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第一完成人承担的《城镇污泥处理处置关键技术创新、装备产业化及区域解决方案示范》项目获得2013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是目前我国的热点环境问题,针对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发展现状与政策、技术瓶颈,全方位参与国家政策制定、技术推广与产业化、新技术研发的各个方面的工作。在国家政策层面参与、主持制定了国家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最佳可行技术指南等各个部委文件的制定和编写工作,大力倡导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技术方向。在工程实践方面,不同场合积极倡导污泥厌氧消化的技术路线,并与不同企业完成了新技术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城镇污泥处理处置关键技术创新、装备产业化及区域解决方案示范》项目在污泥处理处置顶层技术政策制定、国产化大型装备的创新、低碳绿色处理技术的研发及区域性整体解决方案的形成等各方面取得了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重大环境效益,为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程提供了技术借鉴,为推动未来我国污泥处理的产业化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王凯军,男,1960年5月生,北京市政协委员,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导,任《中国沼气》,《环境科学》等杂志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厌氧生物发酵研究,水污染控制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工作。并先后开拓了水解-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畜禽粪便处理、污泥处理、生物质气化等领域。
个人主要经历
相关获奖项目
项目相关论文
项目相关专利
项目相关著作
王凯军
1960年5月生,山东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1994~1995年任荷兰DHV工程咨询公司北京代表处技术副经理。1999年作为高科技人才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长期从事水污染控制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1986年开发的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发明专利,连续4年被国家环保局评为最佳实用技术。主持设计了多个较大废水重点治理工程。还主持国家“七五”、“八五”和“九五”攻关课题。共承担了国家、地方和企业的研究和设计等项目27项。获北京市、国家环保局、北京市管委和北京市环保局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8次。并独立编著中文专著和英文专著各1部,在国内外的会议和期刊上共发表50余篇论文,其中13篇为英文论文。
一、教育及工作简历 | ||||||||
2008~至今 | 北京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 教授 | ||||||
2000~2008 |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 总工程师 | ||||||
1995~1999 |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水环境研究和设备中心 | (副)总工程师 副主任 | ||||||
1994~1995年 | 荷兰DHV工程咨询公司 | 技术副经理 | ||||||
1991~1994年 | 荷兰Wageningen农业大学环境技术系 | 访问学者 | ||||||
1985~1991年 |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工程师 | ||||||
1991-1994 | 荷兰Wageningen农业大学环境技术系 | 获博士学位 | ||||||
1982~1985年 |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获硕士学位 | ||||||
1978~1982年 | 北京市建筑工程学院 | 获学士学位 | ||||||
二、社会兼职及荣誉 | ||||||||
北京市政府第八届顾问团顾问 | 1997 | 北京市 | ||||||
沼气协会环境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1997 | 中国沼气学会 | ||||||
北京市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 1999 | 北京市 | ||||||
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城市污水国产化专家组成员 | 1999 | 国家计委 | ||||||
北京市政协城乡建设委员会委员 | 2000 | 北京市 | ||||||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2001 |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 | ||||||
北京市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导师 | 1998 | 北京科技大学 | ||||||
北京市矿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导师 | 1997 | 北京矿业大学 | ||||||
北京市建筑工程学院兼职教授 | 2000 | 北京市建筑工程学院 | ||||||
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 1997 | 国务院 | ||||||
入选国家劳动人事部等七部委千百万人才工程 | 1997 | 劳动人事部 | ||||||
当选北京市跨世纪人才工程 | 1998 | 北京市 | ||||||
北京市优秀知识分子 | 1995 | 北京市 | ||||||
当选北京市科技新星 | 1995 | 北京市科委 |
三、近年获奖项目及著作 | ||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 |
获奖
|
||
2003年
|
高效单元处理设备的研制和开发 | 国家环保总局三等奖 |
2003年
|
SBR反应器设备化技术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
2002年
|
高效单元处理设备的研制和开发(95滚动)
|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1年
|
高效单元处理设备的研究和开发 | 九五攻关优秀成果奖 |
2001年
|
UASB反应器设备化及其配套产品开发(96-909-05-04-01) |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0年
|
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示范工程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9年
|
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示范工程 | 国家环保总局二等奖 |
1999年
|
第二代(新型)污泥厌氧消化工艺 | 北京市二等奖 |
1998年
|
城市污水污泥复合肥示范工程 | 市三等奖 |
1987年
|
城市污水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研究 | 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92年
|
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 国家发明专利 |
1993年
|
中小城镇污水水解池-氧化塘处理工艺研究 | 国家环保局三等奖 |
2001年
|
拼装式污水处理反应器 | 实用新型专利 |
1998年
|
组合式三相分离器 | 实用新型专利 |
1998年
|
厌氧布水分配器 | 实用新型专利 |
著作
|
||
2001 年
|
《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2000年
|
《UASB工艺的理论和工艺研究》50万字 | |
2000年
|
《发酵工业废水处理》50万字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0年
|
《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1995年
|
Integrated Anaerobic-Aerobic Sewage Treatment | 荷兰海牙出版社 |
1991年
|
《低浓度污水厌氧-水解处理工艺》15万字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1992年
|
《活性污泥膨胀机理的研究》20万字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四、研究领域和技术创新
1、参加国家重大规划和决策工作
1995年参加国家科委九五攻关可行性的编制小组
1999年作为国家计委国产化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参加国产化和国债项目的评审
1998-99年度是国家科技部十五环境规划负责编写环境保护领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水污染部分)
1999年参加科技部S863计划"环保领域高技术发展预研报告污染控制技术部分的编写
1999年参加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环境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废水处理与生物技术部分"编写为负责人并参加总体组的工作
1999年参加两院"十五、2015年高技术发展规划"编写组,为水处理设备产业化发展建议报告撰写人和总体组成员
2000年参与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1年主持国家环保总局《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2、承担国家及市(部)级研究项目
