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sg.ckcest.cn/html/details/3933/index.html
康绍忠,1962年11月16日出生于湖南桃源,农业水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
相关星图
- 康绍忠
- 中国
- 汉族
- 湖南桃源
- 1962年11月16日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农业水管理学》
-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男
- 中共党员
目录
人物经历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
学术论著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
2013.03
|
《海河流域农田水循环过程与农业高效用水机制》
|
康绍忠等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9.06
|
《西北旱区流域尺度水资源转化规律及其节水
调控模式以甘肃石羊河流域为例》
|
康绍忠,粟晓玲,杜太生等著
|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2006.09
|
《农业水土工程概论》
|
康绍忠主编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4.11
|
《中国节水农业》
|
山仑,康绍忠,等主编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1.01
|
《作物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和调亏灌溉的理论与实践》
|
康绍忠,蔡焕杰主编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8.03
|
《旱区水-土-作物关系及其最优调控原理》
|
康绍忠等著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6.12
|
《农业水管理学》
|
康绍忠,蔡焕杰主编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5.09
|
《非充分灌溉原理》
|
陈亚新,康绍忠编
|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
1994.07
|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理论及其应用》
|
康绍忠等著
|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
-
学术交流
-
承担项目
-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获奖人员
|
---|---|---|---|
1998年
|
土壤─作物系统水分动力学及农业节水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
省部级一等奖
|
|
2001年
|
创建农业水土工程新学科,面向旱区节水农业培养高层次人才
|
省部级二等奖
|
|
2003年
|
黄土区水─土─作物关系及其最优调控机制研究
|
省部级一等奖
|
|
2006年
|
西北地区农业高效用水原理与技术研究及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康绍忠、蔡焕杰、胡笑涛、马孝义、朱凤书、林性粹、王密侠、汪志农、熊运章、张建华 [15]
|
2010年
|
农业化学节水调控关键技术与系列新产品产业化开发及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杨培岭,王爱勤,李云开,康绍忠,任树梅,夏春良,毕玉春,刘洪禄,张文理,张元成 [14]
|
2013
|
干旱内陆河流域考虑生态的水资源配置理论与调控技术及其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康绍忠,杜太生,粟晓玲,杨东,冯绍元,蔡焕杰,石培泽,彭治云,霍再林,刘树波 [13]
|
人才培养
-
教授课程
-
指导学生
-
学科与科研平台建设
-
教学成果奖励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2001年
|
创建农业水土工程新学科面向旱区节水农业培养高层次人才
|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7]
|
2018年
|
突出农工交融的农业院校水利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与实践
|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8]
|
2018年
|
创建“五链环”野外综合实训平台与“四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及其实践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特等奖 [9]
|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89年
|
首届优秀中青年水利科技工作者(中国水利学会)
|
1990年
|
陕西省首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
1993年
|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基金奖励
|
1993年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1994年
|
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
1995年
|
陕西省首届科技新星
|
1995年
|
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1997年
|
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
|
1998年
|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
|
1998年
|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1999年
|
水利部模范教师
|
2001年
|
“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联合授予)
|
2003年
|
首届“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2004年
|
中国一拖东方红工业奖(国际农业工程大会,CIGR)
|
2004年8月
|
在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做出重要贡献者(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办公室)
|
2005年
|
科技发展贡献奖(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
2006年
|
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农业节水技术创新杰出贡献奖(该年度全球唯一获奖者)
|
2010年
|
英国Lancaster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
2011年
|
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
|
2011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18年
|
第十四届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5]
|
2020年
|
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10]
|
2022年
|
202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17-19]
|
出版图书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6年08月至2000年07月
|
农业部第六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
2002年11月至2007年12月
|
教育部第五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水利科学与海洋工程学科专家评审组组长
|
|
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
|
|
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领域主题专家
|
|
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
|
农业部第九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
|
国家林业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
中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协会副会长
|
