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建设。以北疆电厂为示范,推广电水联产海水淡化模式,建设
若干海水淡化示范企业。加快推动海水淡化配套企业的发展,形
成产业链条。示范推广膜法、热法和耦合法海水淡化技术,完善
膜组件、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等关键部件及系统集成技术。到
2015年全市海水淡化能力达到48万吨/日。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滨海新区人民政府)
天津开发区南港海水淡化与工业制盐一体化项目协议日前签署。至此,
天津海水淡化项目已达6个,预计两年内实现海水淡化日产量60万吨。
为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天津市近年来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应用
和产业规模均居全国前列。目前,天津已有大港电厂、天津北疆电厂、
大港新泉海水淡化公司、泰达新水源海水淡化厂和临港海水综合利用
一体化等5个海水淡化项目,日产量达到31.6万吨。据不完全统计,天津
已累计供应淡化海水600多万吨,淡化海水已经成为城镇居民生产生活及
船舶、海上平台作业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水源。
海水淡化工程建设有望加快
海水淡化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生产海水淡化水为主要目的,包括相关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工程设计与建设、生产运营、原材料生产与销售、咨询服务、宣传培训和交流等工序和环节,具有完整产业链的生产体系。
根据2012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到2015 年,我国海水淡化产能将达到220万立方米/日以上,海水淡化对解决海岛新增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对沿海缺水地区新增工业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海水淡化产业产值将达到300亿元以上。
而截止于2012年底,我国海水淡化日产能仅为70万吨,与2015年220万吨的产能目标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们认为未来2年我国海水淡化工程建设有望加快!
规模化应用尚需时日
近年来,随着海水淡化各项政策的陆续出台,海水淡化产业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同时随着各地海水淡化试点、示范工程的落地以及产业联盟工作的逐步推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关键设备国产化的进程。
但从我国已投入运营的海水淡化工程运行情况来看,却不得不让人对海水淡化的短期应用心存担忧。以我国领先的海水淡化重点发展城市天津为例,目前天津已建成投产的6家海水淡化厂产能利用率不足30%,产能过剩的背后折射的是市场需求的不足。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海水淡化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当前制约我国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的主要原因为成本过高。目前我国海水淡化供水价格约为8元/吨,相比于城市自来水价格4元/吨明显偏高。因此短期内要想实现海水淡化的规模化应用,就必须依靠政府的补贴,而目前国家并未出台针对海水淡化的补贴政策。此外,由于淡化的海水普遍呈酸性,而我国现有的城市供水管网仍然以水泥和铸铁管为主,因此淡化的海水输送必然要求更换现有的供水管网,这必然会加大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
综上来看,我国海水淡化的市场前景虽然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