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泥“变废为宝” 黄陂倾力建设“无废城市” 记者看到两排共8个圆柱形储存罐,这是每天接收来自黄陂区现有的武湖污水处理厂、上实府河污水处理厂、凯迪新龙污水处理厂、老前川污水处理厂和新前川污水处
核心提示:生活污泥“变废为宝” 黄陂倾力建设“无废城市” 记者看到两排共8个圆柱形储存罐,这是每天接收来自黄陂区现有的武湖污水处理厂、上实府河污水处理厂、凯迪新龙污水处理厂、老前川污水处理厂和新前川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其中,毗邻新前川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是通过管道直接用泵打过来进行处置的。 该厂由污泥接收及调质系统、污泥改性及分离系统、污泥脱水系统、污泥干化及焚烧系统、烟气处理系统、臭气处理系统等6大系统组成。污泥进入缓冲仓起到调节作用后进入灭菌罐,再投加污泥灭菌剂,避免污泥在后续处置环节中产生硫化氢等恶臭




(本文刊登于《武汉宣传》2024年第17期)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碳达峰”“碳中和”理念为引导,以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为根本,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大力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作出贡献。
——摘自2022年8月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武汉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在污水处理界,有“治水不治泥,污染大转移”的说法,侧面印证了污泥治理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人们生活的环境每天都有大量的污水产生,污水处理后形成的黑臭污泥也在逐年增加。由于污泥含有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如不及时处置,则会对人体及环境带来二次污染。如何安全、有效、低成本处置污泥,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目前,国内外城市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泥处置办法基本是填埋、堆肥、干化、焚烧、建材利用等。本刊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建设“无废城市”,黄陂区2021年就踏上了寻求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污泥的征程。黄陂区污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去哪了?处置后的污泥究竟有何用途?今年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记者走进黄陂区污泥处置厂,探秘污泥“变废为宝”的神奇过程。
8月15日,记者来到位于前川街杨垸村滠水西堤河畔的黄陂区污泥处置厂,厂区整齐的建筑、全新的设备、良好的绿化和清新的空气,不仅看不到焚烧排放的烟尘,且空气中也闻不到任何异味,仿佛置身花园之中。当天上午9:30,一辆满载污泥的转运车驶进厂区,经过地磅计量称重后,污泥车进入车间接收仓进行污泥倾倒后,转运任务就完成了。偌大厂区,很少能看到工人。武汉市黄陂区科净生物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甘年康解开记者疑惑:厂区生产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处理,通过监控指挥室电子屏幕,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能给每个生产流程发出指令,厂区实现生产线24小时不停。

在车间,记者看到两排共8个圆柱形储存罐,这是每天接收来自黄陂区现有的武湖污水处理厂、上实府河污水处理厂、凯迪新龙污水处理厂、老前川污水处理厂和新前川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其中,毗邻新前川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是通过管道直接用泵打过来进行处置的。该厂由污泥接收及调质系统、污泥改性及分离系统、污泥脱水系统、污泥干化及焚烧系统、烟气处理系统、臭气处理系统等6大系统组成。污泥进入缓冲仓起到调节作用后进入灭菌罐,再投加污泥灭菌剂,避免污泥在后续处置环节中产生硫化氢等恶臭气体。

