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一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楼市崩盘前,日本人还在疯狂买房 / 北上深房价20万时,是否卖光所有的房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05  浏览次数:238
核心提示:楼市崩盘前,日本人还在疯狂买房 / 北上深房价20万时,是否卖光所有的房子?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大会


楼市崩盘前,日本人还在疯狂买房

2016-09-04 新财富杂志


 

来源:房屋屋(its-home)

作者:凯风&楼小姐

 

崩盘来得悄无声息。


 

前一夜,日本人狂热买房,有如鸡血充脑,饮鸩止渴。


 

1991年,岛国楼市决堤,房价一泻千里,造成历史上最大的房地产泡沫之一。

大量银行和地产企业倒闭,当年倾尽所有买房的家庭一夜返贫,跌到现在还未回血,每年还要交着沉重的赋税。日本经济陷入长达二十年的持续衰退。


 

楼市崩盘之前,日本人究竟在做什么?


 

日本东京。神话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破灭。
 


 

两个神话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日本楼市狂热时,有两大“神话”一直刺激着所有投资者。


 

第一个神话是“土地不会贬值”。日本人多地少,人们坚信土地永远是稀缺的。日本全民陷入炒地买房风潮,土地价格不断暴涨,“地王”每隔几个月就刷新一次。

从1985年底到1990年初,短短四年多时间,日本城市地价增长了200%。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而美国的面积则是东京的1.5万倍。


 

一寸土地一两金,银座崛起“地王”最巅峰。无论是实体企业还是金融机构,都不计成本将资金投入土地市场。


 

其实,金山银矿的底子早已亏空了。


 

第二个神话是“东京房价不会下跌”。奠定这一“神话”崇拜基础的,是日本过去几十年强劲的经济增长,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在日本人看来,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似乎不远了。


 

为这一神话推波助澜的,还有这样一种信念:政府永远会支持房地产,日本只有一个东京,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人口流入。站在世界中心,怎会有泡沫破裂的担忧?


 

然而,人们忽略了,当时的日本城市化率已经达到77.4%,而老龄化率开始攀升。城市化红利消失,人口红利不再,经济失去增长动力,房价也就失去支撑。


 

值得警惕的是,越是大城市,在泡沫破裂和崩盘时,下跌就越严重。


 

日本GDP增速,1990年后,日本陷入“失去的二十年”。


 

疯狂置业

坚信两个“神话”无坚不摧,上到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下到普通居民,没有人不在购置房产和股票,期待在持续的暴涨中大赚一笔。


 

整个社会,到处都在讨论房地产和股票。企业做一年的利润,还不如一块地一天的涨幅,实体经济纷纷抽出资金大举进军房地产,落后一步就等于落后一个世纪。


 

用东京大学教授田村清彦的话来说:“当时东京新宿的工作室价格在一天之内能够翻倍,今天你买,明天他买,价格高涨,并且形成了一种连锁效应。”


 

造成这种狂热错觉的,契机是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随后,日元不断升值,口袋里的钱一下子多出来许多,不但日本人有钱买遍全世界,国际资本也蜂拥而入,加入土地和资本市场炒作的大军中。


 

当时,政府奉行货币宽松政策。央行贴现率低,贷款利率同样非常低,商业银行鼓励居民贷款,金融机构也乐于将钱贷给土地投资者,并鼓励投资者买到地后,再以土地作为担保,继续贷款买地……循环往复,银行最终也被拖进泡沫之中。


 

买房炒地蔚为大观,媒体把这种狂热视同于经济繁荣,热烈鼓吹,甚至援引历史上的岩户景气、神武景气等来命名。


 

然而,危机还是来了。


 

2011年,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在《解忧杂货店》中,通过穿越时空的来信,帮助女主角在楼市崩盘之前躲过一劫。


 

然而,大多数普通日本人却没有小说里的幸运。


 

日本地价指数,在1991年前后达到顶点,随后一路暴跌


 

崩盘时刻


 

1990年,股票市场率先崩盘。短短一两年间,日经指数从最高的38915点跌到14309点,跌幅高达50%以上。


 

接着,楼市崩盘。由于土地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资本市场崩盘随即传导到楼市。金融机构为避免损失,要求企业偿还贷款,企业不得不变卖股票和不动产,大量地产抛到楼市,地价应声而跌。


 

房地产企业倒闭,银行因为不良贷款率暴增而倒闭,普通国民住房转眼之间成了负资产。


 

崩盘之前,难道日本政府没有做出任何努力吗?


