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在广东省湛江市麻章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的尾水不再像以往一样直接排放,而是成了驱动发电机组的“绿色血液”,每天4万吨尾水化作照亮厂区的清洁电力。
这是湛江市大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创新实践,也是对国家建设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号召的积极回应。

湛江市麻章污水处理厂全景图。
政策护航,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
“我们把麻章污水处理厂尾水发电工程列为减污降碳重点示范项目。”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为推动工程进展,湛江市生态环境局迅速组建专项服务小组,主动对接了解企业需求,开展“一对一”绿色帮扶。
服务小组全力帮助企业识别能耗痛点,量身定制尾水发电方案。为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小组成员多次主动引导企业谋划项目入库,指导企业规范准备入库材料,科学组织专家评审,做好与省主管部门的沟通衔接,最终成功帮助企业获得广东省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资金补助,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致力于打造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绿色发展新模式。”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表示,项目的成功运行,让环保技术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技术突破,小尾水释放大能量
在麻章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口处,尾水从高处倾泻而下,哗哗哗的流水声伴随着机器运行的声音。

地埋式贯流一体化水轮发电现场。
“项目创新采用地埋式贯流一体化水轮发电系统,充分利用日均4万吨尾水所具有的6米势能差,将其高效转化为清洁电力。”污水处理厂技术人员介绍说,地埋式结构还极大节约了地面空间,较常规设计节约用地达80%。
通过深度挖掘尾水潜力,污水处理厂将机组发电效率提升至85%以上,同时采用引水管直流技术代替传统土建引水渠,显著降低了建设成本,土建投资比以往减少50%以上。
这一系列集成创新,犹如在有限的厂区地块内精巧“镶嵌”了一座迷你绿色电站,展现出集约用地、高效发电与成本控制的综合优势。
智能运维,打造行业新标杆
项目还搭载智能化无人值守系统,全面实现了远程实时监控、故障智能诊断与工艺自动调控,为污水处理行业探索出一条“减污降碳+智慧管理”的新路径。
技术人员表示,这套智能化管理系统不仅有效保障了电站持续、稳定和高效运行,还通过数据互联与模块化设计,为同类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湛江方案”,树立了智能运维新标杆。
目前,项目运行稳定,预计年发电量达到15万千瓦时,可满足厂区部分设施设备的用电需求。初步估算,麻章污水处理厂每年可节约电费10万元,减排二氧化碳119吨,相当于种植8250棵树木的碳汇效益。
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表示,湛江将继续强化政策引导,系统总结并推广麻章污水处理厂尾水发电的成功经验,支持更多环保企业开展减污降碳创新实践,为湛江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建设美丽广东贡献湛江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