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 2019-12-04 16:45:07 | 来源: 中国日报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余佳华
11月30日,由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牵头,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政府、甘肃省白银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研讨会由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吴晓华副院长主持。张春园,何界生,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理事长、程路,杨兴富,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依滨等参加本次研讨会并致辞演讲。
张春园致辞
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理事长程路致辞
何界生致辞
杨兴富致辞
中国决策科学院院长管益忻,自然资源部机关服务局局长陈志刚,国家审计署企业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王登平,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原巡视员王秀忠,国家水利部农水司原巡视员姜开鹏,国家水利部原副总工程师、巡视员庞进武,张坚钟,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局长安起雷分别作了主题发言。会议还邀请了黄河流域沿线的甘肃省白银市、山东省东营市、山东省滨州市、山东省聊城市、甘肃省定西市、河南省襄城县、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等发改、环保、自然资源等部门负责人、高校专家、投资机构、智库学者和部分企业家代表等参加。
研讨会重点解读黄河流域发展战略要点,聚焦黄河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痛点,讨论生态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对策,研究分析黄河文化挖掘、保护和传承的主要思路与实施策略,等。
甘肃省白银市市长张旭晨、山东省东营市副市长韩利学等作嘉宾发言。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院长、高俊才等作主题发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维海对外发布国合研究院最新研究成果——“战略三部曲:《十四五规划模型与操作手册》、《新时代企业竞争战略》、《新时代金融创新战略》)3本专著,以及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与国内外科研机构联合推动、共建共享的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大健康产业、生物质能供热循环利用和高精尖技术成果产业化等项目。
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科研、管理和技术创新平台,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与甘肃省白银市、山东省东营市等联合,倡议发起与共同打造以“黄河流域战略研究院”为核心的三大创新驱动平台。一是,区域创新平台。树立国际标准和全球视野,强化政企产学研等互动,积极推动黄河流域各省市县区、各城市扶持企业科技创新平台、行业产业孵化平台、区域技术转化平台和城市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四个层级的有序建设和创新平台体系。二是,智库服务平台(黄河流域战略研究院)。贯彻国家部委关于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部署,由部委智库推动和牵引,吸收各城市和有关部门参与,聚集科研院所和投资机构,完善体制机制,聚集国内外政府官员、智库机构、科研院校、知名企业、投资机构、环保机构、行业组织和专家学者等,共建共享和打造“黄河流域战略研究院”。三是,战略支撑平台。借鉴全球河流水系治理经验,立足国家和区域诉求,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积极推动国家、部委、省市等政策层面的规范化、体系化和协同化,积极开展创新战略的统筹谋划和资源整合,聚焦新兴产业、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研发等重点领域,培育打造战略性科技力量。
研讨会上,甘肃省白银市、山东省东营市等与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白银市和东营市等重点城市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等示范试点,探索黄河流域战略编制等具体合作。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和白银市、东营市人民政府等倡议联合设立“黄河流域战略研究院”,重点跟踪和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及实践活动,同时,明确黄河流域战略研究院设立的五大任务是:辅导地方生态、经济和民生改善;聚焦地方难点痛点,组织研讨并编制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战略;筛选和整合人才、资源、技术、产品,共同推动成果产业转化并打造特色园区;对接重点城市和有关部门,深度研究和服务黄河流域各城市、产业和企业发展;发挥研究院的智库平台优势,推动跨域协同、开放创新及国际合作等。
与会嘉宾围绕甘肃省白银市和山东省东营市等黄河上下游城市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话题进行专题研讨与闭门会议。会议由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院长高俊才作总结,提出下一步研究重点和战略研究院等专业智库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通过本次研讨会,汇集了有关部委领导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及建议,探索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编制、工作思路和实施策略,初步整合了部委智库和社会研究力量,有效推动了政企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综合治理、产业转型、民生改善和黄河文化建设等,做出了积极的、有益的、前瞻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