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范成新----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10  浏览次数:1749
核心提示:范成新----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内  容
  • 1 研究领域:湖泊沉积物、水污染及其修复
  • 2 招生信息
  •  2.1 招生专业:环境科学
  •  2.1 招生方向:湖泊污染与环境工程
  • 3 教育背景
  •  3.1 学历:研究生
  •  3.1 学位:硕士
  • 4 工作经历
  •  4.1 工作简历
  •  4.1 社会兼职: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九三支社主委
  • 5 教授课程:(1)水环境化学与实验(主讲);(2)湖泊学(辅讲)
  • 6 专利与奖励
  •  6.1 奖励信息
  •  6.1 专利成果
  • 7 出版信息
  • 8 科研活动
  •  8.1 参与会议
  • 9 合作情况
  •  9.1 项目协作单位
  • 10 指导学生


范成新 男 博导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电子邮件:cxfan@niglas.ac.cn 
通信地址:南京北京东路73号 
邮政编码:210008 

1954年生,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分配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工作。1997年晋升为研究员,2001年聘为“湖泊沉积污染与界面环境化学”团队创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9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10)和在宁部属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标兵”(2008)。主要从事湖泊水土污染及其修复机制的研究。1995年参加在日本进行霞浦湖“底泥疏浚生态影响”国际合作课题,1999-2001年间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CSIRO)Land & Water研究所水土模拟实验室进行了合作研究和交流,2002 年赴瑞典 Uppsala 大学湖沼研究所和地理系学习。




招生专业:环境科学



 

招生方向:湖泊污染与环境工程

湖泊环境与工程

 


学历:研究生


学位:硕士



1982年南京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后分配于南京市塑料四厂工作,1987年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工作,先后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主要从事湖泊水土污染及其修复机制的研究。1995年、1999年、2000年和2002年分别在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澳大利亚CSIRO和瑞典Uppsala大学地理系进行国际合作、学习和高访活动。
 

工作简历


社会兼职: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九三支社主委




(一)专利 
(1)范成新,一种室内模拟水下沉积物再悬浮状态的方法及装置(ZL 200410014329.X)
(2)范成新,张路.污染水体底泥环保疏浚深度的确定方法 (CN 200810023224.9) 
(3)范成新、陈爽,水体污染底泥生态疏浚面积的确定方法(CN 201010287880.7) 
(4)范成新、王兆德、周麒麟,基于疏浚底泥的植生性基质及裸露坡面的生态修复方法(CN 201110090030.2) 
(5)范成新,水体密实性底泥的植物适生性恢复方法(CN 201010524103.X)(6)范成新,孔隙水采样器的水下投放装置(ZL 02263161.5) 
(7)范成新,一种旋桨式沉积物再悬浮发生装置(ZL 200420025427.9) 
(8)丁士明, 时丹, 范成新. 沉积物间隙水中磷的高精度原位采集和分析方法及其装置(CN 200810122908.4) 
(9)丁士明, 白秀玲, 刘滔, 范成新. 一种钙质沉积物有机磷的提取及组成分析方法 (ZL 200810021904.7) 
(10)丁士明, 刘滔, 许笛, 范成新. 一种原位获取沉积物间隙水的扩散平衡装置及其方法(ZL 200810242606.0) 
(11)王兆德、范成新、周麒麟,一种不稳定土石边坡的生态修复构造法(CN 201110024896.3)
(12)李大鹏、黄勇、范成新,城市地表水体磷的原位净化方法(CN 201010150295.2) 
(13)张路、范成新、一种新型砌块式渗滤坝(ZL 201020591359.8) 

(二)获奖 
2006年“太湖底泥内源污染及污泥疏浚研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007年第二届江苏省软科学一等奖,太湖蓝藻水华污染事件形成原因及控制对策与治理建议,(排名第5) 
2007年“重污染水体底泥环保疏浚与生态重建技术”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3) 
2007年“太湖底泥疏浚规划研究”获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3) 
2010年1月获“太湖水动力与生态过程模拟研究” 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 
2001年“过水性湖泊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3) 
2010年9月获九三学社中央授予的“优秀社员”荣誉称号 
2008年4月获江苏省科协“在宁部属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标兵”称号 
 

