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唢呐|沙漠里也能实现“海鲜自由”?
新闻眼你听说了吗?塔克拉玛干沙漠养出了大螃蟹!新疆和田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盐碱沙地让植物都很难生存,但独特的土质却富含水产养殖所需的养分。沙漠里养出的海鲜,和我们常见的海鲜有什么不同?会带来怎样的惊喜?本期《创新大唢呐》就带你走进这片沙漠中的“水产基地”,解密这反常识的养殖奇迹!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没有海怎么养海鲜?
答案很简单,“造”一片海出来就行了。沙漠里养鱼的“海鲜奇迹”,始于一种看似贫瘠的资源——盐碱地。
图源:央视一套
盐碱地中的高盐度水体与海水的成分相似,通过科学调配,新疆的水产专家利用盐碱水创造“人造海水”的方法,成功养殖出三文鱼、罗非鱼、龙虾,甚至白玉蟹等多种鲜美水产品。
人造海水:沙漠里试验养殖海鲜
这里,曾经是一望无际、黄沙漫天的沙漠,而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时时鲜水产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负责人龚永洪却独具慧眼,相中了这片荒漠。他巧妙地利用沙漠盐碱水来还原海水,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改良,终于让沙漠养海鲜从梦想照进现实。
如今,该养殖基地占地20亩,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两座鱼塘、一座养殖水池以及一栋现代化的海鲜标准化生产车间。
“鱼塘里有10万尾金鲳鱼、石斑鱼以及多鳞鲛喜等珍贵海洋鱼苗。通过我们精心改良水质,鱼苗成活率达99%,而且这些鱼儿长得也特别快!”龚永洪望着鱼塘里畅游的鱼群,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欣喜。
不仅如此,龚永洪还大胆尝试,在鱼塘投放了200万粒珍珠贝苗和一部分生蚝等水产品种进行试养。令人惊喜的是,试养获得成功。
在养殖过程中,为了给鱼苗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龚永洪模拟海洋环境对池塘进行改造,引入车尔臣河的淡水,还配置了全生态智能恒温循环系统,使鱼塘水温始终保持在20摄氏度到30摄氏度之间,无惧沙漠夏季高温炙烤和冬季低温考验。
破冰前行:技术革新让梦想照进现实
沙漠养殖海鲜,最大的挑战在于水源、温度和生态环境。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我们发现且末的水质非常好,微生物群也比较丰富,经过多次的化验和试养,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养殖很有信心。”龚永洪说。
龚永洪与养殖团队不仅研制出生态智能恒温循环系统,在盐碱地、沙漠海鲜养殖专业技术方面也实现重大突破。有了智能技术加持,养殖基地实现了零抗生素、零排放、零污染,鱼塘日常只需要2人就可以轻松管理。
沙漠里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鱼塘水温通过全生态智能恒温循环系统,保持在鱼类健康生长的20℃到30℃之间,不用担心水温问题。
下一步,该养殖基地计划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引进更多水产品,从鱼类到虾类、贝类。同时构建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追溯体系,打造一条涵盖苗种孵化及优化选育、环保高产养殖技术的研究推广、饲料工厂、智能室内恒温循环养殖、深加工以及销售等的完整产业链。
高品质的海鲜产品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龚永洪积极与各地经销商建立联系,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并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以便届时让更多人品尝到来自沙漠深处的海鲜美味。龚永洪说,养殖基地还计划积极探索海洋鱼养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将养殖基地打造成一个集养殖、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渔业示范基地。
除了“人造海水”,还尝试了“海虾淡养”
在位于新疆阿克苏市的一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已经到了南美白对虾丰收的季节。
养殖基地负责人周京森介绍,养殖基地有两个塘子占地16亩,水是来自天山的雪水,虾苗是从海南引进的,养殖方式是“海虾淡养”。
“海虾淡养”指的是把海虾放在淡水里养殖,最大的技术难点在于让海虾适应新疆的淡水环境。那么,如何让海虾适应淡水环境?周京森介绍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的关键是淡化池。这是一个独立的池子,要把这个池子里的水调成接近海水的水环境。虾苗引进来之后,第一时间放在这个池子里进行养殖。
图源:央视新闻
第二步是加水淡化。从虾苗入池第二天开始,每天定时定量往淡化池里加入新疆阿克苏本地的淡水,逐渐把池里水的盐度降下来,让虾苗适应本地的环境。
第三步是换池子。经过七天到十天每天加淡水,让淡化池中的水环境和大塘里的水环境相似以后,就可以把虾苗放进大塘里养殖了。
周京森说,一般南美白对虾适应的水温在25℃左右,如果水温低于18℃,就不适合对虾的生长了,“淡化过程结束,虾苗进入大塘之后,我们每天要监测水塘的温度、溶氧、pH值、氨氮以及亚硝酸盐的水环境。今年预计产量每亩可以达到400公斤。”
为什么采取“海鲜陆养”模式?
首先,采取“海鲜陆养”模式,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也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产品。
新疆当地一家海鲜店老板说:“自从麦盖提县开始养殖澳洲淡水龙虾,我们就不再从外地进货了,节约成本的同时,品质也得到了保障。”湖北武汉“陆养海鲜”的品种在增加,产量也在提高。如今,湖北省已经实现鳗鱼、南美白对虾、石斑鱼等产品的“海鲜陆养”,品质、产能双提升,让人们的餐桌鲜味十足。
其次,采取“海鲜陆养”模式,为解决我国盐碱地的治理难题提供一种可行性方案。盐碱地的土壤积盐较重、无法耕种,通过采取“海鲜陆养”模式,能够让这些土地得到重新利用。
最后,采取“海鲜陆养”模式,提供了一条“致富路”,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湖北省最大的“海鲜陆养”基地,采用工厂化的海水循环养殖模式,实现一年四季有虾上市,年产量预计达100万斤,并对周边农户开展养殖培训和虾苗输出,促进农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