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王沛芳----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25  浏览次数:2341
核心提示:王沛芳----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王沛芳,女,汉族,1973年11月生,河北保定人,1994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博士后。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给水排水 2018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高级研讨会(第二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王沛芳,女,汉族,197311月生,河北保定人,19947月参加工作,1999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博士后。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首席学术带头人。任国际水协会(IWA)会员、IWA中国青年学会(YWP)副主席;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会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水利学会环境水利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等。
王沛芳
 
发布时间: 2013-12-06
 

 

王沛芳

  

王沛芳

  

出生

年月

197311

  

教授

毕业学校

河海大学

  

环境工程

 

 博士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pfwang2005@hhu.edu.cn

研究方向

1、 水资源保护理论方法及应用技术研究

2、 水体污染物输移特性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3、 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治理技术研究

4、 水生态系统修复理论与应用技术

获奖情况

(1) 科技奖励

1)多功能复合的河流综合治理与水质改善技术及其应用,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2

2)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与生态修复理论技术及应用,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

3)湖泊底泥污染控制理论技术与应用,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

4)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污染物输移过程及系统耦合模型研究,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5

5)水功能区划与水资源保护理论技术研究,2004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7

6)景观型多级阶梯式人工湿地护坡成型方法,2010年中国专利优秀奖,排名第2

7)水利与生态功能复合的河道构建和水质改善技术及应用,2008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2

8)污染物在地表和地下水系统中输移过程及生态效应研究,2006年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3

9)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与水生态建设研究和实践,2005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10)水域纳污能力与限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研究,2004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 荣誉

1)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013

2)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3

3) 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人选,2009

4) 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7

5)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06

6)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工程培养人选,2007

7)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 2011

8)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08

主要成果

科研成果:

(1) 科研项目

1)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湖泊污染物多介质迁移转化与沉积物基准(2008CB418203), 2008.07-2012.08, 已完成课题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动水条件下富营养化水体中沉积物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及沉水植物生理响应研究(40871227), 2009.01-2011.12, 已完成课题负责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河流水生植物修复对行洪和水质净化能力影响规律研究(50709009), 2008.01-2010.12, 已完成课题负责人.

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水生植物净污原理及其应用研究(NCET-07-0254, 2008.01-2010.12, 已完成课题负责人.

5) 江苏创新人才基金项目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对净污能力和水动力特性影响规律及互动机理研究(BK2007526), 2007.01-2009.12, 已完成课题负责人.

6) 教育部重点项目不同尺度条件下流域沟渠河道中生源要素输移规律研究(106088), 2006.01-2008.12, 已完成课题负责人.

7)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生态型河道构建原理及应用技术研究(BK2004016), 2004.01-2006.12, 已完成课题负责人.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市水循环过程中污染物转化规律与安全保障基础研究(50638020)2007.01-2010.12, 已完成业务骨干.

9) 国家高新技术”863” 项目课题河网水质强化净化与水体修复技术及示范工程2002AA601012-5, 2003.01-2006.05, 已完成子课题负责人.

10) 国家“973” 项目课题入湖小流域生态特征及水网区生源要素输移规律研究(2002CB412303), 2002.01-2005.12, 已完成业务骨干.

11) 黄河流域水质监测站网规划技术研究黄河流域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 2007.08-2008.07, 已完成课题负责人.

12) 城市水系规划原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水利部水资源司, 2007.01-2008.12, 已完成课题技术负责人.

13) 临淮岗工程对淮河中游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水利部淮河流域委员会, 2007.06-2008.12, 已完成课题负责人.

14) 连云港市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连云港市水利局, 2004.01-2005.01, 已完成业务骨干.

15) 连云港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连云港市水利局, 2006.03-2007.08, 已完成课题负责人.

(2) 专利

1)景观型多级阶梯式人工湿地护坡成型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410065916.1

2)仿生植物对河流微污染水体的净化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410065915.7

3)斜坡式变渗径面源截留净化生态护岸组合系统(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610096765.5

4)环形水槽模拟风浪扰动条件下水下沉积物再悬浮的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710025671.3

5)生态净污型复式河床湿地系统成型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810018736.6

6)大中河道复式平台面源截留净化系统(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810123577.6

7)垂直驳岸固定式自动升级生态浮床载体(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810123578.0

8)植物可更换载体的生态护岸系统(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910024416.6

9)一种大坡降河流跌水曝气改善水质的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110043714.7

10)大水域浅水区候鸟栖息和水质净化复合系统(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110036669.2

11)垂直驳岸活枝捆生态护岸成型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910234041.612)污染胁迫下水生生物特性的静态与动态同步试验系统(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710191647.7

13)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010535189.6

14)硬质钢筋混凝土护岸斜坡生态修复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110036671.X

15)一种适用于高泥沙大流速水体的生态浮床(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010159154.7

16)河水净化与边坡绿地养护相结合的生态河岸(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010211973.1

17)水位控制与水质净化功能复合的透水溢流坝(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010177823.3

18)一种可升降植物沉块与浮块立体耦合净化水质的装置(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010181085.X

19)一种适用于入湖河口的移动式植物浮岛链(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110036368.X

20)城镇污水厂达标尾水水质强化净化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110036657.X

21)河流水下硬质斜坡沉水植物联遍修复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110036666.9

22)重污染支流口多层植物带水质原位净化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110036659.9

23)河流滨水多层复合植物净污带及构建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110038839.0