奖励信息


专利成果



(一)出版专著 
1. 范成新、张路等著,2009.太湖-沉积物污染与修复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pp390 
2. 范成新、王春霞主编,2007.长江中下游湖泊环境地球化学与富营养化,北京,科学出版社,pp453 
3. 黄漪平主编、范成新、濮培民、姜加虎、戴全裕副主编,2001.太湖水环境及其污染控制,北京,科学出版社,pp298 
4. 窦鸿身、姜加虎主编,范成新、朱松泉、杨宏伟副主编, 2003. 中国五大淡水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89-125 

(二)发表文章(2006~2011) 
2011年1-6月 
1. Lei Zhang, Qiushi Shen, Haiyan Hu, Shiguang Shao, Chengxin Fan. Impacts of Corbicula fluminea on oxygen uptake and nutrient fluxes across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2011, DOI 10.1007/s11270-011-0763-3 
2. 张雷, 古小治, 邵世光, 胡海燕, 钟继承, 范成新.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扰动对湖泊沉积物性质及磷迁移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11,32(1): 88-95 
3. 张雷,商景阁,王兆德,申秋实,范成新.河蚬扰动沉积物界面效应及其在水中代谢速率. 中国环境科学. 2011,31(6): 1001-1006
2010年 
4. Guofeng Liu, Chengxin Fan*, Jicheng Zhong, Lu Zhang, Shiming Ding, Shaohua Yan, Shiqun Han,Using 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CTAB) modi?ed clays to clean the Microcystis aeruginosa blooms in Lake Taihu, China, Harmful Algae, 2010,(9): 413–418(IF=4.280) 
5. Lei Zhang, Xiaozhi Gu, Chengxin Fan, Jingge Shang, Qiushi Shen, Zhaode Wang, Ji Shen. Impact of different benthic animals on phosphorus dynamics across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0 ,22(11): 1674-1682 
6. Jicheng Zhonga, Chengxin Fan, Lu Zhang, Edward Hall, Shiming Ding, Bao Li, Guofeng Liu.. Significance of dredging on sediment denitrification in Meiliang Bay, China: A year long simulation stud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0,22(1): 68-75 
7. 刘国锋,何俊,范成新等,藻源性黑水团环境效应:对水-沉积物界面处Fe、Mn、S循环影响,环境科学,2010, 31(11)2652-2660 
8. 刘国锋,申秋实、张雷、范成新等,藻源性黑水团环境效应:对水-沉积物界面氮磷变化的驱动作用,环境科学,31(12)2917-2923(2010) 
9. 张雷, 古小治, 王兆德, 申秋实, 范成新, 钟继承, 尹洪斌. (2010). 水丝蚓(Tubificid worms)扰动对磷在湖泊沉积物-水界面迁移的影响. 湖泊科学. 22(5): 666-674. 
2009年 
10. Bai XL, Ding SM, Fan CX, Liu T, Shi D, Zhang L. Organic phosphorus species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a large, shallow, eutrophic lake, Lake Taihu, Chin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09, 157: 2507-2513. (SCI,IF 3.14) 
11. Zhong Jicheng, Fan Chengxin, Zhang Lu, Edward Hall, Ding Shiming, Li Bao, Liu Guofeng. The significance of dredging on sediment denitrification in Meiliang Bay, China : A year long simulation stud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9.21(6) (in press) 
12. 刘国峰,钟继承,何俊,范成新等,太湖竺山湾藻华黑水团区沉积物中Fe 、S、P 的含量及其形态变化,环境科学,2009,30(9):2520-2526 
13. 刘国峰,钟继承,张雷,范成新等,有机改性粘土对铜绿微囊藻的絮凝去除研究,湖泊科学,2009,21(3):363-368 
14. 刘国锋、范成新、钟继承、白秀玲、尹洪斌,风浪作用下太湖改性沉积物对藻体絮凝去除效果研究,环境科学,30(1):52-57(2009) 
15. 钟继承,刘国峰,范成新等,湖泊底泥疏浚环境效应: I. 内源磷释放控制作用,湖泊科学,21(1):84-93(2009) 
16. 钟继承,刘国峰,范成新等,湖泊底泥疏浚环境效应:Ⅱ.内源氮释放控制作用,湖泊科学,2009,21(3):335-344 
17. 钟继承,刘国峰,范成新等,湖泊底泥疏浚环境效应: .Ⅲ对沉积物反硝化作用的影响,湖泊科学,2009,21(4):465-473 
18. 时丹,丁士明,许笛, 白秀玲,范成新. 利用薄膜扩散平衡技术(DET)分析沉积物间隙水磷. 湖泊科学, 21(6): 768-774(2009) 
2008年 
19. H. B. Yin, C. X. Fan, S. M. Ding, Acid Volatile Sulfides and Simultaneously Extracted Metals in a Metal-Polluted Area of Taihu Lake, China,Bull Environ Contam Toxicol.,80: 351-355(2008) 
20. Yin Hong-Bin, Fan Cheng-Xin, Ding Shi-Ming, Geochemistry of Iron, Sulfur and Related Heavy Metals in Metal-Polluted Taihu Lake Sediments, Pedosphere,18(5):564-573 (2008) 
