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记者接到爆料,称潍坊市临朐县的多家铝材厂存在违规地下排污问题。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在某厂家内发现疑似挖井排污现象;也有员工承认所供职企业存在不同形式的地下排污问题。
工厂连接排污池的水管深入地下
昨日下午,记者乘车即将抵达临朐县城时,就在公路两边看到许多成片的铝型材销售店面。在县城中,有好几条街道都被多家铝材厂占据。根据潍坊日报和临朐县经信局主办网站2009年的资料,铝型材、不锈钢是临朐工业支柱产业,该县是“中国(江北)铝型材第一县”,拥有铝型材生产企业38家,年生产能力55万吨,主营业务收入120亿元,从业人员2万余人;铝型材市场经销户225家,年交易额100多亿元,是江北最大的铝型材集散中心。
由于工人还未返厂以及春节人员流失,昨天下午,县城里几乎所有铝材厂都处于停工状态,厂区空空荡荡,最热闹的是负责招聘的人事部门。在爆料人张华(化名)的帮助下,记者进入几家铝材厂,探访排污情况。在某家据称是在当地规模排在前十的企业,记者穿过车间走到后院,发现一排上绿下蓝的设备,水流正从上方的小罐流入下方的大罐。张华称这就是污水处理设施,车间产生的污水先要经过这一步处理,然后流入污水池。
沿着罐式设备一路走去,在一个车间侧墙旁,记者发现一个直径约10厘米的圆形井,有一根塑胶管道朝地下伸进去,井里比较暗,看不出究竟有多深。管道另一头连着两个大水池,池水呈粉绿色,其中一个水池的池边堆放着两大摊熟石灰。张华说,这两个水池都是储存污水的。记者在井边逗留1分钟左右,就看到三名员工径直走向井边,拿起扳手好像要做检查,并对记者产生怀疑,记者只好匆匆离开。
根据记者的描述和对照片的分析,“中国水危机独立调查”小组成员、污水处理专家董良杰表示:“看起来是排污井的可能性很大。 ”
“污水处理饱和时就向地下排放”
在另一家铝材厂,记者看到一个被铁皮包围起来像房子的设备,推门而入,看到闪着绿色灯光的仪表盘。张华说,前天他曾来过这里,当时有个老年员工在看守设备。据老年员工讲,这个设备的下面就是排污水的,“一旦工厂的污水处理能力饱和,就往地下排。”
在该厂另外一个车间,记者跟着张华走上楼梯,看到高处有许多水槽,因为停工一段时间,水中漂起了灰尘。他说,这是对铝材进行氧化处理的地方。他告诉记者,氧化工序后的废水随着管道流到车间外一个池子,而他的一个曾在该厂做过工的朋友告诉他,这个池子的水并不排往其它地方,而是直接往地下渗透。
董良杰说,这样的“渗坑”,是国内企业违规排污最常用的方法。实际上,国家要求污水池必须做防渗处理,而违规企业却故意让水渗到地下。 “在我国,污水只允许处理后在地表排放,任何方式地下排污都违规违法。 ”
对于当地企业的地表排污,张华也表示担心。他说,他这几天曾观察到,流经当地的弥河的河水,在一个工厂排污口附近变成黑褐色,不过昨天,记者和他一起并未看到这样的景象,他说可能是因为正好今天工厂没排污。
记者一行在某家铝材厂附近的小溪边观察完排水口准备离开时,遭到工作人员盘问。当记者以“随意逛逛”回答时,该工作人员说:“你们是来调查水质的吧?希望你们说实话,要是不说实话的话,我就要想办法了……”张华和此人应付了几句,为避免冲突,记者与他迅速走远。
“铝材厂太黑心,连口罩手套都不发”
张华自己也曾在当地铝材厂打过工,但不久就辞职了,原因是“条件实在太恶劣”,他工作时没有任何劳动保护措施和器具,更不用提保险。
记者走访了几家不同规模的工厂,少数运作的机器不时产生刺鼻的粉尘;一个大锅炉旁,工人在灰尘和热浪中席地而坐;这些设备旁的工人都没戴口罩、手套等防护器具。 “厂里从来不发口罩手套,只能自己解决。只有在那些不戴口罩人就待不下去的车间,厂里才会给口罩,两天一换。一个口罩、一副手套的成本才多少钱?太黑心了。 ”说起这些,张华有些愤怒。
临朐县铝材厂的数量不断增加。记者看到,眼下还有不少新厂正在建设,周边农村还有大片的土地早已被征收,划作铝材厂的建设用地。张华带记者来到县城旁的一个村子,就在村民的房屋后,有一大片开阔的土地,他说,总共有1200亩左右,2008年左右就被征收要用作修铝材厂了,只是现在还没动工。目前这个村子离最近的铝材厂约2公里,若新厂破土动工,将来村民的后院将很可能离工厂只有一街之隔。
董良杰说,“像铝材厂这样的企业造成的地下水污染主要有三类:一是可溶性盐分,会造成水质变咸;二是重金属离子,镍、镉、汞等都是对人体伤害极大的致癌或剧毒物质;三是污水含碱性较强,会破坏地下水的酸碱平衡。地下水污染取证专业性很强,而现在大部分企业又不配合,靠媒体和公众的暗访难以取得确凿证据,而取证本应是监管和执法部门的职责。他们把皮球踢给媒体和公众,这算什么? ”
记者手记
捍卫生存底线
在记者赶到临朐的前一天,爆料人张华已经花了一整天时间,只身探访了当地将近十家铝材厂,并且有拍照,可惜因为他对借来的那部数码相机操作不熟,几乎所有的相片在拍摄时都只处于半按快门状态,未能留下记录。我们真的没法苛求他,要知道,他自身拥有的所有采集和发布信息的设备,仅仅只是一部陈旧的塞班系统手机。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当他在微博上看到保护地下水的倡议时,依然立马行动起来,尽管因此遭受了家人和朋友的劝阻甚至嘲笑。
在铝材厂里的水槽前,张华跟我讨论他自己思考的计算企业是否正常排污的方法;在弥河的堤岸上,他想着是不是要采个水样寄给专家分析。虽然他之前完全不懂污水处理的知识,但几天微博看下来,已经能和我就三种违规的地下排污方法侃侃而谈。他是严肃认真的。
采访行将结束时,他特意带着我跑了好几百米,走到一片土地前,问我:“你看出这块地有什么异常吗? ”我摇摇头。他用手指点着:“你看,你脚下其实是一口井。 ”细看之下,我才发现泥土和石板覆盖下的井口。“我们连农家的水井都很难发现,这意味着地下水污染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地方。 ”他说。他是用心良苦的。
从刚见面到我离开,他不时在念叨邓飞没有回复他的爆料私信,这让他很不开心。他很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能有所反响,起些作用。他是热情投入的。
相形之下,潍坊的环保部门,你们又做得如何?当采访电话被踢了一大圈皮球,当环保局始终不肯发布令人信服的具体数据,我只能感到悲愤。像张华这样的民众的认真、苦心和热情,说到底是在维护生存的基本权益。这样的关头,愿民众、媒体更勇敢一些,愿相关部门人士更诚恳一些。毕竟,现在受到威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的生命之源!
潍坊暗访:塑胶管连污水池入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