|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
|
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常委会主任 [11]
|
|
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武威科学观测实验站站长
|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编委会主任
|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编委会副主任
|
|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执行主编
|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生态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副主编
|
人物评价
康绍忠 |
|||
|
|||
◆个人简况 康绍忠,男,1962年11月生,湖南桃源人。主要从事农业高效用水与水资源研究。1982年7月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和1990年在西北农业大学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分别获农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8-11月在以色列农业研究组织水土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合作研究,1999年10月-2000年5月在澳大利亚CSIRO水土研究所和维多利亚洲持续灌溉农业研究所合作研究,1996年7-9月、2002年1-3月和2003年1-3月在香港浸会大学合作研究。1993年9月晋升教授,1995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武威科学观测实验站站长,农业水土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农业水土工程(旱区农业节水)重点开放性实验室主任。1994年首批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1年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6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2010年被英国Lancaster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领域 1)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物质循环与能量平衡 2)作物节水优质高效灌溉理论与新技术 3)内陆干旱区流域水资源转化与科学调配 ◆学术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水利科学评审专家组组长,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领域主题专家,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农业资源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生态学报》、《农业工程学报》、《排灌机械工程学报》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编委会副主任,《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水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应用生态学报》、《中国农业科技导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灌溉排水学报》、《中国农村水利水电》、《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等学术期刊编委。曾任农业部第六届、教育部第五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科教顾问。 ◆科研项目与成果 先后主持和参加4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与重点、面上项目及其它部省攻关与基金和国际合作科研课题,其中从1989年开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与重点项目12项。研究成果发展了旱区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理论与作物耗水计算方法,提出了旱区主要作物的需水指标与灌溉制度,创新了基于生命需水信息的作物节水优质高效灌溉理论与技术,建立了旱区流域尺度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理论及应用模式。从1992年开始先后获ICID国际农业节水技术创新杰出贡献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优秀科技著作三等奖1项,部省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获专利11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 ◆主要论著及引用情况 主著和合著科技专著与教材12部,其中主著的《西北旱区流域尺度水资源转化规律及其节水调控模式—以石羊河流域为例》、《农业水土工程专论》、《中国节水农业》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SPAC水分传输理论及其应用》、《西北地区农业节水与水资源持续利用》分别获1992年水利部首届优秀水利科技专著出版基金和1996年首届中华农业科教著作出版基金资助。《西北旱区流域尺度水资源转化规律及其节水调控模式—以石羊河流域为例》201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三个一百”原创性图书出版工程。 从1985年起先后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otorology》、《Journal of Hydrology》、《Hydrological Processes》、《SSSAJ》、《Plant and Soil》、《Field Crops Research》、《Irrigation Science》、《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Scientia Horticulturae》及《水利学报》、《地理学报》、《土壤学报》、《生态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科技导报》、《农业工程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98篇、EI收录131篇,论著被他引4500余次,其中被SCI他引1000余次。 ◆人才培养 从1992年开始先后招收博士生61人、硕士生67人;已毕业博士49人、硕士62人;指导博士后4人、访问学者2人。培养的博士毕业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人、提名奖1人,有21人已晋升为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0人被批准为博士导师。先后为研究生系统主讲过《水文学及水资源专论》、《农业水土工程专论》、《土壤水动力学》、《生态水文学》、《灌溉原理及其应用》、《农业水文学》等课程。为本科生主讲过《农田水利学》、《灌溉排水原理》、《土壤与水》等课程。 ◆荣誉奖励 先后获中国水利学会首届优秀中青年水利科技工作者(1989)、陕西省首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1990)、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993)、陕西省首届科技新星(1995)、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5)、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1997)等荣誉和奖励;首批入选农业部“神农计划”(1996)、陕西省“三五人才规划”第一层次人选(1996)、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996)等;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99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1年获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联合授予的“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获中国科协首届“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 ◆联系方式 电话:010-62737611,010-62737911 传真:010-62737611 电子信箱:kangsz@cau.edu.cn;kangshaozhong@vip.tom.com ◆备注:资料截止日期:2013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