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11月11日上午, 安徽省城市基础设施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目(第二批)正式发布。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从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合肥市将通过引进社会资本的方式,在肥西县和高新区各建一条地下综合管廊,总长度为30.8公里。
建两条地下综合管廊
近期,合肥将再建两条地下综合管廊,一条选址于肥西产城整合示范区,建设长度12.8公里;另外一条位于高新区,建设长度18公里。这两个项目总投资18.59亿元。
滨湖新区有一条长820米、直径3米的“十字形”干线“综合管廊”。这条“综合管廊”在2010年7月已投入使用。各类综合管线在这里统一入地,在节省土地的同时,也避免了道路重复开挖的情况。而合肥市未来的综合管廊建设也值得期待,以长达12.8公里的肥西产城整合示范区综合管廊为例,其平均断面达到了26平方米。
在本次新闻发布会上,省政府新闻办共发布了安徽省第二批PPP项目共67个,总投资约425亿元。
追问:前景美好为何“遇冷”?
公开集中发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在我省并非首次。去年9月,省住建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发布了我省第一批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共计74个,总投资850亿元。一年过去了,这些项目落实情况如何?
省住建厅厅长侯淅珉在发布会上透露,到今年9月底,第一批已经签约并实施了29项,投资额为179亿元。全国PPP项目平均的落地率项目在10%~20%,我省这一数字为39%。“我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PPP工作和有关经验,也受到了住建部和财政部的肯定。”
前景美好的PPP项目,为何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侯淅珉分析,目前虽然政府层面积极筹备,频繁推出项目,但受制于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仍多处于观望状态,金融机构热情不足等。
侯淅珉表示,下一步,我省将积极争取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的支持,积极推动设立城市基础设施PPP引导基金,为项目落地提供融资支持。 晨报首席记者 方佳伟
合肥将建两条地下综合管廊 第二批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发布
2015-11-12 江淮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