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收藏本页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吴明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2-21  来源:上海大学  浏览次数:277
核心提示:吴明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1968年3月,吴明红出生于福建省浦城县。 [20]
1985年—1989年,就读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现上海大学)。
1992年,获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
1992年4月—2000年11月,任上海大学教师。
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
2001年9月—2003年9月,任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射线所所长(其间:2001年9月—2001年12月,在上海市教委党校学习)。
2003年9月—2004年5月,任上海大学研究生部主任。
2004年5月—2005年10月,任上海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
2005年10月—2013年6月,任上海大学校长助理、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其间:2006年,入选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2008年,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01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1年9月—2011年12月,在上海市委党校学习)。
2013年7月,任上海大学党委常委。
2013年10月,任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其间:2014年3月—2014年6月,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组部青年创新人才培训班学习;2015年,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15]
2021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7]
2023年12月,任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25]

职务任免

 
播报
编辑
2023年12月,福州大学召开全校领导干部会议,宣布省委决定:吴明红同志任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26]

主要成就

 
播报
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吴明红长期从事多介质环境协同保护与综合治理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针对多介质复合污染协同治理科学难题,从复合污染物的组分特征入手,在环境功能材料研究领域以及有机复合污染治理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 [23]
  • 学术专著
截至2021年11月,吴明红出版专著2部。 [23]
  • 发明专利
截至2021年11月,吴明红获国家发明专利65项。 [23]
  • 学术论文
截至2021年11月,吴明红在Nature、Nature Chemistry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论文SCI他引2.6万多次。 [23]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21年11月,吴明红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中华环保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青年科技奖。 [23]
获奖年度
项目名称
奖项
2005年度
辐照技术制备智能材料及在环境中的应用
上海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10]
2006年度
珠江三角洲环境中毒害有机污染物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6]
2015年度
荧光石墨烯量子点的可控制备及生物医学应用研究
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4]
2018年度
石墨烯微结构调控及其表界面效应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6]
2018年度
工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关键材料研制及工程应用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5]

人才培养

  • 教学理念
吴明红身兼校领导职务,却始终置身科研一线,每天的日程表排得很满,但她坚持带研究生,坚持给学生们上课。她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私底下,她对待学生就像朋友一样。 [9]她备课从“不充分”,课堂留出讨论时间,让学生“产生火花”;她认为课堂是动态的,为和学生互动,自己不断更新知识;要捕捉学生朦胧思维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创造力。 [14]
  • 教学成果
吴明红曾获2017年度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21]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项
2018年4月20日
《绿色·共享·安全的智慧实验室建设与精细化管理,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上海市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特等奖 [22]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奖项
授予方
2008年
上海市巾帼创新奖
上海市妇联 [10]
2008年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俄罗斯工程院
2009年
上海市领军人才
上海市科委
2012年
光华工程青年科技奖
中国工程院 [3]
2015年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
2019年
第十六届上海市科技精英
上海市科协 [17]
2021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 [7]
2022年
2022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
福布斯 [18]
/
全国模范教师
人社部、教育部
/
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
全国妇联
/
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
上海市妇联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国务院
/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上海市科委
/
新中国60年上海百位杰出女教师
上海市教育工会、教育系统妇女工委
2023年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首届会士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4]

社会兼职

 
播报
编辑
时间
职务
2016年5月—2020年12月
第七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际合作学部委员
2020年10月—
中华环保联合会水环境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8]
2020年12月—
第八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环境学部委员
/
国家自然基金委专家评审组成员
/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特邀常务理事
/
中国核学会核技术应用分会常务理事
/
上海市教育系统劳模协会副会长