近年来,王凯军博士承担的国家和地方重点研究项目有(负责人):
国家"863计划"项目:
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研制与应用(2002AA601190)
高效好氧生物反应器研制与应用(2002AA601200)
国家科委"九五"攻关项目:
高效单元处理设备的研制和开发(承担单位有北京市环科院、清华大学、中
国环科院及中科院成都生物所) (95-909-05-04) UASB反应器及其配套设备的研制开发(95-909-05-04-01)
高效单元处理设备的研制和开发(95滚动)(95-909-05-04A)
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设备化技术(95-909-05-04-02)
SBR反应器设备化技术研究(95-909-05-04-03)
北京市科委项目:城市污水污泥复合肥示范工程研究
北京市科委科技新星项目第二代厌氧污泥消化器技术
湿式生物脱硫示范工程研究
北京市自然基金委员会项目:
北京市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调查及利用途径的研究
生物处理化学除磷技术研究
农业部项目:
农业部九五攻关项目猪粪废水处理工程研究
农业部"948"技术引进项目
北京市节水办项目:
中水系统优化处理工艺示范工程研究
3、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
在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领域处理对象包括:城市污泥、畜禽粪便、酒糟废水和农业废弃物等等,以往该领域采用的往往是传统的厌氧消化技术。王凯军博士设计并完成了十余项示范工程,其中包括畜禽粪便(3~4项)、酒精废水(4~5项)和城市污泥(2项),其设计实施的污泥颗粒复合肥示范工程是我国第一家生产性规模的污泥综合利用厂。有关的工程设计项目有:
留民营猪粪处理工程设计 1997 项目负责人
琉璃河猪粪处理工程设计 1996 项目负责人
景芝酒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1996 项目负责人
茅台酒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1996 项目负责人
河北省泗县酒厂处理工程设计 1997 项目负责人
冀东制药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1996 项目负责人
大兴庞各庄污泥转运站设计 1997 项目负责人
4、在技术推广和产业化领域
作为专题负责人,本人承担了多项"九五"攻关课题,其中包括:UASB技术和设备化研究,好氧内循环流化床技术与设备研究和SBR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圆满地完成了攻关项目的要求,取得专利4项,建立示范工程近40余项(UASB 30项,内循环流化床5项,SBR 5项)。其中,UASB示范工程的总投资额达1.5亿元,以反应器的体积计占新增反应器的50%,每年产生沼气8000万立方米。UASB专题在淀粉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建成的示范工程项目,占全国淀粉行业的60%以上,为解决淀粉行业废水污染做出了贡献(见下表);同时形成了大量颗粒污泥的生产条件,山东省计委和国家计委已经立项计划建立颗粒污泥生产基地。
No | 工程名称 | 体积(m3) | 负荷 | 投资(万元) | 总投资 |
1
|
山东三九味精集团平光明淀粉厂废水治理工程 | 1471 | 7 | 98 | 282 |
2
|
诸城市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淀粉厂废水治理工程 | 3460 | 7 | 245 | 525 |
3
|
诸城市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酵母厂废水治理工程 | 2094 | 6 | 118 | 312 |
4
|
滨州金汇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 | 4710 | 6 | 226 | 593 |
5
|
沂水玉米制品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 | 2400 | 6 | 114 | 332 |
6
|
诸城兴贸开发有限公司废水治理扩建)工程 | 2136 | 6 | 136 | 172 |
7
|
诸城外贸成武淀粉厂废水治理工程 | 8540 | 5 | 360 | 670 |
8
|
河北省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 | 5784 | 7 | 314 | 751 |
9
|
诸城市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治理工程 | 3350 | 6 | 149 | 226 |
10
|
河北霸州兴禹玉米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 | 1210 | 6 | 68 | 155 |
11
|
沈阳万顺达淀粉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 | 2136 | 6 | 114 | 292 |
12
|
广东开平市淀粉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 | 2660 | 8 | 136 | 230 |
13
|
吉林梨树县飞跃淀粉厂废水治理工程 | 2251 | 5 | 128 | 312 |
14
|
海南琼中县淀粉厂废水治理工程 | 3746 | 7 | 190 | 243 |
5、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工程
在目前国家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工作,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为国家节约投资和能耗,本人继续从事水解-好氧技术的推广和开发工作,先后在北京、新疆、河南、福州、山东等地在大规模的工程上采用了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累计投资20亿元,为国家节约了上亿元的投资。水解-好氧城市污水工程设计,如:
北京密云县城污水处理厂工程(一期)设计 1987 项目负责人
北京密云县城污水处理厂工程(二期)设计 1999 项目负责人
新疆阿克苏12万吨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1999 项目负责人
新疆昌吉3万吨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1991 项目负责人
吉林梨树5万吨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1999 项目负责人
6、国际交流、合作和国内咨询项目
进行了大量的国际合作项目,先后从事一项世界银行咨询工作(北京市世行二期贷款项目城市污水子项目)和两次亚洲开发银行咨询工作(北京市环保局及其下属机构能力建设和国家再生能源开发计划),并且先后7次出国参与国家项目的技术谈判(亚行)、地区和国际学术会议(3次)和代表北京市市政府进行友好交流(2次)。咨询和环境评价包括如下项目:
北京世行二期环境影响评价 1999 项目负责人
北京水源十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1999 项目参加人
北京平安大道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1998 项目负责人
白颐路环境影响评价 1997 项目负责人
酒仙桥污水处理环境影响评价 1996 项目参加人
1994-1995任荷兰DHV咨询公司北京代表处技术副经理,负责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可研和技术谈判。从事荷兰政府、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下列项目。
大连15万m3/d 饮用水处理项目
成都30万m3 /d 废水处理项目
硕州50,000 m3/d 饮用水处理项目
云南环保项目总体规划
武汉环保项目
姓 名: | 王凯军 |
所在单位: | 水环境保护教研所 |
职 称: | 正高级 |
办公电话: | (86)-10-62789411 |
电子邮件: | wkj@tsinghua.edu.cn |
教育背景
1978.9-1982.7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给水排水工程 工学学士
1982.9-1985.5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水污染控制 工学硕士
1991.4-1994.5 荷兰Wageningen农业大学 环境技术 博士
工作履历
1985.05-1990.12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工程师
1994.06-1995.12 荷兰DHV环境咨询公司北京代表处 技术副经理
1995.12-2008.09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历任副总工、总工程师
2008.09-2011.01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教授
2011.01-现在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在国外的经历:2003.8—2003.12 加拿大York University 公派进修(MBA)
学术兼职
1.1999-至今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2.2005-至今 中国沼气学会 副理事长
3.2006-至今 国家环保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 委员
4.2004-至今 全国环保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委员
5.2002-至今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 理事
6.2000-至今 《中国给水排水》《给水排水》《环境工程学报》《环境污染与防治》等杂志 编委
研究领域
1.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厌氧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城市污水污泥消化、堆肥、焚烧等处理、处置技术与机理研究
