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姓 名 | 鞠美庭 |
职称职务 | 教授、博导、副院长 |
研究领域 | 环境管理与经济,固废资源化技术,产业生态学等 |
联系电话 | 022-23506446 |
邮 箱 | jumeit@nankai.edu.cn |
教育背景:
-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
- 南开大学环境规划与评价所所长
- 天津市生物质固废资源化技术工程中心主任
- 天津市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
- 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委员
- 天津市环境影响评价协会副会长
- 国家级教学团队-环境科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
- 国家级精品课程-环境学基础课程负责人
荣誉和奖励
(1) 2013南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基于公能素质教育导向的环境科学特色专业建设
(2) 2013南开大学研究生第五届“良师益友奖”
(3) 2012《环境学基础》(第二版)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优秀出版物一等奖
(4) 2012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物质流和能流分析的区域环境问题诊断研究与应用
(5) 2012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
(6) 2012南开大学研究生第四届“良师益友”提名奖
(7) 2011天津市劳动模范
(8) 2010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天津港绿色港口建设规划研究、实施及工程应用
(9) 2010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
(10) 2009南开大学研究生第三届“良师益友奖”
(11) 2009南开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
(12) 2009“环境学基础”国家级精品课负责人
(13) 2009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以精品课程为导向的环境科学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
(14) 2009天津市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
(15) 2009天津市优秀环境影响报告书一等奖
(16) 2009 获天津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
(17) 2007宝钢教育奖
(18) 2007南开大学教学名师
(19) 2007南开大学研究生首届“良师益友奖”
(20) 2005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
(21) 2005工业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系统技术研究一等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颁发
(22) 2005获南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3) 2004天津市优秀教师
(24) 2004获南开大学金桥奖教金一等奖
(25) 2004获南开大学“敬业”奖教金二等奖
(26) 2003年南开大学“敬业”奖教金二等奖
(27) 2002南开大学第一届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奖
(28) 2001年获南开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
(29) 2000年获南开大学优秀教师二等奖……
编写著作和教材
(1) 《微生物的作用-从废物到资源》译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主译;
(2) 《堆肥科学与技术》译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主译;
(3) 《可持续消费、生态和公平贸易》译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主译;
(4) 《气候变化与欧洲排放交易理论与实践》译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主译;
(5) 《环境学基础》“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主编;
(6) 《港口环境保护及绿色港口建设》专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主编;
(7)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评估》专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主编;
(8) 《港口及海岸的环境安全》译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主译;
(9) 《产业生态学与创新研究》译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主译;
(10)《产业生态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主编;
(11)《产业生态学教学课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主编;
(12)《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译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主译;
(13)《战略环境评价——国际经验与实践》译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主译;
(14)《环境影响评价导论》译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主译;
(15)《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专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主编;
