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青岛市李村河再生水清洁能源利用项目(一期)正式试运投产,取代传统燃煤燃气,将难以利用的污水源低品位热能转换为高品位热能,接入城市供热主管网,为青岛市民供暖需求进行“补给”。记者通过青岛能源集团了解到,这是青岛首例,也是山东首例,实现了供暖技术的再突破。

“我宣布,青岛市李村河再生水清洁能源利用项目(一期)正式投产试运行”,山东省首个再生水热源接入供热主管网的“水”“热”联供项目正式投产试运行,这不仅标志着青岛市在污水资源化利用与清洁能源耦合发展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更为区域生态环保与能源高效利用融合发展提供了全新实践样本。

通过现场探访,该项目新建6台7兆瓦热泵机组及附属设备设施,采用“污水源热泵”与“热网回水加热”模式,将难以直接利用的污水源低品位热能转换为高品位热能,并入城市热力管网,替代传统的燃煤和燃气锅炉供热。每年供热量达54.4万吉焦,再生水利用量2160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万吨,开创了水资源循环利用加绿色能源供给的新模式。
同时,集约利旧“煤改气”后闲置厂房及设备设施,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这是青岛市首例利用再生水清洁能源进行供热的案例,也是山东首例,耗费三个月的周期建成。目前是接入第一热力公司主管网,进行‘能量补给’,从燃煤到燃气再到再生水,技术层面上有了新突破!”青岛能源集团工作人员介绍。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