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 名: |
吴 静 |
所在单位: |
水环境保护教研所 |
职 称: |
副高级 |
邮寄地址: |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
办公电话: |
010-62789121 |
传 真: |
010-62785687 |
电子邮件: |
wu_jing@tsinghua.edu.cn |
教育背景
1997.9-2002.1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2.9-1997.7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获学士学位
工作履历
2001.12-2005.12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助理研究
2003.10-2004.10 法国科学研究中心洛林理工大学化工实验室,博士后
2005.12-2011.01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研究员
2011.01-现在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
2009 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外国研究员
2010-2012 Glob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委
教学
水处理工程设计、生产实习、实验室探究之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
研究概况
强化厌氧产甲烷的污泥与水力剪切力的相互作用的多尺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2011-2013
基于水质荧光指纹法的水体污染溯源新方法,教育部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2010-2012
污水石油类污染紫外荧光现场监测设备,863重点项目, 2009-2012
强化厌氧产沼气的微观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2012
城市水环境安全监管体系研究与综合示范, 国家水污染重大专项,2010-2011
高新城区水环境质量保障技术与综合示范,国家水污染重大专项,2009-2010
物质制取清洁燃料的基础研究,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选资助课题,2008-2010
污泥快速颗粒化的流体力学条件与碰撞型颗粒污泥形成机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2009
生物反应器中污泥流体力学性质与水力剪切力的相互作用,科技部国际交流项目(中法先进项目),2007-2008
苏州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共性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持计划,2007-2010
污水的荧光指纹,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07-2009
青霉素废水处理技术攻关,2007-2009
中国污水厂甲烷产生、排放与利用,美国Blue Moon基金会,2005-2006
中国农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美国Alcoa基金会,2005-2009
升流式生物反应器中水力剪切力的定量化方法和影响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4-2006
污水荧光指纹研究,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2005-2007
高效厌氧反应器工艺及机理研究,1998-2006
圆明园东区防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横向,2005
浙江诸暨链条厂废水处理站工程设计与调试,2005-2006
医院废水处理技术转让,横向,2004-2006
胜利油田粉煤灰吸附采油废水机理研究,横向, 2003-2004
唐山欧盟豪门啤酒厂废水处理站工程设计,1998
连云港市发酵厂废水处理站工程设计与调试,1997-1999
青岛酒精厂废水处理站工程设计与调试,1996-1998
奖励与荣誉
2010年获得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学术成果
发表论文:
发表文章40余篇,主要有:
1. 吴静,曹知平,谢超波等.石化废水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收录)
2. Zhang J B, Poncin S., Wu J. et al. A multiscale approach for studying an anaerobic multiphase bioreactor.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1), doi:10.1016/j.ces.2011.01.021
3. 吴静,赵鹏娟,田磊等.高温污泥厌氧消化器的启动.环境科学.2011,32(2):217-220.
4. 吴静,崔硕,苏伟,曹知平. 北京城市水体的三维荧光特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收录)
5. 蒋剑凯,吴静,刘雪华.景观湖水质的三维荧光指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30(6):1525~1529
6. Wu J, Zhou HM, Li HZ, et al. Impacts of hydrodynamic shear force on nucleation of flocculent sludge in anaerobic reactor, Water Research,2009, 43, 12 , 3029
7. J. Wu, H.M. Zhou, J. Jiang, Y.M. Xie.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 on nucleation of flocculent sludge under different hydraulic conditions in anaerobic reactors.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136(Supplement 1), 2008, S466
8. 周红明, 吴静, 谢宇铭等. 厌氧反应器中絮状污泥成核过程研究.环境科学, 2008. 29(11): 122~126
9. Wu J, Lu Z Y, J C Hu, Feng L, Huang J D, Gu X S. Disruption of Granules by Hydrodynamic Force in Internal Circulation Anaerobic Reactor.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2006, 54 (9): 9-16
10. Wu J., Pons M.N. and Potier O. Wastewater fingerprinting by UV-visible and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2006, 53(4/5),449-456
获得专利:
一种热泵和污泥干化集成方法及系统(发明,第一发明人)
复合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发明,第一发明人)
一种竖流式自动隔油沉淀装置(发明,第一发明人)
医院污水全封闭处理工艺与一体化装置(发明,第一发明人)
一种好氧厌氧两用废水处理装置(发明,第一发明人)
新型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实用新型,第一发明人)
内循环厌氧膨胀床/流化床反应器(实用新型,第一发明人)
