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风亭 |
||||
![]() |
职 务: 教授 博士/硕士导师: 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办公室电话:021-65981370;65983302 电子邮箱: fengting@tongji.edu.cn 所在系所(部门):环境科学系 |
|||
主要研究方向:
* 水处理理论与混凝技术 * 新型纳米功能化环境净化材料 * 造纸废水综合处理技术与能源化-资源化(Effluent to Energy, E2E技术) * 油田水处理化学品合成与应用技术 * 水资源管理与气候变化政策 * 非洲水资源研究 * 水处理剂国家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研究经历 2011,9-10 德国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所(IASS),研究员 2001,11-2002,8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作访问学者,从事胶体表面化学研究 2000,7-2001,1 美国佐治亚大学博士后,从事印染废水分析与治理处理 1997,10-1999,7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本课题组自2000年以来已经主持30多项省部级及工业界课题,已经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SCI论文6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多项。 现从事工业污水和工业用水的深度处理和资源化研究,主持国家混凝剂和水质稳定剂等水处理药剂的标准制定。与德国高等可持续发展研究合作,从事造纸污水的能源化和资源海化研究,采用Effluent to Energy( E2E技术),完全实现高浓度造纸废水的生物厌氧处理获得生物质燃料(biogas ),实现进水COD从4000mg/ L, 降低到200-300 mg/ L,然后通过化学处理进一步降低到20-50 mg/L,作为再生水,用作工业原水。此技术同样适用于印染废水处理与资源化。 在水处理化学品研究方面,研制成功的新型铁系混凝剂、印染废水脱色剂、聚硅氯化铁铝混凝剂、高纯聚合氯化铝、增强聚合氯化铝、强化一级处理混凝剂、聚环氧琥珀酸、聚天冬氨酸、无磷缓蚀阻垢剂、反渗透专用阻垢剂、油田回注水阻垢剂、聚合氯化铝 (铝酸钙)快速沉降剂等已经在国内多个省市,以及40多个国家得到使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近我们将这一方向拓展到纳米吸附和功能化材料,在重金属的去处和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在汇丰银行和德国拜耳公司的支持下,2006年发布了第一个城市应对气候变化二氧化碳减排报告,2009年正式出版了《上海市应对气候变化二氧化碳减排报告》(科学出版社出版)。该报告获得联合国环境署官员的高度评价,在环境署的支持下,这一研究将拓展到上海-曼谷-悉尼-东京四个城市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研究。2011年组织非洲专家共同研究非洲水资源问题,与联合国环境署和人居署共同发布非洲典型城市水资源报告《绿色的山、蓝色的城市:非洲城市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方法.》;2012年在里约会议期间,与联合国环境署共同发布中文版《绿色经济报告》。 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科技部支持下,我们在非洲从事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研究,促进非洲国家水资源管理和水处理技术管理人员的能力建设,同时推广新型适用性水处理技术,为发展中国家培养环境管理人才。
教育经历
1994,9-1997,7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博士学位 1986,9-1989,7 山东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获硕士学位 1982,9-1986,7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获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9,7-现在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9,7-1994,9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城市建设系,助教,讲师,副教授
行政职务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副院长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学术团体兼职 1) 中国化工学会理事(2012始) 2) 中国化工学会工业水处理学会副主任委员(2004至今) 3)科技部-联合国环境署非洲水行动专家组组长(2011-2013),科技部国际交流中心南南合作协调员 4) 全球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联盟秘书处办公室主任 (GUPES, Globle University Partnership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ility) 5) 中国化工标准化委员会水处理剂分会副主任委员 (2003至今) 6) 国际水协会员及工业水预处理委员会副主任(2009至今) 7) 《工业水处理》编委会副主任,《环境污染与防治》编委 (2004至今), Int. J. Environment and Waste, Management编委(2009至今),《环境科学前沿》编委 (2012年始)
团队成员