3.村镇面源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4.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研究
研究概况
主要在研项目:1. 集约化养殖废水中抗生素及重金属处理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863计划
项目负责人 468万
2. 国家环境技术管理项目 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子课题 子课题负责人 50万
3.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导则 国家环保部 项目负责人 30万
4. 重点技术示范工程技术审查及技术路线确定 国家环保部 项目负责人 20万
5. 国务院和部领导等技术批示件的技术调研、评估和验证 国家环保部
项目负责人 45万
6. 国家环境技术管理项目 国家环保部 项目负责人 180万
主要完成项目:1.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研制与应用 科技部十五863项目 项目负责人 595万
2.高效单元处理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包括滚动项目) 国家科技部九五攻关项目
项目负责人 300万
3.UASB反应器的设备化技术 国家科技部九五攻关项目 项目负责人 100万
4.内循环三相流化床设备化技术 国家科技部九五攻关项目 主要参加人 50万
5.SBR反应器设备化技术和滚动项目 国家环保总局 主要参加人 50万
6.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示范工程 北京市计委项目
项目负责人 45万
7.第二代厌氧污泥消化反应器 市科委新星项目 项目负责人 12万
8.城市污水污泥复合肥示范工程 北京市科委 项目负责人 50万
9.湿式生物脱硫示范工程研究 北京市科委 项目负责人 40万
10.北京市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调查及利用途径的 北京市自然基金委
项目参与人 20万
11.生物处理化学除磷技术研究 北京市自然基金委 项目负责人 9万
12.景观用水深度生物脱氮除磷的研究 北京市自然基金委 项目负责人 15万
13.农业生产排放的氨、甲烷和土壤尘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
北京市科委员会 项目负责人 20万
14. 猪粪废水处理工程研究 农业部九五攻关 项目参加人 100万
奖励与荣誉
1.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示范工程研究 国务院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1.1
2.城市污水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研究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
3.高效单元处理设备的研制和开发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12
4.UASB反应器设备化及其配套产品开发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12
5.第二代(新型)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的研究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12
6.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AICS)的开发与工程应用
国家环保总局环保技术二等奖 2005.12
7.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研制与应用 国家环保总局环保技术二等奖 2006.12
8.SBR反应器设备化技术研究 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4.3
9.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及其设备化技术 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4.3
10.高效单元处理设备的研制和开发 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3.10
11.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示范工程研究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奖(部级)二等 1999.11
12.气提反应器示范工程 北京市环保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12
13.中小城镇污水水解池-氧化塘处理工艺研究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3.11
14.城市污水污泥复合肥示范工程 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
1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4.10
16.《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 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12
学术成果
出版著作:1.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与政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9月
2.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年5月
3.UASB工艺的理论与工程实践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年9月
4.发酵工业废水处理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年4月
5.《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年10月
6.Integrated Anaerobic-Aerobic Sewage Treatment 荷兰海牙出版社 1995年
7.活性污泥膨胀机理的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4年9月
8.低浓度污水厌氧-水解处理工艺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1年3月
发表文章:1 王焕升,王凯军,崔志峰,董娜,.中国农村地区生活污染调查及控制模式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08,(20).
2 王凯军,陈世朋,董娜,阎中,.微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灰水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8,(17).
3 余杰,田宁宁,王凯军,.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探讨[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08,(10).
4 宋英豪,王凯军,倪文,.以呼吸速率为基础判断活性污泥抑制类型的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8,(5).
5 王凯军,俞金海,俞其林,.新型污泥干化/焚烧技术的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8,(11)
6 郭素红,邹安华,倪文,王凯军,.树脂载体厌氧附着膜膨胀床的启动及运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8,(11).
7 王凯军,阎中,.厌氧反应器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学研究[J].环境科学,2008,(9).
8 王凯军,方皓,.大型高效厌氧悬浮床反应器流态模型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8,(6).
9 余杰,田宁宁,王凯军,.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的新思路[J].中国给水排水,2008,(6).
10 阎中,王凯军,.厌氧抑制动力学的表函数统一模型和实验方法[J].环境科学,2008,(5).
11 宋英豪,王凯军,倪文,朱民,.以呼吸速率为基础活性污泥抑制动力学常数的测定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8,(4).
12 王凯军,贺延龄,江翰,阎中,.厌氧悬浮床反应器的膨胀模型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8,(3).
13 陈世朋,宋英豪,崔志峰,王凯军,张景来,.沸石床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机理分析[J].给水排水,2008,(5).
14 王凯军,江翰,贺延龄,.厌氧颗粒污泥悬浮床反应器的理论基础初探[J].给水排水,2008,(5).
15 宋英豪,王凯军,贾立敏,倪文,.基于呼吸速率的BOD在线测量的基础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2007,(6).
16 王凯军,方浩,.厌氧悬浮颗粒污泥床反应器流态和运行状态相关关系研究[J].中国沼气,2007,(6).
17 郭素红,倪文,王凯军,邹安华,.树脂厌氧附着膜膨胀床污泥特性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7,(9).
18 郭素红,王凯军,邹安华,方皓,.旋转流厌氧附着膜膨胀床运行及水力流态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9).
19 王凯军,.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高效废水处理技术[J].环境保护,2007,(18).
20 王凯军,.小城镇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07,(6).
21 迟文涛,江瀚,王凯军,.厌氧悬浮颗粒污泥床同时反硝化产甲烷研究[J].中国沼气,2007,(3).
