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县,位于安徽省滁州市,东临南京、西接合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西汉置县,古称椒邑、椒陵,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享有“江淮背腹”“吴楚冲衢”的美誉。县内“三山、两河、三湖”交相辉映,儒林文化与太平文化等民俗文化相互交融,共生共荣。凭借自身的独特魅力与不懈努力,全椒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等诸多荣誉。
聚焦党建引领建设,着力实现干部作风转变
全椒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始终将党的领导置于首位,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时刻心怀“国之大者”,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促使干部作风向实、向好、向新方向积极转变。
全县以党建引领、服务民生为主题,精心打造“为民城建”品牌形象,从理论学习到工作实际,通过深入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不断筑牢干部职工的政治信仰根基,大幅提升党员干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红色物业”创建、老旧小区改造等一系列民生项目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积极协调各方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城市建设者”与“群众贴心人”的双重使命。
在工作实践中,全县主动抓准3个“结合”,实现3个“常态”。一是结合主题学习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让干部职工时刻保持警醒,存戒惧成为常态。二是结合滁河水污染治理、古襄河环保督察整改工作,组织干部职工深刻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汲取经验教训,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知敬畏成为常态。三是结合专项巡察审计整改工作,全面梳理和完善内控制度,优化工作流程,通过制度的完善与流程的再造,让干部职工在工作中有章可循,讲规矩成为常态。
聚焦四大重点领域,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县住房城乡建设局深知城市建设是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始终坚持在城市建设上下足硬功夫,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城市建设、治理和发展的全过程,不断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的城市更新机制,努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2024年,全县累计实施13个市政改造提升项目,完成投资2.2亿元。项目涵盖城市道路、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快完善“里子工程”。2024年完成供水、供气、雨污水等管网改造约46公里。进一步提高了城市供水、供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提升了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进一步优化了城内的水系生态。
坚决抓好“安全工程”。城市生命线一期项目2024年投入使用,逐步实现对供水、燃气、排水、桥梁等城市基础设施的监测全覆盖。2024年通过智能化监测系统发现和处理潜在安全隐患137起,为城市的安全运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重点关注“民生工程”。2024年改造老旧小区11个,惠及居民1442户。“十四五”规划以来累计完成38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超6000户,通过对老旧小区的房屋修缮、道路整治、设施配套等方面的改造,让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还启动了老旧电梯更新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解决了居民“上楼难”的问题,提升了居民的生活便利性。此外,2024年全县改造农村危房47户,发放资金97万元,有效保障了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
细致谋划“远期工程”。启动城市更新、供水、排水等9项专项规划编制,并计划在2024—2035年对李马二期等20个地块进行城市更新建设。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确保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聚焦人居环境优化,整体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始终坚持在优化人居环境上下实功夫,紧紧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关键小事,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致力于让人民群众在城市中生活得更加方便、舒心和美好。
在城市建设方面,便民停车不断落实,2024年全县新建小型停车场6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615个,增设新能源充电桩位347个,有效缓解了城市停车压力,同时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使用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绿色出行。市政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续建和改造道路12条、总长13.4公里,改建公厕22个,完成公园步道改造维修2000平方米。
在城市管理方面,园林绿化工作成效显著,通过“见缝插针”织补城市绿色板块,2024年新建街头游园3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3%。城市“颜值”与“气质”得到了双提升。路灯亮化工作扎实推进,除日常维修损坏路灯和抢修电缆故障外,不断加大太平桥的周边亮化提升,打造“文化地标+商业街区”,为“正月十六走太平”这一当地特色文化品牌增光添彩。
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2024年全县将古河大桥、赤镇老街2处民居,名人馆、龙山寺4处建筑选址地列入第三批历史文化建筑普查名录,已累计录入历史建筑15处、历史地段1处。通过对历史文化建筑的普查和保护,传承和弘扬了地方文化,留住了城市的历史记忆。
聚焦民生关切热点,全面简化群众办事流程
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始终坚持在加强系统集成上下真功夫,认真学习贯彻“六尺巷工作法”精神,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基层治理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办事的便捷度、体验度和满意度。
为提高投诉化解效率,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组建热线办理专班,设立信访投诉窗口,实行一窗受理、一窗转办、一窗回复的工作模式。通过这种集约化的办理方式,有效整合了资源,提高了投诉处理的效率和质量,确保群众的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回应、有效解决。
