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一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如何收官 铁腕治污 硬措施没有丝毫手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18  浏览次数:93
核心提示:今年,渭河将实现三年变清目标!到2014年底,渭河干流杨凌以上段要保持Ⅲ类水质,杨凌以下全段基本达到Ⅳ类水质,入黄断面稳定达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大会


今年,渭河将实现“三年变清”目标!到2014年底,渭河干流杨凌以上段要保持Ⅲ类水质,杨凌以下全段基本达到Ⅳ类水质,入黄断面稳定达到Ⅳ类水质。 

作为北方污染河流的典型,经过近年来的大力治理,渭河水质已经明显好转,干流水质已由2012年的重度污染转变为2013年的中度污染,消除了黑臭。成绩固然可喜,但是任务依然艰巨,渭河干流的西安、咸阳段和部分支流水质仍然超标。 

2011年,陕西拉开“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的大幕,今年是治理的收官之年,这场硬仗该怎么打? 

日前,记者深入到渭河流域现场采访生态环境治理状况,从关中平原到陕北高地、从断垄盆地到秦岭峡谷,一路行来,发现各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关闭污染企业,严格环境监管,各类生态治理工程正在加速推进。截至去年,渭河综合整治累计完成投资153亿元,渭河全线堤防工程主体已经完成。 

首要任务 

提高流域植被覆盖率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灌溉着两岸1400多万亩良田,养育着陕西省64%的人口,集中着该省65%的生产总值,在陕西乃至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战略地位。 

但多年来,渭河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中游水污染加剧、下游河道淤积日趋严重,小水大灾成为常态,制约了渭河沿岸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安全。 

为恢复渭河生态功能,陕西于2011年印发了《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采用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利用等手段,全面促进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好转,力争在2014年使渭河水质按北方河流标准实现清水目标。 

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说:“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强化保护,切实加强江河源头区、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生态脆弱区和山地灾害易发区等重点地区的预防监督管理,依法从严控制开发建设活动,通过沿渭河两岸的市县政府和群众,通力协作,用3年时间使河水变清。” 

俗话说:“木为水之魂,水为木之精”。改善渭河环境,提高流域植被覆盖指数是第一位。 

据陕西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几年工程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结合、生态林与经济林并重的生态治理,2012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到了43%。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到4395亿元,其中涵养水源价值1741亿元,防风固沙价值123亿元,改善环境质量价值851亿元,保育土壤价值537亿元,维持生物多样性价值1008亿元。 

采访中,铜川桃曲坡水库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建帮告诉记者,抓森林绿化率提升是当地的一个重要指标,“十一五”以来,管理区的林草覆盖率已经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20%提高到82%。 

在宝鸡市采访时,记者看到这里虽是重峦叠嶂,但处处都是林木苍翠。宝鸡林业局局长刘汉卿说,全市森林面积1465.7万亩,森林覆盖率53.78%;其中新增干杂果经济林60多万亩,累计达到近200万亩,既是陕西重点林区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区,也是关中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 

铁腕治污 

硬措施没有丝毫手软 

污水处理厂不仅环境优美,而且没有难闻气味。厂长仵空军说,这个厂已经运行了4年,设有自动控制中心和水质监测中心,自动化程度较高,设计日处理能力20000立方米,日提供可利用中水11000立方米,自投产以来,一直是满负荷运行。 

记者从絮凝沉淀池、滤站、清水池、排泥及反冲洗废水池、回用水工艺管网等五大流程一路走过,发现处处均是干净整洁,管理也是井井有条。

新耀污水处理厂的高效运行,仅仅是渭河流域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陕西省环保厅厅长王成文说,“在‘一河两江’污染治理上必须以铁的手腕,从严执法,从严监测,从严奖惩,决不能有丝毫的手软和马虎。”

陕西在整个渭河流域实施水污染补偿机制,全面检测沿线设区城市河流的过境质量,根据谁超标排放污染、谁承担治理费用的原则开出“生态罚单”。 

为了让措施落到实处,时任省长的赵正永亲自与沿渭河五市一区政府主要领导签订了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目标责任书。制度的刚性很快得到了体现,2013年上半年共收缴渭河流域水污染“生态罚单”1.4亿元,其中省级2000余万元,市级1.2亿元。目前这笔生态补偿金被纳入省财政部门进行统一安排,用于渭河环境污染防治。 

通过这种强硬制度的严厉管理,渭河流域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4个主要城市均开展了对本市县(区)渭河干支流断面的污染补偿考核,使全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 

治秦先治水 

用水利工程优化配置水源 

在陕西,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治秦先治水”。陕西省水利厅厅长王峰将其总结为:兴秦富陕,其枢在水;建设美丽陕西,其枢在水;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其枢在水。 

出于这样的认识,陕西省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采取了三项措施。其一是加大综合性水利枢纽建设,统筹陕南、关中、陕北三大区域,布局“双十双网”,形成了纵跨南北、横贯东西、覆盖全省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构建起了引排顺畅、蓄泄得当、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网体系,科学合理建设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高供水保证率和水资源配置水平。 

其二是加强了水资源调控。通过以项目审批为重点抑制用水总量过快增长,近1/3的项目取水方案进行了合理调整,火力发电采用空冷后节水3/4,煤化工用水单耗非国际先进水平不得进入,多数项目使用再生水、矿井疏干水等非常规水源,部分项目实现了零排放。大力推进水资源费和水价改革,形成了多用水就要多缴费的机制。 

其三是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全省每年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0万亩以上,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4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1.6立方米,比“十一五”末下降了18%。在全省培育了5个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试点,6个省级试点,十大节水示范基地,对推进全省水资源高效利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在泾阳县桥底村,记者遇到了正在给责任田浇水的6组村民淡宝民,他的责任田就是斗渠边上那几亩。

“我这里基本都是旱地,以前就靠土渠浇地,每年都要修渠,很容易耽误农时。”淡宝民说,“现在水渠有衬砌了,不渗了,一亩地能省七八块钱。” 

目前,泾阳县设计灌溉面积33.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2.23万亩,渠道长度584.4公里,干、支、斗渠共计衬砌183公里,年新增供水能力317万立方米、节水499万立方米,实现新增产值2652万元。 

近年来,临渭、临潼、富平、大荔、蒲城五县(区)集中连片实施的26万亩交口抽渭灌区末级渠系改造示范区已初见成效。杨陵、武功两县区的现代农业微灌工程和凤翔县机井管道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规模效益已凸显。渭北、延安地区的果园节水灌溉工程已成为支撑当地主导农业产业的基础性农田水利工程。

 “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如何收官

时间:2014-03-18  来源:新浪财经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