教师成员: 李风亭 张冰如 徐冉 乔俊莲 郭茹 王洪涛 吴一楠 张静 在读博士研究生: 周美梅、 沈敬一、 Kumar(印度)、Dilip Kumar Sharma(印度)、迪瓦(科特迪瓦), Mohammed Awad Ali Yousi(阿里,苏丹),曹晓静, 武宝珍 在读硕士研究生:戚菁、智朋丹、孙培蒂、付琳、刘畅、张丽萍、武佼佼、Okwaro Christine(明思,肯尼亚)、Mauletuly Talgat(陶格特,哈萨克斯坦)、 ELYSIA BUSICK LOPES DAVID(艾丽莎,美国)、Patricia Gomez(帕西娅,委内瑞拉)、Martin Kabenge(马丁,乌干达)、Amanda(美国)、刘思佳、迟成龙、陈芳、王焘、王美静、尤红梅
课题组毕业博士研究生:赵艳、 王铮、 陈立波、 王亮、 程春民、 杨虹、 薛晓明、 王海峰、 王洪涛、 葛萍、 柳丹、 张利、 吴一楠、 滕敏敏、 Taha(埃及)、 课题组毕业硕士研究生:欧阳清华、 李霞、 于涛、 李志美、 吴晓林、 陈琼婵 王晓敏 李辉 陶孝平、 王卓颖、 王森、 李璐、 何永智 、 陈丽、 张晶、 潘宏杰、 喻本宏、 刘莉、 徐锰、 曹柏静、 朱茜、 何艳、 曹晓静、 弯昭锋、 王梓、 杨茜 、 张义斌、 吴胜举、 魏诗辉、 夏青、 李敏霞、 汤伟真、忻少华、陈书怡、王铮、李清清、胡伟、陈宇宁、贾敏
科研项目
近年来在研或主持完成的项目 1. 2000 铁系混凝剂的快速生产技术研究 (2000年上海市科委鉴定经在上海、河南、安徽、山东、河北等地使用)。 2. 2000 废氯化铁溶液中除镍研究 (国外公司资助) 3. 2001-2003 反渗透卷式膜除污综合技术 (上海市教委和教育基金会曙光计划资助) 4. 2002-2003 固体聚合硫酸高铁混凝剂研究与生产技术 (山东淄博供水管理局,已经建立我国最大的铁系混凝剂生产基地) 5. 2003-2004 多元聚硅氯化铝铁混凝剂生产技术以及低温低浊度水处理 (苏州净水材料公司) 6. 2004-2005 聚环氧琥珀酸/聚天冬氨酸生产与应用 (江苏环保公司) 7. 2005-2006 钢铁公司高炉浊环与净环水处理系统 8. 2007-2009 上海二氧化碳减排政策研究 (汇丰银行) 9. 2004-2013 亚太地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培训计划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10. 2007-2009 绿色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 (上海市科委) 11. 2006-2012 中意合作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硕士培养项目 (意大利环境与国土资源部) 12. 2008-2013 非洲干旱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与示范 (科技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13. 2006-2010 饮用水用聚氯化铝国家标准制定 (国家标准委员会, 上海市科委) 14. 2009-2012 崇明水资源微量污染物状况调查(教育部) 15. 2010-2012 介孔材料的研究与在含藻水处理中的应用 (中美合作项目) 16. 2012-2014 聚硅硫酸铝国家标准制定 (上海市科委,国家标准委员会) 17. 2011- 2012 虹桥商务区低碳指南(上海市虹桥管委会) 18. 2012-2014 造纸废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研究(科技部) 19. 2012-2013 洗煤水处理工艺与循环利用研究(企业委托) 20. 2013-2015 阳离子聚合物在饮用水和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企业委托) 21. 2013-2015 纳米吸附材料在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企业委托)
代表学术论文
近年发表的主要著作及论文 1. Green Hills, Blue Cities: An Ecosystems Approach to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for African Cities, Clever Mafuta, Rannveig K. Formo, Christian Nellemann and Fengting Li (UNEP and IUN-Habitat Press, 2011) 2.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with 3D-ordered macroporous structure: novel dynamic photonic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1, DOI: 10.1002/anie.201104597. Yi-nan Wu, Fengting Li, Wei Zhu, Jiecheng Cui, Cheng-an Tao, Changxu Lin, Phillip Hannam, Guangtao Li. 3. Facile fabrication of photonic MOF films through stepwise deposition. Yi-nan Wu, Fengting Li, Yunxia Xu, Wei Zhu, Cheng-an Tao, Jiecheng Cui, Guangtao Li. Chem Commun. 2011,47, 10094-10096 4. Paration of Membranes by Electrospinning of Poly(vinyl alcohol )/Silica Functionalized with Mercapto Groups, Shengju Wu, Fengting Li, Yinan Wu, Ran Xu and Guangtao Li, Chem. Commun., 2010, 46, 1694-16962. 