22 王凯军,.国外环境技术管理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07,(8).
23 崔卫华,宋英豪,倪文,王凯军,.SBR系统中活性污泥内源呼吸速率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7,(4).
24 王凯军,常丽春,甘海南,.厌氧颗粒污泥悬浮床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J].给水排水,2007,(2).
25 余杰,田宁宁,王凯军,任远,.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探讨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07,(1).
26 郭素红,倪文,王凯军,邹安华,.厌氧陶粒附着膜膨胀床启动及运行实验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1).
27 杭世珺,陈吉宁,郑光灿,王凯军,王洪臣,.污泥处理处置的认识误区与控制对策[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06,(4).
28 迟文涛,赵雪娜,江瀚,王凯军,.厌氧同时反硝化产甲烷工艺研究进展[J].中国沼气,2006,(4).
29 宋英豪,崔志峰,谢恩亮,冯颉,王凯军,.污水处理厂自控系统的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6,(9).
30 崔志峰,王凯军,吾理之,.AICS工艺在不同循环系统条件下污泥分布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2006,(7).
31 王凯军,崔志峰,.村镇污染控制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J].北京观察,2006,(6).
32 宋英豪,王凯军,王绍堂,.用呼吸速率控制SBR反应时间的基础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4).
33 崔志峰,王凯军,贾立敏,.生态干厕[J].北京规划建设,2006,(3).
34 王凯军,胡超,.生物硫循环及脱硫技术的新进展[J].环境保护,2006,(2).
35 石宪奎,王凯军,倪文,.颗粒污泥粒径的工程测定方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
36 王凯军,胡超,林秀军,.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类型和应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3).
37 赵淑霞,王凯军.医院污水排放标准与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探讨[J].中国环保产业,2005,(11).
38 江瀚,王凯军,石宪奎,陈淑祥.一种新型颗粒污泥——无机核颗粒污泥的形成和机理探讨[J].微生物学报,2005,(6).
39 曹从荣,贾立敏,黄青华,宋英豪,王凯军,张强.SBAR反应器生物膜生长特性[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5).
40 余杰,田宁宁,王凯军.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05,(8).
41 曹从荣,宋英豪,黄青华,王凯军,贾立敏,张强.好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低浓度废水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2005,(5).
42 王凯军,胡超.厌氧消化过程的系统分析方法[J].中国沼气,2005,(2).
43 江瀚,石宪奎,倪文,王凯军.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原理特征分析[J].环境工程,2005,(3).
44 杭世珺,陈吉宁,郑兴灿,王凯军,王洪臣.污泥处理处置的认识误区与控制对策[J].中国环保产业,2005,(3).
45 王凯军,宋英豪,崔志峰.SBR反应器发展的现状和趋势[J].中国环保产业,2005,(2).
46 王凯军,常丽春.我国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05,(3).
47 常丽春,王凯军.污水生物脱氮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新进展[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5,(1).
48 王凯军.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高效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探讨[J].给水排水,2005,(2).
49 江瀚,王凯军,倪文,石宪奎.有机负荷及水力条件对EGSB运行效果影响的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1).
50 石宪奎,倪文,王凯军.EGSB处理玉米淀粉生产废水中试研究[J].环境工程,2005,(1).
51 崔志峰,吾理之,王凯军.新疆阿克苏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及运行[J].给水排水,2004,(9).
52 崔志峰,王凯军,贾立敏,宋英豪.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4,(9).
53 王凯军.污水处理新技术的发展趋势[J].城乡建设,2004,(9).
54 常丽春,王凯军.我国医院污水处理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4,(3)
55 迟文涛,赵雪娜,江翰,李伟涛,王凯军.厌氧反应器的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4,(1).
56 王凯军,金冬霞.悉尼奥运会对城市环境整治和景观生态建设的促进及经验[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3,(1).
57 田宁宁,王凯军,曹从荣,董克虞.污泥好氧堆肥产品(复合肥)的农田试验[J].中国给水排水,2003,(1).
58 曹从荣,柯建明,崔高峰,王凯军.荷兰的烟气生物脱硫工艺[J].中国环保产业,2002,(5).
59 王凯军.UASB工艺系统设计方法探讨[J].中国沼气,2002,(2).
60 王凯军,朱民.悉尼奥运会水资源综合利用[J].给水排水,2002,(10).
61 王凯军,王晓惠,李宝林.城市污水污泥稳定性问题和试验方法探讨[J].给水排水,2002,(5).
62 卢少勇,宋英豪,申立贤,王凯军.呼吸速率测定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8).
63 金冬霞,王凯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综合对策[J].环境保护,2002,(12).
64 田宁宁,王凯军,吴颖,孟光辉,汪宏玲.探讨利用市区浅层地下水喷洒道路[J].中国给水排水,2002,(10).
65 王凯军,宋英豪.SBR工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特性[J].中国给水排水,2002,(7).
66 田宁宁,王凯军,李宝林,金冬霞.畜禽养殖场粪污的治理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2002,(2).
67 王凯军.城市污水污染控制技术和发展重点[J].中国环保产业,2001,(1).
68 王凯军,王晓惠,吴冰.多级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的开发[J].给水排水,2001,(10).
69 王凯军,贾立敏.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的设备化研究[J].给水排水,2001,(4).
70 田宁宁,王凯军.大有利用前景的水资源:浅层地下水[J].环境保护,2001,(7).
71 王凯军,LastA.R.M.Vander,G.Lettinga.厌氧处理的污泥稳定化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1,(12).
72 田宁宁,张海燕,王凯军,侯景岩.北京市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1,(7).
73 王凯军,许晓鸣.丝状菌污泥膨胀理论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01,(3).
74 田宁宁,柯建明,王凯军.卧式旋转型污泥好氧堆肥装置的研制[J].中国给水排水,2001,(1).
75 田宁宁,王凯军,柯建明.剩余污泥好氧堆肥生产有机复混肥的肥分及效益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
76 柯建明,王凯军,田宁宁.北京市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理和处置问题研究[J].中国沼气,2000,(3).
77 田宁宁,王凯军. 固液分离-UASB-SBR技术处理酒精糟液工程[J].给水排水,2000,(9).
