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志鹏、陈怡 给水排水 |清河第二再生水厂污泥厌氧消化设计探讨
北京市清河第二再生水厂工程设计规模为50万m3/d,设计出水满足北京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1/890-2012)中B标准的要求。污泥处理采用预脱水+热水解+厌氧消化+板框深度脱水工艺。本文介绍了项目背景、污泥处理工艺流程以及平面布置,着重分析了钢制消化罐工艺设计的技术特点,并提出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前言
污泥处理的目标是使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及资源化。对于我国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目前较为完善的污泥处理技术路线为污泥浓缩、厌氧消化、脱水。为进一步提高污泥有机物的降解,使后续的污泥处置和综合利用能顺利进行,需进一步完善污泥处理工艺,如:采用污泥热水解技术改善污泥脱水性能,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性能,加大对有机物的降解,产生更多的沼气。基于上述目的,北京市清河第二再生水厂污泥处理系统采用了预脱水+热水解+厌氧消化+板框深度脱水的污泥处理工艺。
本文通过分析清河第二再生水厂污泥处理系统中热水解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与普通消化系统的差异,提出了热水解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技术特点,并提出在设计运行中需关注的相关问题。
1清河第二再生水厂污泥处理系统设计
1.1项目背景
北京市清河第二再生水厂工程是根据《北京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3~2015年)》的要求确定的解决朝阳区污水排除及处理问题、改善地区水环境质量的工程。建设规模为50万m3/d,设计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1/890-2012)中B标准的要求。
1.2污泥处理工艺流程
该工程污泥处理采用预脱水+热水解+厌氧消化+板框深度脱水工艺,如图1所示。
剩余污泥经过浓缩机浓缩后,与经过除砂的初沉污泥混合,利用预脱水机脱水至含水率83.5%,进入热水解系统。热水解处理后的出泥经过稀释至含水率92%,并通过冷却至38~42 ℃后,进入污泥消化池进行厌氧消化。消化后的污泥经板框机压滤脱水至含水率60%以下。
1.3污泥处理平面布置
污泥处理系统主要建(构)筑物包括污泥浓缩预脱水机房、热水解系统、污泥消化系统、板框脱水机房、沼气脱硫、沼气锅炉房、储气柜等,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
2热水解厌氧消化系统与普通中温厌氧消化系统的差异
2.1热水解污泥特性
清河第二再生水厂产生的污泥主要是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与初沉污泥相比,微生物利用剩余污泥进行厌氧发酵产甲烷相对更困难。原因是剩余污泥中的有机物大多为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包裹在细胞壁内以不溶性状态存在。为了改善剩余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需要预先进行细胞破壁处理。本次设计采用热水解方式,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将污泥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加热,通过高温高压蒸汽使污泥中的颗粒污泥溶解,胞外聚合物水解,提高污泥的流动性、污泥颗粒的分散度以及污泥可生化程度, 从而提高厌氧消化的效率和产气量。热水解流程如图3所示。
经过热水解处理后的消化池进泥具有以下特性:
(1)消化池进泥的污泥浓度比普通污泥高1倍(含水率由96%降至92%),相应减少污泥体积50%。
(2)改善污泥的可生物降解性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污泥发酵产气量,降低污泥在消化池内的停留时间。
(3)降低污泥黏度,改善了污泥流动性和管道水力条件。
(4)提高了所产沼气中的甲烷成分。
(5)对污泥中的病菌、寄生虫卵等有杀灭作用,提高了无害化水平。
(6)改善了污泥的脱水性能,减少脱水污泥泥饼的体积,可节省运输费用和能量消耗。
2.2工艺参数差异
基于热水解污泥的特性,热水解厌氧消化较普通厌氧消化工艺参数差异如下(以清河第二再生水厂设计规模50万m3/d为基准):
(1)消化池污泥含水率降低:普通厌氧消化工艺污泥含水率在94%~96%;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污泥含水率在90%~92%。
(2)消化池停留时间缩短:普通厌氧消化工艺停留时间20~30 d;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停留时间15 d左右。
(3)有机物降解率:普通厌氧消化工艺有机物降解率>40%;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有机物降解率>50%。
(4)有机物负荷:普通厌氧消化工艺有机负荷1~3 kgVSS/(m3·d);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有机负荷2~5 kgVSS/(m3·d)。
(5)消化池数量减少:普通厌氧消化工艺需要8座消化池(单池有效池容11 500 m3);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仅需要4座同等大小的消化池。
(6)沼气产量增加:普通厌氧消化工艺沼气产量约34 400 Nm3/d;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沼气产量约51 600 Nm3/d。
3清河第二再生水厂污泥厌氧消化系统技术特点
3.1钢制厌氧消化罐与混凝土厌氧消化池的工程特性对比
