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国:不忘初心,做一个敢闯敢试的追梦人
我叫建国·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
文 | 《浙商》全媒体资深记者 倪敏
摄 | 沈彬彬
编辑|姚珏
今年是新中国诞生70周年,有这么一批人,他们有着一个相同的名字——“建国”。他们自强不息,敢于拼搏,艰苦奋斗,不忘初心,在各个领域里取得了一个个不凡的成就,创造了一个个生动的实践范例,展现了当代民营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见证了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成长与成熟。
宁波企业家、同信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国,就是这其中的一位。

同信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国
坚守初心,扎根农艺
从自家地里的花卉种植,到创办当地首家生态环境综合性企业
初见张建国,是在他的老家宁波奉化。高大的身躯,爽朗的笑声,谈吐中的那份淡定从容,有着宁波企业家特有的自信和冷静。
奉化很有名,曾有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唱红了这个以花草苗木闻名四方的浙东古城,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侍弄花草,而土生土长的张建国,创业也是从这一草一木开始的。
1983年,改革的春风吹到了祖国的各个角落,不少青年们按捺不住内心的躁动,纷纷投身商海,希望大展宏图干一番事业。与小城跃跃欲试的青年们不同,17岁的张建国有着一颗与同龄人不同的平静沉稳的心,他并没有随波逐流投身商海,相反地,在周边人前赴后继出城闯荡的时候,他偏偏拾起农具,向一些花农请教起花卉的嫁接栽培技术来。“奉化的特色之一是花木,我当时的初衷很简单,一是喜欢这播种到成长的过程,有种破土而出的力量感;二是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门传自祖辈的技术发扬光大。”回忆起当年的选择,张建国开宗明义地坦言。
彼时,他全身心投入到了农艺的学习之中,饶有滋味、不知疲倦。有了一定基础之后,他带领着一批年轻人在自家的十余亩地上种上了人生中的第一批花卉,也结下了与绿色自然的不解之缘。经过一年的努力,因着上好的花卉质量和合理的价格,张建国迅速地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第一次尝到了这份“初心”带来的甜头,也正式走上了励精图治的创业之路。
机会总是眷顾勤奋刻苦的人。19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奉化当地一家园林公司负责人与张建国相遇,对园林事业的共同热爱,使他们一拍即合,一番畅谈后,这位负责人力邀张建国出任这家园林公司的副总经理,希望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在园林市场闯出一片天地。“这家公司当时刚注册不久,只有园林绿化的叁级资质,在当年的园林市场中,几乎没有任何竞争优势,但我相信,只要肯钻研技术,肯下苦功夫,我们也一样可以和其它优秀园林企业一样,在园林领域中争得一席之地。” 凭着骨子里的犟劲,张建国这个农民的儿子,废寝忘食地开始了耕耘,从跑项目到筹集资金、从规划设计到工程招标,那阵子,用他的话,讲“相当于一天24小时,只为了一件事而活”。正是这悬梁刺股的决心,为他和他的团队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建国的带领下,公司打了漂亮的翻身仗,业绩节节攀升。
短短几年间,公司的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础实了,资质有了,张建国的底气更足了,公司承接了多项市政府重点项目,国家项目也频频出现在了公司的业务清单中,这不屈不挠的执着和矢志不渝的初心,使这个年轻人迅速成长起来。
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从美化环境的建设者,到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者
2009年,张建国正式整合公司股权,将公司更名为“浙江同信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经过二十年的不断发展,当年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园林公司已发展成为如今涉猎生态环保、固废处理、市政、园林、设计、照明圃等各领域产值过亿的综合性企业,拥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国家园林绿化施工一级资质、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园林设计乙级等多项高等级资质。2016年12月同信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在张建国的带领下,同信渐渐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眼见着企业一天天壮大,发展形势喜人、业绩蒸蒸日上,可就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张建国却向企业员工们宣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转型升级,整体投身到生态环境的治理领域。
“市政业务,EPC业务,都在稳定增长,为什么要转型呢?”听到张建国的决定,公司内外很多人感到不解。要知道,此时的公司已经从一家小型的集体企业发展成为宁波园林业标杆、纳税千万级的民营企业了,升级转型?有必要吗?
“企业发展不能只是向内看,更需要有长远的发展思考,必须抬头向外看,向远看,去环视我们周边的环境,去关心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张建国的思考是深沉的,“园林工作是件美好的事,它美化环境,传承技术,是城市形象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也是我做企业最初的梦想和初心,但这只是一个阶段的发展目标。过去十年,我们是站在技术端研究和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未来十年,我们则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去打破产业界限,引领发展潮流,因此下一阶段的发展,就需要企业有更高的站位和更宽的视野去审视行业,去接力未来!大家常讲‘营商’环境,重要吗?非常重要,但提高了维度看,这是小环境,而水、土、气、生,这些生态要素的变化和影响,才是一切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事关未来发展的大环境。从小环境美化,到大环境建设,企业肩负的责任,依然是巨大的,所以,接下来,同信的目标,就是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去做修复环境、保护环境的大事!”面对一时众多疑惑的声音,张建国真挚、诚恳地说出了自己想法。
“同信生态”便是这样诞生的。“我去日本这家环保企业考察时,我的生态公司还没有更名,与专家们一周相处下来,感受颇多,尤其是当我看到企业的LOGO,一片绿叶托举着一个蓝色地球时,收购的决定几乎是一瞬间的,我当时就想,同信园林发展到今天,不仅是初心的坚守,岁月的积淀,更是我们那代人愚公精神、诚信精神的浓缩,而这片绿色的叶子,将是我们创业者、以及像我们这样企业产业生命力的延续,它承载着一代人对过去、对将来的美好愿望,也承载着对祖辈、对子孙的一份朴素的爱。”
“转型升级”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何等艰难,尤其对于一家纳税千万级的民营企业来讲,不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随时会有激流打转、触礁搁浅的风险。个中辛苦与曲折,只有张建国最清楚,然而作为企业的舵手,他认定了方向,又犟上了,没有其他的豪言壮语,埋头就是带领团队一步一个脚印,风雨无阻地上路了。
短短几个月,张建国收购了两家环保企业,企业有了,技术如何升级?没有同类企业生产技术可借鉴,那就自己研究摸索,哪里有技术就往哪里奔。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在了解了同信生态的愿景后,与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同成立了“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研究院”,共同开展塑料造粒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我们在垃圾分类和处理上,跟发达国家有50年左右的差距,我希望我们用30年左右时间,填平这个鸿沟,这是我的愿望,我想也应该是我们这辈创业者的追求吧”发展不忘根本,前行不忘初心,凭着这个共同的信念,公司上下很快转变了思想,跟随着这头老黄牛勇往直前。
土扶成墙,和衷共济
从企业共事者,到命运共同体
创业难,转型艰难,但是回头看过去,成功总是属于那些知难而上的勇敢者们。这是一个团队的胜利,也是一个领头人的功绩。奋力向前的张建国,在引领企业走向更高更远目标的路上快马加鞭、只争朝夕,但也有那么一些时刻,他会主动地放慢脚步、甚至停下“歇息”,为的只是培养后辈成长,关心员工生活。