(16)《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副主编;
(17)《生态学基础》,“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副主编;
(18)《能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专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主编;
(19)《生态恢复的原理与实践》专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第二主编;
(20)《环境学基础》“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主编;
(21)《环境学基础电子课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主编;
(22)《战略环境评价实践》译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主译。
科研教学经历:
教学工作
(1) 主讲过本科生的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环境监测等课程;主讲的环境学基础本科生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
(2)主讲过研究生的产业生态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for Urban Environment等课程;主讲的产业生态学进展博/硕士生课程,为南开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
教学研究
(1) 基于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环境科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2012.3-2014.3,天津市教委立项
(2) 环境科学类专业指导性规范研制(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和精品课程),2007-2010,教育部立项课题
(3) 南开大学2005年度《环境学基础电子教案》教材建设资助立项课题
(4) 研究型课程教学的特点、方法及应用研究,南开大学2005年教育教改立项课题
(5) 南开大学2004年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课题
(6) 南开大学2004年度《环境学基础》教材建设资助立项课题
(7) 国内外环境科学类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对比分析研究,南开大学2003“新世纪教学改革”立项
(8) 环境科学专业发展战略研究、环境科学学科专业规范研究,教育部高教司立项,2003-2005
(9)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配套改革研究,天津市普通高校教学改革项目2003-2005
(10)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子课题“环境科学概论CAI研制开发”,教育部高教司立项课题,2002
(11)环境科学概论”网络课程建设,教育部立项课题,1999-2002
近期科研项目
(1) 天津科技兴农项目-农业生物质固废资源化成果转化项目,2013-2015
(2) 环保公益科研专项:基于风险源监管的土壤环境分级分区管理技术研究,2012-2015
(3) 天津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生物质固废提取综纤维素生产木糖/乙醇关键技术研究,2012-2015
(4) 天津市教委重点项目:天津市促进工业向绿色低碳和服务化转型升级的战略和对策研究,2012-2014
(5) 欧盟 SWITCH ASIA项目:城市居民可持续消费研究,2012-2015
(6) 2010年度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海洋温度、深度及风要素观测仪器检测技术研究,2010-2012;
(7)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多参数海洋化学仪器系统化测评技术研究,2008-2012;
(8) 天津高校双五科技计划项目: 有机废弃物快速高效生物反应器研发,2009-2012;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物质流与能流分析的区域环境问题“诊断”系统及应用研究,2008-2011;
(10) 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天津绿色港口建设及港区海洋生态保护规划研究,2007.4-2010.3;
(11) 欧盟 SWITCH ASIA:Sustainable Public Procurement in Urban Administrations in China,2008-2012;
(12) 南宁贵港台湾产业园规划环评,2010-2011;
(13) 广西桂平陶瓷工业园规划环评,2010-2011;
(14)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发展导向与布局及环境指标研究,2008-2010;
(15) 联合国UNDP "21世纪中国城市规划、管理与发展"项目,2005.5-2006.5;
(16) 天津临港产业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2008-2009;
(16)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规划,2010-2011;
(17)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2008-2009;
(18) 中新天津生态城服务中心绿色行动指南编制,2008;
(19) 天津港生态港口建设规划研究,2008-2009;
(20) 天津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2007.6-2007.12;
(21) 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2006.11-2007.5;
(22) 新疆头屯河区域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2006.8-2008.4;
(23) 新疆头屯河2号台地区工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2006.8-2008.4;
近期申请专利
专利名称 |
全体发明人 |
专利类型 |
申请时间 |
申请号 |