目前,国内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中采用的消化池外形多为圆柱形、卵形或龟甲形,大多为钢筋混凝土池体,土建施工难度较大,施工周期相应较长。清河第二再生水厂采用圆柱形钢制消化罐,罐体材质为碳钢,与传统消化池(卵形池)比较具有下列特点(以单池有效容积12 000 m3为基准):
(1)地上结构,逐层焊接拼装,土建施工难度小,施工周期(4~5个月)较短。
(2)内外壁防腐做法:钢制消化罐喷砂除锈,富锌底漆+环氧煤沥青>300 μm;混凝土消化池内壁需做防腐,液相部分采用聚合物涂料,气相部分采用H87涂料。
(3)保温做法:钢制消化罐外侧壁及顶部采用聚乙烯高发泡保温板保温,外敷彩钢板;混凝土消化池外侧壁及顶部采用发泡聚氨酯保温,外敷彩钢板或铝合金板。
(4)投资费用:钢制消化罐约600万元/池(包括基础处理、基底及池体等);同体积卵形消化池约 1 000万元/池。
3.2消化罐各部分特点
3.2.1消化罐进、出泥方式
消化罐采用底部进泥、下部排泥与上部排泥相结合的运行方式(如图4所示)。通过控制消化罐底部排泥管路上流量计进行底部排泥,从图4可看出,污泥进入消化罐后,在水平方向上沿顺时针流动一周后至底部出泥管,从而避免发生短流,有效排出罐底沉砂,也可通过上部溢流出料口排泥,溢流出料口同时具有水封功能,使罐内保持恒定的液位,在溢流出水的同时也能够保证罐内沼气不会泄漏到罐外产生危险。
3.2.2消化罐污泥搅拌
为了使消化污泥混合均匀并协助气液相尽快分离,在消化罐内设有机械搅拌装置,在顶部安装立轴式搅拌器,轴上设有3层搅拌浆叶。其特点:①搅拌器顶部采用水封,密封水采用清洁自来水(或再生水),用于防止沼气顺轴泄漏到大气中;②安装比较简单,底部不需要支撑,避免了污泥在支撑点附近的淤积;③设置3层桨叶,液体流态为自液面中部向下、再沿周边向上,整个罐内液体混合较好,无死区,运行稳定可靠。
3.2.3消化罐内污泥温度控制
经过热水解处理后的消化罐进泥温度53~64 ℃,而消化罐设计厌氧消化温度38~42 ℃,需对消化污泥进行罐外冷却处理(传统消化池正好相反,需对消化污泥进行加热处理)。热水解污泥经一次冷却,温度降至60~64 ℃后,送至消化系统;每座消化罐对应1套循环冷却单元(包括污泥循环泵、泥水热交换器等设备),由污泥循环泵将消化罐内的热污泥送至泥水热交换器,经过热交换降温后的污泥再回到消化罐,热水解出泥也进入消化罐,通过池内混合,使消化罐内泥温稳定在40 ℃左右。
污泥的降温采用了管腔式泥水热交换器(如图5所示),具有以下特点:①开放式回流腔结构,热交换面积大,热交换效率高,结构紧凑,相对套管式热交换器占地面积小,易于安装;②模块化圆形污泥通道,横断面积大,水头损失小且堵塞可能性小;③污泥在回流腔内充分混合,可以保证污泥温度均衡;④回流腔布置在设备两端,拆卸容易、需要的空间小,为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提供了便捷。
3.2.4消化罐沼气收集以及压力保护
消化池顶部有沼气收集装置,收集装置作为沼气出口,配有沼气放空口,放空口用以调试阶段和后续沼气处理系统出现紧急情况时沼气放空;放空管道上装有阻火器,以保证沼气放空过程安全。
正常运行时,消化罐内沼气压力为3 kPa,设计中在罐顶配置机械式高低压保护装置(设定值0.3~4.50 kPa),当罐内压力超过设定高压值时释放罐内压力,当罐内压力低于设定负压值时破坏真空,从而对罐体实行有效保护。此外,在高低压释放管道上装有阻火器,防止火源顺释放管道进入消化罐产生危险(沼气收集装置及高低压保护装置见图6)。
3.2.5消化罐浮渣排放
为防止浮渣累积堵塞溢流出泥口,消化罐设置了浮渣排放系统:包括浮渣排放口、浮渣排放管(下端配有手动和气动阀)以及配套观察检修设施。浮渣排放包括两方面工作内容:①通过程序控制,定时开启气动阀,通过浮渣排放管将污泥表面的浮渣排入浮渣井;②利用带刮板视镜(设置于罐壁液面位置)或池顶浮渣观察检修口观察罐内污泥表面浮渣的累积情况,必要时可通过视镜上方冲洗口或池顶浮渣排放斗清理口对浮渣进行清理,情况严重时还可由池顶浮渣观察检修口进入消化罐内部进行检修(见图7、图8)。
3.2.6消化罐取样
消化罐罐体上设有3处采样管(顶部、中部和底部),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不同高度的罐内物料进行取样,随时掌握罐内工况,中部采样管见图9,顶部采样管与底部采样管均位于控制塔室内,顶部采样管与消化罐溢流出泥管连接,底部采样管与循环污泥出消化罐管连接。
3.2.7消化罐液位控制
消化罐罐体上配备有顶部雷达液位计及侧壁静压式液位计,以便在测试、调试、维护和运行阶段掌握池内液位高低(见图10)。
3.2.8消化罐排砂
由于进泥中含砂量较大,去除效果不理想时,大部分泥沙将沉淀在消化池底部,沉积量过大一来会影响消化罐有效罐容,二来堵塞底部管线,因此需定期对消化罐进行卸空排砂。消化罐底部最低处设置3处排砂管,必要时对消化罐进行清空排砂(见图11)。
3.3在钢制消化罐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消化罐顶4 m范围内均为防爆区域,需采取防爆措施:防爆区域所有电气、自控及照明均须采用防爆设备,配置沼气报警探头,电气系统按防爆考虑等。
(2)消化罐体及循环管路上需配置温度、pH、沼气压力等在线监测设备,随时提供池内工艺运行参数,以便操作人员进行运行管理。
(3)热水解消化系统由于沼气产量较普通厌氧消化要高,且随搅拌均匀程度会有较大变化,因此,消化罐顶部要预留合适的气相空间,均衡产气量变化较大对沼气管路系统产生的影响。
(4)污泥含砂对污泥管道系统、热交换器系统、消化罐等均有较大影响,因此污泥处理系统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降低污泥中的含砂量。
(5)热水解消化污泥消化后的滤液中COD、氨氮含量显著升高,COD多为难降解性质;该滤液直接排入处理厂污水管,进入处理厂前端进行处理,将加大处理厂运行负荷,对处理过程有影响,需加以关注。
(6)污泥中含渣量多对消化罐运行影响较大,因此设计中对污泥除渣需加以关注。通常最好在污泥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或污泥处理系统前端进行除渣,同时在消化罐顶部要设置良好的排浮渣系统。
(7)钢制消化罐的气相设计压力较混凝土消化池低,因而导致沼气系统运行压力偏低,沼气系统设计时需考虑充分。
(8)污泥管路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堵塞,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污泥输送管路的疏通,多设置疏通口和冲洗口。
4结论
