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资源循环
绿色能源、文化休闲——
这些功能
是可以被“集于一身”的吗?
答案是肯定的!
这个近期开工的综合性水务项目
还是“太全面”了!

▲减河北综合资源利用中心(一期)项目建设效果图
作为2025年北京市总河长制重点任务,减河北综合资源利用中心(一期)项目为新型市政综合体,目前已成功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遴选的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
重点计划加持的治水关键棋
减河北综合资源利用中心(一期)项目污水处理服务范围为北起潞苑北大街及源盛北街,南至运潮减河,西起温榆河,东至东部发展联络线(春明路),该项目已同步纳入北京市碧水保卫战行动计划及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行动计划。

▲项目施工现场
从硬件规模来看,该项目能解决约36万人的污水排放问题,更好地填补副中心北部片区污水处理能力的缺口。同时为周边区域提供水源热泵清洁能源和再生水水源,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韧性提升和绿色低碳发展。
解锁“全链条绿色”密码
该项目以“水城共融”为设计理念,在地上空间构建绿色生态景观,同时引入海绵城市技术,通过雨水调蓄、透水铺装等设施实现低影响开发,让建筑与自然无缝衔接。更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在绿色建筑领域实现突破——综合楼采用智能化光伏发电系统、水源热泵与绿色建筑等技术,不仅能达到国家绿建三星级标准,更能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能的“零碳运营”,助力“用绿能治绿水”。
在污水处理核心环节,项目采用国际主流的绿色低碳工艺,结合智慧运维平台实现全流程精细化管控。同时,通过再生水回用、光伏发电等协同运作,构建起闭环式能源循环系统:处理后的再生水可用于周边绿化灌溉、道路清扫,光伏发电满足场内部分用电需求,水源热泵则进一步补充能源供给,让污水从“污染物”变身“资源库”。

▲全链条绿色节能
不同于传统污水处理厂的封闭模式,本项目将深挖大运河文化,以运河文化、绿色文化为核心符号,通过互动展览、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打造市民了解污水处理与资源循环的科普文化基地。项目还深度融入区域路网,实现与周边慢行系统的互联互通,未来市民可通过步行、骑行等方式便捷抵达,让环保设施从“远离生活”变为“贴近民生”。
通州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
按照建设计划,减河北综合资源利用中心(一期)项目将于2025年12月底全面进入结构施工阶段,预计2027年3月正式投入试运行。届时,这座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资源利用中心,可保障城市副中心北部片区的污水处理需求,大幅提升城市副中心污水处理能力,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为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提供重要支撑。
来源:市水务局污水处理与再生水管理处、通州区水务局、北投集团
来源:水润京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