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五届)邀请函 (同期召开固废渗滤液大会、工业污泥大会、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大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杨桂山---- 中国科学院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所长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09  浏览次数:287
核心提示:杨桂山---- 中国科学院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所长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五届)邀请函 (同期召开固废渗滤液大会、工业污泥大会、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大会)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五届)邀请函 (同期召开固废渗滤液大会、工业污泥大会、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大会)




杨桂山 博士导师。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现城市与资源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工作,于1993年和1997年在职获得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2000-2001年赴荷兰高访半年,2003年赴德国高访2个月,参加大型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多次。主要从事资源利用与环境效应、海岸环境变化与区域响应以及流域综合管理等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杨桂山,为《资源科学》、《湖泊科学》、《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等学术期刊编委。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长江流域分会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江苏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1999,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奖
——访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
生导师杨桂山
车水马龙,霓虹闪烁,六朝古都南京城的繁华喧嚣令人叹为观止,而坐落在北京东路73号的一处院落,以其清静雅致,演绎着另一种美。花影藤荫里的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实在是让人不能小窥的科学殿堂——它的前身是中国地理研究所,黄国璋、林超、竺可桢、黄秉维、任美锷、周立三等巨匠名流曾先后在此执印。
其室虽陋,却是群星璀璨
杨桂山在此登堂入室,这不仅是他的骄傲,更是楚水大地的自豪。
现任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的杨桂山,是我市大营镇经瞿村人,出生于1965年仲秋之季。云及故乡,坐在办公桌前的他动了真情实感。因为是从偏僻的农村出来的,杨桂山承袭了父老乡亲们纯朴善良的天性和吃苦耐劳的韧劲。他在安丰中学相继读完了初、高中,于1983年考入南京大学,读的是自然资源专业。杨桂山笑插了一段往事:“当时兴化总共录取4人,县广播站——播报了姓名,我是第二天才听到村上人告诉我的。”
能考上大学,应该归功于父亲的严厉,“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人”这句话,也许杨桂山有比我们更深切的体会。
小时候,父亲对杨桂山管教得很严,并不因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而有丝毫懈怠。那时,游泳、斗腿等农村孩子常见的玩法对杨桂山来说是绝对行不通的,父亲坚决反对,他放学回家要做的事是先下田挑猪草,要完成定量。接着把大门口打扫一遍。然后是烧晚饭。这些都完成了,才可以下河游泳、看小人书。有时候,找杨桂山玩耍的小朋友们必须帮助他干完既定的活计后,才能使他解脱出来。最让杨桂山感到委屈的事是正当和一群伙伴们玩在兴头上时,父亲只揪住他一人的耳朵往家拎,他只能在别人同情的目光中,可怜兮兮地随父亲回家。
多年后的今天,戴着一副眼镜学者气十足的杨桂山深情地说:“那是一种棒打出孝子式的教育,我认为这是原始的也是有效的教育,我感谢父母对我的从严要求。”
杨桂山13岁离开老家,去40余里外的安丰读书,那时交通落后,既无轮船,更无汽车,星期天回家只能徒步行走。路途遥远加之年岁偏小,这样,回家便成了梦境中的美味。时间一长,十分想家。有时村中来人,顺便看看自己,杨桂山心中酸酸的,眼泪控制不住就下来了。家中有时带些鱼、肉来学校,懂事的杨桂山一边吃,一边想着家中的难处。他想,只有把成绩搞好,考上大学,才是对吃尽千辛万苦培养自己的父母的最好报答。
杨桂山把理想变为现实
1987年毕业后,杨桂山进入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工作。在此期间,杨桂山遇到了他治学之路上的两位好导师。1990年,杨桂山考入本所在职硕士研究生,导师朱志文,为人厚道,口碑极佳,治学严谨,杨桂山在他身上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在读硕士时,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发表论文多篇。1993年,杨桂山开始读博士,博导施雅风院士给他的又是另一番教益。杨桂山用尊崇的口吻告诉我们:“施博导具有战略眼光,待人诚恳,作为中科院院士,他反对夸夸其谈,对第一手野外调研材料、对积累要求非常严格。使自己看到差距,准确定位,从而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师恩难忘呵!”
因为老师的指点,因为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配合,更因为杨桂山的刻苦,他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区域地理学及相关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区域资源利用与效应、海岸环境变化与区域影响研究方面富有专长,尤其是工作伊始便参与的“中国气候与海洋面变化及其趋势与影响”的重大科研课题中,杨桂山除承担一个项目外,还协助导师进行协作、组织,结识了许多大家学者,自我认识有了质的提高。“长江产业带建设”项目是杨桂山参与的另一重大课题,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和项目的研究,他在丰富了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得到了实践的锻炼。
耕耘之后是沉甸甸的收获。杨桂山曾先后荣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三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第四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等,公开发表论文近50篇。他现任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哪个游子不怀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在杨桂山10余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朝南的窗外,一丛雪松的斑驳之影在阳光下投射过来,杨桂山在陆离的光影中一腔真情地谈及故乡的经济发展,兴化作为农业大市、鱼米之乡,水乡养殖面广量大,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淘汰大众化,多搞精加工。他举例说,“荷兰的经济发达,靠的不是工业,而是农业,关键是它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兴化农业大有文章可做,如产品品质、精加工、销售等,把这些文章做好做足,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衷心祝愿故乡兴旺繁荣!”
我们感激并有理由相信杨桂山真诚的话语,他的殷殷桑梓之情和户外明媚的阳光一样,那样真切深刻地温暖着我们的心房。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