21. Zhong Ji-Cheng,, You Ben-Sheng, Fan Cheng-Xin, Li Bao, Zhang Lu and Ding Shi-Ming,Influence of Sediment Dredging on Chemical Forms and Release of Phosphorus, Pedosphere 18(1): 34–44 (2008) 
22. 张路、范成新、王建军、陈宇炜,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氮磷形态与释放风险关系, 湖泊科学,20(3): 263-270(2008) 
23. 尤本胜、王同成、范成新、钟继承、尹洪斌、李宝、龚海龙,风浪作用下太湖草型湖区水体N、P 动态负荷模拟,中国环境科学,28(1):33-38(2008) 
24. 尤本胜、王同成、范成新等,太湖草型湖区沉积物再悬浮对水体营养盐的影响,环境科学,29(1):26-31(2008) 
25. 尹洪斌,范成新,蔡永久等,太湖表层沉积物AVS 与SEM 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湖泊科学,20(5):585-590(2008) 
26. 尹洪斌,范成新,李宝等,太湖北部沉积物中铁硫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地球化学,37(6):595-601(2008) 
27. 尹洪斌, 范成新,丁士明, 太湖梅梁湾与五里湖沉积物活性硫和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研究,环境科学,29(7):1791-1796(2008) 
28. 尹洪斌,范成新等。太湖沉积物中无机硫的化学特性研究,中国环境科学,28(2):183-187(2008) 
29. 李宝、范成新、丁士明、张路、钟继承、尹洪斌、赵斌,滇池福保湾沉积物磷的形态及其与间隙水磷的关系,湖泊科学, 20(1):27-32(2008) 
30. 李宝、丁士明、范成新、钟继承、赵斌、尹洪斌、张路,滇池福保湾底泥内源氮磷营养盐释放通量估算,环境科学,29(1):114-120 (2008) 
31. 李宝、丁士明、范成新、钟继承、张路、尹洪斌、赵斌,滇池福保湾间隙水氮磷分布及其与底泥微生物和磷酸酶相互关系,湖泊科学, 20(4):420-427(2008) 
32. 韩士群, 严少华, 范成新,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利用及多余藻类生物量资源化,自然资源学报, 04期, (2008) 
33. 王晓钧, 丁士明, 蒋海青, 白秀玲, 范成新,湖泊磷的核磁共振(NMR)分析——1环境标准样品的~(31)P-NMR表征,湖泊科学,20(1)20: 46-52 (2008). 
34. 吴朝明、郑建中、范成新,五里湖底泥疏浚对湖泊水质影响分析,河海大学学报,36(增刊):150-164(2008) 
2007年 
35. You Ben-sheng, Zhong Ji-cheng, Fan Cheng-xin, Wang Tong-cheng, Zhang Lu, Ding Shi-ming, Effects of hydrodynamics processes on phosphorus fluxes from sediment in large, shallow Taihu Lak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9(9):1055–1060(2007) 
36. 尤本胜、王同城、范成新、朱龙喜、钟继承、李宝、尹洪斌、胡春华,太湖沉积物再悬浮模拟方法。湖泊科学,19(5):611-617(2007) 
37. 张路、范成新、鲜启鸣、马莹莹、赵中华、邹惠仙,太湖底泥和疏浚堆场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19(1):18-24 (2007) 
38. 钟继承, 范成新. 底泥疏浚效果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湖泊科学. 19 (1): 1-10(2007) 
39. 包先明, 陈开宁, 范成新,化学物添加控制湖泊内源磷负荷的有效性研究,生态环境, 01期, 2007. 
40. 刘云霞、陈爽、彭立华、范成新,基于格网的太湖生态环境质量空间评价,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6(4):494-498(2007) 
41. 王同成、尤本胜、范成新、逄勇、赵艳艳,太湖长兜港固体悬浮物再悬浮的室内模拟,水资源保护,23(2):13-15(2007) 
2006年 
42. 范成新、张 路、包先明、尤本胜、 钟继承、王建军、丁士明,太湖沉积物-水界面生源要素迁移机制及定量化,2.磷释放的热力学机制及源-汇转换,湖泊科学,18(3):207-217(2006) 
43. 孔繁翔, 胡维平, 范成新, 王苏民, 薛滨, 高峻峰, 谷孝鸿, 李恒鹏, 黄文钰, 陈开宁,太湖流域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的研究与战略思考,湖泊科学, 03期, 2006. 
44. 年跃刚、范成新、孔繁翔、杨建华、荆一凤、张景明、朱伟,环保疏浚系列化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中国水利,17:40-42,58 (2006) 
45. 张路、范成新、王建军、郑超海,太湖水土界面氮磷交换通量的时空差异,环境科学,27 (8)1538-1543(2006) 
46. 张路、范成新、朱广伟、王建军,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分布特征,湖泊科学,18(1):36-42(2006) 
47. 李宝、范成新、王飞宇,油泥高效菌的筛选及其性能研究,土壤通报,37(6):1179-1183(2006) 
48. 包先明、陈开宁、范成新,沉水植物生长对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氮磷分布及界面释放的影响,湖泊科学,18(5):515-522(2006)
49. 包先明、陈开宁、范成新等,种植沉水植物和疏浚底泥对氮磷营养水平的影响,土壤通报, 37(5):932-935(2006) 
50. 包先明、陈开宁、范成新等,种植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影响,土壤通报, 37(4):710-715(2006) 
51. 韩士群、严少华、范成新等,长肢秀体蚤对富营养化水体藻类的生物操纵,江苏农业学报,22(1):81-85(2006) 
52. 韩士群、范成新、严少华,固化微生物对养殖水体浮游生物影响及生物除氮的研究,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2(2):7-11(2006) 
53. 谷孝鸿, 白秀玲, 江南, 范成新, 程建新, 吴林坤, 曹萍, 王晓蓉,太湖渔业发展及区域设置与功能定位,生态学报, 07期, 2006. 
54. 龚春生、姚琪、范成新、赵棣华,含内源污染平面二维水流 -水质耦合模型,水利学报,37(2):205-209(2006) 
55. 龚春生、姚琪、范成新、董浩平、郑超海、包先明,城市浅水型湖泊底泥释磷的通量估算-以南京玄武湖为例,湖泊科学,18(2):179-183(2006) 
 

