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19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第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2019年中国排水系统提质增效大会——鼎力打造高质量、高效能,与城市水环境相融合,网厂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环保产业不会重蹈光伏的老路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 陈昌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24  浏览次数:96
核心提示:环保产业不会重蹈光伏的老路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 陈昌智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中国排水系统提质增效大会
环保产业不会重蹈光伏的老路
 
     发表时间:2013-5-10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

陈昌智:1985年5月加入民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现任民建中央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理事长,曾任监察部副部长。

环保产业迎来黄金机遇期

记者:作为新一届民建中央的首个年度重点专题调研项目,主题选定的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什么要选择环保产业作为调研主题?

陈昌智:过去五年,民建中央持续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不同时间段的阶段性要求,就统筹城乡、节能减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5个方面,组织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等,深入基层开展大调研活动,为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提供了参考意见。作为新一届民建中央,我们仍然要做大“转方式、调结构”这个主题,环保产业符合这个方向。

我国经济发展很快,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但经济的质量离世界第二还很远。我们一定要看到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尤其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需要长期面对的重大挑战。2009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4.9倍,2010年有所改善,是日本的4.5倍,而且我们还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这些数据说明我们经济发展的质量不高,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对经济速度的过分追求,一定要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如果注重了质量和效益,环境的污染问题、资源的浪费问题,都会得到改善。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更好地节约资源,更好地加强环保,更好地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那就说明我们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在提高。

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被列为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国环保产业将保持12%-15%的增长速度,高于同期经济发展速度。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可以说,我国环保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期,广阔前景和发展空间已经展开。

记者:我国环保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边界和内涵在不断延伸和丰富。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阶段,您认为应该如何重新认识环保产业这一概念?

陈昌智:传统意义上的环保产业,包括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治理与废物处理等方面提供产品与技术服务,包含了我们常说的水污染、大气污染治理,这是狭义的内涵,实际上目前我国“环保”涉及的领域至少有5个大的方面:水、气、声、渣、土。从更广的角度讲,环保产业还包括涉及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友好的技术与产品、节能技术、生态设计及与环境相关的服务等。总结起来,环保产业是指国民经济结构中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民环境需求,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

创新实践值得推广

记者:由您带队,民建中央4月份围绕“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个主题,对广东和北京等地进行了考察调研,您认为有哪些好的经验值得借鉴?

陈昌智:这次调研收获很大。总的来看,广东、北京对环保产业都很重视,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环保产业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撑,涌现了一些高科技环保龙头企业,在水处理、垃圾资源化处理等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但总体来看,环保产业发展规模不大,还需要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快发展。

广东、北京等地在发展环保产业的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有这么几点:一是营造了发展环保产业的良好制度环境。广东省及各市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规划、政策、文件,有环保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有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有指导意见,也有目标和任务要求,这些规划、政策、文件的出台和实施,为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是环保产业发展有新思路、新举措。比如,设立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重大科技专项;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专项资金;不断试点和推出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新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排污费征收标准改革,并试点实行差别排污费政策;推动排污许可证立法及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推动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和环境监测社会化工作;充分发挥区位金融优势,创新国家级环境服务业聚集区模式和生态产业园,引导金融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等。

在这次调研中,调研组感受了很多让人赞叹的成功案例,比如东莞城市湿地变“废地”为“宝地”的奇迹、珠海“变泥为宝”的经验、罗湖区在线监控餐饮业油烟排放浓度等。还有很多。如北京碧水源(55.680,-0.32,-0.57%)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制膜工艺,污水处理用膜不再依赖进口;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建成了全国最大垃圾焚烧发电厂,尾气、渗滤液等处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了全国首家海水烟气脱硫示范工程,率先打造全脱硫电力企业,率先实施低氮燃烧器改造,有效实施脱硝改造工程。

记者:如何让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得到推广?如何让更多更好的环保产业成果走进百姓的生活?