个人生活

 
播报
编辑
  • 早年生活
老家浙江省东阳市吴宁街道的吴明红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最爱听科学家的故事,尤其敬佩居里夫人。由于居里夫人研究放射化学、核物理和核化学,所以吴明红也对该专业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中学阶段,吴明红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可是命运之神和她开了个玩笑:在1985年高考填报志愿时,班主任错将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现为上海大学)理解成了中国科技大学的上海分校,于是一心想报考中科大的吴明红来到了上海科学技术大学。 [1-2]
  • 家庭情况
吴明红的丈夫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任博士生导师,工作同样出色和繁忙,但他非常支持妻子的工作。有时吴明红忙得无暇顾及,下班回家已天黑,只能留儿子在灯下独自做作业。 [14]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吴明红非常善于捕捉学术的新发展方向,并敢于做出大胆的尝试。 [9](上海市欧美同学会评)
吴明红胸怀报国之志,在科研强国的道路上,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追求卓越,不懈奋斗。 [12](《闽北日报》评)
吴明红不仅善于开拓新的科研方向,也积极推动国家自然科学奖成果走出实验室,应用于产业实际,让科技造福更多人。她和团队研制的碳基工程材料应用在环境多介质复合污染治理工程领域,助力重污染企业减排,提高综合竞争力,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守护绿水青山。 [11](《文汇报》评)
吴明红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致力于环保新技术研究,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而不懈奋斗。数年来,她矢志不渝,锲而不舍,坚守环保教育者初心,勇攀科研高峰,潜心教书育人,担当科技报国使命,谱写出当代高校共产党员的华美篇章。吴明红以一名高等教育事业党员的责任和使命感,殚精竭虑、恪尽职守、竭诚奉献,以丰硕的研究成果、强烈的报国责任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做出优异的成绩。 [13](上海大学评)

吴明红的简历令人惊叹:30岁被聘为副教授、研究所所长,34岁被评为教授、博导,研究生部主任、校党办、校办主任。目前任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在第二届世界东阳人大会召开前夕,记者联系了吴明红。尽管工作繁忙,但吴明红一直关注着家乡建设和发展:“当前,东阳发展正面临‘五个关键时期’,而工业一直是东阳经济发展的关键,东阳在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常态下,需要我们牢固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观。希望东阳能进一步加大先进科技治污力度,加快环境监管平台标准化建设,为人民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追求科学人生

少年时,吴明红脑中充满了各种斑斓的梦想,其中最爱听科学家的故事,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居里夫人……他们不畏艰险的追求科学的精神让她感动不已,尤其敬佩居里夫人,想着长大了要当科学家。由于居里夫人是研究放射化学、核物理和核化学的,所以吴明红也对该专业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5年,本应填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她,却以全县前十名的高分,阴差阳错到了学科刚刚建立的上海科技大学(现上海大学),为此,她曾一度想要重新参加高考。

 

 



吴明红

(wu ming hong)

吴明红,女,汉族,1968年3月出生,浙江东阳人,中共党员。

2001年 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4月参加工作,现任上海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

国家自然基金委专家评审组成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特邀常务理事、中国核学会核技术应用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教育系统劳模协会副会长。

1992.04—2000.11 上海大学教师;

2001.09—2003.09 上海大学环化学院副院长、射线所所长

(期间:2001.9-2001.12在上海市教委党校学习 );

2003.09—2004.05 上海大学研究生部主任;

2004.05—2005.10 上海大学党办、校办主任;

2005.10—2013.06 上海大学校长助理、环化学院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期间:2011.9—2011.12 在上海市委党校学习);

2013.07— 上海大学党委常委;

2013.10— 上海大学党委常委、上海大学副校长。

2014.03—2014.06 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组部青年创新人才培训班学习

长期从事辐射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在辐射防护设计、污染检测分析及高效治理、环保功能材料研制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创建了应用电子束辐照及纳米材料催化技术处理污染物的理论和方法,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开辟了把系列无机和复合纳米材料应用于环境污染物检测的新领域,成功应用于大气污染和人体健康研究。近年来,负责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重大项目以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专著2本,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论文SCI他引5000余次。

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巾帼建功立业标兵、新中国60年上海百位杰出女教师、上海市巾帼创新奖、三八红旗手标兵。

分管理工科科研、科技园区(管委会)、研究生院;协管发展规划处(高等教育研究所);联系高等研究院(侧重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国家战略安全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