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陈冠益----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院长 :让生物质废弃物资源物尽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2-12  浏览次数:1680
核心提示:姓名:陈冠益基本信息1970年6月生,籍贯江西玉山。职务:院长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所在系/团队:生物能源系统与环境研究团队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陈冠益:让生物质废弃物资源物尽其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工程热物理-陈冠益

2020年06月01日 来源:天津商业大学

陈冠益


个人信息:

陈冠益,男,博士,天津商业大学副校长、天津大学教授,原天津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求是学部主任/国际工程师学院院长。

招生方向:

能源、环境、生物、化工,材料以及信息计算机等交叉专业。

社会兼职: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TC255委员会--生物质燃气环境与安全小组召集人

天津市生物质废物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

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及多个国家级学会理事

担任《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期刊特刊的客座执行主编

教育背景:

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本科生,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工程系,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

1992年9月至1995年3月,硕士研究生,浙江大学能源工程系,工程热物理专业。

1995年3月至1998年9月,博士研究生,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工程热物理专业。

1998年11月至1999年5月,研究助手,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环境工程技术研究室。

1999年9月至2003年3月,高级研究人员,(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与海洋系,能源技术实验室。
学术荣誉:

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

首批天津市杰出人才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团队“生物质能源环境创新团队“负责人

联系方式:

电话:13512208049   E-mail:chengy@tjcu.edu.cn

学科领域:

(1)可再生能源与环境交叉

(2)生物质能源

(2)固体废物能源化处置与利用

(3)西藏高原环境能源技术与管理

论文主要著作:

累计发表论文近260篇(SCI收录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软件登记5项,制定国际标准/国内标准多项;主编专著5部(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近5担任国际会议大会主席4次,被邀请做国际大会/特邀报告近20次。

代表性论文:

Ma W, Wenga T, Frandsen FJ*, Yan B*, Chen G*. The fate of chlorine during MSW incineration: Vaporization, transformation, deposition, corrosion and remedies. 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 (IF:26.467). 2020; 76: 100789.

Tao J, Li J, Yan B*, Chen G*, Cheng Z, Li W, et al. Catalytic Reforming: A Potentially Promising Method for Treating and Utilizing Wastewater from Biogas Plant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IF:7.149). 2020; 54: 577-585

Chen G, Li J, Cheng Z, Yan B*, Ma W, Yao J. Investigation on model compound of biomass gasification tar cracking in microwave furnace: Comparative research. Apply Energy (IF:8.426). 2018; 217: 249-257.

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承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 以及 天津市各类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项目等。与一批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促进科技转化与推广应用。

获奖成果: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天津市专利金奖等。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团队成员:

孙志利,刘斌,刘圣春,王雅博,李雪强

 

陈冠益
 
 

 

姓名

陈冠益

职称

教授/博导

职务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专业

 

所在系、所

生物能源系统与环境研究团队

通讯地址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300072

电子信箱  

chen@tju.edu.cn

办公室电话

 

传真 

 

 主要学历:
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工程系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 本科生
1992年9月至1995年3月,浙江大学能源工程系 硕士研究生
1995年3月至1998年9月,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
1998年10月至1999年6月,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环境工程技术研究室研究助手、博士后
 主要学术经历:
1999年9月至2003年3月,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与海洋系,热能工程研究部 高级研究人员
2003年4月至今,天津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2009年10月至今,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
1.生物能源理论与技术;固体有机废物与污泥资源化高效利用;
2.生物柴油技术与应用及航空生物燃料技术;
3.湍流燃烧与低焦油气化技术;
4.污水微藻与海洋微藻的环境能源系统;
5.热能系统优化与节能减排评估、建筑节能分析与集成技术。
 主要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建筑能源环境》;
硕士研究生课程:《建筑节能理论与技术》;《Biomass to Bioenergy Technology and Theory》;
博士生课程:《热能工程前沿科学与技术》。
 主要学术兼职:
围绕生物质能源与环境开展基础理论与技术创新研究。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
程第一层次人选,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改革开放30周年天津市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称号、天津五四青年奖章。现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委员(科技部聘请)、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固体废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秘书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理事和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工程热物理学报》、《太阳能学报》、《天津大学学报》和《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生物质化学工程》编委;主编或参编专著3部。
 主要学术成就、奖励及荣誉:
围绕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及环境问题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创新,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和973课题、科技部
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前期究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欧盟研究项目、中荷政府合作项目等
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邀请作为专家在中泰、中丹、中芬、中欧、国际能源署能源科技学术交流会上做特邀发言。
国际合作活跃,连续多年获得国外研究经费资助,派遣多名博士生到欧美著名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或访问合作;近五年受国内外学术会议邀请做大会/特邀报告10多次,组织或参与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多次;发表SCI/EI文章50多篇,发明专利5项。







姓名:陈冠益

 

基本信息

1970年6月生,籍贯江西玉山。

职务:院长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所在系/团队: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环境工程系

