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巨菌草株高4.5米!”10月26日,贵州师范大学黎阳教授带领科研团队走进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赤泥堆场对复绿植物株高测量,这片原本寸草不生的赤泥堆场竟“摇身一边”成了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

复绿植物株高测量
在贵州产业版图中,铝工业与酱香型白酒产业是两大千亿级产业——前者依托本土铝土矿资源支撑铝工业发展,后者以赤水河流域为核心酿造全国知名佳酿。但两大产业的高速发展,却伴随着棘手的生态难题,氧化铝生产产生的赤泥堆积成“红山”,酱香型白酒酿造排放大量的高浓度废水。

未经处理的赤泥堆场
此前,赤泥堆存与酱酒废水排放的双重压力,成为制约两大产业绿色发展的难题,直到黎阳科研团队成功突破酱香型白酒废水低成本驱动赤泥土壤化关键技术,才为这一困境找到了独具贵州特色的解决方案。
“赤泥高碱、高盐,不适宜生物生长,过去企业处理赤泥固废大多采用筑坝堆存再客土覆盖的办法,成本高、周期长,还造成稀缺土壤资源的浪费。”黎阳心中盘算的不止这本“生态账”,还有一本“经济账”。他说,通过团队研发的技术,可实现用1吨酱酒废水处理3吨赤泥,处理后的土壤可广泛应用在矿山生态修复、喀斯特治理、植树造林等多个领域,不仅为企业节约了大量处理成本,产生的新土还能创造130元/吨的经济价值。
两大千亿产业的“废物困境”:红山压境,废水难消
赤泥是铝土矿提炼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强碱性工业固体废弃物,因富含氧化铁、外观呈红褐色而得名。据行业数据统计,每生产1吨氧化铝,就会同步产生1至2吨赤泥。长期以来,如何将这一“放错地方的资源”充分激活、实现全量高效利用,始终是全球铝工业领域亟待突破的共性难题。
而在铝产业大省贵州,赤泥综合利用率偏低的问题更为突出,已成为束缚贵州铝企发展的“硬约束”,一旦赤泥堆存量触及安全红线,企业将面临停产的严峻危机。

黎阳查看试验地种植情况 王建建/摄
作为贵州另一张“产业名片”的酱香型白酒产业,同样被高浓度废水处理难题所困扰。在遵义这一全国酱酒核心产区,白酒生产企业星罗棋布,其排放的酱香型白酒废水COD(化学需氧量)浓度高达1万至2万毫克/升,其中成分更复杂的窖底水,COD浓度甚至飙升至20万毫克/升,处置极为困难;从生产规模来看,每酿造1吨酱香型白酒,便会产生10至20立方米的废水。
当前,赤水河流域的酱酒生产企业需严格遵守《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外排废水COD浓度控制在50毫克/升以下,而达到这一标准的处理成本接近60元/立方米,高额的环保支出给企业经营带来不小压力。
技术突破:以废治废,让红山变“沃土”
2020年,黎阳带领团队瞄准“矿区生态破坏、赤泥利用率低、酱酒废水处理贵”三大痛点,提出“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的协同策略,通过层层技术攻关,培育出高耐性微生物菌种并作为驱动剂,以酸性的高浓度酱酒废水作为脱碱剂和微生物“粮食”,实现赤泥低成本脱碱成土。

生态修复后绿草如茵
这一技术的巧妙之处在于“借力打力”:无需额外投入大量酸碱调节剂和有机质,而是利用两种废物的“对立属性”完成反应,让赤泥和酱酒废水从“生态包袱”变身多元资源,缓解贵州土壤稀缺问题,更关键的是可用于铝土矿矿坑回填和赤泥堆场复绿,为生态修复提供“土壤原料”,解决贵州土壤资源缺乏的困境。此外,脱碱后的赤泥还能加工成环保建材,减少天然资源消耗。

黎阳在实验室里查看赤泥样本 王建建/摄
目前,该技术已在遵义铝业完成1万吨级中试验证,曾经寸草不生的赤泥堆场上,长出了绿油油的芦竹、巨菌草、牛筋草、黑麦草等植物,“红山”首次向“绿坡”转变;更大规模的5万吨赤泥土壤化中试实验正在推进。
闭环产业链:打造新千亿级绿色未来产业
这项技术的价值,远不止“解决废物”,更在于打通了两大千亿产业后端废物的循环闭环,串起一条“铝土矿开采→酱酒废水+赤泥改性成土→回填铝土矿矿坑→矿山生态修复→土地整理→碳汇植物种植→生物质能源/碳汇指标”的绿色高效产业链,形成新质生产力。

栽种巨菌草等经济作物
黎阳表示,在这条链条中,氧化铝产业的赤泥与白酒产业的废水,不再是各自的“包袱”,而是相互支撑的关键节点。赤泥成土解决了矿山生态修复的土壤短缺问题,修复后的土地可上市交易或种植碳汇植物,既产出生物质能源,又能获得碳汇指标,整个过程实现了“工业废物→生态资源→经济收益”的转化,不仅为贵州“富矿精开”战略注入绿色动能,更成为培育未来新千亿级绿色未来产业的重要抓手。
从赤泥堆积的“红山”到草木新生的“绿水青山”,从高成本处理的酱酒废水到生态修复的“养分水”,黎阳科研团队的技术突破,不仅破解了赤泥利用的世界性难题,更让贵州两大千亿产业找到了“共生共荣”的绿色密码。在土壤资源和土地资源稀缺的贵州,这项技术既守护了生态家底,又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用“以废治废”的实践,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也为全国资源型地区的生态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贵州方案”。
通讯员 王建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登成
编辑 王雨
二审 谌贵璇
三审 李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