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净化材料与技术研发中心(CSPMT)
分离净化材料与技术研发中心由江苏省财政厅与苏州科技大学共同资助,于2012年成立,座落在美丽的石湖畔。中心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江苏省特聘教授”白仁碧教授创建。成员包括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留学博士等多名青年学者。
中心开展面向应用过程的膜材料组合、成型机制、机构设计与制备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力争将中心建设成为国内外水处理行业中研究型与应用型的先进综合平台。
研发中心主任:白仁碧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江苏特聘教授”。致力于新型功能膜和多功能吸附催化材料及其在分离净化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SCI引用超过2300次。拥有6项世界发明专利,其中两项在国外进入工业生产。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完成13项新加坡自然科学基金、工业基金等项目。
现担任Journal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GSTF Journal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ISRN Chemical Engineering等8份杂志编委或编辑。
Most Downloaded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Articles |
该文章被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公布为全世界被最多下载的科学文章之一。 |
沈舒苏 讲师,2013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有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进入苏州科技大学工作。曾赴日本参加学术交流,美国参加美国化学年会等国际会议,在《Tetrahedron Letters》、《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等国际杂志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SCI论文6篇。获2014年江苏省“双创博士”资助,现主要从事有机高分子合成及功能材料的设计改进,致力于研究开发新型的具有较好亲水疏油性能的高分子材料。
白仁碧团队
赵雪涛 副教授,201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并于同年晋升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重金属吸附理论与模型和重金属检测。在国内外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Annali di Chimica》、《Revue Roumaine de Chimie》、《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环境科学》和《离子交换与吸附》等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
研发中心成员简介
郭永福 副教授,201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苏州科技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寒山教育奖”获得者。目前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排水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低耗高效水处理反应器的研制以及功能膜材料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公开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获授权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作为第二作者参与出版专著1部。
姓 名: | 白仁碧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55-10 | ![]() |
职 务: | 主任 | 职 称: | 教授 | 评聘时间: | ||
所在系: | 环境工程系 | 专业: | 环境工程 | |||
主要研究方向: | 功能膜材料与技术,多功能吸附光催化复合材料与技术,水处理技术 | |||||
主讲课程: |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 ceebairb@live.com | ||||
个人简介: |
江苏特聘教授。《分离净化材料与技术研发中心》主任,苏州市《分离净化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以来从事功能膜、吸附光催化材料与技术及其在水和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相关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主持参与了约7500万元人民币的各类国际国内科研项目。在国际英文核心专业期刊发表科研论文80多篇,SCI引用超过5100次(现每年达500-600次)。 |
|||||
学习经历: | ||||||
1994 年 10 月- 1996 年 6 月 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工程系 博士后 |
||||||
个人荣誉: | ||||||
江苏特聘教授 |
||||||
社会兼职: | ||||||
苏州市科技咨询专家。 任国外多个专业期刊,如<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Journal of Membrane & Separation Technology>等,的编委或副编辑。 |
||||||
论文论著: | ||||||
代表性科研论文: 1. Mechanism of lead adsorption on chitosan/PVA hydrogel beads. Langmuir (SCI) 2002 Vol.18, 影响因子:4.187, SCI引用:326。 2. Membrane fouling and cleaning in microfiltration of activated sludge wastewater.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SCI)2003 Vol.216, 影响因子:6.035, SCI引用:266。 3. Copper adsorption on chitosan-cellulose hydrogel beads: behaviors and mechanisms.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SCI)2005 Vol.42, 影响因子:3.359 SCI引用:269。 4. Selective removal of copper and lead ions by diethylenetriamine-functionalized adsorbent: behaviors and mechnisms. Water Research (SCI) 2008 Vol.42, 影响因子:6.942 SCI引用:204。 5. Enhanced and selective adsorption of mercury ions on chitosan beads grafted with polyacrylamide via surface-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Langmuir (SCI) 2005 Vol.21, 影响因子:4.187 SCI引用:166。 6. Adsorptive removal of copper ions with highly porous chitosan/cellulose acetate blend hollow fiber membrane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SCI)2006 Vol.284, 影响因子:6.035 SCI引用:116。 7. Adsorption of lead and humic acid on chitosan hydrogel beads. Water Research (SCI) 2005 Vol.39, 影响因子:6.942 SCI引用:141。 8. Biodegradation of organonitriles by adapted activated sludge consortium with acetonitrile-degrading microorganisms. Water Research(SCI) 2007 Vol.41, 影响因子:6.942 SCI他引:36。 9. Membrane-aerated biofilm reac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acetonitrile wastewater.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SCI)2008 Vol.42, 影响因子:6.198 SCI引用:22。 10. Modification of membrane surface for anti-biofouling performance: Effect of anti-adhesion and anti-bacteria approache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SCI)2010 Vol.346, 影响因子:6.035 SCI引用:126。 11. Highly hydrophilic and low-protein-fouling polypropene membrane prepared by surface modification with sulfobetaine-based zwitterionic polymer through a combined polymerization method.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SCI) 2010 Vol.362, 影响因子 6.035 SCI他引:87。 12. A novel membrane showing both hydrophilic and oleophobic surface properties and its non-fouling performance for potential water treatment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SCI) 2013 Vol.436, 影响因子:6.035 SCI他引:61。 13. Effective and low fouling oil/water separation by a novel hollow fiber membrane with both hydrophilic and oleophobic surface propertie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SCI) 2014 Vol.436, 影响因子:6.035 SCI他引:45。
|
||||||
专利: | ||||||
代表性发明专利: (1). 白仁碧,朱晓颖. 高亲水高疏油中空纤维或平板油水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 (世界发明专利:WO2012/148359)。 |
||||||
承担项目: | ||||||
代表性在研项目: 使用三嵌段聚合物作为界面改性剂实现水处理有机膜防有机污染之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81万;主持。 一种新型功能膜技术处理棕榈油含油废水的研究,国际合作项目,100万;主持 。 一种基于聚偏氟乙烯膜材料添加剂的开发制备,国际合作项目, 80万;主持。 新型纳滤/超滤膜技术对废水再生/回用的研究开发,西北市政工程研究院,30万;主持。 苏州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苏州市科技局,30万;主持 。
|
||||||
获奖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