--主持的国家级项目 
1) 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巢湖重污染汇流湾区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示范研究”(2012ZX07103-006,待启动)
2)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湖泊水专项)“自然本底营养对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其控制技术与工程示范”(2008ZX07103-003, 2008-2011) 
3) 国家“十五”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太湖水专项)“太湖重污染水体环保疏浚与生态重建方案”(2002AA601013-05, 2002-2006) 
4)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典型退化湿地修复技术与示范(2006BAC10B03-03, 2007-2010)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项目“物理和生物扰动对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微环境及磷的再生影响”(40730528, 2008-2011)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浅水湖聚藻区显黑质粒的物化特征及稳定性机制”(50979102,2010-2012)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疏浚湖泊动力和生物作用下新生界面磷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20577053,2005-2007)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底泥疏浚新生表层界面过程对湖泊磷回复影响”(40171083,2002-2004) 
9)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题“湖泊沉积物磷的高精度被动采样技术与装置”(2007AA06Z411,2007-2010)
10) 国家科技部"973"前期研究项目“水环境中农药的蓄积与降解机制研究”(2001CCB00700,2002-2004) 
--主持或承担的中国科学院项目 
1)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战略行动计划重大项目(课题) “湖泊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与富营养化过程”(KZCX1-SW-12-Ⅱ,2002-2006) 
2)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战略行动计划重大项目(专题)“太湖底泥内源负荷控制的生物化学和机械方法示范研究” (KZCX1-SW-12-IV-01,2002-2006) 
3)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战略行动计划重大项目“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KZCX1-SW-01)子专项 “湖泊水土、水气界面碳迁移研究”(2001-2005) 
4)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湖泊底泥疏浚的环境效应研究”之一“太湖泥疏浚的环境效应研究”(KZCX3-SW-348-01,2005-2007) 
5)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太湖水环境预警”(KZCX2-31)专题之一,“太湖流域水土污染及污染物产出研究”(2000-2002) 
6)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太湖氮磷内源负荷量及成源成汇中的界面环境地球化学”(CXNIGLAS-A02-02,2002-2004) 
--主持的江苏省科技项目 
1)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项目,太湖聚藻区湖泛预控及应急消除技术研究与示范(SBE201078397) 
2) 江苏省太湖专项重大项目,贡湖北岸环保疏浚与生态修复技术应用与示范(BS2007161,2007-2009) 
3)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项目,太湖底泥疏浚及疏浚物处置对策研究(BK99204-2,1999-2002) 
4) 江苏省社会发展项目,太湖湖滨水陆生态系统修复科技示范工程(BE2009603, 2009-2010) 
5) 江苏省社会发展项目,太湖重污染区清淤效果模拟及相关方案研究” (BS98018,1998-2000) 
 