在清河第二再生水厂污泥处理工艺设计中,预先对污泥进行热水解处理,改善了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相应提高了厌氧消化的固体负荷(有机物降解率)和产气量。与传统厌氧消化池比较而言,钢制厌氧消化罐具有土建施工简便、投资费用省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微信对原文有删减,原文标题:清河第二再生水厂污泥厌氧消化设计探讨;作者:钟志鹏、陈怡;刊登在《给水排水》2017年12期。


将本文转发到朋友圈和3个以上专业群,赠送
中国给水排水2015-2017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1本)+中国给水排水杂志2本,数量有限,先转发先得。转发后再微信平台留下公司名称,地址,联系人,手机等信息即可。
2018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请提前报名,限800人)
时间:2018年4月
地点:保定 雄安新区
组织机构
主管单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办单位: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艾尔旺新能源环境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施维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国美(天津)水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苏伊士新创建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水协
中国给水排水战略联盟
中国污泥处理处置战略联盟
中国给水排水品牌委员会
全国排水委员会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战略合作微信平台:
(微信名称:water8848微信号:cnwater8848 )
(微信名称:中国给水排水 微信号:cnww1985 )
支持媒体:中国建设报、中国水业网( www.water8848.com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网站(www.watergasheat.com)、亚洲环保杂志 、中国水网、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水处理技术杂志、供水技术杂志 等
为贯彻落实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要求,酝酿多年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颁布。该计划强调水质、水量和水生态的一体化管理,预计到2018年中国水处理投资可达2万亿元。 随着水行业企业迎来发展黄金时代,2018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八届)也将进入发展新阶段。
近年来,随着我国污水处理能力的快速提高,污泥量也同步大幅增加。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以下简称城镇,不含其它建制镇)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4063座,污水处理能力达1.78亿立方米/日,年产生含水量80%的污泥5000多万吨。“水十条”规定,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年底前达到90%以上。而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有70%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污泥随意堆放及所造成的污染与再污染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并且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社会的关注促使国家不得不对污泥的处理处置重视起来,国家的重视又促使了污泥处理处置市场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住建部明确要求:各地要按照“绿色、环保、循环、低碳”的污泥处置技术路线,督促落实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建设的主体责任,合理选择工艺,加快设施建设。各级排水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污泥处理处置单位严格按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要求,对污泥去向、用途、用量等进行跟踪、记录和报告;对非法污泥堆放点要一律予以取缔,不满足防护要求的污泥临时堆放点要限期完成达标改造;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转移、倾倒、处置污泥的,要严格依法处罚。要打通污泥无害化产物的出路,“以资源化带动产业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对于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水平,了解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前景与发展趋势,切实达到污泥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的要求,避免由此引起的二次污染,《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联合艾尔旺新能源环境有限公司、上海施维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国美(天津)水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苏伊士新创建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中国水协 等单位决定举办“2018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九届)”。届时将邀请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到会作主题报告,针对污泥处理处置的标准实施、成熟工艺及设备运行经验、污泥处置政策等问题进行解答和研讨交流,同时为相关单位搭建推介城镇污泥处理处置与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平台。
