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四届)邀请函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陈同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18  浏览次数:411
核心提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陈同斌 专家单位:中国
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中国污水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四届)邀请函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七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中国污水处理厂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四届)邀请函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七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陈同斌

     专家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专家职位:国际水协(IWA)污泥管理专业委员
专家职称:二级研究员
擅    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污染土地修复、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专家领域: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水业政策、水业市场
 
个人简历

教育概况(大学至今):学位、学校、专业
1980.9-1984.7  华南农业大学  学士   土壤与农业化学
1984.9-1987.9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硕士   植物营养学
1987.9-1990.9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博士  土壤学

工作简历及成果业绩:
1990~1992,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博士后,1991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
1992~1995,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副主任、主任
1995~,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环境修复中心主任、地表环境化学过程与健康室主任,环境修复与资源工程研究室主任,1997年起任博士研究生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主要从事土壤环境质量与健康、环境修复和土壤环境化学研究,尤其是在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区域环境质量与健康风险评估、废弃物农用及其环境风险控制等方面有长期的学术积累,曾主持863计划、973计划(前期专项)、国家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重点项目等3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SCI收录论文25篇、EI收录论文40余篇),主编论(译)著8册,申请和获得发明专利17项(已授权12项),获得软件版权2项,获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

  陈同斌博士、中科院二级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兼任国际水协会(IWA)污泥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堆肥专家)、中国水协会委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壤学会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学会污染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农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任《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环境科学学报》、《土壤学报》等16份SCI刊物和学报编委。
 
  长期从事污泥等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的技术研发、推广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咨询服务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城乡建设部、环保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农用泥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政策》、《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等污泥系列标准的制定和咨询。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拥有20多项发明专利和软件版权。
  
  陈同斌博士1993年开始开展污泥处理处置研究,先后主持20余项污泥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项目,在国际上率先开发出具有自主开发的 CTB智能化控制堆肥处理及资源化安全利用的成套技术和设备。先后在河北秦皇岛、河南漯河、深圳、天津于桥、山东寿光等地建立有机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工程。先后主持6个大型污泥生物处理工程项目,其中最大的污泥处理工程的污泥处理规模达到10万吨/年,最早的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工程已经稳定运行4年多时间。
  
  开发的污泥堆肥处理技术和设备先后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和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项目、建设部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亚洲开发银行项目、北京市政府重点科技示范推广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云南省科技合作项目等20多个项目。

论文及专著:
1. Huang Ze-Chun, Chen Tong-Bin (通讯作者), Lei Mei, et al. Difference of toxicity and accumulation of methylated and Inorganic arsenic in arsenic-hyperaccumulating and hypertolerant plant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 42:5106-5111
2. Chen Tong-Bin, Wei Chao-Yang, Huang Ze-Chun, et al. Arsenic hyperaccumulator Pteris vittata L. and its arsenic accumulati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科学通报), 2002, 47:902-905.
3. Chen Tong-Bin, Zheng Yuan-Ming, Lei Mei, et al.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urface soils from urban parks of Beijing, China. Chemosphere, 2005, 60: 542- 551
4. Yang Jun, Huang Ze-Chun, Chen Tong-Bin (通讯作者), et al. Predicting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Pb-increased lands in sewage-irrigated region: A case study in Beijing, China. Geoderma, 2008. 147(3-4): 192-196.
5. Yue Bo, Chen Ton-Bin (通讯作者), Gao Ding, et al. Pile settlement and volume reduction measurement duringforced-aeration static composting, 2008, 52:635-642.
6. Lei Mei, Chen Tong-Bin (通讯作者), Huang Ze-Chun, et al. Simultaneous compartmentalization of lead and arsenic in co-hyperaccumulator Viola Principis H. De Boiss: An application of SRXRF microprobe. Chemosphere, 2008, 72:1491-1496
7. Li Wen-Xue, Chen Tong-Bin(通讯作者), Huang Ze-Chun, et al. Effect of arsenic on chloroplast ultrastructure and calcium distribution in arsenic hyperaccumulator Pteris vittata L. Chemosphere, 2006, 62: 803-809
 


