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推动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抓手。4月30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聚焦重庆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工作成效。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阳华介绍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相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张晓倩 摄)
据介绍,截至2024年,重庆已全面完成市域内入河排污口的排查工作,共排查全市1200余条河流,1.5万个入河排污口,其中,纳入试点的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干流401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98%。
通过排查工作,重庆基本掌握了全市各类入河排污口的分布及数量、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排污单位基本情况等,数据信息全部录入“全国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入河排污口存量、新增、注销数据的动态管理。
永川区以入河排污口整治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做到“有口皆查,应查尽查”。据了解,截至2025年4月,永川区已完成全域189个入河排污口建档立卡工作,建立“一口一策”整治台账。其中长江干流永川段35个排污口实现全面销号,整治达标率97%。

永川区美丽河湖(永川生态环境局供图)
此外,“长江流域永川段入河排污口整治及规范化建设”项目作为“美丽河湖”建设项目子项目,积极谋划申报国家专项资金。同步推进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实现排污口动态监测、数据实时共享、问题即时预警的闭环管理。
重庆依托“巴渝治水”大数据系统,搭建全市入河排污口数字化监管平台,实现智慧化动态管理。永川区在此框架下,重点推进智慧监管平台建设,计划2026年底累计完成80%整治任务,建成集实时监测、数据共享、智能预警于一体的智慧监管系统。针对雨污混流、管网病害等历史顽疾,永川区实施管网攻坚行动,推进南大街、大安街道等重点区域改造工程,并将排污口监管纳入三级河长巡查清单,强化跨部门协同治理。
重庆明确分阶段整治目标: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三江”干流及涪江、綦江、阿蓬江、芙蓉江、酉水河等5条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2027年年底基本完成全市入河排污口整治。永川区细化落实市级部署,计划2025年6月底前完成8条次级河流排污口监测溯源并发布整治方案,2025年底实现50%整治目标、建成2个示范片区,2027年底实现流域水质稳定达Ⅲ类标准。
郑阳华表示,此外,重庆还将加强分级分类管理。对整治完成的入河排污口纳入数字化监管平台,按照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由平台按照不同的频次自动下达长效监管任务,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和管理部门按照任务开展现场巡查和监测,并上传结果。针对整治不彻底、整治效果反复的入河排污口,依托全市大数据系统,建立跨部门的入河排污口问题“发现—交办—整改—销号”闭环执行链条,形成市、区、乡镇三级整改销号机制。
同时,提升智慧监管能力。对工矿企业、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关注的排污口,将分批安装水质水量在线监测200余套,AI视频监控智能感知设备1600余套。根据水环境安全工作需要,对必要的入河排污口增加重金属等特征指标的水质在线监测,以科技之力拧紧入口排污口的阀门,推动重庆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张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