本次会议将邀请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领导;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领导;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领导;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业内和国内的知名专家、学者;会议同时将邀请全国排水行业设计、科研、运营单位、建设单位的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会并作学术交流。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于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在秦皇岛、青岛、大连、上海、长沙、宜兴、天津、北京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污泥处理处置高级研讨会,此次是第九届,在大家的关心和支持下,它已成为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污泥处理处置行业会议。
一、大会运作原则和目标
本届大会按照专业化、高规格、高水平的要求,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特色。
邀请污泥处理处置各个研究方向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主流单位代表,办成中国规模和影响力最大、最专业的行业盛会。
二、大会形式
本届大会以会议研讨交流为主(约40多个专家报告)和现场参观典型工程( 保定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中心项目、雄安新区 等)为辅助的形式。
三、大会征稿主题:
1、各地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的概况及规划(工程信息和工程实例介绍);
2、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标准解读及政策探讨;
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的设计经验;
4、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工艺选择;
5、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管理经验探讨;
6、污泥生物堆肥与土地利用技术及工程实例;
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8、流化床污泥焚烧炉技术及应用;
9、热电厂、水泥厂等工业领域掺烧城市污泥的应用实例;
10、污泥厌氧发酵/工业化生物制气技术与装备;
11、污泥中温厌氧消化技术与装备;
12、污泥固化稳定化技术与装备;
13、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及工程实例,设计经验,调试、运行管理经验等;
14、高效污泥脱水技术与装备;
15、污泥输送技术与设备;
16、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调研报告和市场分析;
17、自来水厂污泥的处理及处置;
18、泵站、管网(通沟污泥)、黑臭水体污泥处理处置,工业污泥处理及处置,工业园区污水污泥处理处置;
19、国家“十三五”城镇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总体思路及投资热点;
20、污泥干馏,污泥碳化,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工程案例;
21、剩余污泥源头减量生化技术、设备与工程案例;
22、污泥重金属稳定技术、设备与工程案例;
23、其他相关主题(如除臭、渗滤液处理等)。
四、参会人员
1、政府管理部门:建设厅、城建局、各地建委、水务局、环保局(厅)、排水处、海绵办、黑臭水体办、开发区管理部门、各地方河湖长单位等。
2、行业协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中国低碳产业联合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各地学会、协会等
3、设计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南南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等。
4、高校(研究院):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学院、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江南大学 等。
5、各地水务、污泥投资建设运营单位:天津创业环保集团、北控水务集团、北京城市排水集团、北京首创、北京碧水源、启迪桑德、天津水务集团、成都市兴蓉环境、安徽国祯环保、深圳市水务(集团)、上海城投水务、重庆水务集团、东莞市水务投资、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南京水务集团、杭州市水务集团、武汉市水务集团、沈阳水务集团、厦门水务集团、珠海水务集团、山东水务发展集团、青岛水务集团、济南水务集团、上海巴安水务、中环保水务投资、昆明滇池水务、云南水务、中国水务集团、中国水务投资、粤海水务、威立雅水务、苏伊士环境集团、中法水务投资、中国光大水务、贵州水务、海口市水务、华衍水务、天津华博水务、中环水务集团、成都排水、首创爱华市政环境、重庆康达环保等。
6、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和设备工程公司等。
五、企业赞助方案
