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中建三局“争先楷模”——“拼闯先锋”深圳坪山河项目履约团队
聚焦实干实绩
倡导岗位建功
2023年,中建三局党委
持续开展“争先楷模”评选
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扎实推进职业化团队建设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拼闯先锋”
——深圳公司深圳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
及水质提升工程项目履约团队
2016年12月26日,深圳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正式开工。项目执行经理佘青松至今依然记得初见坪山河的景象:两岸污水直排入河,黑水四溢,垃圾漂浮,异味四散,鱼虾不生。
项目团队的任务是让河清水净,但当时团队成员都心中没底,因为这是中国建筑集团首个以工程总承包模式实施的全流域综合整治项目,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项目经理陈海波说:“凡事总有开头,活接下就必须干好!这就是三局人的作风!”
1
变淤为肥,变废为宝
“清淤是最繁重的任务。”项目技术总工李陆华测算得知,河底淤泥达数十万方,且夹杂各种建筑生活垃圾,而且更大的难题是将这些淤泥运到哪里,“送到哪里都不合适,都是再次污染。”
项目团队还真想出了办法,他们采用系统集成河道淤泥冲挖、淤泥制饼回填处置的底泥一体化处理技术手段,对淤泥进行改良,将其制成泥饼,用于坪山河湿地公园绿道及河道护坡建设,既处理了垃圾又节省了成本。李陆华说,“这些泥饼还是给绿植增肥的好底料!”
可回收利用材料回填及施工成型效果
此外,在建设河道沿线小污水流量排口的海绵设施时,项目团队采用海蛎壳、建筑废料等可回收利用材料,同时在海绵设施上层种植水生植物,通过其根茎微生物反应净化处理污水,使环境治理更生态、更环保。据综合测算,项目资源化利用率超70%,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理念。
2
科学统筹,啃硬骨头
由于坪山河中游城区段周边居民区众多、征拆迁难度较大,经过综合研判,项目部决定更改设计,将截污管调整为河道内实施。但为了保障项目施工安全,必须在2018年汛期来临(4月)、河道水位高涨前完成施工。
同时,上游段锦龙调蓄池因为位于坪山河河底,也必须赶在汛期前完成封顶,以便将河道让出用于排洪防涝。
此时,已是2018年年初,留给团队的时间只有几个月。面对重重困难,项目团队积极协调各方、科学分配资源、紧密排布工期。项目副经理张启栋说:“没有三局干不好的活!越是‘硬骨头’,越是要啃下来!”
锦龙调蓄池施工航拍
项目团队将锦龙调蓄池导流方式由河内分幅导流施工调整为单侧一次性导流,同时科学调整施工工序,提前空桩施工池底桩基,采用“跳仓法”进行调蓄池底板施工;另一边,采用新设计方案施工的中游城区段通过倒排工期、开展劳动竞赛等举措冲刺节点……最终在汛期来临前顺利完成坪山河干流河道截污管道全线贯通任务,并提前三天完成锦龙调蓄池封顶。
坪山河项目举行锦龙调蓄池封顶仪式
3
匠心铸精品,奋斗创未来
2019年7月,为确保每个排污口都有效截污,并保证调蓄池和净化站联合运转顺利开展,佘青松带队对沿线100多个全排口和管网进行全面检查疏通,仅用一周时间完成联合运转,顺利通过水质考核,且水质长期稳定优于合同要求的Ⅳ类水。
2019年9月,面对裁弯段极限工期压力,项目副经理刘纯海率团队用三天时间对3.4公里的河道两侧进行踏勘及测量,制定最佳施工方案,修筑了裁弯段第一条临时便道,为施工按下快进键。
2017年台风“天鸽”来临之际,项目建造总监张湘波在凌晨12时带领团队,顶着狂风暴雨在现场接水管抽水,有力保障项目现场安全;2018年台风“山竹”过境后,项目安全总监吴志慧带领安全部成员,步行13.5公里,对全线6个调蓄池2个净化站及干流两岸的安全隐患、水土保持进行全面排查……4年建设期,大家蹚过无数污泥沟壑,建证曾经的满眼荒芜成为绿意萌动的自然长廊。
坪山河美景
“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经过中建三局项目团队倾情治理,坪山河旧貌换新颜,于2021年5月正式竣工投用,并已连续4年达标地表水Ⅲ类,是深圳市五大河中最优、最先达地表水Ⅲ类的河流。如今,漫步坪山河两岸,只见草木葳蕤,江澄如练,白鹭涉水慢行,游人怡悦徜徉。其不仅成为了市民亲近自然和戏水娱乐的好去处,还是鹏城展示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和幸福宜居理念的鲜活载体,在美丽中国画卷上流淌着属于它的清秀篇章。
主创丨局党建工作部、深圳公司
文案丨许名波 郭 嘉
编辑丨周雅文 欧阳鑫鑫
审核丨张 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