吴静,女,侗族,生于1974年1月10日。1992.9-1997.7就读于清华大学环境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7.9-2002.1,清华大学环境系攻读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其中2003.10-2004.10,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化工试验室(南锡)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废水生物处理和水质预警。主要主持或参加的课题有:污泥快速颗粒化的流体力学条件与碰撞型颗粒污泥形成机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升流式生物反应器中水力剪切力定量化方法及其影响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污水的荧光指纹(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青霉素废水处理技术攻关,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及其改进型反应器的机理及运行特性研究,厌氧颗粒污泥中高温交替运行试验研究以及青岛酒精厂废水处理站等三个工程项目的设计和调试,等等。已拥有新型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等5项专利。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多篇。
-
吴静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
3
吴静,女,汉族,现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 [1]
教育背景
1997.9-2002.1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2]
1992.9-1997.7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获学士学位
工作履历
2001.12-2005.12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助理研究 [3]
2003.10-2004.10 法国科学研究中心洛林理工大学化工实验室,博士后
2005.12-2011.01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研究员
2011.01-,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
2009 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外国研究员
2010-2012 Glob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委
教学水处理工程设计、生产实习、实验室探究之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
研究概况
强化厌氧产甲烷的污泥与水力剪切力的相互作用的多尺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2011-2013
基于水质荧光指纹法的水体污染溯源新方法,教育部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2010-2012
污水石油类污染紫外荧光现场监测设备,863重点项目, 2009-2012
强化厌氧产沼气的微观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2012
城市水环境安全监管体系研究与综合示范, 国家水污染重大专项,2010-2011
高新城区水环境质量保障技术与综合示范,国家水污染重大专项,2009-2010
物质制取清洁燃料的基础研究,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选资助课题,2008-2010
污泥快速颗粒化的流体力学条件与碰撞型颗粒污泥形成机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2009
生物反应器中污泥流体力学性质与水力剪切力的相互作用,科技部国际交流项目(中法先进项目),2007-2008
苏州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共性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持计划,2007-2010
污水的荧光指纹,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07-2009
青霉素废水处理技术攻关,2007-2009
中国污水厂甲烷产生、排放与利用,美国Blue Moon基金会,2005-2006
中国农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美国Alcoa基金会,2005-2009
升流式生物反应器中水力剪切力的定量化方法和影响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4-2006
污水荧光指纹研究,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2005-2007
高效厌氧反应器工艺及机理研究,1998-2006
圆明园东区防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横向,2005
浙江诸暨链条厂废水处理站工程设计与调试,2005-2006
医院废水处理技术转让,横向,2004-2006
胜利油田粉煤灰吸附采油废水机理研究,横向, 2003-2004
唐山欧盟豪门啤酒厂废水处理站工程设计,1998
连云港市发酵厂废水处理站工程设计与调试,1997-1999
青岛酒精厂废水处理站工程设计与调试,1996-1998
奖励荣誉
2010年获得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发表论文
编辑
1. 吴静,曹知平,谢超波等.石化废水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收录)
2. Zhang J B, Poncin S., Wu J. et al. A multiscale approach for studying an anaerobic multiphase bioreactor.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1), doi:10.1016/j.ces.2011.01.021
3. 吴静,赵鹏娟,田磊等.高温污泥厌氧消化器的启动.环境科学.2011,32(2):217-220.
4. 吴静,崔硕,苏伟,曹知平. 北京城市水体的三维荧光特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收录)
5. 蒋剑凯,吴静,刘雪华.景观湖水质的三维荧光指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30(6):1525~1529
6. Wu J, Zhou HM, Li HZ, et al. Impacts of hydrodynamic shear force on nucleation of flocculent sludge in anaerobic reactor, Water Research,2009, 43, 12 , 3029
7. J. Wu, H.M. Zhou, J. Jiang, Y.M. Xie.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 on nucleation of flocculent sludge under different hydraulic conditions in anaerobic reactors.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136(Supplement 1), 2008, S466
8. 周红明, 吴静, 谢宇铭等. 厌氧反应器中絮状污泥成核过程研究.环境科学, 2008. 29(11): 122~126
9. Wu J, Lu Z Y, J C Hu, Feng L, Huang J D, Gu X S. Disruption of Granules by Hydrodynamic Force in Internal Circulation Anaerobic Reactor.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2006, 54 (9): 9-16
10. Wu J., Pons M.N. and Potier O. Wastewater fingerprinting by UV-visible and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2006, 53(4/5),449-456
获得专利
一种热泵和污泥干化集成方法及系统(发明,第一发明人)
复合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发明,第一发明人)
一种竖流式自动隔油沉淀装置(发明,第一发明人)
医院污水全封闭处理工艺与一体化装置(发明,第一发明人)
一种好氧厌氧两用废水处理装置(发明,第一发明人)
新型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实用新型,第一发明人)
内循环厌氧膨胀床/流化床反应器(实用新型,第一发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