1、联合主办单位:15-20万元。
2、协办单位:6万元。
3、大会上发言(20分钟):文章发表2-3篇,1-2个参会代表,发资料,现场易拉宝1个等共计2万元。
3、会场外集中展示区展示桌(2万元每个,含1-2人参会费)。
4、其他赞助方式(如礼品、晚宴、抽奖奖品等),按实际发生金额支付。
5、会议论文集广告:封底16000元;封二12000元;封三10000元;前彩插首末页:13000元/页;前彩色插页:8000元/页。
有意赞助或在会上进行交流、宣传的水务、工程公司、设备厂家等可与编辑部联系(022-27835639,13752275003 王领全)。
六、参会和住宿
会务费:
普通参会人员(设计院、水务公司、政府部门)为2300元/人(含会务、资料、场地、用餐、参观考察等费用);2018年2月28日前返回参会回执并汇款的普通参会人员为2000元/人;设备工程技术企业参会人员为2900元/人;2017年2月28日前返回参会回执并汇款的设备厂家参会人员为2600元/人。
注:需要现场或者提前领到发票的参会代表,请提前将会务费汇款到杂志社
(收款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开户行:建行天津河西支行;
账号:1200 1635 4000 5251 9625)。
(酒店房间紧张,请提前回执、预订房间并付款。请提前联系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的 金晟 会计18622273726,022-27836823 办理预定房间手续,请将预定住房费用汇款至:金晟 6217 9002 0000 4602 885 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汇款时请注明入住参会代表姓名及单位名称)
组委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 : 王领全 孙磊 任莹莹 彭秀华 金晟(会计)18622273726
电话:022-27835639 27835592 13752275003
E-mail:wanglingquan88@163.com cnwater@vip.163.com
传真:022-27835592 邮编:300070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路52号都市花园大厦21层
2018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高级研讨会 邀请函调整板20171208.doc
2018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高级研讨会 邀请函调整板20171208.doc
2018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九届) 参会回执(复印有效)
请参会人员认真填写回执后,传真和E-mail传回,以便提前安排住宿。
传真:022-27835592 E-mail:wanglingquan88@163.com; cnwater@vip.163.com
单位 |
|
邮 编 |
|
|||||||
地址 |
|
|||||||||
姓名 |
性别 |
部门 |
职务 |
电话 |
手机 |
E-mail |
是否 住宿 |
房间类型和数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汇款 方式 |
可提前汇会务费 收款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开户行:建行天津河西支行 账号:1200 1635 4000 5251 9625
|
|||||||||
发票 信息 |
请逐项填写发票信息,以便给您开具发票 普票:发票抬头 ;税号 专票:发票抬头 ;税号 开户行及账号 ;详细地址和电话
|
|||||||||


2018年《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主办的会议信息
1、中国给水排水2018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九届)-(请提前报名,限800人)
2、2018年《中国给水排水》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交流会(智慧水务)(第六届)
3、《中国给水排水》第八届城市雨污水(黑臭水体,海绵城市)管理国际研讨会
4、中国给水排水2018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高级研讨会(第二届)-(请提前报名,限800人)
5、2018年《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第十五届年会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
|
战略合作微信平台:
(微信名称:water8848微信号:cnwater8848 )
(微信名称:中国给水排水 微信号:cnww1985 )
将本文转发到朋友圈和3个以上专业群,赠送
中国给水排水2015-2017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1本),数量有限,先转发先得。转发后再微信平台留下公司名称,地址,联系人,手机等信息即可。
![]() |
【主任委员单位】
|
![]() |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 ![]() |
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副主任委员单位】
|
![]() |
上海威派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
天津倚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
苏伊士新创建有限公司 |
![]() |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
【委员单位】
|
【联系我们】
|
||
联系人: 王领全 孙磊 联系电话:022-27835639 27835592 13752275003 E-mail: cnwater@vip.163.com wanglingquan88@163.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