参与会议



项目协作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 
河海大学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 等



已指导学生

尤本胜  博士研究生  070501-自然地理学  

韩士群  博士研究生  070501-自然地理学  

钟继承  博士研究生  070501-自然地理学  

包先明  博士研究生  070501-自然地理学  

李宝  博士研究生  070501-自然地理学  

尹洪斌  博士研究生  070501-自然地理学  

白秀玲  博士研究生  070501-自然地理学  

刘国锋  博士研究生  070501-自然地理学  

古小治  博士研究生  083001-环境科学  

张雷  博士研究生  083001-环境科学  

王兆德  博士研究生  083001-环境科学  

申秋实  博士研究生  083001-环境科学  

现指导学生

卢信  博士研究生  083001-环境科学  

何伟  博士研究生  083001-环境科学  

商景阁  博士研究生  083001-环境科学  





范成新
 
博士导师。江苏省南京市人。1982 年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7 年南京大学环科系环境化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7 年晋升研究员,2002年受聘为博士生导师。1995年1-3 月、2000 年10-11月分别在日本霞浦湖研究站和岛根大学进行湖泊底泥疏浚生态效应和湖泊污染修复短期合作和高访;1999 年12 月和2001年10-11月在澳大利亚CSIRO 进行流域水系水土污染国际合作研究。1991 年以来,先后主持对太湖、巢湖、骆马湖、固城湖、玄武湖、日本霞浦湖等湖泊的水土营养物、重金属和有机毒物污染,沉积物-水界面物质行为和湖泊底泥污染控制等研究课题。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 家 863 项目二级课题、中科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二级课题和水利部重大委托项目各1项。参编专著10部,发表论文70 余篇,授权专利3项。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地理与化学地理分会理事、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理事、水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湖泊科学》编委。 1992年10月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列第7名); 2001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列第3名); 2001 年度在 CSSCI 环境科学类学科统计中个人论文被引次数排名第 1。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