灭菌后污泥进入菌胶团破碎反应器进行改性时加入调理剂,使污泥中胞外聚合物彻底失去作用,降低污泥粘性,为后续污泥有机无机分离和污泥脱水创造条件。分离后的有机污泥加入脱水助剂,充分混合后进入有机污泥压滤机,然后继续进行造粒热干化,干燥后即成为炉渣颗粒。焚烧烟气进入烟气处理系统,依次经过“SNCR炉内脱硝、换热急冷、布袋除尘、脱硫脱酸、烟气消白”处理后达标排放。整个处理过程大约需要8个小时。甘年康说,目前,黄陂区污泥处置厂每日100吨污泥处置后剩余6-7吨炉渣,这些炉渣可适用于建材辅料、园林绿化、道路垫层等,从而实现“变废为宝”。处理后各项排放标准均符合国家标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实现污泥处置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目标。
此前,黄陂的污泥处置尝试过多种办法:填埋、堆肥、烧砖,但都效果欠佳。随着全国各地原生垃圾不再填埋,土地利用与污泥焚烧成为政策主要的鼓励方向。2022年9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就明确给出方向。记者从市环保局、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单位了解到,填埋污泥需占用大量的土地,武汉现有的垃圾填埋场负担很重;将污泥变成堆肥产品,需要很长周期,且市场难有出路……2021年起,黄陂开始未雨绸缪,积极探索寻求政企合作模式,通过引进技术解决市政污泥出路问题。


黄陂区污泥处理项目由武汉盘龙水务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采用天津壹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污泥有机无机分离+干化焚烧工艺”技术,双方展开合作,谋划建设市政污泥处置项目,将污泥“变废为宝”。该项目总投资8396.44万元,建设一座处理规模为100吨/天(含水率以80%计)、占地20亩,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改性分离+脱水干化焚烧”工艺,也是湖北首个采用该技术的污泥处置厂。项目于2021年9月开工建设,并于2022年9月完成竣工验收。根据黄陂区市政污泥量增加情况,将适时启动二期工程(现全区市政污泥量为每日80吨),并预留远期用地。

△ 分离后的有机无机污泥,通过柱塞泵进入板框脱水系统。甘年康说,该项目经过一年多运行,已完成全部工艺调试工作,达到设计预期。在污泥有机无机分离的基础上,做到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燃料的条件下,实现污泥干化和焚烧之间的热量平衡,实现低成本污泥处置效果。他说,干化污泥进入焚烧炉后,焚烧温度可达到950—1100℃,焚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与空气换热作为干化机热源,实现了污泥靠自身焚烧热量实现湿泥干化目的,也不会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天津壹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驻厂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成功运行,极大拓宽了国内污泥焚烧处理市场技术思路,使污泥单独焚烧处置技术工艺更加完善和具有市场竞争力,助力我国污泥处置市场的健康发展。
“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净化污水时产生的‘副产品’。区污泥处置厂每天可以‘吃’下我们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全部污泥,缓解了我们污泥处置压力,也实现了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盘龙城污水处理厂相关负责人说。黄陂区污泥处置项目建成投产后,破解了全区污水处理的后顾之忧,从根本上解决了污泥污染问题,这是黄陂区助力武汉市加快建设“护一城净水,绘两江画廊,显三镇灵秀”的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甘年康介绍,该项目在国内率先实现污泥的分离焚烧及全面精准资源化利用,污泥中的有机成分实现利用自身热能完全焚烧,并在全部工艺过程中无需任何外加热源,污泥中的泥砂作为建材原料利用,污泥中的铁铝盐实现回收并在污水厂进行二次利用,降低了污水厂除磷药剂50%以上的投加量;污泥中的磷进行回收,有效磷成分可达30%,可作为磷肥的原料或园林绿化土利用,打破了国内污泥磷无法有效回收的困境。统计数据显示,黄陂区污泥处置厂自2023年8月投产至今,已处理了2万多吨市政污泥,真正实现了“进厂是污泥,出厂是宝贝”的神奇蜕变。2022年4月,武汉市成功入选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在此契机下,武汉市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印发《武汉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强化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提升废弃物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水平,有效保障无害化处置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固体废物填埋量,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武汉市重点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按照国家设置的“工业、农业、生活、建筑、危险废物”五大领域和“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保障体系,明确了9 个方面共计 42 项重点任务,成立以武汉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武汉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努力探索超大城市固体废物治理新模式。武汉盘龙水务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郭贤军表示,环保产业的社会效益远高于经济效益,作为黄陂首个污泥处置项目,为全市污泥处置行业探索出一条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循环发展的新路径,建设“无废城市”,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黄陂力量”。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