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水乡片区,河涌密布,淤泥层普遍达10米以上。经初步统计,随着水乡功能区统筹发展的逐步推进,重点开发地区的淤泥量达600万立方米,整个功能区淤泥量预计超过5000万立方米,同时,随着水乡功能区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等重大发展战略的推进,大量的老旧厂房和农房需要拆迁,也必将造成大量的砖渣等建筑垃圾。

位于东莞水乡片区的麻涌华阳湖风景区
针对这一情况,在市政协十三届六次会议上,有提案建议以水乡地区为先行试点,创新固废资源化循环利用,推动“无废城市”的建设及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
市政协委员郑金伙、李泽、许斌等人表示,水乡是我市土地整备工作的重点实施区域,工程建设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大量渣土、淤泥及建筑废弃物等固体废弃物。
然而,目前东莞并无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成熟办法。委员们表示,东莞目前采用的方法多为简单固化处理后就近填埋、外运填海或烧结砖两种,但是,就近填埋存在缺乏足够场地,外运填海成本过高,且容易对海域带来二次污染。
这种粗放的处理方式带来的是,东莞大部分固体废弃物均未作为资源化产品的原材料加以利用,未“变废为用”实现绿色循环利用,资源化利用率不高及环保效益不佳。
2020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要求推行绿色发展方式,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委员们提议以水乡为试点,创新固废资源化循环利用可谓恰逢其时。
这份提议的具体办法为——以水乡地区为先行试点,给予积极的市场扶持,如:将河、湖淤泥进行资源化处理生产环保免烧砖、道路复合稳定土、海绵介质土及种植土等,并将转化的建材应用于该区域的新建项目,探索采用固废资源化先进技术,创新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模式,实现固废无害化和零排放处理,推动“无废城市”的建设及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创建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示范城区。
近年来,水乡着力打造秀美环境,让乡村洁净,百姓安居。
曾经的水乡,村庄污水排放河涌内,引起河涌水体变黑,所发出的异味对沿岸的居民与行人造成影响。另外,由于河道淤积严重,部分排水渠为明渠,河道较窄,致使河水较难净化,居民生活污水排水道多年来没有维修过,导致村民生活污水排放较难。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水乡居民感慨,社区变美了,出行便利了,人居环境越来越好了。水乡管委会城市更新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通过各方合力,目前,两批共24个示范村已全面启动和建设,水乡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均得到显著提升。相信在群策群力下,必定能将水乡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秀美家园。
文字:唐卓
摄影:郑琳东
编辑:张叶
【来源:东莞日报社i东莞】