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就职于河海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环境规划与评价研究所。入选2017年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016年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012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撑计划。博士毕业于河海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后就读于美国沙漠研究所(DRI)和美国内华达大学(UNLV),美国北卡大学(UNC)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水环境系统规划评价、河湖富营养化机理及水环境数学模型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受聘为美国著名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开发团队(EFDC-Explorer)技术顾问,并与该模型开发团队首席科学家Paul Craig在河海大学合作举办了多次EFDC开发与应用培训班;长期与北卡大学国际著名藻类学家Hans Paerl教授围绕湖泊蓝藻水华生长限制性因子以及控制机理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Water Research等国际权威期刊上。讲授本科生全英文课程《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留学生和博士生全英文课程《水环境模拟与预测》、《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Predication》、《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等。现为中国水利学会江苏省环境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湖泊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湖泊与湿地分会委员、国际海洋与湖沼协会(ASLO)会员,全球湖泊生态系统观测网络协(GLEON)会员,多个国际和国内杂志编委。作为环保部评估中心常聘专家,参与了国家法规化质量管理模型遴选、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修编、数学模型应用指导教材编写、以及环评工程师考前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目前,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类项目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3项面上,1项青年)、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当年全国水环境领域仅资助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各1项,以子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科技部973项目、环保部水专项和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等。已发表学术期刊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42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26篇),EI收录25篇,已授权国家专利18项、软件著作权14项、出版专著7部。研究成果先后获得2013年IBM全球共享大学研究奖(当年全球水环境领域仅奖励3项)、2014年南京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水利部大禹二等奖等。
联系方式
办公地点: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水利馆B310
电子邮箱:liyiping@hhu.edu.cn
个人主页:http://lyp.cjk3d.net
电话:(86) 2583787725,13951787286
2008/7 - 2010/7,美国沙漠研究所和美国内华达大学,水文水资源专业,博士后,导师:Kumud Acharya 教授、余钟波 教授
2001/9 - 2006/4,河海大学,环境工程,博士(硕博连续),导师:逄勇 教授
1997/9 - 2001/7,河海大学,给水排水工程,学士,辅导员:刘平雷
工作经历(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按时间倒序排序):
2016/05 - 至今,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院长助理
2013/07 - 2016/05,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
2010/07 - 2013/07,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0/01 - 2010/03,美国北卡大学,访问学者
2006/04 - 2008/07,河海大学,环境学院,讲师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及人才计划项目情况(按时间倒序排序):
一、主持的国家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类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9071、船行波与风生浪共同作用对浅水湖泊沉积物再悬浮及蓝藻水华影响机理研究、2016/01-2019/12、63.0万元、在研、主持。
[2] 霍英东教育基金“第十四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资助项目,141073、浅水湖泊水生植物消浪缓流机理及其对沉积物再悬浮抑制效应研究、2014/03-2017/02、12.3万元、结题、主持(当年全国水环境领域仅资助2项)。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379061、浅水湖泊水-土界面波流紊动作用对沉积物再悬浮的驱动机制及模型应用、2013/01-2016/12、82.0万元、结题、主持。
[4]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BK20131370、太湖近底边界紊动对悬浮物关键动力过程影响机理研究、2013/07-2016/06、10.0万元、结题、主持。
[5] 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2012557522、太湖流域(江苏)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体系建设、2012/01-2015/12、30.0万元、结题、子课题负责人。
[6] 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2012ZX07506007,太湖流域跨界水环境协调管理支撑技术、2012/01-2015/12、220.0万元、结题、子课题负责人。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009049、振荡波和单向流共同作用下太湖及其主要支流底泥侵蚀实验、2010/01-2013/12、20.0万元、结题、主持。
[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项目,2010CB951101、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水循环的影响机理和水资源安全评估、2010/07-2015/07、30.0万元、结题、子课题负责人。
二、参加的主要国家及省部级基金和科研类项目
[1] 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BK20150810、内部排水设施对LID生物滞留系统下渗能力的影响机理、2015/07-2018/06、20.0万元、在研、参加。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179053、太湖底泥悬浮沉降规律及对水环境影响研究、2011/01-2014/12、60.0万元、结题、参加。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979022、流域水文过程与非点源溶质运移耦合机理与模拟研究、2010/01-2012/12、40.0万元、结题、参加。
[4]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2011502322、珠江湖库水生态修复技术-长潭水库水生态动力学模型开发与应用、2011/05-2013/12、20.0万元、结题、参加。
三、主持的人才计划项目
[1] 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16。
