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安镇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中心河如同一条碧绿的丝带,串联起多个居民区与产业地块,它北接九里河,南至东安路,全长约1.797米,水域面积达2.5万平方米,不仅是水生态系统的关键一环,更是数万居民朝夕相处的风景线。然而,中心河水体流动性较小,排污拦截不足,同时河道缺乏水生态系统,无法实现自净功能,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城市的生态形象。
标本兼治:生态修复与科技赋能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面对群众对优美水环境的强烈期盼,安镇街道紧跟江苏省“美丽江苏”建设及无锡市“美丽河湖”行动步伐,将中心河整治提升列为重点工作,决心不仅要解决中心河现存问题,更重要的是重建健康、可持续的生态循环系统。2022年经过前期勘察、论证与规划,一场总投资约400万元的河道焕新行动拉开序幕。不同于传统短效治理,这次工程以“自然为本、系统统筹”为核心理念,瞄准近1800米河道进行长效生态改善。
生态修复,筑牢根基。安镇街道对总计1.2万平方米的河床底泥进行专业的改良和活化处理,通过投加环境友好的改良剂,中和有害物质,促进有机物的分解,为水生植物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随后,重点打造近1.2万平方米的“水下森林”,黑藻、金鱼藻等沉水植物在水下摇曳生姿,它们不仅是水中美丽的风景,更是高效的“天然净水器”,通过吸收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繁殖,持续净化水质。
科技助力,激发活力。安镇街道考虑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尚未完全恢复,工程同步引入科技赋能。配备智能化水体增氧与循环系统——纳米曝气系统释放微细气泡深入水体、沉水推流器促进水体循环以及兼具景观效果与增氧功能的喷泉曝气机,这些设备协同协作不断为河水补充溶解氧,促进上下水层循环,让河水重新焕发生机。
长效管护:健全机制巩固治理成果
经过精细入微的施工,中心河美丽河湖工程圆满收官,实现了水清岸美的“脱胎换骨”。河水治理,“三分治,七分养”。整治达标只是起点,长效的养护才是确保治理成果的关键。基于对中心河新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和科学评估,安镇街道于2025年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中心河生态养护服务,从多个维度发力,全方位守护中心河的生态健康。
生态养护,唤醒河道自净力。安镇街道针对核心的“水下森林”,实行动态化四季养护准则,根据水体透明度和季节变化,科学调整沉水植物密度,冬季疏剪35%至40%枯体并保留生长核心,确保来年春季顺利复苏;在春夏季植物生长旺盛期,适时修剪过密顶部叶片提升透光率,确保水下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同时河岸景观与排污口治理也必不可少,对于岸边挺水植物和生态浮岛,养护人员定期进行巡查,及时修剪枯黄植株、补植缺损部位,既保障景观美观,也维持了植物群落对水质的净化功能。排污口净化生态滤坝更是“防污关键岗”,养护人员定期加固镀锌钢管、整修隔栅,更换活性炭与火山岩填料,保证这道防线始终坚固有效。
设备运维,保障生态动力源。中心河的生态稳定,离不开各类专业设备的高效运转。水利站建立“日常巡查+定期维护+应急处理”三维运维保障体系,让每台设备都发挥最大效能。对于曝气机、太阳能喷泉等专业设备定期检查运行情况、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部件。所有维护操作均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建立详细台账记录,易损件提前备货,力争实现设备的零故障运行,为中心河的“呼吸”和“血液循环”提供不间断的动力支持。
水质管控,严守生态生命线。“让水质稳定达标,是生态养护的最终目标。”这不仅是口号,更是硬性指标。安镇街道以《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质为标杆,构建全流程水质保障体系。除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净化能力,养护团队还会根据监测数据,精准投放微生物菌剂,以强化对特定污染物的降解。同时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实时跟踪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关键指标,确保水体透明度保持在0.8米以上,感官上无异味。针对暴雨等极端天气可能对脆弱生态系统造成的冲击,制定了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在恶劣天气过后能迅速评估损失、第一时间恢复河道生态功能。
生态赋能:打造高质量发展名片
美丽河湖的建设,不仅关乎生态环境,更关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安镇街道在中心河的治理与养护过程中,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了区域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如今的中心河,水下植物繁茂生长,岸边设备有序运转,清澈的河水倒映着绿树繁花,成为居民散步休闲的“天然氧吧”。未来,他们将继续以精细化养护守护河道生态,不断探索创新,让中心河这颗“锡东明珠”始终保持水清、岸绿、景美,为安镇街道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态动能。(来源:锡山区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