一种秸秆降解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刘乐、鞠美庭、李维尊、王雁南、江洋 |
发明 |
2011.12.26 |
201110441198.3 |
一种采用氨水蒸汽爆破技术处理秸秆制取半纤维素的方法 |
刘乐、鞠美庭、李维尊、江洋、王雁南 |
发明 |
2012.5.11 |
201210144395.3 |
一种快速测定有机肥料中有机质含量的检测仪 |
刘乐、鞠美庭、李维尊、江洋、候其东、刘益良 |
实用 |
2012.11.16 |
201220610058.4 |
一种采用离子液体从稻草秸秆中提取纤维素的方法 |
刘乐、鞠美庭、李维尊、江洋、王雁南、候其东、刘益良 |
发明 |
2012.11.23 |
201210483986.3 |
一种采用固体碱催化剂从玉米秸秆制备半纤维素的方法 |
刘乐、鞠美庭、李维尊、江洋、候其东、刘益良 |
发明 |
2013.3.29 |
201310107936.X |
一种用咪唑类离子液体从稻草秸秆中提取纤维素的方法 |
刘乐、鞠美庭、李维尊、江洋、候其东、刘益良 |
发明 |
2013.3.29 |
201310108523.3 |
一种高效复合沉淀剂及其提取纤维素的应用方法 |
刘乐、鞠美庭、李维尊、江洋、候其东、刘益良 |
发明 |
2013.4.12 |
201310127196.6 |
一种生产有机复合肥的试验装置 |
候其东 刘益良 李亮 刘向宇 鞠美庭 李维尊 刘乐 王雁南 江洋 |
实用 |
2012.11.5 |
201220577140.1 |
一种堆肥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
江洋、鞠美庭、李维尊、刘乐、王雁南、候其东、刘益良 |
发明 |
2012 |
201210358616.7 |
一种扩散分离器 |
江洋、鞠美庭、李维尊、韩国林、夏元东、候其东、刘益良、刘乐、张大伟、范丽丽、王雁南、朱明新 |
发明 |
2013 |
201310138066.2 |
一种高精度试剂纯化分离装置 |
江洋、鞠美庭、李维尊、韩国林、夏元东、刘益良、候其东、刘乐、张大伟、范丽丽、王雁南、董文静 |
发明 |
2013 |
201310138208.5 |
一种固定式好氧堆肥反应器 |
江洋、鞠美庭、刘乐、候其东 |
发明 |
2012 |
201210361948.0 |
一种高效无臭有机肥的生产方法 |
江洋、鞠美庭、李维尊、刘乐、王雁南、候其东 |
发明 |
2012 |
201210377643.9 |
一种节水型生物质固态好氧发酵反应装置 |
王心一,鞠美庭,李维尊 |
实用新型 |
2012.11.23 |
|
一种生物质发酵反应装置及应用 |
李维尊,鞠美庭,张德强,刘乐,李铁龙,王雁南 |
发明专利 |
2011.7.13 |
|
高效混合菌剂降解园林绿化垃圾生产有机肥的方法 |
李维尊,鞠美庭,张德强,李铁龙,刘英华,王平,刘金鹏 |
发明专利 |
2009.8.6 |
|
一种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装置及应用 |
李维尊;鞠美庭;刘益良;刘乐;江洋;侯其东,王雁南 |
发明专利 |
2013.3.8 |
201310073713.6 |
用咪唑类离子液体提取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纤维素的方法 |
李维尊;鞠美庭;刘益良;刘乐;江洋;侯其东,王雁南 |
发明专利 |
2013.3.8 |
201310073714.0 |
一种新型好氧堆肥反应器 |
李维尊;鞠美庭;江洋;韩国林;夏元东;刘乐;侯其东;刘益良;张大伟;范丽丽;王雁南;李向东 |
实用新型 |
2013.4.19 |
201320201367.0 |
一种高效厌氧堆肥反应器 |
李维尊;鞠美庭;江洋;韩国林;夏元东;侯其东;刘益良;刘乐;张大伟;范丽丽;王雁南;焦世英 |
发明专利 |
2013.4.19 |
201310138064.3 |
一种利用离子液体提取生物质原料中纤维素的方法 |
王雁南 鞠美庭 李维尊 李倩 刘乐 |
发明 |
2012.9.7 |
201210331495.7 |
一种高效提取纤维素的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王雁南 鞠美庭 李维尊 李倩 刘乐 |
发明 |
2012.9.7 |
201210331494.2 |
一种秸秆酒糟混合发酵饲料及其生产方法 |
刘金鹏, 鞠美庭, 王平, 刘英华, 吴文韬, 佟树敏 |
发明 |
2011/3/17 |
201110064499.9 |
一种发酵氨化中药渣生产蛋白饲料的方法 |
刘金鹏;鞠美庭;吴文韬;刘博群;刘英华;王平;佟淑敏 |
发明 |
2012/6/18 |
201210201167.5 |
一种秸秆饲料的生产方法 |
刘金鹏;鞠美庭;吴文韬;刘博群;刘英华;王平;佟淑敏 |
发明 |
2012/6/18 |
201210201343.5 |
一种秸秆饲料的生产方法 |
刘金鹏;鞠美庭;吴文韬;刘博群;刘英华;王平;佟淑敏 |
发明 |
2013/4/6 |
201310132009.3 |
一种利用真菌发酵中药渣生产饲料的方法. |
刘博群,鞠美庭,刘金鹏,吴文韬,佟树敏 |
发明 |
2012 |
201210438591.1 |
一种中药渣作平菇食用菌栽培料的制备方法 |
刘博群,鞠美庭,刘金鹏,吴文韬,佟树敏 |
发明 |
2012 |
201210362087.8 |
专利号
|
专利名称
|
200910070074.1
|
高效混合菌剂降解园林绿化垃圾生产有机肥的方法
|
201110195273.2
|
一种生物质发酵反应装置及应用
|
201110064499.9
|
一种秸秆酒糟混合发酵饲料及其生产方法
|
201110441198.3
|
一种秸秆降解复合菌剂及其在乙醇生产预处理中的应用
|
201110076215.8
|
一种秸秆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201220577140.1
|
一种生产有机复合肥的试验装置
|
201220625088.2
|
一种节水型生物质固态好氧发酵反应装置
|
200910070073.7
|
园林绿化垃圾高效降解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200910070510.5
|
移动式车载园林垃圾太阳能生物处理器
|
200910228851.0
|
降解生物质垃圾的超顺磁性在他固定化细胞及其制备方法
|
201010531030.7
|
麦秸秆高效降解复合菌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201010531045.3
|
玉米秸秆高效降解复合菌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201010191577.7
|
一种高效微生物固态发酵反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201110164432.2
|
一种发酵氨化秸秆生产饲料的方法
|
201110164433.7
|
一种氨化秸秆和酒糟混合发酵饲料及其生产方法
|
201110195275.1