5. Electrospun Fibrous Mats as Skeleton for Fabricating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aterials as Sorbents for Cu2+, J. Mater. Chem., 2012, 22 (11), 5089 - 5097 Yi-nan Wu, Fengting Li*, Huimin Liu, Yunxia Xu, Mingming Teng, Wei Zhu, Dan Xu, Dehua He, Phillip Hannam and Guangtao Li* 6. Electrospun mesoporous carbon nanofibers produced from phenolic resin and their use in the adsorption of large dye molecules, Minmin Teng, Junlian Qiao, Fengting Li*, Prabir Kumar Bera, Carbon, Vol 50, Iss 8, 2679-3120, 2012 7. Electrospun Nanofibrous Mats as Skeletons to Produce Self-Supporting MOF Membranes, Yi-nan Wu, Fengting Li,* Huimin Liu, Yunxia Xu, Mingming Teng, Wei Zhu, Dan Xu, Dehua He, Phillip Hannam and Guangtao Li*, J. Mater. Chem, (2012) 8. Sustainable tertiary wastewater treatment is required for water resources pollution control in Africa, Omosa, Isaiah Bosire; WANG Hongtao; Cheng Shuiping, Li Fengting,Environ Sci Technol., 2012, 46 (13), pp 7065–7066, DOI: 10.1021/es3022254,(2012) 9.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Shanghai: Responding to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Science Press( 2009), Fengting Li, Ru Guo, Dahe Jiang and Mahesh Pradhan 上海市应对气候变化二氧化碳减排战略研究,2009 (科学出版社) 10. Hybrid surfa ctant-templated mesoporous silica formed in ethanol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heavy metal removal,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Volume 152, Issue 2, 1 April 2008, Pages 690-698, Hong Yang, Ran Xu, Xiaoming Xue, Fengting Li, Guangtao Li 11. Removal of Cu(II)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adsorption onto functionalized SBA-16 mesoporous silica. Microporous & Mesoporous Materials,Volume 116, Issues 1-3, December 2008, Pages 116-122, Xiaoming Xue, Ran Xu and Fengting Li 12. The stratgy of energy-relate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Shanghai, Guo Ru, Cao Xiaojing, Dahe Jiang and Fengting Li, Energy Policy, Volume 38, Issue 1, 2010, Pages 633-638 2010 13.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Pure Poly-Aluminum Chloride with Bauxite and Calcium Aluminat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156 (2010) 64-69. Fengting Li, Jia-Qian Jiang, Shengju Wu, Bingru Zhang 14. Testing the formation of Ca?phosphonate precipitates and evaluating the anionic polymers as Ca phosphonate precipitates and CaCO3 scale inhibitor in simulated cooling water, Corrosion Science, Vol52, Issue 12,2010, P3883-3890, Bingru Zhang, Li Zhang, Fengting Li, Wei Hu, Phillip M. Hannam 15. 混凝剂与絮凝剂 李风亭, 赵艳, 张冰如等 化工出版社 (2005) 16. Educ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Mee Young CHOI, Dahe JIANG, Ru GUO and Fengting LI, (IGES, 日本环境战略研究所), 2009. 17. Integrated inventory-based carbon accounting forenergy-induced emissions in Chongming eco-island of Shanghai,China, Qingqing LI, Ru GUO, Fengting LI, Bingbin XIA, Energy Policy, 2012.http://dx.doi.org/10.1016/j.enpol.2012.05.027 18. Inhibitory effects of poly(adipic acid/amine-terminated polyether D230/diethylenetriamine) on colloidal silica formation.