陈昌智:我认为,应该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好的经验和做法是在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中摸索出来的最宝贵财富。各城市、各个省、各个地区因各地情况的差异,在发展环保产业中采取的具体政策,包括激励手段、惩罚措施、重点发展领域、融资方式等都不尽相同,但是其中可借鉴、参考、共享的经验做法是非常多的。对于共性的问题可以相互交流借鉴,不断完善现行政策和措施;对于地域性的问题可以相互探讨启发,参考其他地区的政策思路,改进创新现有方式和手段。在这方面,可以由中央、省级政府牵头,创办环保科技成果博览会、交流会,建立网络展示、交流、洽谈平台,为环保科技成果推广打造全国、省级多方位多层次平台;同时,鼓励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京津唐都市圈、大西南等经济圈根据各自产业构成,建立具有本经济区域特色的环保科技成果交流平台。

需要财政扶持政策驱动

记者:“十二五”期间,大部分省区市定下的环保产业目标都将实现成倍增长,其中最为保守的为翻倍,比如浙江、湖北、上海和河南,最具雄心的是安徽,环保产业将实现14倍增长。这引发很多人关注。大家担心环保产业重复光伏产业的老路,一哄而上,结果形成新的产能过剩。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对于环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您有何建议?

陈昌智:这是我在调研中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节能环保产业在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排在第一,为什么没有像其他新兴产业一样得到“一哄而上”的“待遇”呢?比如你讲到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各地一哄而上,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组的生产能力每年已经超过3000万千瓦,产能严重过剩;再比如新能源汽车,同样是一哄而上,去年调研时发现所到之省、市都把新能源汽车当作支柱产业来发展。但是环保产业却没有这种“待遇”。虽然我国环保产业目前发展的还算可以,但是规模还不够大、发展速度也还不够快。我想这与环保产业的特点有关,因为与其他产业相比,环保产业的边际利润率较低,甚至无利润或者处于亏损状态,对GDP的直接贡献就比较小;而环保产业还具有公益性、社会性的特点。这决定了环保产业需要依靠政策的引导和扶持。这种特点使得它要发展就不得不花钱:垃圾填埋要选址、建厂,防滤液渗漏等要花钱;污水处理要花钱;大气污染监测、分析、治理也要花钱等等,这些钱只能向企业、居民收,向政府要补贴。也就是说环保产业直接形成的GDP少于其他产业,在我们非常重视GDP考核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当然没有更大的动力来发展这个需要财政扶持、政策驱动的产业。

现在大部分省区市制定了环保产业发展的规划目标,希望在“十二五”期间本地区的环保产业有长足发展,我很希望看到这种局面,很期待看到长足发展的成果。正是因为我国环保产业整体上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我们才需要环保产业有一个大发展、快发展。当然,我要强调一下,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不是盲目发展、重复发展、无序发展,还是要根据当地的环境状况、产业结构、优势领域、人才构成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环保产业发展领域。

记者:环保产业的产业链条长,投资回报周期也比较长,如何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保证这一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前期的巨大资金投入从何处来?是否会给地方财政带来压力?

陈昌智:发展环保产业,总体上应继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原则,政府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标准规范、管理监督、科技创新、试点示范、集聚发展和宣传培训等方法和措施推动环保产业发展;而企业要在充分了解、用好、用足国家政策的同时,立足市场,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环保产业,进而促进环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政府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扶持政策。包括:加大环保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和扶持;尽快下放住建系统环境工程专项设计资质审批,修订申请条件;建立完善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定环保企业走出去的对策措施等。同时,要修订《环境保护法》,出台《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提高违法排污成本。

关于资金投入的问题。作为政府来讲,首先应该加快出台地方性鼓励环保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其次,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思路,重视解决环保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最后,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污染治理思路和做法,积极购买环境服务,充分利用市场的手段,治理环境污染,发展环保产业。从北京的发展经验看,抢占环保产业制高点,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一定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支持高校、院所、企业研发,支持成果转化,同时要有市场政策帮助扩大需求,为产业发展营造更大空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