“同信是一个大家庭,由众多员工一起组成,他们建好了‘小家’,才能为了‘大家’做出各自的贡献。”张建国经常这样念叨。从2009年开始,他每年特地拨专项资金20万元给予工会,用于员工团建、组织各类活动,时时刻刻让大家感受到同信公司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我们的老员工占85%以上,与其说他们是同信的员工,倒不如说他们是我的兄弟姐妺,大部分员工已在这里工作了许多年,这些年风风雨雨,他们与我并肩作战,看到他们有了一份事业,并建立了小家庭,我觉得很幸运也很欣慰。”
公司会议室的柜子里摆满了各种奖项:就业实践示范基地、教育创新实践基地、模范职工之家、宁波市和谐企业、慈善公益先进单位、纳税百强企业、宁波市“光彩之星”.......面对这些荣誉,张建国感慨道:“创业者做企业的初心,不应该只是为了赚钱,而是应该把企业利益和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企业成为员工可以依靠的港湾,也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一份子。”
饮水思源,造福乡梓
村企结对提升农村发展新面貌,助学圆梦帮助贫困孩子呵护初心
“我是农民的儿子”,这是张建国每每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正是17岁那年,奉化老花农将他带入了绿色园林事业,“如果没有他们,也没有今天的张建国,更没有同信的今天。”张建国觉得他的根就在农村。
几年来,同信依托村企结对,积极引导结对村村民发展花卉苗木生产,经过公司“传、帮、带”,及时传递反馈市场信息,使农户们实实在在获得了实惠。同时,张建国积极发挥同信的资本优势,帮助结对村创建园林式生态新农村,使结对村及周边村都形成了良好的建设园林式新农村的氛围,一举改变了部分农村脏乱差的局面,使村民的生活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而为了让“村企结对”工程有延续性,2010年,张建国还以同信的名义在宁波市慈善总会设立500万元的专项基金,用于定向支持新农村建设、修建养老院、教育事业、环境卫生等,惠及更多的乡里村民。除此之外,他个人的累计捐款也已达600余万。

“我小时候读书条件有限,现在条件好一些了,就希望能给困难的孩子们一些帮助。”就在前不久,张建国随宁波市党政代表团考察吉林延边,在与当地贫困学生的交流中,他切实感受到了孩子们心中的那份纯真与梦想。“有的孩子想去看一次大海,有的孩子希望可以上大学,有的孩子想着的是今后如何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家乡的面貌……”张建国看到学生们艰难的求学路后,当即决定出资100万元,发起主题为“同信同行,梦想起航”的扶贫助学活动,每年赞助10个贫困家庭的小学生,帮他们圆“看海梦”;赞助30个大学新生,帮助他们圆“大学梦”;赞助50个有特长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资助培训费,帮助他们进入专业学校进行辅导,圆他们的“艺术梦”……

做了这个决定之后,张建国深情地说:“这些五彩斑斓的梦,是我当年也期盼过的,我能够有幸为这些孩子们的梦想,助力一把,等于是圆了自己童年的梦。这些孩子们,是未来国家的希望,这些梦想,不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梦吗?因为不忘初心,才能圆理想之梦,为了理想之梦,我们就要砥砺前行!”
从种下第一棵苗木的少年,到毅然决然带领团队转型升级的掌舵人,这个与国同梦的创业者,在他五十年的奋斗之路上,以一名勇敢者的姿态,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用自己的行动和作为,展现了新时代企业家勇立潮头、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任何事,都有它的一个原点;每一天,面对困难、或者迎来喜悦,我们应该认真检视自己,问问自己,那个原点在哪里。”张建国笑笑说,“我想,这就是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