78 崔高峰,柯建明,王凯军.COD/SO42-值对硫酸盐还原率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0,(4).
79 田宁宁,李宝林,王凯军,杨丽萍.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J].环境保护,2000,(12).
80 田宁宁,王凯军,杨丽萍,彭应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及利用途径研究[J].环境保护,2000,(2).
81 王凯军,王晓惠,柯建明,吴冰,申立贤.厌氧处理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领域[J].中国沼气,1999,(4).
82 王凯军.城市污水处理问题与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J].城市管理与科技,1999,(1).
83 王凯军.高负荷活性污泥膨胀控制的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1999,(11).
84 王凯军,王晓惠.中国水工业的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的产业化分析[J].给水排水,1999,(6).
85 贾立敏,王凯军,杜兵.气提反应器在油脂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1999,(5).
86 王凯军.曝气、沉淀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设计方法和问题讨论[J].给水排水,1999,(3).
87 王凯军.水解与颗粒污泥膨胀床串联工艺处理城市污水[J].中国给水排水,1999,(8).
88 王凯军.氧化沟的设计方法讨论[J].中国给水排水,1999,(1).
89 王凯军,贾立敏,徐冬利.广义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与相分离反应器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1998,(6).
90 李宝林,王凯军,申立贤,贾立敏.大型集约化猪场粪水处理现状及建议[J].中国沼气,1998,(2).
91 王凯军.厌氧(水解)—好氧处理工艺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环境科学,1998,(4).
92 柯建明,王凯军.采用好氧气提反应器处理含硫化物废水[J].环境科学,1998,(4).
93 王凯军.厌氧工艺的发展和新型厌氧反应器[J].环境科学,1998,(1).
94 王凯军,G.Lettinga. 生活污水厌氧后处理工艺研究——微氧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J].中国给水排水,1998,(3).
95 王凯军.厌氧内循环(IC)反应器的应用[J].给水排水,1996,(11).
96 王凯军.发达国家环境生物技术研究规划简介[J].给水排水,1996,(9).
97 陶涛,王凯军,许晓鸣.水解池-稳定塘工艺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J].环境科学,1993,(5).
98 王凯军.统一的活性污泥丝状菌型膨胀理论[J].环境科学,1993,(2).
99 王凯军.厌氧间歇回流法评价城市污水可生化性[J].中国给水排水,1993,(1).
100 许晓鸣,王凯军,陶涛.水解池-稳定塘工艺越冬技术措施研究[J].环境科学,1991,(4).
101 王凯军,刘玫,郑元景.低能耗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88,(5).
英文论文102 Wang Kaijun etc.The Development of Anaerobic Treatment Process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EA7.4),Asian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ngress1997:180~188
103 Wang Kaijun etc.Anaerobic(Hydrolysis)-Aerobic Biological Process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China,ProceedingsofThe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naerobicDigestion,May25-29,1997;SendaiInternationalCenter,Sendai,JapanVolume3:272~275
104 Wang Kaijun,G.Lettinga,The Hydrolysis Up flow Sludge Bed(HUSB) and the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lanket(EGSB)Reactors Process for Sewage Treatment,ProceedingsofThe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naerobicDigestion,May25-29,1997;SendaiInternationalCenter,Sendai,JapanVolume3:301~304
105 Grietje Zeeman,Wendy T.M.Sanders,Kaijun Y.Wang etc.Anaerobic Treatment of Complex Wastewater and Waste Activated Sludge—Application of an Up flow Anaerobic Solid Removal(UASR) reactor for the removal and pre-hydrolysis of suspended COD.,IAWQ.NUR Conf.Advanced Wastewater Treatment.Sept.1996:225~232
106 Wang Kaijun,Lettinga,Alteration in domestic sewage characteristics upon aging*,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1994,5(3):231~239
107 Tao Tao,Wang Kaijun etc.,REMOVALOFRECALCITRANTORGANICCOMPOUNDSINSYSTEMOFHYDROLYSISTANK-STABILIZATIONPOND,ProceedingsofInternetionalSymposiumonSanitary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Oct.3~5,1992,Chongqing,China,:133~139
108 Wang Kaijun etc.,A study on hydrolysis tank—stabilization pond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Vol.3No.2:150~158
109 Xu Xiaoming.Wang Kaijun etc.,Hydrolysis Tank - Stabilization Pond System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Water Treatment,6(1991),ChinaOceanPress-PrintedinBeijing:425~434
110 Wang Kaijun.Zheng Yuanjing.,Hydrolysis(-Acidification)-Aerobic Biological Process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ter &Wastewater,JULY11-15,1989,Beijing,China:500~504
111 Sheng Guangfan.Wang Kaijun.,ConsiderationsfortheManagementStrategyofWaterPollutionControlinChina:78~87
申请专利、注册软件:1.国家发明专利“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1988,CN86106883,排名2,主要合作者:郑元景;刘玫 负责并参与了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机理完善、设计推广等系列工作。在三十多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数百个工业废水厂得到应用。
2.国家发明专利“交替式内循环好氧生物反应器”, 2005,CN1569688,排名1,主要合作者:贾立敏;崔志峰 提出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概念,指导多个研究生的实验工作,负责交替式内循环好氧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应用等工作, 在十多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得到应用。
3.国家发明专利“过滤式高效分离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2006,CN1721342,排名2,主要合作者:贾立敏 提出新型反应器的概念、参与了过滤式高效分离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的试验研究。在5个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应用。
4.国家发明专利“污泥干化、焚烧处理方法及集成装置”2007,CN200710070060,排名2,主要合作者:俞其林、俞林明、潘小成 提出城市污水污泥干化、焚烧拼装式反应器的技术概念,通过研究喷雾干燥预处理技术,形成国产化在技术体系。一个污泥处理厂得到应用。

姓 名: | 王凯军 |
所在单位: | 水环境保护教研所 |
职 称: | 正高级 |
办公电话: | (86)-10-62789411 |
电子邮件: | wkj@tsinghua.edu.cn |
教育背景
1978.9-1982.7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给水排水工程 工学学士
1982.9-1985.5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水污染控制 工学硕士
1991.4-1994.5 荷兰Wageningen农业大学 环境技术 博士
工作履历
1985.05-1990.12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工程师
1994.06-1995.12 荷兰DHV环境咨询公司北京代表处 技术副经理
1995.12-2008.09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历任副总工、总工程师
2008.09-2011.01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教授
2011.01-现在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在国外的经历:2003.8—2003.12 加拿大York University 公派进修(MBA)
