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九原区告别“污水横流” 迎来“乡村新貌”
时间:2025-11-14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李俊伟 刘鸽 云星磊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生态环境局九原区分局(以下简称九原区分局)立足农村实际,以精准治污为导向,深入推进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高质量落地,为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注入新动力,全力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污水问题影响环境,治理刻不容缓
九原区白音席勒街道二道沙河养殖小区涵盖二道沙河北村和西村的部分区域,有居民1500余户、3800余人。此前,仅村庄入口主路有500余米村民自发铺设的污水管线,村内缺乏污水收集管道,生活污水基本依靠自然蒸发或渗排。
“这片区域叫养殖小区,其实就是个村子,住的人不少。以前生活污水都排到明沟里,夏天臭味能飘半条街,沿路住户不敢开窗;冬天污水结冰,路面又滑又难走,摔伤人的事也有过。这问题困扰我们很久了。”村民王奇介绍说。
二道沙河养殖小区的情况并非个例,麻池镇的永茂泉村和古城村同样面临污水治理难题。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滞后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发展的“绊脚石”。因缺乏完善的排污设施,一些原本有意向的引资项目最终未能落地。
“目前乡镇虽然在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也有一定排水基础,但因为建设标准不统一、管道坡度不足、排水能力有限,加上旧管道管径偏小、老化严重,整体收集处理效能不高。污水治理刻不容缓,村民们都盼着问题能早日解决。” 包头市生态环境局九原区分局局长石磊介绍说。
打通难点堵点,精准发力推动治理
针对二道沙河养殖小区等村错综复杂的污水问题,为切实解决群众困扰、推进治理工作,九原区分局主动担当,组织专业团队多次深入相关村庄实地调研,通过走访村民详细了解情况、倾听诉求,为制定科学治理方案收集第一手资料。
谈及问题根源,主要涉及多个方面。二道沙河养殖小区涉及住户多、布局分散,且地形条件存在差异,治理需兼顾不同区域实际。同时,村集体经济薄弱,无专项经费支持管网建设与设施配套,仅二道沙河养殖小区一个项目初始估算投资就近千万元,单靠区级财政或村镇自身力量,资金压力巨大。此外,城郊农村原有基础设施薄弱,部分区域管网缺失,现有管道也存在管径偏小、老化严重等问题,与新建设施衔接难度大,且确保污水收集处理效能,还需统筹考虑坡度、排水能力等技术指标及后期运营维护等,进一步增加了治理复杂性。
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九原区分局多次向上级部门汇报沟通,并精心准备项目申报材料,全力争取自治区专项补助资金支持,致力于从源头推动问题的根本解决。
二道沙河养殖小区污水管网新建项目总投资达970万元,目前已成功获得自治区补助资金485万元。项目分两期实施,建成后将覆盖北村和西村,实现区域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同时,麻池镇永茂泉村、古城村污水治理项目也在有序推进。该项目总投资为1620万元,获得自治区专项资金800万元。目前,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
“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村民的污水问题,不仅能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和乡村面貌,也将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切实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石磊表示。
治理成效初显,村民期盼变现实
时值深秋,天气转凉,但两个项目的施工现场依旧热火朝天。随着项目的全力推进,治理成效已初步显现。
二道沙河养殖小区污水管网新建项目一期工程自2025年7月21日启动以来,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污水井建设342座,铺设管线超1万米,核心建设任务已接近尾声。“现在工程进度很快,我们就希望后面的维护管理能跟上,让好环境一直保持下去。”村民王奇难掩喜悦,“大家都盼着二期能早点开工,让全村都能受益。”
麻池镇永茂泉、古城村污水治理项目进展迅速。目前,古城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完成污水治理各项任务,实现了生活污水通过新建管网输送至处理设施集中处理,完成规范化收集与处理的目标任务。昔日污水横流现象彻底消失,路面整洁,村貌焕然一新。永茂泉村也已铺设污水管线6000余米,安装检查井363座。随着工程持续推进,区域污水收集管网体系正加速完善,将彻底解决当地群众的生活污水排放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项目督导,以‘紧盯进度、严控质量、长效管护 ’为核心,切实推动项目落地见效。”石磊表示。
围绕重点工作,九原区分局将持续重点关注二道沙河养殖小区污水管网新建项目进度,在严格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督促施工单位加快一期收尾,并提前谋划二期前期工作;同步推进麻池镇永茂泉村剩余工程。此外,着力构建长效管护机制,从制度上保障治理成果持久惠民,守护乡村宜居环境,助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