|
一种便携式快速测定淀粉及淀粉酶的检测仪
|
201110275014.0
|
一种玉米秸秆和蔗渣混合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
|
201110297509.3
|
一种利用农业废弃物制作有机肥的方法
|
201110394461.8
|
糖基碳微球催化剂的制备及用于纤维素水解的工艺
|
201110394462.2
|
由纤维素制备的碳微球催化剂及其应用
|
201110397344.7
|
一种生物质固体废料提取分离纤维素的方法
|
201210362087.8
|
一种利用中药渣作平菇食用菌栽培料的制备方法
|
201210438591.1
|
一种利用真菌发酵中药渣生产饲料的方法
|
201210137970.7
|
一种玉米秸秆快速青贮复合微生物添加剂及其使用方法
|
201210125542.2
|
一种猪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
201210201167.5
|
一种发酵氨化中药渣生产蛋白饲料的方法
|
201210201343.5
|
一种秸秆饲料的生产方法
|
201210331494.2
|
一种高效提取纤维素的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201210331495.7
|
一种利用离子液体提取生物质原料中纤维素的方法
|
201220610058.4
|
一种快速测定有机肥料中有机质含量的检测仪
|
201210483986.3
|
一种采用离子液体从稻草秸秆中提取纤维素的方法
|
201210144395.3
|
一种采用氨水蒸汽爆破技术处理秸秆制取半纤维素的方法
|
201210358616.7
|
一种肥料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
201210361948.0
|
一种固定式好氧堆肥反应器
|
201210377643.9
|
一种高效无臭有机肥的生产方法
|
201310073713.6
|
一种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装置及应用
|
201310073714.0
|
用咪唑类离子液体提取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纤维素的方法
|
近期科研论文
期刊论文题目 |
期刊(或专著)名称、年、卷、期、页 |
全体作者姓名(通讯作者用*标记) |
期刊级别 (核心/EI/SCI/ISTP) |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天津市环境与经济关系分析 |
环境科学研究、2013、第26卷、第1期、109-114 |
李倩、鞠美庭*、邵超峰、王雁南、王天天、任希珍 |
核心 |
2000--2009年中国铅行业碳足迹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 |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年 第2期 99-103 |
关杨 邵超峰* 田晓刚 鞠美庭 |
核心 |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New Grey Dynamic Hierarchy Analysis System (GDHAS) for Evaluating Urban Ecological Security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3, 10(5) 2084-2108. |
Chaofeng Shao*, Xiaogang Tian, Yang Guan , Meiting Ju, Qiang Xie |
SCI |
Carbon footprint attributed to aluminum substitution for copper in the Chinese indoor air conditioner industry |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Volume 51, 15 July 2013, Pages 126–132 |
Yang Guan, Chaofeng Shao, Xiaogang Tian, Meiting Ju. |
SCI |
生物质环保餐具现状与前景分析 |
生态经济、2013、第五期、157-159 |
江洋,鞠美庭*,李维尊,刘乐 |
核心 |
离子液体AMIMCl对碱液活化的结缕草的纤维素提取与再生 |
化工进展,2013,32(2):470-474 |
王雁南,鞠美庭,李维尊,李倩 |
核心 |
纤维素降解菌NH11对玉米秸秆的降解特性 |
微生物学通报 2013,40(4):712-719 |
吴文韬 鞠美庭* 刘金鹏 刘博群 佟树敏 |
核心 |
中国可持续消费现状与展望——基于天津市可持续消费与供应调查 |
生态经济,2013(1):41-43+46 |
展刘洋, 鞠美庭*, 关杨, 杨娟, 石济开, 白雪 |
核心 |
欧盟可持续消费政策及启示 |
环境保护,2013,41(9):77-78 |
展刘洋,鞠美庭*,刘英华 |
核心 |
我国政府绿色采购政策的完善建议 |
生态经济,2013(6):95-98 |
展刘洋, 鞠美庭*, 杨娟 |
核心 |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of Cellulose from Zoysia japonica by 1-All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 |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3, 92(1): 228-235 |
Wei-zun Li, Mei-ting Ju*, Yannan Wang, Le Liu, Yangjiang |
SCI |
我国青贮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及解决对策 |
生态经济、2013、5 |
刘博群,鞠美庭*,刘金鹏,吴文韬,佟树敏. |
核心 |
论文题目
|
年、卷、期、页
|
发表时间
|
发表刊次
|
期刊(会议)名称
|
Wise Use of Wetlands: Current State of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hinese Wetland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
|
2008,41(6):793-808
|
2008
|
2008,41(6)
|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The strategies and proposals for ecological port construction in China
|
2009,6(7):23-33
|
40148
|