[2] 霍英东教育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资助项目,141073、浅水湖泊水生植物消浪缓流机理及其对沉积物再悬浮抑制效应研究、2014/03-2017/02、12.3万元、结题、主持。
[3]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太湖水-土界面波流紊动作用对沉积物再悬浮的驱动机理、2012/12-2015/12、10.0万元、结题、主持。
[4] 河海大学“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振荡波和单向流共同作用下太湖及其主要支流底泥侵蚀实验、2012/07-2015/06、10.0万元、结题、主持
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学术奖励
一、代表性论文
[1].Yiping Li, Abdul Jalil*, Wei Du, XiaoMeng Gao, Jiangwei Wang, Liancong Luo, Huiyun Li, Shujun Dai, Sarfraz Hashim, Zhongbo Yu, Kumud Acharya, Wind induced reverse flow and vertical profile characteristics in a semi-enclosed bay of large shallow Lake Taihu, China, ecological engineering(IF= 2.740), 2017,102: 224-233. SCI
[2].Yiping Li, Chunyan Tang*, Jianwei Wang, Kumud Acharya, Wei Du, Xiaomeng Gao, Liancong Luo, Huiyun Li, Shujun Dai, Jepkirui Mercy, Zhongbo Yu, Baozhu Pan, Effect of wave-current interactions on sediment resuspension in large shallow Lake Taihu,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F= 2.760), 2016, 24(4): 4029-4039. SCI
[3].Yiping Li*, Chunyan Tang, Jianting Zhu, Desmond O Anim, Kumud Acharya, Parametric uncertainty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hydrodynamic processes for a large shallow freshwater lake, Hydrological Science Journal (IF= 2.182), 2015, 60(6), 1078-1095. SCI
[4].Yiping Li*, Wei Du, Zhongbo Yu, Chunyan Tang, Ying Wang, Desmond Ofosu Anim, Lixiao Ni, Janet Lau, Sue Ann Chew, Kumud Acharya, Impact of flexible emergent vegetation on the flow turbulence and kinetic energy characteristics in a flume experiment, Journal of Hydro-Environment Research (IF= 1.971), 2015, 9: 354-367. SCI
[5].Yiping Li*, Ying Wang, Desmond Ofosu Anim, Chunyan Tang, Wei Du, Lixiao Ni, Zhongbo Yu, Kumud Acharya,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densities of submerged flexible vegetation from an open-channel flume study of artificial plants, Geomorphology (IF= 2.813), 2014(204): 314-324. SCI
[6].Yiping Li, Desmond Ofosu Anim*, Ying Wang, Chunyan Tang, Wei Du, Zhongbo Yu, Kumud Acharya, An open-channel flume study of flow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a combined layer of submerged and emerged flexible vegetation, Ecohydrology (IF= 2.138), 2014, 7(2): 633-647. SCI
[7].Yiping Li*, Chunyan Tang, Zhongbo Yu, Kumud Acharya. Correlations between algae and water quality: factors driving eutrophication in Lake Taihu,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F= 2.344), 2014, 11, 169-182. SCI
[8].Yiping Li*, Chunyan Tang, Jianting Zhu, Desmond O Anim, Kumud Acharya, Parametric uncertainty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hydrodynamic processes for a large shallow freshwater lake, Hydrological Science Journal (IF=2.182), 2014, 60(6): 1078-1095. SCI
[9].Yiping Li, Chunyan Tang, Chao Wang*, Wei Tian, Baozhu Pan, Lei Hua, Janet Lau, Zhongbo Yu, Kumud Acharya, Assessing and modeling impacts of different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routes on Lake Taihu and the Yangtze River, China,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F= 2.740), 2013, 26(4): 399-413. SCI
[10].Yiping Li, Chunyan Tang, Chao Wang*, Desmond O. Anim, Zhongbo Yu, Kumud Acharya, Improved Yangtze River Diversions: Are they helping to solve algal bloom problems in Lake Taihu, China,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F=2.740), 2013, 51: 104-116. SCI
二、代表性论著
[1].李一平, 唐春燕, 罗 缙, 王 华, 逄 勇, 太湖水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4. 书/著作
[2].李 勇, 李一平, 陈德强, 环境影响评价, 河海大学出版社, 2012. 书/著作
[3].朱 亮, 卜现亭, 李一平, 倪利晓, 李勇, 水污染理论与控制技术, 河海大学出版社, 2011. 书/著作
三、代表性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情况
1、专利情况
[1].发明专利:李一平,唐春燕,王莹,等,一种研究底泥起悬机制和营养盐释放的装置及其操作方法,2012,中国,专利号:ZL201210343649.4
[2].发明专利:黄冬菁,余钟波,李一平,等,水位和水深测量装置,2014,中国,专利号:ZL201410090621.3
[3].发明专利:李一平,杜薇,许家俊,等,一种人工湿地辅助曝气酶解处理含氟废水系统,2015,中国,申请号:201510162775.3
[4].发明专利:李一平,唐春燕,万榆,等,一种矩形水槽模拟底泥侵蚀和传输特征的方法和装置,2012,中国,申请号:201210145493.9
[5].发明专利:李一平,范丽丽,胡芬娟,等,一种浅水湖泊水体悬浮物沉降速度量化方法,2011,中国,申请号:201110213104.7
2、软件著作权情况
[1].李一平,唐春燕,卫朴,等,水环境容量和纳污能力计算模型,2013,中国,授权号:2013SR058331
[2].李一平,唐春燕,杜薇,等,柳州市柳江水质安全与预警系统,2013,中国,授权号:2013SR055138
[3].李一平,唐春燕,栾号,等,工业企业水环境风险源项辨识、预测与评估系统,2013,中国,授权号:2013SR054060
[4].李一平,唐春燕,卫朴,等,河流水环境水质计算数学模型软件,2013,中国,授权号:2013SR054648
[5].李一平,唐春燕,栾号,等,排污口权重分析和二维非稳态水量水质模拟预测软件,2013,中国,授权号:2013SR053646
3、学术奖励
[1] 2016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南方湖库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生态修复调控技术、2016、水利部(排名第五)。