电子信箱:chen@tju.edu.cn

  

研究方向

 

 

 

 

 

(1)可再生能源与建筑节能

 

(2)生物质能源

3环境工程技术与管理

 

 

 

 

 

 

 

学术荣誉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改革开放30周年天津市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称号、天津五四青年奖章。

 

 

 

 

 

 

 

 

科研业绩与国际合作 

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973/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际合作计划重点项目、欧盟研究项目、中荷政府合作项目、企业项目等。 

国际合作活跃,连续多年获得国外研究经费资助,派遣多名研究生到欧美著名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或访问合作;指导多名外国学生;组织学生出国竞赛;多次组织国际会议,在国际会议做大会报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近80篇,EI收录120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18项、软件登记2项。

 

教育教学

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天津市教学成果奖;曾经指导本科生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天津市一等奖和创业竞赛金奖。

 姓名:陈冠益

 

基本信息

1970年6月生,籍贯江西玉山。

职务:院长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在系/团队:生物能源系统与环境研究团队

电子信箱:chen@tju.edu.cn

 

主要工作与学习经历

200910月至今,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院长;

20034月至今,天津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19999月至20033月,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与海洋系,热能工程研究部 高级研究人员;

199810月至19996月,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环境工程技术研究室研究助手、博士后;

19953月至19989月,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

19929月至19953月,浙江大学能源工程系 硕士研究生;

19889月至19927月,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工程系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 本科生。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建筑能源环境》;

硕士研究生课程:《建筑节能理论与技术》;《Biomass to Bioenergy Technology and Theory》;

博士生课程:《热能工程前沿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

(1)  生物能源理论与技术;固体有机废物与污泥资源化高效利用;

(2)  生物柴油技术与应用及航空生物燃料技术;

(3)  湍流燃烧与低焦油气化技术;

(4)  污水微藻与海洋微藻的环境能源系统;

(5)  热能系统优化与节能减排评估、建筑节能分析与集成技术。

 

学术兼职

围绕生物质能源与环境开展基础理论与技术创新研究。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改革开放30周年天津市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称号、天津五四青年奖章。现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委员(科技部聘请)、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固体废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秘书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理事和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工程热物理学报》、《太阳能学报》、《天津大学学报》和《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生物质化学工程》编委;主编或参编专著3部。

科研项目/文章与国际合作

围绕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及环境问题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创新,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973课题、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前期究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欧盟研究项目、中荷政府合作项目等。

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邀请作为专家在中泰、中丹、中芬、中欧、国际能源署能源科技学术交流会上做特邀发言。国际合作活跃,连续多年获得国外研究经费资助,派遣多名博士生到欧美著名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或访问合作;近五年受国内外学术会议邀请做大会/特邀报告10多次,组织或参与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多次;发表SCI/EI文章50多篇,发明专利5项。

姓名:陈冠益

 

基本信息

1970年6月生,籍贯江西玉山。

职务:院长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在系/团队:生物能源系统与环境研究团队

电子信箱:chen@tju.edu.cn

 

主要工作与学习经历

200910月至今,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院长;

20034月至今,天津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19999月至20033月,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与海洋系,热能工程研究部 高级研究人员;

199810月至19996月,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环境工程技术研究室研究助手、博士后;

19953月至19989月,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

19929月至19953月,浙江大学能源工程系 硕士研究生;

19889月至19927月,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工程系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 本科生。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建筑能源环境》;

硕士研究生课程:《建筑节能理论与技术》;《Biomass to Bioenergy Technology and Theory》;

博士生课程:《热能工程前沿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

(1)  生物能源理论与技术;固体有机废物与污泥资源化高效利用;

(2)  生物柴油技术与应用及航空生物燃料技术;

(3)  湍流燃烧与低焦油气化技术;

(4)  污水微藻与海洋微藻的环境能源系统;

(5)  热能系统优化与节能减排评估、建筑节能分析与集成技术。

 

学术兼职

围绕生物质能源与环境开展基础理论与技术创新研究。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改革开放30周年天津市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称号、天津五四青年奖章。现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委员(科技部聘请)、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固体废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秘书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理事和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工程热物理学报》、《太阳能学报》、《天津大学学报》和《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生物质化学工程》编委;主编或参编专著3部。

科研项目/文章与国际合作

围绕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及环境问题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创新,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973课题、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前期究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欧盟研究项目、中荷政府合作项目等。

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邀请作为专家在中泰、中丹、中芬、中欧、国际能源署能源科技学术交流会上做特邀发言。国际合作活跃,连续多年获得国外研究经费资助,派遣多名博士生到欧美著名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或访问合作;近五年受国内外学术会议邀请做大会/特邀报告10多次,组织或参与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多次;发表SCI/EI文章50多篇,发明专利5项。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陈冠益:让生物质废弃物资源物尽其
作者:   来源:人民网   发布者:张荐辕   

