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物质多元化循环利用技术,在中药渣固废处理项目上,起到良好的效果,平均发酵周期缩短到25-30天,节约成本每吨大概60元。”贵阳智仁源生物有机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宣祥说。

8月18日,在贵阳智仁源生物有机肥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中草药残渣正完成从医药废料到生态肥料的蜕变:通过原料预处理、堆肥发酵、成品包装的完整生产线,将纯植物源中药渣转化为有机肥、育苗基质、土壤调理剂等产品。
公司建成年处理能力达3万余吨中药渣生产线,还与贵阳多家药业企业签订委托处理协议,为贵阳市大健康医药产业的有机废弃物处理找到一条科学、环保、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中药渣为原料不仅环保减排,更赋予产品差异化营养优势。目前有机肥已销往贵阳、遵义、凯里等地,运用到辣椒、花椒、猕猴桃等30余种农作物,不仅可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种植需要,更是在土壤改良方面表现良好。”高宣祥介绍。

为解决生物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效率低、资源化利用途径单一等问题,贵州省农科院土肥所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团队历经15年,着力探索生物质废弃物高值化多元化利用新途径,开发出高效降解发酵菌剂新产品,形成了“生物降解 混合供氧 半静态”的堆肥新工艺。
“我们这项技术主要采用的是降解型的微生物,将生物质废弃物通过好氧堆肥的方式转换成农作物可以利用的有机肥料、园艺营养土以及育苗基质等有机投入品。”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研究员、贵州省科技特派员柳玲玲博士说。

目前,这项技术不仅在农业生物质废弃物处理中展现出高效转化能力,其核心的微生物发酵与资源化利用逻辑,也为城市有机固废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2022年,贵州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与贵州黔珊秀土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建立紧密技术合作关系,聚焦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需求展开持续攻关。经过三年研发,团队于2025年成功推出两款高效花卉专用营养土,并联合制定发布《生态营养土》企业标准,为规范污泥资源化利用市场、提升行业产品质量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今年6月,贵州省农业微生物全省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在贵州黔珊秀土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该平台有效整合实验室尖端微生物发酵技术与企业的工程化、市场化能力,着力破解城镇污泥与农业废弃物协同处置难题,推动其“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微生物发酵技术被实践证明是‘变污泥为沃土’,减少化肥依赖,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的‘金钥匙’,应用前景广阔。”贵州黔珊秀土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辉介绍。
现在,贵州黔珊秀土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已建成年处置5万吨废弃物、生产2万吨营养土的产能基地,同时具有年销售3万吨营养土的市场能力。

“微生物发酵技术让污泥变沃土,既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又减少化肥使用,是绿色农业的‘金钥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周辉表示,下一步,将依托科技成果示范基地,积极探索营养土用于贵州特色农林作物种植。
“未来将积极探索“科技赋能 生态治理 产业升级”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计划在园林土壤改良、矿山生态修复(复绿)等关键领域开展系统性定位试验研究,评估其生态效应,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从实验室研究走向大规模田间应用。”柳玲玲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云开
编辑 邓钺洁
二审 梁圣
三审 刘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