在优化为企服务流程方面,业务窗口紧密贴合企业需求,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为企业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凭借出色的服务表现,荣获2024年市级先进窗口称号。这不仅体现了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对企业服务的重视,还为当地营商环境的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提升用水用气便利方面,2024年累计完成12家企业、3057家住户用水报装,新增供水管网6.84公里;完成56家企业、1440家住户用气报装,新增燃气管道14公里。完善了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功能,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大大提高了群众办事的便捷性。
聚焦隐患排查关键,坚决稳控安全生产形势
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始终坚持在抓好安全生产上下细功夫,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拧紧安全生产责任链条,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消除重大事故隐患、有效管控重大安全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方面,扎实开展住建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城镇燃气领域“清底”行动等。2024年累计对25个在建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1516家燃气企业和燃气使用单位、30个配送服务中心、112个物业小区落实监管,共查出施工、燃气等隐患1000余处,除立即整改问题外,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7份、停工整改3份,并督促按期完成整改。通过定期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全方位确保了住建领域施工安全和各受监管企业的安全运营。
在自建房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面,截至2024年底全县累计排查自建房142962栋,发现隐患自建房295栋,所有隐患自建房已全部整改完成,系统平台已完成销号,通过全面排查和整治,有效消除了自建房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了居民的居住安全。
在城市供水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面,严格开展水质监测,24小时保障居民的饮水安全。共开展出厂水常规监测10次、管网水常规监测20次,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月监测10次、97项指标全面监测1次,密切关注饮水安全。
在物业小区消防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面,推动“人防+技防”相结合,消除物业领域消防安全隐患。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2024年累计举行项目经理消防安全培训5次、疏散逃生专题培训2次。在正东凯旋名门、国建理想城等小区安装电动车阻车入梯AI智慧监控设备(摄像头)300余台。
聚焦深化改革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始终坚持在推动产业发展上下苦功夫,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提升经济运行指标方面,建筑业成绩斐然。建筑业2024年完成建筑业产值109.6亿元,同比增速10.3%。累计帮扶申报规上企业7家,为建筑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房地产业方面,全面落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新政策,定期组织全县12家房企开展房交会和看房活动,有效促进了房地产销售回暖。扎实推动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帮助4家房企进入融资“白名单”。累计发放购房奖补资金196万元,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激发了市场活力,稳定了房地产市场。
在提升住房保障水平方面,全县完成公租房申请“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群众实现公租房申请线上“一网受理”。同时,全县876套开发区保障性租赁住房改造提升项目和保障房摇号分配工作均有序推进,进一步完善了住房保障体系,为老年人群、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提供了申请便利和更多住房保障。
在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方面,着力打造“皖美红色物业”,实现3个“100%”,目前全县物管小区实现党组织全覆盖,112个小区已组建业委会(含物管会),创建省级试点1个、市级试点3个。进一步简化维修资金审批流程,建立专项台账,重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4年完成县域内3个小区 10部电梯维修,并协助春江水岸等6个小区完成房屋渗水维修,累计投入资金36.54万元,惠及842户居民,切实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聚焦绿色发展理念,致力建设和谐美好家园
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始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在做好环境治理上狠下功夫,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积极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致力于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在加强水污染治理方面,加快推进古襄河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古襄河游步道景观工程、生态补水管网工程,以及古襄河纳水区域内8个片区的雨污分流改造。通过对古襄河的综合整治,改善河道水质和周边生态环境,打造优美的滨水景观带,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在严格抓好建筑扬尘治理方面,利用扬尘防治监控管理平台,严格落实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要求。累计开展巡查61次,下达整改通知书4份。通过加强监管和巡查,有效减少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污染,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
在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方面,完成经开区开源水务应急事故池建设、城南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和化工园区2000吨应急池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升级改造,提高了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减少了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为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江淮背腹”到“魅力椒陵”,全椒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见证着城乡建设的蝶变。这里有“改”出来的幸福家园,“建”起来的产业根基,“护”出来的绿水蓝天,更有“干”出来的住建精神。站在新起点,全椒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推动城乡建设事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为绘就椒陵大地更加绚丽多彩的“太平盛世”新画卷而接续奋斗。
摘自 建筑杂志社公众号 2025.09.21 陈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