24)河道正常水位下全断面水体湿地净化系统(发明专利),专利号:201010579260.0

25)重污染河流组合式水质净化丁坝群系统(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110043738.2

26)垂直驳岸河湖滨水湿地系统及构建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110043711.3

27)输水型湖荡水质生态改善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110043701.X

28)一种构建农田排水生态净化系统的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110036371.1

29)一种在顺直河道中构建深潭浅滩的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110040847.9

30)中小顺直河流纵向蜿蜒形态构建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110043723.6

31)一种适用于水位变化水域的圆形可装卸生态浮床(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010286852.3

实用新型

1)河流滨水带生态砼净化槽(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0520068277.4

2)景观式净污组合型护坡空心砌块(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0520068279.3

3)景观净污组合型护坡实体砌块(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0520068278.9

4)植生型河道防渗砌块(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0520068599.9

5)景观型多级阶梯式人工湿地护坡系统(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0420054677.5

6)一种净化河流微污染水体的仿生植物(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0420054676.0

主要论文论著:

1) 王超王沛芳侯俊钱进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质改善理论与技术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1. (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

2) 王超王沛芳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与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3) Wang Peifang, Ao Yanhui, Wang Chao, Hou Jun, Qian Jin. Preparation of graphene-modified TiO2 nanorod arrays with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by a solvothermal method. Materials Letters, 2013, 101: 41-43.

4) Wang Peifang, Ao Yanhui*, Wang Chao, Hou Jun, Qian Jin. A one-pot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graphene-Bi2MoO6 hybrid photocatalysts that are responsive to visible-light and have excellen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in the 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Carbon, 2012, 50(14): 5256-5264.

5) Wang Peifang, Ao Yanhui*, Wang Chao, Hou Jun, Qian Jin. Enhanced photo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for dye degradation by graphene-titania composite film electrode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2, 223: 79-83

6) PeifangWang, Songhe Zhang*, Chao Wang, Jie Lu. Effects of Pb on the oxidative stress and antioxidant response in a Pb bioaccumulator plant Vallisnerianatans.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2012, 78: 28-34

7) Peifang Wang, Muhan Cao,Yanhui Ao,Chao Wang, Jun Hou, Jin Qian. Investigation on Ce-doped TiO2-coated BDD composite electrode with high photo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 2011(13):1423-1426

8) Peifang Wang, Chao Wang. Mumerical model for flow through submerged vegetation regions in a shallow lake.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11, 23(2):170-178

9) Peifang Wang, Jiancheng Wu, Yanhui Ao, ChaoWang, Jun Hou, Jin Qian. Preparation and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Sn ion modied titania Hollow spheres. Materials Letters, 2011 (65) : 32783280

10)  Peifang Wang, Chao Wang, David Zhu. Hydraulic resistance of submerged vegetation related to effective height.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10,22(2):265-273

11)  Peifang Wang, Ping OuYang, Chao Wang.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Vallisneria spiraslis L. induced by different hydraulic conditions when exposed to copper and nitrogen.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1(38):7441-7452

12)  Pei-fang Wang, Li Zhao, Chao Wang, Jun Hou, and Douglas J. Schnoebelen. Nitrogen Distribution and Potential Mobility in Sediments of Three Typical Shallow Urban Lakes in China.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9, 26(10): 1511-1521

13)  Peifang Wang, Chao Wang, Xiaorong Wang. The effect of hydrodynamics on nitrogen accumulation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allisneria spiraslis L in eutrophicated water.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8, 7 (14): 2424-2433

14)  Peifang Wang, Chao Wang, Songhe Zhang. Study of heavy metal in sewage sludge and in Chinese cabbage grown in soil amended with sewage sludge,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8, 87: 88-98

15)  W. Peifang, and W. Chao. Nutrients Removing by Arrowheads in Different Growing Periods in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Lands and Rivers. Water Resources, 2007, 34(4) : 471–477

在研项目

(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研究(51225901), 2013.01-2016.12, 200正在进行课题负责人.

(2)江苏省杰青基金项目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湖泊污染物多介质转化及水力调控(BK2012037), 2012.08-2015.07, 100万 正在进行课题负责人.

(3) 国家重大基础“973”研究项目河口环境与生态安全评价及其调控原理(2010CB429006), 2010.01-2014.12, 2900正在进行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

(4)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珠江湖库水生态修复技术(201101020), 2011.01-2013.12, 364正在进行课题负责人.

王沛芳:女,197311月出生,河北保定人。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入选国家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第二层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12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首席带头人。国际水协会(IWA)青年协会副主席、美国American Geophisical Union (AGU)学会会员、国际水协会(IWA)会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湿地保护专业委员会理事、《Journal of Hydrodynamics》及《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期刊编委。

1999年、2003年分获河海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博士学位,2008年晋升教授。2004.062004.07赴法国University of Lille学术交流访问,2005.122008.12在南京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022010.04赴美国University of Iowa学术交流访问,2013年任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

现从事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污染控制、生态修复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973课题、863课题、重大水专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等项目40余项。结合本研究领域内的基础问题和前沿课题,在污染物输移转化和水动力条件影响机理、城市生态水利建设及河流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并在解决河湖水环境保护等问题中取得明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55篇,EI收录51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3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5)、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27)、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技术发明一等奖各1项(排名32)、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2)和二等奖2项(均排名1),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排名2)和江苏省百件优质发明专利1项(排名2)。获2006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07年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八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