 

其实,早在崩盘之前几年,政府就已看到楼市和股市的狂热,频频出手,可惜无济于事。


 

当时日本的楼市调控措施与现在并没有什么两样。1987年,日本政府要求金融机构严控房地产贷款量,“房地产贷款增长速度不能超过总体贷款增长速度”;同时提高房地产税收,持有不到两年的土地交易被课以重税。


 

然而,这些举措对房市并没有产生任何正面影响。土地管控措施,非但没能遏制地价飞涨,反而因为对土地限制过多,从而导致供给不足,地价不降反升。

在货币市场上,日本开始大幅度收缩。在短短1年内,日本央行连续3次提高贴现利率,连续5次加息。然而,过于着急的货币政策,反而成为股市崩盘的导火索。


 

崩盘都是在最不经意的时候来临。城市化红利消失、人口红利衰退、资本过度炒作、对楼市股市过度依赖、调控政策过于刚猛……所有或隐或显的负面能量,在这一刻全面爆发。


 

崩盘的代价有多大?


 

20年来,日本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价格跌幅达到65%。随着房价暴跌,国民财富持续缩水,损失高达1500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3年的GDP总和。日本经济更是萎靡不振,二十年间,日本年均GDP增速只有0.75%。


 

这是所有日本人都难以磨灭的记忆。在日本有一个名词“泡沫经济”,特指八十年代那段疯狂的时光;从1990年至今的二十多年,日本人又发明了一个名词“失去的二十年”,失落情绪遍及整个日本。


 

日本股市指数,1989年底达到顶峰,一路暴跌。

 

重复上演


 

时隔20年之后,日本经济开始温和复苏,但日本地价和房价远远未回到当初的水平。


 

以东京都市圈为例,2014年东京及周边地区一套公寓均价241万人民币(63.16方),均价不到4万元,还没回到历史最高水平。


 

与中国对比,这一价格只与北京深圳上海相当。但如果考虑到,日本房屋面积是实际面积,不存在公摊,而且土地是永久产权,就会明白东京实际房价根本不敌北京上海深圳。


 

如果再考虑到富裕层面的差异,实际房价的差距就更为明显:2014年日本东京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万元人民币,而今天,北京上海深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5万元左右。


 

经济发达程度不如东京,实际房价却已经超越东京。经济下行,一线二线城市房价却不断上涨;众多中小企业关停,投身房地产市场;“地王”连接不断,楼盘一天一个价;房价不会跌的神话大行其道,人人都在谈论房市,唯恐买房晚了,甚至形成离婚购房热潮……


 

这种场景与当初的日本是不是再相似不过?

 

北上深房价20万时,是否卖光所有的房子?

2016-09-04 刘晓博 新财富杂志


 

      早上起来,一位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一个命题:如果深圳房价达到20万元,要不要卖掉房子?

 

这让我想起一篇一度刷屏的网文,标题是《赶紧卖掉房子,一套都不剩!》,作者是深圳大学的一位教授。这篇文章很多人应该还记得,那时恰恰是这轮房地产局部大牛市的前夜。转眼之间,北上深房价已经实现了翻倍!

 

我不知道那位教授自己是否在两年前就把房子“卖得一套都不剩”了,但肯定有读者受此影响,错过了这轮牛市。

 

去年股市大牛,媒体鼓噪“四千点是刚起步”,“卖房炒股”的时候,我曾在“天天说钱”专栏陆续发表过《卖房炒股,小心被洗劫一空》、《大牛市带来大逃亡》等文章,建议大家买一线城市的房子。那个时候,深圳的新房均价只有现在的一半左右。今年8月,深圳新房均价是5.44万元。至于原特区内,新盘基本上个个“10+”了。

 

随着大城市房价不断飙升,租金回报率、收入房价比、购房负担比等重要指标都已经远远突破了警戒线,量变正在推着质变走。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北上深的新房价均达到20万元,大家要不要从楼市撤离避险?

 

北京和上海面积比较大,仅北京六环以内的面积超过深圳总面积。所以我想把这个问题界定的更清楚些。假如北京五环以内、上海外环以内,深圳福田、罗湖、南山、龙华、宝安、盐田6区的新房均价达到20万元人民币,楼市是否见顶?

