜点预测理论、方法与技术
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主要针对大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火山岩油气藏、砂砾岩油气藏、裂缝型油气藏、低渗特低渗油气藏、多层砂岩油藏、致密油气藏、特高含水油气藏开展研究,开创性地形成了致密油气藏定量表征及甜点预测理论与方法。
4.研制了复杂油气藏、特高含水油藏智能表征方法与技术,首开油气藏人工智能预测先河。
“十三五”以来,研制了复杂油气藏、特高含水油藏智能表征方法与技术,研制了非常规致密油气藏精细表征理论与技术、复杂油气藏定量表征理论与技术、特高含水油藏高精度智能表征及预测理论与技术。
5.开辟碳中和与、智慧城市与智慧能源研究新领域
包括碳捕捉及封存:研发和推广化石燃料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生物质碳捕集与封存、直接空气捕集等技术,提高碳捕集及封存能力;开展碳循环利用:研发和推广在化石能源开采环节的碳循环利用技术,助力绿色油田、绿色采矿的实现。发明了一种油田无碳排放高温高压多元混相驱智能系统与装置。 [6]
学术论著
截至2023年3月,王志章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30部。 [2]
发表论文
论文名称
刊物
发表时间
综合录井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测井技术》
2004年
长期水洗前后双河油田储层微观特征变化规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4年
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充注模式研究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3年
我国主要气区大中型天然气田未动用储量评价
《天然气工业》
2003年
彩南油田九井区人工裂缝系统研究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3年
流场与油气运移–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为例
《新疆石油地质》
2003年
资料来源: [3]
出版专著
专著名称
出版社
出版时间
《陆相油藏描述(中、英文)》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7年
《现代油藏描述技术》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年
《低幅度构造油藏描述及预测》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年
《裂缝性油藏描述及预测》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年
《开发过程中油藏参数变化规律与变化机理》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年
《计算机勘探技术》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0年
《油气渗流地质特征》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年
《火烧山油田复杂裂缝性油藏地质工程评价》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7年
《火烧山油田复杂裂缝性油藏采油工艺技术》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7年
《储层裂缝识别方法与技术》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9年
《现代油藏地质学(理论与技术篇)》
科学出版社
2010年
《低幅度薄互层边底水油藏开发理论与实践-以陆梁油田为例》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0年
《复杂裂缝性油藏开发开发理论、方法与技术》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年
《复杂裂缝性油藏特征描述及预测》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年
《致密砂岩气藏开发模式》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3年
《致密砂岩气藏勘探与开发关键技术》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3年
《致密砂岩气藏开发理论与实践》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3年
《勘探评价阶段油藏描述及预测》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3年
资料来源: [1]
承担项目
据2023年8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官网数据,王志章负责完成和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部省级课题、油田公司重大科研项目130多项。 [3]
知识产权
截至2023年3月,王志章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版权100余件。 [2]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23年3月,王志章获国家及省部级奖4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北京市、教育部、吉林省、中国石油和化学联合会等省部级一等奖13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5项。 [2]
科研成果奖励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获奖时间
备注
枣南油田油藏描述及储层评价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4年
排名第3
改善枣园油田开发效果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年
关键井研究及多井评价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年
视标准层构成与测井资料数据标准化
国家“八五”优秀科研成果
1995年
油藏描述技术在陆相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年
排名第2
大中型油气田成藏定量模式研究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2年
排名第10
彩南油田彩9西山窑油藏定量表征及三维建模
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2年
排名第2
塔里木深井复杂条件波谱录井技术及应用
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
排名第2
大中型油气田成藏定里模式研究
教育部十大优秀成果
2004年
排名第10
深井测试技术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创新二等奖
2005年
排名第2
大中型油气田成藏定里模式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
排名第1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精细勘探-逆掩断裂带混积地层油气勘探理论技术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8年
排名第9
辽河西部凹陷精细勘探理论与实践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9年
排名第9
复杂裂缝性油藏开发地质理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
排名第1
复杂裂缝性油藏定里表征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1年
排名第1
低幅度薄互层边底水油藏开发理论与实践
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2年
排名第2
资料来源: [1]
人才培养
学生培养
据2023年8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官网数据,王志章培养硕士生、博士生近百名。 [3]
教材出版
据2023年8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官网数据,王志章出版教材1部。 [3]
执教课程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本科生课程
油藏描述、测录井地质
硕士生课程
油气藏定量表征
博士生课程
现代油藏地质学
资料来源: [3]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2018年
2018年度数理化及地学领域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
2021年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
2021年
国际科学技术院院士
全国油气地质大赛第二、三、四届优秀导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金牌导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院院长提名特别贡献奖
资料来源: [2]
社会任职
播报
编辑
时间
社会任职
油气地质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中国石油学会开发地质学组副组长
北京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22年
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专家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开发地质学组副组长
《地学前缘》理事
《新疆石油地质》编委
《录井工程》编委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评委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评委
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
资料来源: [2-3] [7]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王志章被誉为中国陆相油藏描述领军人物,为促进行业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科学中国人 评) [4]
王志章为枣南油田产量翻番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工智能学院 评) [5]








王志章

    王志章  男,山东寿光人,19629月生。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曾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进修。研究方向:油气藏(含非常规)描述、油气开发地质、地震地质及测录井地质、宝玉石鉴定等。担任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开发地质学组副组长,《地学前缘》理事、《新疆石油地质》编委、《录井工程》编委;为北京市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
    讲授本科生的油藏描述、测录井地质;硕士生的油气藏定量表征;博士生的现代油藏地质学等课程。负责完成和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部省级课题、油田公司重大科研项目130多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专著15部,教材1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二等奖8,三等奖3,局级奖10余项。 培养硕、博士生近百名。

 办公电话:010-89733758     E-mail:whx3998@vip.sina.com

近期代表性论文
1.综合录井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04 测井技术 
2.长期水洗前后双河油田储层微观特征变化规律 2004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3.油气田渗流场特征 2003 石油工业出版社
4.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充注模式研究 2003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5.我国主要气区大中型天然气田未动用储量评价 2003 天然气工业
6.彩南油田九井区人工裂缝系统研究 2003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7.流场与油气运移–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为例 2003 新疆石油地质

更多。。。

主要科研成果
1.大牛地气田气藏描述及预测
2.辽河西部凹陷储层质量评价及预测
3.火烧山油田复杂裂缝性油藏综合治理稳产技术研究
4.陆梁油田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5.西北缘中拐五八区勘探目标研究
6. 数字油藏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省部级以上获奖成果
1. 枣园油田枣南油藏精细描述,1994总公司一等奖(排名第3)。
2. 油藏描述技术在陆相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1997年获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研进步三等奖(排名第2)。
3. 《视标准层构成与测井资料数据标准化》获国家“八五”优秀成果证书,并入选中华优秀专利/技术一书。
4. 2003年《塔里木盆地波谱随钻录井方法研究及应用》新疆自治区二等奖。
5. 彩南油田彩9井区西山窑组油藏定量表征与建模,新疆自治区二等奖(排名第2)。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