个人简况

1963年生,博士、研究员。1990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1993年,博士后出站后留所工作至今。先后到丹麦哥本哈根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从事客座研究。1996年起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学位委员、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主任、资源工程与环境修复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2项省部级奖和香港获裘搓基金会Croucher Fellowship。培养研究生近40名、博士后10余名。
先后担任国际水协(IWA)污泥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顾问、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肥料与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农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同步辐射分会常务理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同步辐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西大学、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等10多家大学和科研机构担任学术兼职,担任《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in China》、《Pedosphere》、《中国农业科学》、《环境科学学报》、《生态学报》、《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地理研究》等10多家学术期刊的编委。他曾主持或参与编写《“十一五”中国生物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十五”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环境污染与防治技术发展战略》、国务院《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国科学院农业科技发展规划》、《中国科学院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生态与环境领域)》等战略规划报告。
目前,他领导一个由30多人组成的研究团队。该团队强调跨专业和交叉学科研究,成员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20多个不同院校,涉及的专业包括: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地理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应用化学、地球化学、信息技术等。
研究领域
环境修复、废弃物生物无害化与资源化、土壤环境质量与风险评价。
主要研究项目
曾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重点课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973课题“植物对几种重要金属元素的富集机理与植物冶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农田重金属污染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与植物修复”、中科院重点项目“典型地区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与生物修复”、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城市污泥高效低耗快速堆肥与复合肥生产成套技术”、亚洲银行项目“于桥水库库周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等4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主要学术成就
在国际上发现第一种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开发出砷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在湖南郴州市建立第一个植物修复示范工程并先后在云南省和广西等地开展产业化示范工作;采用基于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同步辐射(SR)等新技术手段,对超富集植物中砷的微区分布和价态变化等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初步揭示了超富集植物对砷的富集机理;揭示了北京市土壤重金属区域分异规律和土地利用对重金属积累的影响,建立了区域性土壤重金属监测和风险评价方法和信息系统;主持开展了我国南方金属矿山开采对土地环境质量与食物链影响的系统调查研究;对土壤和食物链中砷等重金属的环境行为开展了近20年的系统研究,在砷的环境化学及环境生物地球化学方面做出了重要学术贡献;开发出有机废弃物自动化控制堆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并主持完成多个大规模的污泥自动控制生物堆肥工程。因在植物修复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领域中做出重要贡献而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主要学术论著
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SCI收录40篇),主编论著3册,获发明专利20余项。代表性学术论文如下:
(1) Huang Ze-Chun, Chen Tong-Bin, Lei Mei, et al. Difference of toxicity and accumulation of methylated and Inorganic arsenic in arsenic-hyperaccumulating and hypertolerant plant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 42:5106-5111
(2) Chen Tong-Bin, Wei Chao-Yang, Huang Ze-Chun, et al. Arsenic hyperaccumulator Pteris vittata L. and its arsenic accumulati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科学通报), 2002, 47: 902-905.
(3) Yue Bo, Chen Ton-Bin, Gao Ding, et al. Pile settlement and volume reduction measurement during forced-aeration static composting.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8, 52:635-642.
(4) Lei Mei, Chen Tong-Bin, Huang Ze-Chun, et al. Simultaneous compartmentalization of lead and arsenic in co-hyperaccumulator Viola Principis H. De Boiss: An application of SRXRF microprobe. Chemosphere, 2008, 72:1491-1496
(5) Chen Tong-Bin et al. Assessment of trace metal distribution and contamination in surface soil of Hong Ko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997, 96: 61-68.

招生专业:环境科学
招生方向:环境修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工程
通讯地址:北京安外大屯路甲11号中科院地理资源研究所 邮编:100101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