 

我的答案如下:

 

1、首先要看时间点。如果是10年之内达到这个水平,就比较麻烦,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其次看当时的汇率水平。时间点这个指标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参考指标是是汇率水平。因为在汇率的标尺下,我们可以衡量全球大类资产的价格关系,而资金是趋利避害的。

 

如果上述地区房价达到20万元人民币的时候,人民币跟美元的汇率水平仍然维持在7:1或者8:1左右的水平,那么意味着北上深核心区房价达到了每平米2.5万到3万美元,这个价格显著超过了纽约、旧金山、洛杉矶、伦敦的水平,存在巨大的泡沫。

 

这时候,你应该卖掉多余的房子,甚至全部房子去配置境外资产。但我相信,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外汇管制一定是非常严格的,你的钱很难出去。而这时候,中国的实体经济一定比较困难。

 

如果这时候人民币跟美元的汇率是20:1,那么北上深核心区的房价是每平米1万美元,比现在的水平可能还略低点,换句话说,遭遇了“美元顶”,这时候估计国外的热钱开始考虑买中国的房子,你也就没有必要卖了。

 

3、看收入房价比。收入房价比本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可以丈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房价的水平,但这个指标过去10多年里在中国一直失灵,以至于没有人考虑这个指标。任大炮甚至说,收入房价比越高的城市,越适合投资购房;反之,收入房价比偏低意味着只能刚需购房。

 

其实这个问题跟股票市盈率的问题差不多。现在银行股只有六、七倍市盈率,维持一年多了,但就是没有人买,买了也不涨。大家都知道创业板的股票泡沫大,市盈率高的离谱,但创业板就是活跃。长远看,市盈率不会永远失灵,收入房价比也不会永远失灵。当北上深每套高层单元房,就足以消灭一个“三百万美元身家富翁”时,这个市场距离大调整就不远了。

 

有人算出,以目前深圳的平均房价和平均收入,一个人不吃不喝需要1215个月才能买下90平米的房子。如果是夫妻两个人一起负担,一半收入用于日常消费,一半收入用于买房子,需要101年才能买下90平方米的房子。如果房价未来再涨4倍,收入只涨2倍,那么就需要202年才能买下这套房子。到那时,高房价还能维持吗?

 

4、最后,再重复一下我对中国房价的核心观点,因为在我的几个公众号上,常常会发表不同作者、不同观点的文章,我在不同的语境下也会强调不同的事情,所以有读者认为我的观点常常有变化。其实我自20139月开始创立“天天说钱”财经自媒体,核心观点就一直没有变化过。

 

我长期看好有显著人口增量的、级别高的、汇聚资金能力强的大城市的优质住宅。我说的这类房子,长期看、在人民币计价模式下没有“顶”(短期会有阶段性顶部),美元计价模式下有“顶部”(所谓“美元顶”)。关于楼市泡沫的最终结局,我最早提出了在“东京模式”之外还有“莫斯科模式”,两种模式都值得我们高度警惕。此外,还比较早提出了“高房价”和“高汇率”最终只能保一个,而维护资产价格更重要,因为资产价格关系到社会稳定。

 

我还提出,只要中国不能开启“印股票的时代”(市场经济+IPO注册制),“印钞票的时代”就只能延续(中国的城镇化只进行到一半),楼市作为最大资金池的作用就无可替代,M2增速就肯定会维持在GDP增速的1.5倍以上,中心城市的房价只能继续上涨。而且,当经济不好的时候,反而会加速上涨,这种情况在过去20多年至少被验证了4次。

 

能让房价慢下来只有改革,改革带来资源配置的变化,带来技术的进步,带来发展机会的均等和行业利润的平均,热钱自然而然就分流了,去了该去的地方。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城镇化又只进行到一半,北上广深等城市都汇聚了2000万以上的人口,正向3000万的规模迈进。中国任何一个超级城市,其总人口都超过澳大利亚全国的人口。再加上中国土地国有,外汇管制,所以中国房价长期偏高具有其合理性。


 未来VR技术的成熟,可能让城市进入多中心、无中心的时代,再加上轨道交通、无人驾驶,城市圈的概念正奔腾而来。超级城市的周边城市,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比如廊坊、东莞、苏州,其发展机遇将超过西部的很多省会城市。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