|
Journal of US-China
Public Administration |
Analysis of material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mobile phones in China.
|
2010, 38(8): 4135-4141.
|
2010
|
2010, 38(8)
|
Energy Policy
|
Managing e-waste in China: Policies, pilot projects and alternative approaches
|
Volume 54, Issue 11, September 2010, Pages 991-999
|
2010
|
|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a coastal city in China
|
2011,4:1-9
|
2011
|
2011,4
|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An Analysis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Trading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s
|
Volume 2, 2010,Pages 82-91
|
2010
|
2010,2
|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Application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Grey Target Theory Systematic Model i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
2010, 82,633-641.
|
2010
|
2010,82(7)
|
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
|
Developing a new grey dynamic modeling system for evaluation of biology and pollution indicators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in coastal areas
|
2011,54 (10):750-759
|
2011
|
2011,54 (10)
|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
Study about Environment Problem Diagnosis Method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 in Harbors and Coastal Areas
|
2011:2511-2515
|
2011
|
2011
|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Environment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RSETE 2011 - Proceedings
|
Study about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Chemical Industry Park
|
2011:2516-2519
|
2011
|
2011
|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Environment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
Ai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of Ceramic Industry
|
2010:180-183
|
2010
|
2010
|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 (CEPPH 2010 E-BOOK)
|
Research on regional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
2010
|
2010
|
2010
|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Technology
|
Research about the Level and Strategy of the Investment and Finance Mechanism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
2009,132~136
|
2009
|
2009
|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mergency Management 2009
|
Applications in oil-spill risk in harbors and coastal areas using fuzzy integrated evaluation model
|
2009,35:681~688
|
2009
|
2009
|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
港口环境风险管理探讨——以天津港为例
|
2009年,34(3):173-176
|
2009
|
2009,34(3)
|
环境科学与管理
|
天津港溢油风险的应急防范对策
|
2009,27(6):35-37
|
2009
|
2009,27(6)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
天津市践行政府采购
|
2009,426(8):63~65
|
2009
|
2009,426(8)
|
环境保护
|
天津海河中游区域开发环境容量与环境影响分析
|
2011,44(1):71-77
|
2011
|
2011,44(1)
|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中国铝元素物质流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与分析.
|
2011
|
2011
|
2011(9)
|
环境科学研究
|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能耗与碳排放分析
|
2011
|
2011
|
2011(8)
|
环境污染与防治
|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规划思路与技术框架探讨
|
2011(3):45-48
|
2011
|
2011(3)
|
生态经济
|
欧盟可持续公共采购经验和对中国的启示.
