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产业研究系列报告第8期:污水处理膜工艺水质稳定,农村市场有望成为新热点
针对部分我国污水处理市场现状, 川财证券研究所产业研究部组织了污水处理项目专家调研。 调研纪要如下:
目前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中主要采用两大类合作模式: 设计采购施工( EPC)模式和建设-经营-转让( BOT) 模式目前, 我国污水处理项目大多采取 BOT 模式, 即政府委托( 水处理) 运营商投资、 建设和维护, 产权归运营商所有, 通过收取水费、 管理费方式等收回收益。同时, 也存在部分项目采用 EPC 模式。 EPC 模式与 BOT 模式差别较大, 该模式由总包商完成工程项目的设计、 采购及施工。 其与 BOT 最大的区别在于, 项目产权归业主所有。
在 EPC 的基础上, 衍生出 EPC+C 模式, 即除了设计采购施工以外, 总包商也承担运营任务, 但产权依然归属于业主。
PPP 与 BOT 的联系在于: PPP 模式有政府的资金加入, 且其中的部分合作条款为政府参与提供了可行性
PPP 模式下, 政府出资与企业成立合资公司, 运营管理的重要事项需要经过董事会讨论。 参与 PPP 项目的企业普遍希望项目具有一定规模, 以获得更加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和政策方面的支持。
目前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情况下, 企业参与 PPP 项目尚以价格竞争为主。 除了满足对投资回报率的基本要求外, 企业决定参与 PPP 项目更多出于战略目的。
政府参与投资建厂的考虑因素
1 当地人口数量以及未来 10-20 年的变化趋势。
2.城市整体规划, 比如南京重污染厂外迁。
3.地下水位的当前水平及期望水平。
4.对城市水质的要求。 污水厂无法净化一些特殊污染源。
5.政府财政的承受能力。 一般情况下, 设备工艺投资越高, 总成本越低。 因为人工等的费用会降低。
6.场地选择对环境的影响。
污水处理工艺目前主要分为生化处理( 膜工艺) 和物化处理( 氧化法等)
物化处理属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 成本较低, 使用常规设备。 其中净化费、 药费及人工费三项占到总直接成本的 80%左右, 其他管理、 维护费用较低。
生化处理的成本比传统工艺高出 20%-35%, 主要由于净化膜的使用以及其他配套工艺流程。 但相比传统工艺, 生化处理的水质极高, 甚至远高于北京标准和国家标准。 另一方面, 膜工艺处理的水质非常稳定, 包括病毒等生物污染物也会被拦截下来。
污水处理厂的水质处理标准应在工程方案设计时确定
通常情况下, 建厂方案确认期间, 即是确定污水处理标准的最佳时机。 90 年代建设的污水处理厂, 其处理能力逐渐与国家新标准产生差距。
2006 年以后, 污水处理标准已向一级 B 类靠拢, 现阶段基本达到一级 A。 但无论一级 B 还是一级 A, 排入地表水仍需要经过过滤处理, 达到自来水标准还需要经过膜工艺或者更高工艺, 如果需要达到饮用水或者更高级别的定制水, 则需要更加复杂的多种工艺反复处理。
我国 90%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已趋饱和, 新农村建设有望成为市场热点
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市场的 90%已被瓜分完毕, 农村污水处理市场仍有待开发。比如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号召, 将会给这个行业带来新的契机。
市场规模可以用如下方式估算: 一天产生污水处理量 50-100 升每个人, 加上一些生产型企业, 通常 100 万人城市里面自来水产业大概是 40-50 万吨。 城市总量大概 3 亿吨。 剩下份额基本是农村市场, 其潜力非常巨大。
特别提示: 行业专家观点仅供参考, 系统性或时效性会因市场环境而变化, 不代表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