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11, Vol. 385, No. 1, pages 11-19. Bingru Zhang, Yuning Chen and Fengting Li 19. Chemically enhanced primary treatment for removal of carbon and nurients from municipal waste water treatment plant-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Wang Hongtao, Li Fengting, Keller and Ran Xu 20. Ecosystem Protection, Integrated Management and Infrastructure are Vital for Improving Water Quality in Africa, Hongtao Wang, Isaiah Bosire Omosa, Arturo A. Keller, Fengting Li, Environ. Sci. Technol.,2012,46 (9), pp4699–4700, DOI: 10.1021/es301430u
(1) 制订国家标准 1. 水处理剂 硫酸亚铁,国家标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 10531-2006 2. 水处理剂 氯化铁标准研究,国家标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 4482-2006 3. 净水剂 聚合硫酸铁,国家标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 14591-2006 4. 水处理剂 聚天冬氨酸化工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委员会/上海市科委 5. 水处理剂 聚丙烯酰胺 (国家标准GB17514-2008) ,国家标准委员会/上海市科委 6. 水的混凝、絮凝杯罐试验方法标准 (国家标准GB/T 16881-2008 ),国家标准委员会/上海市科委 7. 生活饮用水用 聚氯化铝,国家标准GB 15892-2009,国家标准委员会 8. 水处理剂 聚环氧琥珀酸 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委员会/上海市科委(2013) 9. 水处理剂 聚硅硫酸铝,国家标准委员会/上海市科委(2013) 10. 净水剂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 (2013-2014) (2) 主要授权发明专利 1. 生物可降解缓蚀阻垢剂胺基聚环氧丁二酸的制备方法, 2007-03-07,专利号: CN200410015877.4 张冰如, 李风亭 2. 混凝剂多态聚合氯化铝铁及其制备方法,李风亭,张善发,张冰如,周琪, 李霞 CN200310108250.9 2004.10.27 3. 混凝剂固体聚硅硫酸铁的一步法生产方法,李风亭,张冰如,周琪,王铮 CN200310108445.3, 2004.11.03 4. 生物可降解缓蚀阻垢剂聚天冬氨酸的制备方法,张冰如,李风亭,申请专利号:CN200410015875.5 5. 环保型阻垢剂聚聚环氧丁二酸及其制备方法,张冰如,李风亭,朱志良,刘遂庆, 申请号:CN 1398798A 公开日: 6. 一种用于循环冷却水处理的绿色环保型复合缓蚀阻垢剂张冰如,李风亭,2006.05.11 7. 循环冷却水的低磷环保型复合缓蚀阻垢剂及使用方法 张冰如,李风亭 (ZL 200610117070.0) 8. 一种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预膜处理环保型复合预膜剂及使用方法;200710170805.0;张冰如、李风亭; 9. 一种用于软化水质循环冷却水处理的环保型复合缓蚀阻垢剂;申请号:200710170806.5;张冰如、李风亭; 10. 缓蚀阻垢剂环氧琥珀酸/对环氧乙基苯磺酸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0810033181.2;张冰如、李风亭
教学和研究成果获奖情况 1. 1992年 《循环反应塔法研制聚合硫酸铁新工艺》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 2001年 上海市第七届曙光学者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 3. 2003年 上海市优秀社会实践指导教师 4. 2004年 全国优秀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 (三峡生态调查与研究) 全国优秀奖 5. 2004年 反渗透专用阻垢剂及生物可降解缓蚀阻垢剂聚环氧琥珀酸、聚天冬氨酸的研究,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6. 2006年 教育部《优秀外事引智力工作者》 (原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主任Klaus Töpfer先后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中国政府杰出国际合作奖、上海市政府白玉兰奖 上海市荣誉市民等) 7. 2006年《上海市2004-2010年全面提高供水水质行动计划评估报告》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获奖项目 8. 2007年《循环冷却水的绿色化学处理技术》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9. 2007年《绿色环保型水处理药剂聚环氧琥珀酸和聚天冬氨酸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0. 2008年 《系列功能化水处理剂》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银奖 11. 2008年 《水处理剂 聚合硫酸铁》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2. 2008年 《GB 14591-2006 水处理剂 聚合硫酸铁》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首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 13. 2009年 理工融合的国际化环境人才培养体系 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14. 2009年 功能化系列水处理剂研制与产业化应用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15. 2012年 上海市优秀留学生指导教师 欢迎化学化工,材料专业的同学就读。 课题组网址:http://chinawaterchemical.com/ 李风亭教授简历