|
2010,(8):56~59.
|
2010
|
2010(8)
|
生态经济
|
产业生态学在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
2008 No.1:26-30
|
2008
|
2008(1)
|
生态经济
|
天津绿色港口环境规划思路探讨
|
2007,总第380期
|
2007
|
2007(18)
|
环境保护
|
风险沟通在港口环境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
2010,29(3):440~445
|
2010
|
2010,29(3)
|
海洋环境科学
|
天津港运输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
2009年28卷6期623-625
|
2009
|
2009,28(6)
|
海洋环境科学
|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中国区域间生态转移支付研究
|
2008 No.3:171-174
|
2008
|
2008(3)
|
环境科学与管理
|
生态足迹模型的修正及在天津地区的应用探讨
|
2008 No.10:137-141
|
2008
|
2008(10)
|
环境科学与技术
|
中国农业秸秆资源化技术及产业发展分析
|
2011(5);136~141
|
2011
|
2011(5)
|
生态经济
|
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实施探讨
|
2010年,第12期65-68
|
2010
|
2010(12)
|
生态经济
|
区域(城市)环境-经济系统能流分析研究
|
2008 No.5:59-63
|
2008
|
2008(5)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天津地区土地生态系统多样性演变与驱动力分析
|
2011,44(1):66-70
|
2011
|
2011,44(1)
|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天津地区土地生态系统多样性演变与驱动力分析(第一作者)
|
2010年第5期+D47
|
2010
|
2010(5)
|
南开大学学报
|
基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发展测度改进模型
|
2010. 10(1):127-131
|
2010
|
2010,10(1)
|
安全与环境学报
|
基于MFA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2010,(7):55-57
|
2010
|
2010(7)
|
生态经济
|
中美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的比较研究
|
2010,(3):46-49
|
2010
|
2010(3)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天津市近20年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
2008,8(2):67-71
|
2008
|
2008,8(2)
|
安全与环境学报
|
天津市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及其可持续性评价
|
2009,29(9),1541-1545
|
2009
|
2009,29(9)
|
经济地理
|
从碳源、碳流和碳汇着手发展低碳经济
|
2010,16:41~42
|
2010
|
2010(16)
|
环境保护
|
以改进环境管理政策助力减碳
|
2010年第一期P33-35
|
2010
|
2010(1)
|
环境保护
|
政府在绿色消费中的角色研究
|
2009年,11期,33-34页
|
2009
|
2009(11)
|
中国政府采购
|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中国铝业2000-2009年碳足迹研究
|
2011,11(1):124-129
|
2011
|
2011,11(1)
|
安全与环境学报
|
天津滨海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风险分析
|
2008 No.4:25-28
|
2008
|
2008(4)
|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
天津港环境风险防范及管理对策研究
|
2009,28(2):228-232
|
2009
|
2009,28(2)
|
海洋环境科学
|
天津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思路与对策
|
2010,(4):94~96
|
2010
|
2010(4)
|
天津科技
|
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的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
2009,32(6):200-205
|
2009
|
2009,32(6)
|
环境科学与技术
|
我国SO2减排压力剖析及节能减排对策探讨
|
2008 No.10:15-18
|
2008
|
2008(10)
|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
我国生态港口的建设思路与发展对策
|
2008,Vol.28,No.11
|
2008
|
2008,28(11)
|
生态学报
|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路探讨
|
2009,29(2):44-47
|
2009
|
2009,29(2)
|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
中国能源消费与大气环境响应关系及节能减排对策
|
2008,30(12):1796-1802
|
2008
|
2008,30(12)
|
资源科学
|
应用PPP模式解决我国荒漠化问题探讨
|
2007年,4期(总301期),11-14
|
2007
|
|
中国水土保持
|
多目标排污规划模型在河岸污染源控制规划中的应用研究——岷江干流宜宾市城区段为例
|
2010年,19卷,第Z1期:155-161
|
2010
|
2010,19(S1)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我国湿地保护与湿地产业发展策略探讨
|
2008 No.1:132-136
|
2008
|
2008(1)
|
生态经济
|
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环境风险信息系统(ERIS)建设
|
2010,32(2):101-105
|
2010
|
2010,32(2)
|
环境污染与防治
|
农作物秸秆制取牲畜饲料的相关技术探讨
|
2011年1月第3期167-168
|
2011
|
2011(3)
|
城市建设
|
天津低碳城市建设之路怎么走
|
2011年10期:41-42
|
2011
|
2011(10)
|
环境保护
|
生态城区建设的特点与方法——以天津市和平区为例
|
2011年第4期,172-176
|
2011
|
2011(4)
|
生态经济
|
港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规划的技术思路探讨
|
2008 No.1:95-101
|
2008
|
2008(1)
|
海洋通报
|
信息产业的低碳明天——谈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能耗与碳减排
|
2010, (1), 71-73.