学术兼职
1.1999-至今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2.2005-至今 中国沼气学会 副理事长
3.2006-至今 国家环保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 委员
4.2004-至今 全国环保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委员
5.2002-至今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 理事
6.2000-至今 《中国给水排水》《给水排水》《环境工程学报》《环境污染与防治》等杂志 编委
研究领域
1.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厌氧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城市污水污泥消化、堆肥、焚烧等处理、处置技术与机理研究
3.村镇面源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4.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研究
研究概况
主要在研项目:1. 集约化养殖废水中抗生素及重金属处理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863计划
项目负责人 468万
2. 国家环境技术管理项目 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子课题 子课题负责人 50万
3.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导则 国家环保部 项目负责人 30万
4. 重点技术示范工程技术审查及技术路线确定 国家环保部 项目负责人 20万
5. 国务院和部领导等技术批示件的技术调研、评估和验证 国家环保部
项目负责人 45万
6. 国家环境技术管理项目 国家环保部 项目负责人 180万
主要完成项目:1.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研制与应用 科技部十五863项目 项目负责人 595万
2.高效单元处理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包括滚动项目) 国家科技部九五攻关项目
项目负责人 300万
3.UASB反应器的设备化技术 国家科技部九五攻关项目 项目负责人 100万
4.内循环三相流化床设备化技术 国家科技部九五攻关项目 主要参加人 50万
5.SBR反应器设备化技术和滚动项目 国家环保总局 主要参加人 50万
6.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示范工程 北京市计委项目
项目负责人 45万
7.第二代厌氧污泥消化反应器 市科委新星项目 项目负责人 12万
8.城市污水污泥复合肥示范工程 北京市科委 项目负责人 50万
9.湿式生物脱硫示范工程研究 北京市科委 项目负责人 40万
10.北京市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调查及利用途径的 北京市自然基金委
项目参与人 20万
11.生物处理化学除磷技术研究 北京市自然基金委 项目负责人 9万
12.景观用水深度生物脱氮除磷的研究 北京市自然基金委 项目负责人 15万
13.农业生产排放的氨、甲烷和土壤尘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
北京市科委员会 项目负责人 20万
14. 猪粪废水处理工程研究 农业部九五攻关 项目参加人 100万
奖励与荣誉
1.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示范工程研究 国务院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1.1
2.城市污水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研究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
3.高效单元处理设备的研制和开发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12
4.UASB反应器设备化及其配套产品开发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12
5.第二代(新型)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的研究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12
6.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AICS)的开发与工程应用
国家环保总局环保技术二等奖 2005.12
7.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研制与应用 国家环保总局环保技术二等奖 2006.12
8.SBR反应器设备化技术研究 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4.3
9.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及其设备化技术 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4.3
10.高效单元处理设备的研制和开发 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3.10
11.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示范工程研究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奖(部级)二等 1999.11
12.气提反应器示范工程 北京市环保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12
13.中小城镇污水水解池-氧化塘处理工艺研究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3.11
14.城市污水污泥复合肥示范工程 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
1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4.10
16.《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 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12
学术成果
出版著作:1.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与政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9月
2.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年5月
3.UASB工艺的理论与工程实践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年9月
4.发酵工业废水处理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年4月
5.《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年10月
6.Integrated Anaerobic-Aerobic Sewage Treatment 荷兰海牙出版社 1995年
7.活性污泥膨胀机理的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4年9月
8.低浓度污水厌氧-水解处理工艺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1年3月
发表文章:1 王焕升,王凯军,崔志峰,董娜,.中国农村地区生活污染调查及控制模式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08,(20).
2 王凯军,陈世朋,董娜,阎中,.微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灰水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8,(17).
3 余杰,田宁宁,王凯军,.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探讨[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08,(10).
4 宋英豪,王凯军,倪文,.以呼吸速率为基础判断活性污泥抑制类型的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8,(5).
5 王凯军,俞金海,俞其林,.新型污泥干化/焚烧技术的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8,(11)
6 郭素红,邹安华,倪文,王凯军,.树脂载体厌氧附着膜膨胀床的启动及运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8,(11).
7 王凯军,阎中,.厌氧反应器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学研究[J].环境科学,2008,(9).
8 王凯军,方皓,.大型高效厌氧悬浮床反应器流态模型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8,(6).
9 余杰,田宁宁,王凯军,.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的新思路[J].中国给水排水,2008,(6).
10 阎中,王凯军,.厌氧抑制动力学的表函数统一模型和实验方法[J].环境科学,2008,(5).
11 宋英豪,王凯军,倪文,朱民,.以呼吸速率为基础活性污泥抑制动力学常数的测定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8,(4).
12 王凯军,贺延龄,江翰,阎中,.厌氧悬浮床反应器的膨胀模型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8,(3).
13 陈世朋,宋英豪,崔志峰,王凯军,张景来,.沸石床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机理分析[J].给水排水,2008,(5).
14 王凯军,江翰,贺延龄,.厌氧颗粒污泥悬浮床反应器的理论基础初探[J].给水排水,2008,(5).
15 宋英豪,王凯军,贾立敏,倪文,.基于呼吸速率的BOD在线测量的基础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2007,(6).
16 王凯军,方浩,.厌氧悬浮颗粒污泥床反应器流态和运行状态相关关系研究[J].中国沼气,2007,(6).
17 郭素红,倪文,王凯军,邹安华,.树脂厌氧附着膜膨胀床污泥特性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7,(9).
18 郭素红,王凯军,邹安华,方皓,.旋转流厌氧附着膜膨胀床运行及水力流态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9).