[2] 2015年度江苏省水利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精确灌排模式对减少面源污染的影响、2015、江苏省(排名第五)。
[3] IBM全球共享大学研究一等奖(IBM Global Shared University Research Award)、Water resource and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solutions based on GIS and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2013、IBM(排名第一,当年全球水环境领域仅奖励3项)。
[4] 南京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Modeling impacts of Yangtze River water transfer on water ages in Lake Taihu, China、2013、南京市人民政府(排名第一)。
[5] 2010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太湖流域富营养化控制机理研究、2010、江苏省(排名第八)。
院长助理:李一平
1978年出生,男,教授,湖北荆州人。1997年就读于河海大学给水排水本科专业,2006年获河海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学位,2008-2010年赴美国沙漠研究所和美国内华达大学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2010年1-3月赴美国北卡大学访问。2006年起在河海大学任教,2010年晋升副教授,2012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2016年晋升教授。社会工作方面2013年起担任环境科学系系主任,2015年起担任环境学院院长助理,协助院长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入选江苏省“333”人才计划,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称号。主要从事水环境系统规划评价、河湖富营养化机理及水环境数学模型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工作,主持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和青年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水专项等30多个研究课题。已发表学术期刊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5部,授权国家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10多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大禹奖二等奖、IBM全球共享大学研究奖、南京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兼任中国水利学会江苏省环境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湖泊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湖泊与湿地分会委员、《湖泊科学》编委等。
团队简介 |




李一平来源:环境学院 作者:环境学院 发布时间:2017-09-07
![]()
李一平,教授,博导,副院长,现任职于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并受聘为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UNC)客座教授,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和加拿大温莎大学兼职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获得者,国际“水环境模拟与预测”学术年会发起人,全国河(湖)长制研究与培训特聘教师。 主要从事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河湖富营养化机理及水环境数学模型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工作,目前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水文-水生态环境互馈过程演变机制与适应性调控(52039003)”。入选2017年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016年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012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撑计划。受聘为美国著名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开发团队(EFDC-Explorer)技术顾问,并与该模型开发团队首席科学家Paul Craig在河海大学合作举办了多次EFDC开发与应用培训班;长期与北卡大学国际著名藻类学家Hans Paerl教授围绕湖泊蓝藻水华生长限制性因子以及控制机理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Water Research、Biological Techn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上。讲授本科生全英文课程《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硕士生、博士生和留学生全英文课程《水环境模拟与预测》、《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Predication》、《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等,获得江苏省微课讲课竞赛一等奖、河海大学讲课竞赛一等奖、河海大学优秀主讲教师等称号。现为中国水利学会江苏省环境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湖泊分会常务理事、《水资源保护》期刊副主编及多个国际和国内杂志编委。 作为水利部和生态环境保护部常聘专家,主编了《地表水环境数值模拟与预测——EFDC建模技术及案例实训》、英文专著《Addressing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Endowment: Physical and Virtual Water Transfer within China》、江苏省留学生精品课程教材《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全国河(湖)长制培训系列教材中的《全国河湖长制适用技术指南》、《全国河湖长制适用技术细则》和《水污染防治》等,参编《英汉汉英水环境科技词典》,参加了全国多期河(湖)长制培训授课工作,已累积培训各级河湖长及相关技术人员5000人以上,为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提供技术标准与规范。参与了国家法规化质量管理模型遴选、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修编、数学模型应用指导教材编写、以及环评工程师考前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作为第一负责人于2011-2020年连续获得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含1项重点、3 项面上)、1 项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当年全国水环境领域仅资助2 项)、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 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以子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水污染控制重大专项和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等。已发表学术期刊论文80 余篇,其中SCI 收录42 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26 篇),EI 收录25 篇,已授权国家专利19 项、软件著作权13 项、出版专著7 部。研究成果先后获得2013 年IBM 全球共享大学研究奖(当年全球水环境领域仅奖励3 项)、2014 年南京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6 年水利部大禹二等奖,2019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办公地点: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水利馆B310 电子邮箱:liyiping@hhu.edu.cn 个人主页:http://lyp.cjk3d.net 课题组微信公众号:LYP2019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