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股酒糟水(生产废水)处理后清亮得很,厂区绿化和道路清洁都用这水。”10月24日,站在贵州习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习酒集团”)习酒中渡1号污水处理厂出水口,望着眼前如同自来水一样的水体,习酒集团生态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控二班班长王远桃手指向一旁的中控屏,细数参数,“COD(化学需氧量)10毫克每升、氨氮和总磷平均值排放浓度在0.05左右,这些关键数据大部分时段优于地表水Ⅱ类水质指标。”

习酒中渡1号污水处理厂中控室。(企业供图)
水是酿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赤水河畔的白酒生产企业,污水处理是习酒集团不可回避的“必答题”,为了破解高浓度酿酒废水处理难题,2019年起,习酒集团投资12亿元建成了黄金坪生产废水处理厂1、2号系统和中渡1、2号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对全厂区约1.5万名职工日常生活污水、生产高峰期日产约1万吨生产废水进行收集处理,经“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水体优于地表水Ⅲ类水质,可作为企业近6万平方米绿化区域的灌溉用水,以此实现“达标排放”到“生态补水”的跨越。

习酒集团污水处理厂航拍图。(企业供图)
为了实现污水处理全程监管,习酒集团不仅在赤水河沿岸设置排洪沟在线监测系统,实现水质数据实时传输和动态预警,还创新“沟长+网格员”管理机制,实现“现场+线上”双轨监管。
“我们就像行走于厂区的‘水电工’,哪个环节设备出现问题,我们就得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大地生产片区沟长陈浩南告诉记者,生产区域有6名像他这样专职负责污水在线监测设备管理和检修的沟长。在污水处理、在线监测、沟长协同等多措并举下,习酒集团厂区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赤水河干流习酒段水质常年保持地表水Ⅱ类水质。

污水处理流程图。(企业供图)
污水变清水并非一蹴而就,而是7年来的久久为功。
早在2019年,习酒集团就创新提出了“四改两建”这项赤水河流域白酒企业污染整治的关键措施,并投入约1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四改两建”在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四改”即窖池改造、接酒池改造、管网改造、水冷设备改造,“两建”即自建污水处理厂和集中连片污水处理厂建设。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被列为贵州省白酒行业绿色发展的示范工程。
得益于绿色转型生产的种种举措,习酒集团连续7年获得环保诚信A级及以上评级,先后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贵州省绿色供应链”“无废企业”“绿色环保奖”等生态荣誉。习酒集团生态环境保护部负责人钟星介绍。

“保护赤水河·习酒在行动”全员义务植树活动。(企业供图)
如今行走在习酒厂区,草木葱茏,绿意盎然,碧波荡漾,宛如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自2015年来,习酒连续11年开展了“保护赤水河·习酒在行动”全员义务植树、植草活动,累计植树3.4万余株,绿化面积1300余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弘弢
编辑 徐涛
二审 谢巍娥
三审 干江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