|
2010
|
2010(1)
|
环境保护
|
欧盟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及其借鉴
|
2010年 第19期 69-70
|
2010
|
2010(19)
|
环境保护
|
天津市可持续政府采购改革实践
|
2010.441(7):56-58
|
2010
|
2010,441(7)
|
环境保护
|
天津市能源消费的能值生态足迹与能源管理
|
2011.6 VOL.11:142-147
|
2011
|
2011,11(03)
|
安全与环境学报
|
中国可持续政府采购实践探索.
|
2010.11
|
2010
|
2010(11)
|
环境保护
|
ICP—AES法对电路板中金属成分的分析
|
2009(6):110-110
|
2009
|
2009(6)
|
中国科技博览
|
废旧电路板中贵重金属回收技术综述
|
2009增刊,389~392
|
2009
|
2009(S1)
|
环境工程
|
港口环境管理体系研究
|
2009,27(4):33-36
|
2009
|
2009,27(4)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响应关系的经验研究
|
2008,21(2):45-47
|
2008
|
2008,21(2)
|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
循环经济理念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途径及案例研究
|
2008,30(10):96-105
|
2008
|
2008,30(10)
|
环境污染与防治
|
基于DPSIR模型的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
2008,8(5):87-92
|
2008
|
2008,8(5)
|
安全与环境学报
|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天津市资源生产力
|
2009,22(1):29-37
|
2009
|
2009,22(1)
|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
基于DPSIR模型的生态港口指标体系研究
|
2009,28(3):333-337
|
2009
|
2009,28(3)
|
海洋环境科学
|
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机制研究
|
2011,33(10):97-100
|
2011
|
2011,33(10)
|
环境污染与防治
|
中国1996年2005年能源生态足迹与效率动态测度与分析
|
2007,29(11):54-60
|
2007
|
2007,29(11)
|
资源科学
|
密西西比河上游盆地河流恢复工程的启示
|
2008(8):20-31
|
2008
|
2008(8)
|
环境保护
|
中国能源消耗趋势与节能减排对策
|
2008(17):38-42
|
2008
|
2008(17)
|
环境保护
|
天津滨海新区企业准入条件及落户产业区优选探讨
|
2010(5):83-89
|
2010
|
2010(5)
|
生态经济
|
基于DPSIR模型的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研究
|
2010(10):95~99
|
2010
|
2010(10)
|
生态经济
|
绿色政府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实践
|
2011(7):180~184
|
2011
|
2011(7)
|
生态经济
|
清洁发展机制与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构建
|
2011,21(8):118-123
|
2011
|
2011(8)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基于能值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天津市近10年生态安全趋势评价
|
2010,10(3):123-129
|
2010
|
2010,10(3)
|
安全与环境学报
|
基于动态博弈论的区域环境风险应急资源管理
|
2010(4):106-110
|
2011
|
2010(4)
|
安全与环境学报
|
天津市居民家庭消费的能值生态足迹动态测度与分析
|
2011,11(1):158-163
|
2011
|
2011,11(1)
|
安全与环境学报
|
基于不同类型水体特征的饮用水健康风险综合评价
|
2011(5):113-118
|
2011
|
2011(5)
|
安全与环境学报
|
区域环境-经济系统物质流与能流分析方法及实证研究
|
2011,26(8):1436-1445
|
2011
|
2011,26(08)
|
自然资源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