一、教育背景 (1) 1994.9-1997.7,南京大学,高分子化学,博士,导师:薛奇教授 (2) 1986.9-1989.7,山东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导师:杨熙珍教授 (3) 1982.9-1986.7,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士
二、工作经历
2004年6月-现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常务副院长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2014年-现在 国家气象局上海城市气候变化与应对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4年3月-2015年4月 联合国环境署总部内罗毕,任南南合作及中国事务特别协调员,合作人员:Achim Steiner先生 2001年10月-2012年10月 柏林自由大学,访问教授,合作教授:Juergen-Hinrich Fuhrhop教授 2000年7月-2001年1月 美国佐治亚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Charles Yang教授 1999年7月-至今,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1997年10月-1999年7月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市政工程教研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刘遂庆教授 1989年7月-1994年9月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城市建设系给排水教研室工作
三、研究方向 * 混凝技术与水处理技术 * 焦化废水生化与物化深度处理与回用成套技术 废酸资源化处理技术 * 非洲水资源研究与联合国南南合作机制研究 四、学术兼职 中国工业水处理学会副主任(2003至今) 中国化工标准委员会水处理化学品委员会副主任(2003至今),中国化工学会理事(2012至今);联合国环境署科学政策论坛 理事会成员(2017-);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协调人(Global University Partnership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ility, GUPES)(2012-);联合国环境署《全球水资源报告》专家委员会成员(2013-);科技部-联合国环境署非洲水行动专家组组长(2011-2014),《工业水处理》编委会副主任;中国无机盐协会铝盐专家组副组长(2015-);全国水处理化学品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2017-)
五、研究方向与定位 本课题组本身是一个完全国际化的跨学科的小组,从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相结合,以解决实际环境问题为导向;同时将产品与技术标准相结合,引领技术发展,为市场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最近将这一方向拓展到纳米吸附功能化材料,在废酸和废水的重金属的分离和资源化,以及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水污染应急处理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自2000年以来已经主持40多项科技部、上海市、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人居署、以及工业界课题,已经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论文160多篇,获得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授权五十多项。曾获得省部级奖励一等奖四次。 2006年开始在联合国环境署和中国科技部支持下,从事非洲水资源研究,2011年担任联合国环境署-中国科技部非洲水行动专家组组长。2011年与联合国环境署和人居署合作,共同发布非洲水资源报告。2012年里约峰会期间,与联合国环境署共同发布了《绿色经济报告》中文版。2015年3月在开罗非洲环境部长会议期间,发布了《中国-联合国环境署-非洲水行动成果报告》。
在科技部、环保部、商务部,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人居署支持下,在非洲从事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研究,促进非洲国家绿色城市规划,水资源管理官员及技术管理人员的能力建设,同时推广新型适用性水处理技术,为发展中国家培养环境管理人才。同时在广大非洲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绿色城市和水处理技术合作网络,将绿色适应技术引进到非洲国家,并建立了示范项目。同时积极推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际化工作,曾获得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