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汶上分局局长李伟:承前启后答好绿色发展的生态答卷
时间:2025-11-27 18:01:00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李伟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征程将启。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山东省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攻坚克难的锐气与久久为功的韧劲,全力打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各项任务收官战,并前瞻谋划“十五五”新篇章,奋力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书写“高分答卷”,“十四五”生态环境治理成果丰硕
五年来,汶上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多项指标超额完成,蓝天常驻、碧水长流、净土安居、监管护航,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紧盯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与源头替代,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步提升。泉河牛庄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地表水优于Ⅲ类水体比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实现100%。投资逾6000万元实施泉河南支生态补水、尾水净化等重大治理工程,成功创建山东省美丽河湖(泉河),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能力显著增强。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完成116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深挖“问题病灶”,精准把脉补齐治理短板
近年来,汶上县散煤治理成效显著,但城区散煤燃烧作为低空面源污染的“沉疴顽疾”,面广点散,治理难度大,亟待从能源结构、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多维度系统谋划,寻求根本性解决方案。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但断面达标基础仍需巩固,还存在雨污管网混接、生活污水溢流等超标风险,宣传引导和执法监督的“最后一公里”仍需加强。这些“问题病灶”既是“十四五”收官需要着力攻坚的难点,也为“十五五”精准施策指明了方向,更是推动汶上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量变到质变的前提。
优化“要素保障”,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服务效能
汶上县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导向,主动作为、优化服务、全面落实柔性执法制度,助企业纾困解难等举措,撬动绿色发展新引擎,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以来,共办理271个项目环评手续,审批216家企业建设项目总量确认书,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坚实保障。为1997家企业建立电子“一源一档”,其中40家重点监管企业建设53个在线监测站点,实时监测污染物排放数据,有效识别问题线索。积极争取上级污染防治资金,“十四五”期间共对上争取资金14875万元,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县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擘画“宏伟蓝图”,“十五五”绿色征程蓄势启航
下一步,汶上县将锻造完善“智慧大脑”,构建精准灵敏的监测体系,力争到2030年实现监测网络全覆盖、智慧监控能力、数据应用水平、协同联动效能“四个全面提升”。构建全域智能监测网络,运用大数据、AI模型等技术,实现污染物实时预警、快速溯源,为科学决策和精准治污提供强大技术支撑。擦亮“执法利剑”,全面应用无人机、走航车等非现场手段,提升执法效率与精准度。筑牢“安全堤坝”,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做好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完成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验收,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围绕大气、水、土壤、农村环境等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将以“十四五”丰硕成果为基石,以“十五五”科学规划为蓝图,蓄势赋能、奋楫前行,在绿色发展的时代大考中更好地书写生态答卷。
作者系山东省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党组书记、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