19 王凯军,.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高效废水处理技术[J].环境保护,2007,(18).
20 王凯军,.小城镇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07,(6).
21 迟文涛,江瀚,王凯军,.厌氧悬浮颗粒污泥床同时反硝化产甲烷研究[J].中国沼气,2007,(3).
22 王凯军,.国外环境技术管理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07,(8).
23 崔卫华,宋英豪,倪文,王凯军,.SBR系统中活性污泥内源呼吸速率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7,(4).
24 王凯军,常丽春,甘海南,.厌氧颗粒污泥悬浮床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J].给水排水,2007,(2).
25 余杰,田宁宁,王凯军,任远,.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探讨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07,(1).
26 郭素红,倪文,王凯军,邹安华,.厌氧陶粒附着膜膨胀床启动及运行实验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1).
27 杭世珺,陈吉宁,郑光灿,王凯军,王洪臣,.污泥处理处置的认识误区与控制对策[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06,(4).
28 迟文涛,赵雪娜,江瀚,王凯军,.厌氧同时反硝化产甲烷工艺研究进展[J].中国沼气,2006,(4).
29 宋英豪,崔志峰,谢恩亮,冯颉,王凯军,.污水处理厂自控系统的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6,(9).
30 崔志峰,王凯军,吾理之,.AICS工艺在不同循环系统条件下污泥分布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2006,(7).
31 王凯军,崔志峰,.村镇污染控制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J].北京观察,2006,(6).
32 宋英豪,王凯军,王绍堂,.用呼吸速率控制SBR反应时间的基础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4).
33 崔志峰,王凯军,贾立敏,.生态干厕[J].北京规划建设,2006,(3).
34 王凯军,胡超,.生物硫循环及脱硫技术的新进展[J].环境保护,2006,(2).
35 石宪奎,王凯军,倪文,.颗粒污泥粒径的工程测定方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
36 王凯军,胡超,林秀军,.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类型和应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3).
37 赵淑霞,王凯军.医院污水排放标准与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探讨[J].中国环保产业,2005,(11).
38 江瀚,王凯军,石宪奎,陈淑祥.一种新型颗粒污泥——无机核颗粒污泥的形成和机理探讨[J].微生物学报,2005,(6).
39 曹从荣,贾立敏,黄青华,宋英豪,王凯军,张强.SBAR反应器生物膜生长特性[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5).
40 余杰,田宁宁,王凯军.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05,(8).
41 曹从荣,宋英豪,黄青华,王凯军,贾立敏,张强.好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低浓度废水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2005,(5).
42 王凯军,胡超.厌氧消化过程的系统分析方法[J].中国沼气,2005,(2).
43 江瀚,石宪奎,倪文,王凯军.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原理特征分析[J].环境工程,2005,(3).
44 杭世珺,陈吉宁,郑兴灿,王凯军,王洪臣.污泥处理处置的认识误区与控制对策[J].中国环保产业,2005,(3).
45 王凯军,宋英豪,崔志峰.SBR反应器发展的现状和趋势[J].中国环保产业,2005,(2).
46 王凯军,常丽春.我国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05,(3).
47 常丽春,王凯军.污水生物脱氮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新进展[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5,(1).
48 王凯军.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高效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探讨[J].给水排水,2005,(2).
49 江瀚,王凯军,倪文,石宪奎.有机负荷及水力条件对EGSB运行效果影响的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1).
50 石宪奎,倪文,王凯军.EGSB处理玉米淀粉生产废水中试研究[J].环境工程,2005,(1).
51 崔志峰,吾理之,王凯军.新疆阿克苏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及运行[J].给水排水,2004,(9).
52 崔志峰,王凯军,贾立敏,宋英豪.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4,(9).
53 王凯军.污水处理新技术的发展趋势[J].城乡建设,2004,(9).
54 常丽春,王凯军.我国医院污水处理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4,(3)
55 迟文涛,赵雪娜,江翰,李伟涛,王凯军.厌氧反应器的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4,(1).
56 王凯军,金冬霞.悉尼奥运会对城市环境整治和景观生态建设的促进及经验[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3,(1).
57 田宁宁,王凯军,曹从荣,董克虞.污泥好氧堆肥产品(复合肥)的农田试验[J].中国给水排水,2003,(1).
58 曹从荣,柯建明,崔高峰,王凯军.荷兰的烟气生物脱硫工艺[J].中国环保产业,2002,(5).
59 王凯军.UASB工艺系统设计方法探讨[J].中国沼气,2002,(2).
60 王凯军,朱民.悉尼奥运会水资源综合利用[J].给水排水,2002,(10).
61 王凯军,王晓惠,李宝林.城市污水污泥稳定性问题和试验方法探讨[J].给水排水,2002,(5).
62 卢少勇,宋英豪,申立贤,王凯军.呼吸速率测定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8).
63 金冬霞,王凯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综合对策[J].环境保护,2002,(12).
64 田宁宁,王凯军,吴颖,孟光辉,汪宏玲.探讨利用市区浅层地下水喷洒道路[J].中国给水排水,2002,(10).
65 王凯军,宋英豪.SBR工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特性[J].中国给水排水,2002,(7).
66 田宁宁,王凯军,李宝林,金冬霞.畜禽养殖场粪污的治理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2002,(2).
67 王凯军.城市污水污染控制技术和发展重点[J].中国环保产业,2001,(1).
68 王凯军,王晓惠,吴冰.多级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的开发[J].给水排水,2001,(10).
69 王凯军,贾立敏.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的设备化研究[J].给水排水,2001,(4).
70 田宁宁,王凯军.大有利用前景的水资源:浅层地下水[J].环境保护,2001,(7).
71 王凯军,LastA.R.M.Vander,G.Lettinga.厌氧处理的污泥稳定化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1,(12).
72 田宁宁,张海燕,王凯军,侯景岩.北京市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1,(7).
73 王凯军,许晓鸣.丝状菌污泥膨胀理论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01,(3).
74 田宁宁,柯建明,王凯军.卧式旋转型污泥好氧堆肥装置的研制[J].中国给水排水,2001,(1).