我国每年产生约12亿吨农林废弃物。以秸秆为代表的农林废弃物中,近50%的秸秆未得到有效利用,往往以农用燃料和露天焚烧的形式处理,成为“十面霾伏”的重要推手。由天津大学牵头研发的“农林废弃物清洁热解气化多联产关键技术与装备”为农林废弃物找到焚烧以外高效利用的途径。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目负责人、天津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陈冠益教授告诉记者:“让生物质废弃物资源物尽其用,我们找到了适宜的技术。比方说,有1公斤的秸秆,按照我们的方式,可以一次性转化出约0.85立方米燃气,0.05公斤的燃油,以及0.10公斤左右的复合生态肥。”

 

该项目的关键词可归纳为“清洁”“高效”“多联产”。陈冠益介绍说,生物质的转化过程中会产生出黑乎乎的焦油,导致二次污染(例如废水),该项目在秸秆气化过程中使焦油降低85%以上,剩余的少量焦油,再由净化装置去做进一步分离收集处理,对环境更友好。相应的净化装置价格经济,让用户“用得起”。其次,该项目使农林废弃物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提高了资源和能源转化效率。再次,该项目能产生多种产物,生物质经热解气化后主要成为燃气,废渣可成为生态肥,液体可提炼成燃油,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不仅是诸如秸秆、玉米芯等农业废弃物,包括树枝、木屑、家具刨花等林业废弃物以及酒糟、药渣等工业废弃物,都可以经过“热解气化”而变废为宝。

 

该成果已在全国十几个省市推广应用,建成了一批示范工程,用户群主要为农民和企业,燃气可用于家庭做饭、企业供热等,项目累计实现产值约10亿元,累计利用农林废弃物855万吨,显著改善了农村当地环境,促进了村镇经济,产生了巨大效益。

 

目前,陈冠益教授和团队正在研究工业废弃物、生活废弃物的热解气化,进一步探索生物质气化多元化应用模式。


 

【心目中的好导师】环境学院陈冠益老师:师者 教之以事而喻诸德

2016-10-10 点击数: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教师节之际同北京师生代表座谈时讲道,“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好导师是研究生灵魂的工程师,对研究生成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天津大学于2016年4月至6月期间开展了第九届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涌现出一批辛勤育人、业务精湛、为人师表、师德高尚的优秀导师代表,研究生们也纷纷动情书写身边“十佳好导师”的感人事迹,使好导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精神力量继续传递,发扬光大。

 

 

  “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渊博的知识、踏实的作风、谦卑的为人、和蔼的性格,他来自环境学院,他是我们永远敬爱的恩师——陈冠益老师。

  

  陈冠益,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现为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技术委员会成员;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科技部生物质能重大973项目专家组成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理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和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献身科研 无怨无悔

  陈老师为国家科研事业默默奉献,十年如一日地奋战在实验室,不慕名利,不言劳苦。他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在生物质能源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他先后负责多项国内外课题研究项目,其中课题“农林废弃物清洁热解气化多联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经过11年的潜心研究,于201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发表论文80多篇,编写专著2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多次在国际论坛作特邀发言。

  

  陈老师取得的系列科研成果与其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是分不开的,通过他的言传身教,这种科研精神也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位弟子的心中。他关注课题组每位学生的研究进展,从选题、实验路线制定、实验计划实施到实验台搭建,每一步都离不开陈老师的悉心指点与教诲。同时,他还经常叮嘱我们,生活中容不得有一丝马虎,做人始终要勤勉踏实。就是这样兢兢业业、治学严谨、细致入微的态度,铸就了陈老师的科研辉煌。

  教书育人 桃李天下

  陈老师除了在科研上对我们严格要求之外,还经常敦促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每年新生入学,在第一次组会上陈老师都会教导学生,要学会“先做人,再做事”,只有懂得做人的道理,经受做人的历练,才能胸怀大智、心装大事,才能通过健全的心智、充沛的精力、正确的行动,获得最终的成功。如今,陈老师的弟子遍布国内外各个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国企、外企等单位,在不同的岗位发光发热,可谓“桃李满天下,业绩盈乾坤”。

  走近学生 沟通无界

  陈老师身为院长,完全没有架子,本人非常平易近人,脸上总带着笑容。对待科研,他总是无比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但对待学生,他一改严肃刻板的形象,满怀和蔼与慈爱。他会耐心听取我们的想法和意见,鼓励我们自主思考与创新,与我们共同探讨科研问题。生活中他也经常与我们开心畅谈,深受学生爱戴。

  

  陈老师对我们知识和品格上的塑造,让我们受益终生。他时常教育我们要秉承校训校风,实事求是,严于律己,常怀一颗赤子之心,立为国奉献之志,做德才兼备之人。陈老师,身为您的弟子,我们一定不负期望与教诲,努力成为合格、优秀的天大人。(环境学院2015级硕士生 谷天宝)

  (编辑 靳莹 侯若雪)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