75 田宁宁,王凯军,柯建明.剩余污泥好氧堆肥生产有机复混肥的肥分及效益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
76 柯建明,王凯军,田宁宁.北京市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理和处置问题研究[J].中国沼气,2000,(3).
77 田宁宁,王凯军. 固液分离-UASB-SBR技术处理酒精糟液工程[J].给水排水,2000,(9).
78 崔高峰,柯建明,王凯军.COD/SO42-值对硫酸盐还原率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0,(4).
79 田宁宁,李宝林,王凯军,杨丽萍.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J].环境保护,2000,(12).
80 田宁宁,王凯军,杨丽萍,彭应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及利用途径研究[J].环境保护,2000,(2).
81 王凯军,王晓惠,柯建明,吴冰,申立贤.厌氧处理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领域[J].中国沼气,1999,(4).
82 王凯军.城市污水处理问题与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J].城市管理与科技,1999,(1).
83 王凯军.高负荷活性污泥膨胀控制的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1999,(11).
84 王凯军,王晓惠.中国水工业的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的产业化分析[J].给水排水,1999,(6).
85 贾立敏,王凯军,杜兵.气提反应器在油脂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1999,(5).
86 王凯军.曝气、沉淀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设计方法和问题讨论[J].给水排水,1999,(3).
87 王凯军.水解与颗粒污泥膨胀床串联工艺处理城市污水[J].中国给水排水,1999,(8).
88 王凯军.氧化沟的设计方法讨论[J].中国给水排水,1999,(1).
89 王凯军,贾立敏,徐冬利.广义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与相分离反应器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1998,(6).
90 李宝林,王凯军,申立贤,贾立敏.大型集约化猪场粪水处理现状及建议[J].中国沼气,1998,(2).
91 王凯军.厌氧(水解)—好氧处理工艺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环境科学,1998,(4).
92 柯建明,王凯军.采用好氧气提反应器处理含硫化物废水[J].环境科学,1998,(4).
93 王凯军.厌氧工艺的发展和新型厌氧反应器[J].环境科学,1998,(1).
94 王凯军,G.Lettinga. 生活污水厌氧后处理工艺研究——微氧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J].中国给水排水,1998,(3).
95 王凯军.厌氧内循环(IC)反应器的应用[J].给水排水,1996,(11).
96 王凯军.发达国家环境生物技术研究规划简介[J].给水排水,1996,(9).
97 陶涛,王凯军,许晓鸣.水解池-稳定塘工艺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J].环境科学,1993,(5).
98 王凯军.统一的活性污泥丝状菌型膨胀理论[J].环境科学,1993,(2).
99 王凯军.厌氧间歇回流法评价城市污水可生化性[J].中国给水排水,1993,(1).
100 许晓鸣,王凯军,陶涛.水解池-稳定塘工艺越冬技术措施研究[J].环境科学,1991,(4).
101 王凯军,刘玫,郑元景.低能耗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88,(5).
英文论文102 Wang Kaijun etc.The Development of Anaerobic Treatment Process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EA7.4),Asian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ngress1997:180~188
103 Wang Kaijun etc.Anaerobic(Hydrolysis)-Aerobic Biological Process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China,ProceedingsofThe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naerobicDigestion,May25-29,1997;SendaiInternationalCenter,Sendai,JapanVolume3:272~275
104 Wang Kaijun,G.Lettinga,The Hydrolysis Up flow Sludge Bed(HUSB) and the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lanket(EGSB)Reactors Process for Sewage Treatment,ProceedingsofThe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naerobicDigestion,May25-29,1997;SendaiInternationalCenter,Sendai,JapanVolume3:301~304
105 Grietje Zeeman,Wendy T.M.Sanders,Kaijun Y.Wang etc.Anaerobic Treatment of Complex Wastewater and Waste Activated Sludge—Application of an Up flow Anaerobic Solid Removal(UASR) reactor for the removal and pre-hydrolysis of suspended COD.,IAWQ.NUR Conf.Advanced Wastewater Treatment.Sept.1996:225~232
106 Wang Kaijun,Lettinga,Alteration in domestic sewage characteristics upon aging*,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1994,5(3):231~239
107 Tao Tao,Wang Kaijun etc.,REMOVALOFRECALCITRANTORGANICCOMPOUNDSINSYSTEMOFHYDROLYSISTANK-STABILIZATIONPOND,ProceedingsofInternetionalSymposiumonSanitary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Oct.3~5,1992,Chongqing,China,:133~139
108 Wang Kaijun etc.,A study on hydrolysis tank—stabilization pond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Vol.3No.2:150~158
109 Xu Xiaoming.Wang Kaijun etc.,Hydrolysis Tank - Stabilization Pond System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Water Treatment,6(1991),ChinaOceanPress-PrintedinBeijing:425~434
110 Wang Kaijun.Zheng Yuanjing.,Hydrolysis(-Acidification)-Aerobic Biological Process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ter &Wastewater,JULY11-15,1989,Beijing,China:500~504
111 Sheng Guangfan.Wang Kaijun.,ConsiderationsfortheManagementStrategyofWaterPollutionControlinChina:78~87
申请专利、注册软件:1.国家发明专利“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1988,CN86106883,排名2,主要合作者:郑元景;刘玫 负责并参与了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机理完善、设计推广等系列工作。在三十多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数百个工业废水厂得到应用。
2.国家发明专利“交替式内循环好氧生物反应器”, 2005,CN1569688,排名1,主要合作者:贾立敏;崔志峰 提出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概念,指导多个研究生的实验工作,负责交替式内循环好氧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应用等工作, 在十多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得到应用。
3.国家发明专利“过滤式高效分离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2006,CN1721342,排名2,主要合作者:贾立敏 提出新型反应器的概念、参与了过滤式高效分离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的试验研究。在5个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应用。
4.国家发明专利“污泥干化、焚烧处理方法及集成装置”2007,CN200710070060,排名2,主要合作者:俞其林、俞林明、潘小成 提出城市污水污泥干化、焚烧拼装式反应器的技术概念,通过研究喷雾干燥预处理技术,形成国产化在技术体系。一个污泥处理厂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